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我以文:清代前中期的古文与知识秩序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206.8

《
一间自己的房间(精装全译本)激发女性觉醒的心灵之书
》
售價:HK$
55.0

《
印度神话(从众神角度深入解读古印度的两大史诗;窥览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神秘职责;探索诸神提婆与恶魔阿修罗的长久斗争)
》
售價:HK$
108.9

《
算法竞赛核心教程:策略与算法深度解析
》
售價:HK$
96.8

《
道不远人:近代中国的儒学与儒生
》
售價:HK$
96.8

《
深入理解PyTorch
》
售價:HK$
174.9

《
校园有戏——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指南
》
售價:HK$
85.8

《
资本的扩张
》
售價:HK$
79.2
|
內容簡介: |
《现代汉语动词的指称化研究》是一本关于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的语言学专著。本书研究的结论反映出汉语动词指称化的不同质与层级性;汉语史上单音词时期和双音词时期词类范畴的质变,以及汉语单双音节词的心理认知差异;指出了动词指称化的类型学视野,不同语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当然汉语有其自身的独特个性。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二十一世纪以前关于动词的指称化研究
1.2.2 二十一世纪以后关于动词的指称化研究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1.5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6 语料来源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策略
2.1 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2.1.1 范畴化是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
2.1.2 非范畴化是一个连续统
2.2 认知语言学的词类范畴观
2.2.1 认知语言学词类范畴观简介
2.2.2 认知语言学词类范畴观的心理现实性
2.3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动词指称化的看法
2.3.1 次第扫描和总括扫描
2.3.2 动词的指称化是一个非范畴化的过程
2.4 研究策略
第三章 动词指称化的类型学研究
3.1 动词指称化的类型学研究概说
3.2 动词指称化的类型学特征
3.2.1 跨语言的指称化类型
3.2.2 指称化的共性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汉语动词指称化的层级分布
4.1 名词和动词的区别性特征
4.1.1 名词的典型特征
4.1.2 动词的典型特征
4.2 汉语动词指称化的层级分布
4.2.1 汉语不存在所谓的“名动词”
4.2.2 汉语动词指称性高低的鉴别标准
4.3 小结
第五章 汉语单音节动词指称化考察
5.1 单音节动词的具体事件指称化
5.1.1 单音节及物动词具体事件指称化
5.1.2 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具体事件指称化
5.2 单音节动词类事件指称化
5.2.1 与论元共现的单音节动词类事件指称化
5.2.2 光杆的单音节动词类事件指称化
5.3 单音节动词物化事件指称化
5.3.1 可以物化事件指称化的单音节动词的特点
5.3.2 单音节动词物化事件指称化的内部差异
5.4 小结
第六章 汉语双音节动词指称化考察
6.1 双音节动词具体事件指称化
6.1.1 双音节动词具体事件指称化条件
6.1.2 双音节及物和不及物动词具体事件指称化差异
6.2 双音节动词类事件指称化
6.2.1 与论元共现的双音节动词类事件指称化
6.2.2 单独的双音节动词类事件指称化
6.2.3 “NV”结构中双音节动词类事件指称化
6.3 双音节动词物化事件指称化
6.3.1 “进行+V”结构中V的性质
6.3.2 “指示词数词+次+V”结构中V的性质
6.3.3 “指示词数词+种+V”结构中V的性质
6.3.4 “指示词数词+个+V”结构中V的性质
6.4 小结
第七章 动词指称化的动因与机制
7.1 动词指称化的动因
7.2 动词指称化的机制
7.2.1 隐喻和转喻
7.2.2 类推机制
7.3 解释与反思
7.3.1 汉语动词指称化的解释
7.3.2 关于自指和转指的反思
7.4 小结
第八章 汉语动词指称化的类型学特征
8.1 英日汉指称化现象对比分析
8.1.1 英语指称化的特点
8.1.2 日语指称化的特点
8.1.3 汉语指称化的特点
8.1.4 三种语言指称化比较
8.2 汉语动词指称化现象再认识
8.2.1 对几组概念的解释
8.2.2 汉语动词指称化类型再探
8.3 小结
第九章 真实文本中动词指称化情况考察——以小品剧本和《十七大报告》为例
9.1 小品剧本中动词的指称化情况
9.1.1 小品剧本中动词指称化的结构类型
9.1.2 小品剧本中动词指称化的语义类别
9.2 《十七大报告》中动词指称化情况
9.2.1 《报告》中动词指称化的结构类型
9.2.2 《报告》中动词指称化的语义类型
9.3 两类文本中动词指称化的异同
9.4 小结
第十章 从汉语的指称化现象看汉语的动名分野
10.1 词类研究概况
10.1.1 国外关于词类的研究
10.1.2 国内关于词类的研究
10.2 词类问题的实质
10.2.1 词类划分标准的演进
10.2.2 词类的本质是语法范畴
10.3 汉语动词名词的划界
10.3.1 多功能词还是不同词类
10.3.2 关于词类的看法
10.3.3 词类划分各标准之关系
10.4 小结
第十一章 余论
11.1 主要结论
11.2 创新与不足
11.2.1 创新之处
11.2.2 不足之处
11.3 理论蕴含
11.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附表1 北大语料库中可以放在“进行”后发生指称化的双音节动词,
附表2 北大语料库中可以进入“指示词数词+次+V”结构的双音节动词
附表3 北大语料库中可以进入“指示词数词+种+V”结构的双音节动词
附表4 北大语料库中可以进入“指示词数词+个+V”结构的双音节动词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