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HK$
107.8

《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售價:HK$
206.8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HK$
206.8

《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售價:HK$
85.8

《
AI短视频创作攻略
》
售價:HK$
96.8

《
黛莱丝的一生(诺奖得主莫里亚克钟爱之作,当婚姻变成“枷锁”,人生如坠漫长黑夜)
》
售價:HK$
52.8

《
牛津西方音乐史(卷四):20世纪早期音乐
》
售價:HK$
261.8
|
編輯推薦: |
平安“三笔”也好,“三迹”也好,从他们留下的作品来看,书写内容大部分是汉诗。在这些汉诗中,真正日本人自己写的诗倒也不多见,最普遍的是抄录唐诗。由于遣唐使的频繁派遣,促进了中日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被作为——种楷模原封不动地带到日本,它理所当然地引起丁还是在草创阶段的日本文化的倾心。如果说由于“三笔”的首座空海和尚在访问唐朝后带回了大量的佛经佛具,因此三笔时代的文化艺术也不免染上了宗教影响的话;那么到了继后的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这“三迹”时期,这种宗教影响就相对淡薄了。贵族官僚出身的书家们,致力于追慕唐风文化,研究诗文、学习书法,而对于宗教却很少瞩目。他们并不是先宗教后艺术,而是把追慕文化艺术提高到突出的地位。平安朝的“三笔”和“三迹”这两期书法的不同点,在这里是充分反映出来了。
|
內容簡介: |
橘逸势(?—842)生活在“平安时代”,与空海、嵯峨天皇一同被誉为“平安三笔”,是日本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二年(804,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橘逸势曾与空海、最澄等一起遣唐留学。橘逸势的书法既深得王羲之风骨,又掺入唐人新风。其笔势飞动变化莫测,气象博大,妙趣横生,对日本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最澄(767—822),俗名三津首广野,日本平安时代的高僧,“天台宗”的开创者,谥号“传教大师”。最澄12岁出家,入国分寺从高僧行表修行;17岁得法号“最澄”;19岁在东大寺受具足戒;30岁时已成为日本“内供奉十禅师”之一。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二年(804,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最澄与空海等入唐求法。在中国学习期间,他的书法也深受唐风浸染。归国时,最澄除了携带了大量佛经之外,还带回了诸如王羲之的《十七帖》及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墨迹法帖。这些“晋唐法帖”对他日后书法风格的形成,乃至此后日本书法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關於作者: |
王刘纯,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编审。兼任中国编辑学会理事、全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字研究会理事。
|
目錄:
|
本书首页有一篇书法家介绍,其余为书家作品。
|
內容試閱:
|
序
日本平安时期,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被尊誉为日本“三迹”,包括最澄、橘逸势书法备受世人青睐,标志着日本“和样”书法步入鼎盛时期。
唐代后期,日本在经过长时间对中国文化的摄取、咀嚼和醇化之后,逐步孕育和培养了其民族自己的文化,在吸取中国唐代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在文学、绘画、建筑、雕塑等几乎所有领域均呈现出“和风化”的倾向。其书法领域,在继承我国晋唐法帖及日本“三笔”书法的同时,开始萌生了日本独特的书道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