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HK$
69.3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HK$
151.8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HK$
261.8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HK$
85.8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HK$
74.8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一日浮生
》
售價:HK$
79.2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国际视野和科学方法,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经济、历史、政治和哲学的基本理论,以独特的视角和宏大的视野分析了中国的司法改革。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从1990年代起,东欧国家按照主流理论采取了“社会工程”式的司法改革,而1998年开始的中国司法改革则选择了与东欧国家完全相反的路径。定理分析表明,以司法独立为目标的司法改革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带来积极效果。实际上,一味强调司法独立,忽视了司法责任,反而导致了体系化的腐败。与东欧情况相反,调查表明,中国的司法改革却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步,尤其是那些以强化司法责任和提高司法专业性为导向的措施都取得了积极效果。两种道路之间的效果反差质疑了教科书理论或者照搬教科书理论的改革的一般性。中国式司法改革实际上二为那些国情复杂的大国以及经济水平落后的国家提供了另外一种通向法治的一般性道路。
|
目錄:
|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和意义
三、本书的结构和思路
第一章 “教科书模式”和中国的司法改革:效果反差
第一节 引论——司法改革的“中国奇迹”和东欧的“教科书模式”
一、东欧司法改革的教科书模式:效果评估
二、司法改革的中国奇迹:社会调查数据
三、东欧和中国的司法公正:简单对比
第二节 “教科书模式”在东欧的效果检验
一、司法独立和腐败:经验观察和争论
二、东欧十三国的数据检验:标准模式和司法腐败
附录:关于对中国“司法公正”问卷数据的进一步说明
第二章 美国联邦司法制度:作为世界标准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美国司法的标准模式:联邦党人以及联邦法院的实践
一、司法独立的理论基础与历史背景:民主与不信任
二、司法独立的制度保护
三、从司法独立到司法至上:违宪审查
第二节 从美国模式到世界标准
一、欧洲宪政的重构:宪法审查和司法地位的提高
二、从美国模式到世界标准
第三章 美国司法模式的神话:缺陷最少但是缺陷很多
第一节 标准模式的反对:反联邦党人以及美国各州的实践
一、司法独立于谁:议会与司法
二、司法是否至上:司法应当是宪法的最终解释者吗
三、美国各州的实践:美国各州议会对人民主权的维护
第二节 法官超党派的神话:“政治的司法”
一、从司法审查的历史起源看“政治的司法”
二、从法官任命来看“政治的司法”
三、“政治的司法”的极端演绎:布什诉戈尔
第三节 “司法弱小”的神话:并非危害最小的部门
一、美国司法:并非最弱小的部门
二、美国司法:并非危害最小的部门——以斯科特案为例
第四节 “任命制法官”的神话:“任命制法官”并不优于“选举制法官”
一、法官的产生的两种哲学:司法独立与司法责任
二、美国法官遴选制度:并非只有任命制和终身制
三、任命制法官的神话:任命制法官比选举制法官更加出色
四、为什么是多样化的制度探索:任务和功能决定法院的组织形式
第五节 美国司法道德优势的神话:美国人民对司法责任的探索
一、司法道德的神话:美国人民对司法责任的要求
二、激进的司法责任:取消法官的绝对豁免权
三、温和的司法责任:建立法官评价机制
第四章 美国司法制度在东欧:神话为什么破灭
第五章 中国司法改革:效果评估和经验总结
第六章 探寻法治变革中的一般性原理
结论:中国式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参考文献与数据
后记:一种法学研究性科学化的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