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捌)
》
售價:HK$
74.8

《
战功图:艺术与皇权的交织(1762—1829)
》
售價:HK$
140.8

《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售價:HK$
55.0

《
凤凰台上(全2册)
》
售價:HK$
75.7

《
何谓好生活?——伦理学的回答(明德经典人文课)
》
售價:HK$
86.9

《
易学史(全三卷)
》
售價:HK$
195.8

《
黄帝内经精讲
》
售價:HK$
118.8

《
沉浸式元宇宙商业应用指南
》
售價:HK$
151.8
|
編輯推薦: |
这本《清代社会经济史》由山本进著,李继锋、李天逸译,具体来说,本书的结构如下:第一章在继承战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概述明末至清末为止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第二章至第四章,拟通过批判以往那些有影响的学说,提出研究和分析清代经济史的新视角;第五章,笔者将比较清代与日本江户时期的棉纺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第六、七章,将就19世纪清朝地方财政的结构变化这一问题,以接近江南地区的安徽省和商业欠发达的云南省为例进行考察。
|
內容簡介: |
这本《清代社会经济史》由山本进著,李继锋、李天逸译,论述了中国被迫纳入全球化之前清朝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全书分七章,第一章概述了明末至清末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第二章至第四章,通过批判性检讨以往有影响的学说,提出分析研究清代历史的新视角,第五章,比较了中国清代与日本江户时期两国棉纺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第六、七章,以接近江南地区的安徽省和商业不发达的云南省为例,考察了19世纪清朝地方财政结构的变化。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清代社会经济史》作者认为,清代中国虽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工场手工业或资本原始积累,但事实上已经存在商业性农业或地区间分工,已经存在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内在发展,其财政对商业的依存度亦有所提高。虽然这种发展没有最终导致资本主义,但也足以说明:清代中国不是一个停滞不前的社会。
|
關於作者: |
山本进
1959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1989年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后。现任日本北九州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主要论著有《清代财政史研究》汲古书院,2002年、《清代后期四川地方财政的形成》《史林》75卷6号,1992年、《清代江南的牙行》《东洋学报》,74卷1-2号,1993年等。
|
目錄:
|
自序
第一章 总论
一 明末清初的经济发展
二 商品市场的形成与分化
三 商人的成长与地方财政的形成
第二章 关于“清代市场”理论的一个考察
前言
一 市场的阶级性——地主的市场与国家的市场
二 市场的开放性——局部市场圈与对外依存型市场
三 市场与分工
第三章 明清商品生产的研究轨迹
前言
一 市场理论的课题
二 商人理论的课题
三 财政论的课题
结语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地方统治
前言
一 区域社会理论面临的新问题
二 地方衙门的统治
三 督抚专权与“地方自治”
结语
第五章 开港以前的中国棉纺织业
前言
一 棉纺织的技术水平
二 技术得以普及的社会条件
三 教民纺织
结语
第六章 清代后期安徽新型善堂的普及
前言
一 安徽省的新型善堂及其作用
二 安徽省的杂泛差役
结语
第七章 清末云南的差徭改革
前言
一 差徭的开始
二 差徭的改革
结语
索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已出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