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艺术与社会译丛)
》
售價:HK$
61.6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HK$
273.9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制造消费者
》
售價:HK$
49.5

《
精简写作:博报堂演讲撰稿人教你写出好文章(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4.9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国企改革为什么迷失?
请看郎咸平案例点评——究竟谁在误导中国的国企产权改革?
过去我们陆续出版的郎咸平案例作品,都一度登上了年度图书畅销榜。现在,我们特将郎咸平的几本经典案例作品,从内容到版式,做了全面优化,期待这个新的修订版系列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和阅读乐趣。
郎咸平指出,中国学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对于管理知识的饥渴已远远超过了美式教材所能给予的。本系列作品的目的就是把以中国企业为主体的案例介绍给中国企业家和学生。作者指出,哈佛案例重主观描述,而本系列案例重客观分析。哈佛案例基本上是和案例企业充分沟通,以报道为主,实际上是在替案例企业做广告。本系列案例并不和案例企业的领导交流,完全以客观的财务数据来做分析。被列入哈佛案例的企业普遍感到骄傲与光荣,而被列入本系列案例的有的企业会感到紧张与不安。
|
內容簡介: |
郎咸平在本书中指出,中国根本没有正确认识MBO的本质,它和美国的MBO只是名字相同,形式相似,根本没有共同的本质,很可能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一个陷阱。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郎咸平说,中国的MBO不是企业产权改革的万灵仙丹,即便在美国,MBO也只是投资银行家逐利的工具而已。因此,中国的MBO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缺少了强有力的法制监管,MBO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是剥削的好机会。
作者进一步指出,美国MBO成功的最大瓶颈是融资,而融资依赖的是其发达的债券市场和海中的股权投资公司;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基本不能为MBO融资提供客观的条件。
美国MBO定价既有评估又能竞争者参与,而中国用净资产做为定价标准是MBO中的误区,而且几乎没有竞争者参与。
|
關於作者: |
郎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公司治理的顶级专家。著作有《公司的秘密》、《热点的背后》、《金融超限战》、《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谁在拯救中国经济》等
|
目錄:
|
总序
前言
中国根本没有正确地认识MBO的本质
引子 什么是真实的MBO?
MBO的融资方式
MBO中的定价
MBO中目标公司股东的地位
MBO融资者的退出机制
MBO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第一章 四川长虹的10年蜕变
长虹衰败的原因分析
长虹的MBO企图
MBO步履维艰
赵勇篇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二章 哈药管理层的“产权革命”之路
刘存周与他的“产权革命”
华源重组,刘存周MBO初尝败绩
三精制药借壳天鹅股份的上市行动
打开哈药和南方证券的不寻常关系之谜
哈药集团走向“私有化”的第一步
第三章 错误的产权改革:健力宝
产权改革的不归路
张海入主健力宝
以祝维沙的资金作周转
以健力宝的资金偿还收购款项
张海逃离健力宝
第四章 美罗集团16迷
张成海等管理层在收购中的策略
策略一:压低收购价格
策略五:掩饰操纵现象
策略八:形式上的要约收购
第五章 伊利曲线MBO
郑俊怀的困窘
MBO方法三:羊毛出在羊身上
伊利MBO三通道的事件簿
第二波:独董发难
第三波:官方介入
第六章 宇通集团MBO内幕启底
宇通客车MBO内幕解密
操纵利润
透视宇通集团MBO筹款方式
股市超级大户的离奇瘦身
高分红绩优股与坐庄
后MBO时代的宇通客车
第七章 张裕赶乘MBO尾班车
张裕遇到的难题国资委MBO禁令
张裕MBO手段
淡化违规
中诚信托的角色运用
|
內容試閱:
|
什么是真实的MBO?
——美中MB0对比的视角
我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什么是真正的MBO有一个大体的理解。中国的MB0是在我国相关法规不健全和国退民进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畸形儿,它和美国MBO只是名字相同、形式相似,它们根本没有共同的本质。对于中国的国企来说,MB0更可能是一口表面布满鲜花的陷阱。缺少了强有力的法制监管,MB0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是剥削的好机会。
美国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是指公司管理层购买全部或者部分公司股权达到实质性控制公司的行为。狭义上的MB0是指管理层收购自己所服务的公司,广义上也包括管理层收购其他公司。自MB0出现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对其作用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总的来说,肯定的成分居多。我们总喜欢以美国的成功做法作为榜样,所以在国有企业改革方法用尽的时候,就自然想起MB0这样的“灵丹妙药”。中国国企改革是世界范围内改革方法的试验田,大概国外有的东西,我们几乎都轮番直接或者变相使用过。然而,MB0真的会成为中国国企的救星吗?
要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不简单。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制度背景、法律环境、文化历史如此不同,以至于同样的概念会在两个国家变成完全不同的事物,结果自然也大相径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