新書推薦: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編輯推薦: |
《民国学案》立足民国这一中西学术汇流的重要历史转型期,力求全方位、立体式地追溯和归纳民国学术的背景、流变和成果,兼具学术性、文献性和工具性。在方法论上,它继承《明儒学案》、《清儒学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传统,但又特别突出民国学术的特殊性和创变性,在中国学案研究历史上别开生面。全书分为六大卷,分别为哲学类,史学类,经学考古类,语言文学美学类,版本目录、历史地理、宗教类以及教育、科技、艺术类,囊括了民国时期各学术领域重要学者的行状和学术旨要,对有兴趣了解和研究民国学术、民国人物乃至民国社会文化风貌和社会转型态势的人士尤有助益。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收录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学术思想的学案体著述,共分六卷:第一卷为哲学类,第二卷为史学类,第三卷为经学考古类,第四卷为语言文学美学类,第五卷为版本目录、历史地理、宗教等类,第六卷为教育、科技、艺术等类。如此分卷,主要基于民国学术和学科发展的实际以及编辑操作和读者使用方便的原因。案主学术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则以其主要学科成就归类。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系共著录案主254人,分个案、合案(如《陆侃如、冯沅君学案》)、附案(如《钱基博学案》后附《钱钟书学案》)三类。每类案主的排列以出生年份先后为序。
本书系编写体例大致为:(一)案主行状;(二)学术旨要;(三)案主主要著述目录;(四)研究案主学术成果要目(收录时间以2000年底为限)。本书有关案主学术的文字引用和成果收录,大体保持原貌,以体现民国学人语言表述的实际。本书为第四卷。
|
關於作者: |
主编 张岂之
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中国著名思想文化史专家,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思想史》、《中华人文精神》等。
执行主编 麻天祥
1948年生于河南,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著有《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汤用彤评传》等。
|
目錄:
|
本书系收录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学术思想的学案体著述,共分六卷:第一卷为哲学类,第二卷为史学类,第三卷为经学考古类,第四卷为语言文学美学类,第五卷为版本目录、历史地理、宗教等类,第六卷为教育、科技、艺术等类。如此分卷,主要基于民国学术和学科发展的实际以及编辑操作和读者使用方便的原因。案主学术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则以其主要学科成就归类。
本书系共著录案主254人,分个案、合案(如《陆侃如、冯沅君学案》)、附案(如《钱基博学案》后附《钱钟书学案》)三类。每类案主的排列以出生年份先后为序。
本书系编写体例大致为:(一)案主行状;(二)学术旨要;(三)案主主要著述目录;(四)研究案主学术成果要目(收录时间以2000年底为限)。本书有关案主学术的文字引用和成果收录,大体保持原貌,以体现民国学人语言表述的实际。本书为第四卷。
|
內容試閱:
|
卢戆章学案
卢戆章1854—1928,字雪樵,语言文字学家。福建同安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父兄皆务农。9岁入学举业,18岁应试不售,后在书塾教读3年。21岁赴新加坡半工半读,专攻英文。25岁回国后定居厦门,以教书为业。曾应英国传教士之请帮助翻译《英华字典》。
卢戆章精通中、英两种文字,因自幼生活于教会方言罗马字流行最早、最盛的厦门地区,使他有条件对表意汉字和表音文字的难易作充分比较,由于认识到西文表音文字的简易性,于是产生改造汉字念头。从1881年始,他致力于切音字研制,受西文和教会罗马字的启迪及当地教士所创韵书“十五音”的影响,’历时十余年,于1892年制成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国第十快切音新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该方案采用罗马字基本笔画构字,共有55个字母,其中拼厦门音者36个,拼漳州音加2个,拼泉州音加7个,另有10个拼写其他方音。切音新字采用了声韵双拼形式,韵母在左,声母在右,外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
1892年,卢戆章据切音新字方案在厦门编印了切音新字课本《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次年又出版了上书的节本《新字初阶厦腔》。此后几年间,他便出入于同安、厦门等地,自行在民间传播其“切音新字”。据说当时学习其方案“只须半载,便能持笔抒写其所欲言”《1898年都察院代秦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