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学的诞生
》
售價:HK$
74.8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HK$
86.9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HK$
69.3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HK$
86.9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HK$
151.8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HK$
86.9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HK$
57.2
|
編輯推薦: |
1.CCTV《国情备忘录》总撰稿人高强新作,50万册畅销书《国情备忘录》续篇震撼上市
2.给焦虑的中国人一个答案!辛苦了三十年,也该讲点幸福了!
国家富有,大多数民众也要富有;房价要和收入相匹配;教育不再是对父母的一种“考试”;老有所养,还要养得好;怎样才算幸福?上述民生问题都解决了,就是幸福!
3.白岩松、崔永元、柴静等人高度认同幸福观
“以前大家都觉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幸福了,可如今物质富足了,却发现幸福并没有到来……并非时代造成人们不幸福,而是现在到了一个人们开始关注幸福的时代。”——
白岩松
“幸福主要是心气顺,这么个不安全的环境,谁有幸福感?政协报告谈成绩太多谈问题太少。做得好做得坏,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崔永元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柴 静
|
內容簡介: |
三十年前,为了让大家不再受穷,我们“改革”,我们“开放”,我们为理想而奋斗。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三十年后,我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是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GDP上升,我们的焦虑感却越来越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之后呢?
今天,你还买得起房吗?
为什么大家赚了钱,却看不起病?“神木医疗”难道只是一个神话?
几十年后,我们拿什么养活自己?
CCTV《国情备忘录》总撰稿人高强,亲历改革开放三十年,从民生角度彻底拷问“中国模式”,并给焦虑的中国人一个答案!
|
關於作者: |
高强,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副主席、亚太第一卫视首席运营官,CCTV《国情备忘录》总撰稿人、特聘讲师,《国情备忘录》同名图书出版后畅销50万册。
|
目錄:
|
引言 把中国模式彻底问清楚
第一章 中国奇迹仍在继续
第二章 一部分先富起来,之后呢?
第三章 房价已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
第四章 拼爹,拼教育,哪个更靠谱?
第五章 无处安放的老年
第六章 神木医疗,或许只是个神话
第七章 谁都逃不掉的环境恶化
第八章 草根力量:围观改变一切
|
內容試閱:
|
大国崛起背景下的微观人生
当有人喊出“我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嫩芽”,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从宏大情绪中回过神来,将镜头从中国旺盛的生命力、出色的消化胃口以及对经济可能失衡的焦虑中拉回,上下打量自我——大红大紫的背景下,我们该以怎样的笔调起草我们的微观人生?
中国的GDP,正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围绕“10%”这个诱人数字一路狂奔。中国的经济报表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大跌眼镜,中国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创造奇迹。
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人均GDP为849美元,中国政府认为实现了“初步小康”,并制定新的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再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实现“全面小康”。然而,中国奔跑的速度超过了蓝图上的梦想,仅仅8年,3000美元就被甩在了身后。
2009年公布的一组数字也标志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年末,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径直闯进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基础四国”立场协调会,边走边喊:“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准备好了吗?”中国在全球地位的变化可见一斑。
2009年,中国不负众望。在4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下,GDP比上一年增长8.7%,超额完成“保八”目标。除山西外,内地全部省份实现GDP增速“保八”。其中内蒙古的GDP规模距“万亿”只有一步之遥,增速达到16.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8.2%,连续八年保持中国第一。以至于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称,“要适度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国第一。”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能够挣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唯一拖了后腿的是大张旗鼓进行煤改的山西省,当地政府亦承担了强势煤改的阵痛。即使如此,山西省的GDP增长仍达到了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6%。
2010年,来自数字上对宏观大势的辉煌描述仍在继续,是年第二季度,中国继2005年超过英国、2008年超过德国后终于超过日本,GDP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不管经济大势多么“极其不易”,数字的曲线仍在漂亮上扬。人们在情绪上一遍遍重复“大国崛起”,开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字盛宴习以为常,并开始关注国富的细节注脚。
国家在“大富”的路上越走越远。一个以近“10%”数字增长的国家,财富在短时间迅速膨胀和分配,我们正集体从“初步小康”迈向“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确是一个诱人的蓝图。
中国经济不再听话
然而,被历史推到幕前的故事,并非按照人们以及政府一厢情愿策划的剧本演下去。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这个曾经“给点阳光就能灿烂”,在强有力政府主导下曾经不断创造奇迹的东方主体,变得不再那么听话: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股市灰头土脸难有起色,中小企业不断溺水,叫嚷活不下去……“政策市”再次成为人们望穿秋水等待的对象,然而“政策市”的锤子砸下去,未必就是立竿见影的“金花四溅”。人们不禁有些惶惶然,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
《中国投资参考》主编金奇以《中国经济不再听话》为题,毫不留情地捅破这层窗户纸,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遭遇的一些困惑:
“假如北京方面希望出台新的刺激计划,它或许会发现,自己无力再像2009年那样调动出迅速而坚决的反应。当然,北京方面的手中还拥有一些武器。它可以发行政府债券,或者发起对银行和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纾困,可能会为此动用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不过这些方法应该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像2009年那样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能解决另一个现实问题:只要提供高收益的影子金融体系继续存在,资金就会从国有银行流到影子银行,政府主导的刺激计划可调动的资金就会进一步减少。”
中国经济,自崛起便如“小马过河”,总有人热议水深水浅,没人能给出确凿无误的答案。一路前行中,随经济起伏而不间断地抛出各种谜面,变幻旋转,让人摸不着头脑。在金融危机磨砺中更显活力的中国经济,在日后经济复苏中似乎遭遇更大挑战,种种难题让市场派与计划派再次争论不休。
“为你还是为我,命运保留着一个王座?让我们用勇气来证明吧。”中国奇迹仍在继续,除了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力量披荆斩棘,并不断揭开新的谜底,我们别无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