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151.8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 內容簡介: |   
          | 《周易译注》以阮刻《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为底本进行译注,主要内容包括原文、译文、注释、说明、总论,还附有多幅插图,是初学《周易》者的必备图书。本书稿原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已再版4版,今推出最新增订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稿以详细见长,逐句详加注释,译文通俗易懂,并且做深入而简明的讲解,每卦还有系统的总论。前有长篇导读,后附《读〈易〉要例》,兼具研究性与普及性,是公认的从思想角度译注的权威《周易》读本。
 |  
         
          | 關於作者: |   
          | 黄寿祺(19121990),字之六,号六庵,学者称六庵先生,福建霞浦人。早岁游学北平中国大学,师事行唐尚节之(秉和)、歙县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抗战间南旋闽省,先后执教多所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文学学会会长、福建诗词学会会长、中国周易学会顾问等。精研群经子史,尤深于《易》。有《群经要略》《易学群书平议》《汉易举要》《楚辞全译》《六庵诗选》等行世。 张善文(1949),福建长乐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带头人。兼任国家《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特约编委、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周易入门》《象数与义理》《周易辞典》《洁静精微之玄思》《学约斋文录》等专书二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  
         
          | 目錄: |   
          | 卷首 前言/1
 读《易》要例/31
 《易图》述略/42
 译注简说/57
 卷一
 乾卦第一/1
 坤卦第二/21
 屯卦第三/34
 蒙卦第四/43
 卷二
 需卦第五/51
 讼卦第六/58
 师卦第七/65
 比卦第八/72
 小畜卦第九/78
 履卦第十/86
 泰卦第十一/93
 否卦第十二/100
 卷三
 同人卦第十三/108
 大有卦第十四/114
 谦卦第十五/121
 豫卦第十六/127
 随卦第十七/134
 蛊卦第十八/140
 临卦第十九/146
 观卦第二十/152
 噬嗑卦第二十一/159
 贲卦第二十二/166
 卷四
 剥卦第二十三/174
 复卦第二十四/181
 无妄卦第二十五/188
 大畜卦第二十六/194
 颐卦第二十七/202
 大过卦第二十八/208
 坎卦第二十九/215
 离卦第三十/222
 卷五
 咸卦第三十一/229
 恒卦第三十二/236
 遯卦第三十三/242
 大壮卦第三十四/249
 晋卦第三十五/255
 明夷卦第三十六/262
 家人卦第三十七/269
 睽卦第三十八/276
 卷六
 蹇卦第三十九/285
 解卦第四十/292
 损卦第四十一/299
 益卦第四十二/307
 夬卦第四十三/315
 姤卦第四十四/323
 萃卦第四十五/330
 升卦第四十六/338
 卷七
 困卦第四十七/345
 井卦第四十八/353
 革卦第四十九/360
 鼎卦第五十/368
 震卦第五十一/376
 艮卦第五十二/383
 渐卦第五十三/390
 归妹卦第五十四/397
 卷八
 丰卦第五十五/405
 旅卦第五十六/413
 巽卦第五十七/419
 兑卦第五十八/425
 涣卦第五十九/431
 节卦第六十/438
 中孚卦第六十一/444
 小过卦第六十二/451
 既济卦第六十三/458
 未济卦第六十四/465
 卷九
 系辞上传/473
 系辞下传/507
 卷十
 说卦传/544
 序卦传/573
 杂卦传/581
 卷末
 主要引用书目/587
 新版修订本跋/597
 |  
         
          | 內容試閱: |   
          | (节选)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传世文献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这部奇书的思想光华,是通过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恍惚窈冥的象征色彩。它所蕴蓄的丰富变化的哲理出现之际,人们对之既向往又陌生,乃至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系辞上传》)。随着历史的推进,自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之后,学人对《周易》的认识逐代加深,《易》学著述层出不穷,然而,同时产生的种种扑朔迷离的猜测、附会之说却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遂使本属玄学的《周易》思想被涂上一重又一重幻想和奇想的附加色。尚秉和先生有感于这一情状,慨而叹曰:最多者《易》解,最难者《易》解,苟非真知灼见之士,为扬搉其是非,厘订其得失,后学将胡所适从哉?①
 处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在辨析旧说的基础上,科学地发掘这部古老的哲学著作的真正价值,品评、确立其在中国哲学史、世界文化史上应有的地位。当然,进行这项工作的首要步骤,是先须正确地理解《易》学研究中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周易》的创作过程、时代背景、命名之义、经传大旨,以及历代《易》学的源流派别、今天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等。这些问题虽有种种成说,却多数未臻一致。笔者固不敢辄论前贤是非,谨就见识所及,采摭可取的说法,在简述《周易》经传基本内容的同时,结合上述问题略作分析,以期有助于读《易》、研《易》者探索打开易学大门的最初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