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 “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的散文全集国内独家首次出版,带您走进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的张恨水的文学和内心世界,透过时评家的真实报道,全景式解读曾经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百态。 |  
         
          | 內容簡介: |   
          | 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本次是张恨水散文作品首次以全集的形式结集出版。“全集”共分七卷,分别为《最后关头》《小月旦》《山窗小品》《北京人随笔》《上下古今谈》《明珠》《写作生涯回忆》。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画之美,透露出一种清淡秀雅的闲逸之风。阅读这些日常清谈式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恨水那于寻常旧市巷陌之中寄寓的深深家国沧桑之感。 |  
         
          | 關於作者: |   
          |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祖籍安徽潜山。张恨水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作品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恨水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有评价说:“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张恨水因此成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  
         
          | 目錄: |   
          | 目录 上下古今谈
 开场白 003
 头发胡同 004
 王猛之子求富 004
 苍蝇正名 005
 过分恭维 006
 家珍一联 006
 《绿野仙踪》 007
 “过年过得好?” 008
 香蕉会断绝吗? 008
 回忆二十年前 010
 打獾子 011
 豆皮专家 012
 明珠乃有此儿 012
 肥猪拱门之乐 013
 清人与汉以弹劾权 014
 儒家说圣贤有过 014
 阉鸡啼 015
 假如中国不抗战 016
 念陈独秀 017
 禁戏 017
 植树不知何处去 018
 对此蛆虫 019
 鱼龙寂寞秋江冷 020
 “射人先射马” 020
 爱屋及乌 021
 流自己的汗 022
 读书难,莫劝人读书 023
 “现实” 023
 “一壶千金” 024
 献给研究日本专家 025
 四海之内皆朋友也 026
 郑和眼里的南洋 026
 恢复文化自尊心 027
 中国人最靠得住 028
 你说中国人行不行? 029
 说话也当节约 029
 “送财神来了” 030
 借元宝 031
 老人,盍兴乎来! 032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 033
 蠢刘琮 033
 由大家庭谈到殖民地 034
 黄白与日德 035
 亚洲内幕在白马寺 036
 读钱穆先生一文有感 036
 比洪水猛兽狠十分 037
 学谁好?学田横! 038
 越抓越痒 039
 美用一年我用二百年 039
 中国军人李秀成 040
 时乎时乎不再来 041
 几人识得金圣叹 042
 穷亦多术矣 043
 文学无用 043
 “作壁上观” 044
 “认识意大利” 045
 这音乐月是中国的还是德国的? 046
 当年瞧不起黄金台 047
 别拿古人开玩笑 047
 荀子释勇 048
 同胞们努力买汽车 049
 每周有个Tuesday 050
 读元遗山诗 050
 清初文化与政治 051
 批评家之不能存在 052
 姓张的 053
 不要再姑息了 053
 哀八股文 054
 马骨头的幸运 055
 陶潜之瑕 056
 文武要联络 056
 前方需要小册子 057
 《水浒》讥笑王安石 058
 一马不行百马忧 058
 “诗的报应”,我们要有“诗”了 059
 宋高宗 060
 日本人数典忘祖 061
 这一点贡献就不小 062
 陈独秀自有千秋 062
 新货涌到 063
 浪费公物 064
 大雅云亡 065
 日本与虾蟆 066
 骆驼穿针眼 066
 太平军败于富 067
 很少赶得上时代的诗 068
 新交友之道 069
 吊陈独秀先生 070
 要新鲜的 071
 建议文章专卖 071
 “行过卢沟重回首” 072
 李秀成舍财行军 073
 古上党郡的寇氛 074
 金牛道 074
 读战国史看时局 075
 晚香玉花下 076
 常州词派 077
 时乎时乎! 077
 禁冰评议 078
 为旧诗浩叹 079
 小乔墓联 080
 戴安澜师长之死 081
 远处的大票子问题 081
 投机商人不过如此 082
 被社会冷落着的又一群 083
 “天不怕地不怕” 084
 农历六月十六日书怀 085
 慰落选者 085
 君子有争 086
 丘陵地带宜筑塘堰 087
 割肉喂虎 088
 敌曾轻我,我未轻敌 088
 还是谈目前吧 089
 吃饭六式 089
 钢铁须与血肉配合 090
 猪八戒与苏张 091
 宰相同乡 091
 送卖糖人诗 092
 驱蝇无药 093
 “剧本荒”与“搂叶子” 093
 烟酒饭事务署 094
 声东击西 095
 人心太坏 095
 望上帝保佑一些人 096
 还要研究日本 096
 幼稚病 097
 焉得并州快剪刀? 098
 韦驮金刚之争 098
 壁上观 099
 信陵君不再来矣 100
 歌功颂德文字 100
 古人之忠君爱国 101
 胭粉计刺激不了司马懿 102
 “我有嘉宾” 103
 掌柜报账制度 103
 学学罗斯福与威尔基 104
 “我只在水里等你” 105
 天安门(一) 105
 天安门(二) 106
 天安门(三) 107
 曹操何以赎蔡文姬 109
 祭死的给活的看 109
 浩然有去志 110
 第二个滑铁卢 110
 十二花神 111
 饭桶当骨董使用 112
 有钱派钱,有力派力 112
 “群小” 113
 平价要从改善人心做起 113
 罗汉堂 114
 “亡国者与役处” 115
 闪击涨价 115
 凉风驱蝇 116
 “商奸”——合理的称呼 117
 表现 117
 孔夫子不走路 118
 “世家” 119
 欢迎达官贵人子弟当兵 119
 难乎其为阿二 120
 “君子之德风” 120
 请君入瓮 121
 时间第一 122
 萧衍心虚 122
 新文艺家写旧诗 123
 守时更要节时 124
 LAVAL 124
 北平东兴楼 125
 “责难” 126
 保甲制度在《水浒传》里 126
 王通学说的一点滴 127
 眼药瓶子移近日本 128
 汉文帝柔服赵佗 128
 通俗文的一道铁关 129
 朱云槛 130
 亡国学者 130
 利之所在 131
 垓下与凡尔登 132
 试将隆美尔一比 132
 “移吾床远客” 133
 政略第二 134
 投机商人何处去 134
 由英人学华语想到国语 135
 袁世凯所看的一张报 136
 刮骨疗毒 136
 岁除怀戚继光 137
 恕不另简 138
 市言与市情 139
 郭沫若洪深都五十了 139
 我虽皖人我敬薛岳 140
 敬以一言告同胞 141
 凑巧 141
 缎靴与皮鞋 142
 三个书生大使 143
 消遣法 143
 春联忆旧 144
 苏三拾着了公道 145
 “有题” 145
 春雪的寿命 146
 妇孺徒步数千里 147
 龚芝麓善于挨骂 147
 岂止“驷不及舌”? 148
 “双活” 149
 西陵 149
 请由历书上看去 150
 并不新鲜的故事 151
 三国的钳形战略 151
 一字为一事 152
 獭祭文章是珍品 153
 你也在“咬菜根”吗? 153
 中苏图书馆之别 154
 长官骂人不可为训 155
 文字被窃(上) 156
 文字被窃(下) 156
 别忘了阿富汗 157
 看意大利的戏 158
 北平情调(上)
 ——蓉行杂感 159
 北平情调(下)
 ——蓉行杂感 159
 建瓴之势 160
 文人对奖金不起劲 161
 报复 162
 印度盟机应即东来 162
 文坛的“赠章免较” 163
 宰相衙中鹤 164
 老兵的话 164
 也吊屈原 165
 西班牙妙人妙事 166
 日本人瞒天过海 166
 刘邦读书 167
 梦棺得官 168
 汪贼诗已无臭气 169
 第一种亲日派 169
 士大夫之苦闷 170
 由人类文明分别中日 171
 日力工厂 172
 拓荒的政治文人 173
 “落叶以前” 173
 七七七 174
 五十万元能捕鼠若干 175
 拼子 175
 再谈拼子 176
 兵出老宝 177
 “一保四塘” 178
 溺爱 178
 解放牛马 179
 法西斯的差别待遇 180
 赠送《尼采全集》 181
 意大利在想什么 182
 大哉死乎 182
 法西斯与富豪 183
 冯道的话 184
 文卷上看士气 184
 照方炒肉的科学精神 185
 哀胡抱一先生 186
 “怪杰”的真相 187
 猛省孟子之言 187
 让他一生不识太行山 188
 投考与碰运气 189
 青年玩政治 190
 物资要配合人力 190
 马谡多矣 191
 “诱敌深入” 192
 佾生 192
 空运与陆运之比 193
 自费留学生考还不够 194
 赶场的人 195
 “但书”与月饼 195
 “君有病君自治之” 196
 齐亚诺被抄家 197
 梅兰芳把儿子送进来 197
 利尽交疏 198
 出洋应当先知道中国 199
 日本舰队往哪里跑 200
 暂都北平永都西安 200
 蒲松龄一类的文人 201
 假如我管灯草 202
 喇叭 203
 武汉不宜建都 203
 莫斯科的炮声 204
 宋孝宗丧失时机 205
 秦亡而楚不存 206
 元代词曲何以盛行 206
 弹性战术 207
 身后是非 208
 天安门的黄叶 209
 留心南京群奸逃跑 210
 在中国战史上看骑兵 211
 报销学 212
 为下一代求学着想 213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214
 书生做官 214
 八十一岁结婚 215
 文化入超 216
 孔子绝粮的态度 217
 眉毛 218
 自我看李宗吾先生 219
 人生无非一台戏 219
 不客气与不顾忌 220
 犬吠侍郎 221
 文章有得失吗? 222
 梅兰芳与周作人 223
 土耳其的态度并不难猜 223
 清光绪不玩木瓜 224
 寒潮里想黄仲则诗 225
 当奴才亦复不易 226
 辜鸿铭绝不会再生 226
 历史上敢言者几人 227
 怀南朝金粉 228
 背水阵 229
 余程万不朽之业 230
 太平军安庆之役 230
 “群英会”下面一出戏 231
 由房县大森林想起 232
 驴代犬吠 232
 银楼业正兴旺着 233
 焚纸钱送父母官 234
 我们正在换球门 234
 找找封神榜上无名的 235
 礼失而求诸? 236
 座谈会 237
 武昌起义文告 237
 “凤还巢”的故事 238
 老调 239
 要作声别长作声 240
 朱柏庐格言 240
 国语与新文字 241
 苏联会筋疲力尽吗 242
 社会新闻的两面 243
 由火柴说起 243
 中国的游侠精神 244
 趣味为事业之母 245
 再拿出线装书来 246
 轮渡上的救生带 246
 赶场的文章 247
 名人致词 248
 姜维的精神 249
 新龟兔竞走 249
 穷可工窘不能工 250
 管言论与管物价 251
 言语自外来 251
 唐诗别解 252
 德国人不输嘴 253
 大炮孟子 254
 读过两篇社论以后 254
 楚王与楚人 255
 “神聊”也是好的了 256
 何必东京蔷薇 257
 风雪钢铁血汗精神 257
 歪曲历史与《三字经》 258
 东向以争 259
 上海人的生意经 260
 名将从来不理财 260
 共诛暴秦之后 261
 为人应当接受批评 262
 升官图有哲学意味 263
 唐诗人的房荒感 263
 日本之“存在的舰队” 264
 这一点为何不学曾国藩 265
 献力! 266
 童大王 266
 猫鼠同乳 267
 还是唐有诗人 268
 中国民族素质不弱 268
 翻旧账看德国 269
 日本不能搬家上大陆 270
 红纸帖能治病 271
 王凤姐点戏 271
 衡阳与斯大林格勒 272
 黑色眼镜 273
 柏克上校死矣 273
 父母兄弟之间 274
 儿童读物之毒物 275
 我们要剪断敌人长蛇阵 275
 县长挑粪 276
 唱《马赛曲》的时候到了 277
 贝当与学贝当的人 278
 新原道 278
 没话找话之一章 279
 世界上在谈新闻自由 281
 经济食堂 282
 李渊掩耳盗铃 282
 真正“希腊悲剧” 283
 臭冢 284
 日本人的奴性 285
 坦能堡的悲剧 285
 孔陵无荆棘 286
 王麻子精神 287
 康有为与王安石 288
 天未尝亡项羽 288
 忆德使馆门前之一瞥 289
 徐树铮学颜习斋 290
 孔雀与苍鹰 291
 中国老百姓听话 291
 清政亡于拖 292
 表面上的严肃 293
 孔子相夹谷 294
 赵孟与谢枋得 294
 中国两种人 295
 顽固的交际姿态 296
 文稿千字最低血本 296
 想起虞芮争讼 297
 洪北江与袁子才 298
 笨人的聪明话 299
 曾国藩之徒 299
 在今日想到轿车伕 300
 老贝当归正首丘 301
 对《左传》与《战国策》之感 301
 虽多亦奚以为 302
 丹书铁券 303
 疯子与傻子 303
 候补道 304
 由原子弹想起 305
 最后一笑之后 305
 蛆虫在动 306
 我们不是最愚蠢人 307
 何以人心思汉 307
 刘备违背民心而死 308
 朱元璋不及洪秀全 309
 玩菊花自亦有道 310
 看得破,带得过 311
 孔氏之徒羞称五霸 311
 渲染过甚 312
 象祠与蚩尤庙 313
 中国衬衫 314
 一种卫生常识 314
 唱起流浪歌来 315
 螃蟹每只四千元 316
 我们愧对中山先生 317
 京戏《双摇会》 318
 和平养无限天机 319
 落叶飞来怕打头 320
 天下有道苏秦不出 321
 告别重庆 322
 |  
         
          | 內容試閱: |   
          | 开?场?白 为了调剂篇幅上的情趣,本版面要另增一栏闲谈的文字。而笔者以在原版面编过副刊的关系,这一栏负责写稿人,便临到了我。在未负起这文责以前,我曾想了一想,闲谈?谈些什么呢?歌功颂德吧?则同仁早觉非当今迫切之需要,向来力求避免。反过来,铸鼎燃犀吧?谈何易易!自古也根本没有几个董狐,我们又何必故意为其难者?于是我们决定卑之毋甚高论,只谈些不相干的事情,以增加读者兴趣为止。至于是否有关抗战,则读者有仁者,也有智者,随便您怎样说吧。
 自然,我们并不否认报纸上文字,是要配合时间的,这样谈法,好像有意逃避现实。但是这个实,是客观的存在,我们如何去表现,其法倒不一格。正论有正论的现法,闲谈也有闲谈的现法。有道是:“观今宜鉴古”。又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正不妨下以一粟之微,上推宇宙之大。也不妨读上古之《禹贡》,探今日之河流。于是统而言之,标此栏之栏目曰《上下古今谈》。今日将来历说得分明,接着明天就摆上龙门之阵吧。
 头?发?胡?同
 旧国会议员,另雅号为一国英彦,可是滥竽充数者,究竟不少。至于参加了贿选的,那身份自更不需说。这里面的中坚分子,他们在头发胡同组织了一个俱乐部,专一经营副业,因之国会里面,号他们为头发党。就字面而论,头发在人体最高部位,本不为恶。可是那个时候,谁要在议员头上加上一个头发胡同的形容词,自好者必认是奇耻大辱。
 “水号贪泉,贤者不饮”,这不仅是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正是拒恶务远之意。所以头发胡同,既为贿选议员所在,便不免连累了这个地名,致闻者掩耳。当时友人有住在头发胡同的,又搬家不及,曾笑说:他们这个俱乐部,为什么不设在狗尾巴胡同,这不仅是幽默而已。
 (原载1941年12月2日重庆《新民报》)
 王猛之子求富
 金圣叹说:其父为盗,其子必且执梃杀人。他的看法,是坏老子绝养不了好儿子。虽然我们不能单把“以瞽叟为之父而有舜”来证明他完全不确,可是“老蚌生珠”究竟是很少的佳话。所以朱温以强盗作皇帝,杀朱温而篡位的,便是他的令郎。
 坏老子固然教养不了好儿子,便是好老子也常常生坏儿子。就以赵孟頫所许之中原豪杰王猛而论,他的儿子王皮,就要造反来打倒他们的恩主苻坚。苻坚捉住了他,问他为何造反?王皮说得挺干脆,他说:“臣父丞相,有佐命之功,而臣不免冻馁,所以求富也。”苻坚也还了他一个干脆,说:“丞相临终,托卿以十犋牛为田,不闻为卿求位。知子莫若父,何斯言之微也!”其实,一犋牛是三头牛所耕之田,王皮所有,已不为贫,便论官,也是个散骑侍郎。他说不免冻馁,岂不是活该?他老子做丞相,儿子恨不得也做丞相,至于自己是否够料,却在所不问。富贵本无永在一家之理,而小人得意再往,其不自量如此。诗曰:拔茅走茹,茹之幸,往往亦茹之不幸也。近读《晋书?苻坚传》发表于感想如上。
 (原载1941年12月3日重庆《新民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