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90.2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49.5
 
 
 | 
         
          | 內容簡介: |   
          | 《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全面地展示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中如《生民》、《公刘》、《大明》等,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硕鼠》、《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贵族们贪婪和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有些诗如《东山》、《鸨羽》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还有不少诗如《兼葭》等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另如《谷风》、《卫风》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 |  
         
          | 關於作者: |   
          | 刘冬颖,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先后在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和黑龙江大学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人才,并获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公开出版《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诗经)“变风变雅”考论》、《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相遇(诗经)》、《出土文献与先秦儒家(诗)学研究》等十余部专著,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省社科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  
         
          | 目錄: |   
          | 名家解读 《诗经》的来历(高亨)
 《诗经》:两千多年的学子课本(刘冬颖)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螽斯
 桃夭
 兔置
 汉广
 召南
 甘棠
 摞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麇
 何彼裱矣
 邶风
 柏舟
 燕燕
 击鼓
 凯风
 式微
 简兮
 北门
 静女
 二子乘舟
 鄘风
 柏舟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啜蝀
 相鼠
 载驰
 卫风
 考槃
 硕人
 氓
 竹竿
 芄兰
 伯兮
 木瓜
 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中谷有蓷
 兔爰
 ……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小雅
 大雅
 周颂
 鲁颂
 商颂
 |  
         
          | 內容試閱: |   
          | 秦朝统一天下后,秦始皇采取了“书同文”、“禁私学”和“以吏为师”等巩固统一的重大政策和措施。“禁私学”、“以吏为师”,实际上是取消教育制度。既禁私学,又不设官学,说明秦朝对学校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再加上“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的文化专制政策,使得《诗经》的传播在秦朝受到了灾难性的打击,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上的一场历史性灾难。 在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尤其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的关系,诗歌被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大序》)的工具。董仲舒把孔子所说的“《诗》”奉为“经”,此后便称“《诗经》”。汉代人更是把它抬至“五经”之首,设立博士官。汉代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其使用的教材有所不同。《诗经》既是官学的主要教材之一,也是私学的选学教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在教育上同样以儒学为先。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教学内容上仍以经学为主,《诗经》依旧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统治者对诗歌的爱好和提倡,所以《诗经》常作为学童阅读的初级教材。
 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学,已实行分科教学,分《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五个专业。唐太宗极为重视文教事业,先后令颜师古撰《五经定本》、孔颖达编纂《五经正义》,作为教材颁行天下。因是唐代“九经”之一,所以《诗经》是唐人非常熟悉的经典。宋代科考的内容和侧重点不断变化,但经文始终是最重要的内容,《诗经》被确定为“十三经”之一。
 明朝建立后,从京师到郡县直至农村地区,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学校教育体系,普及程度为唐、宋所不及。科举制度更受重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