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195.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97.9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140.8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53.9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65.8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74.8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57.2
 
 
 | 
         
          | 編輯推薦: |   
          | ★梁遇春,是一个有着与兰波、王尔德同样才情和话题感的民国才子、现代散文大家, 27岁猝然去世,却留下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散文精品。 ★徐志摩去世,很多名人写下悼念文字,梁遇春的悼文《吻火》,是其中的独异者,从中可见其散文的功底和风致。
 ★本书收入梁遇春生前逝后所有成编的作品,初版重排,布面精装,是一个宜读、宜赏、宜藏的版本。
 
 购买此书的读者还喜欢:
 新文学丛刊系列
 子夜
 缘缘堂随笔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佛罗伦萨的神女
 
 午夜之子
 边城新与旧
 天下诗典系列
 兰波诗歌全集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天下大师福克纳作品
 村子
 喧哗与骚动
 大森林
 圣殿
 没有被征服的
 野棕榈
 去吧,摩西
 我弥留之际
 天下阅读系列:
 居里夫人自传
 人类群星闪耀时
 童年
 爱的教育
 安妮日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青鸟
 名人传
 小王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童年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梁遇春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及纪念文章。梁遇春于1926年开始陆续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新月》等刊物发表散文,这些散文集为《春醪集》,于1930年3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1932年夏,梁遇春染疾猝然去世。他的朋友们收集他的遗作,集为《泪与笑》,于1934年6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据两书初版本重排。
 |  
         
          | 關於作者: |   
          |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1926年开始陆续在《语丝》《奔流》《新月》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他的英语译作有二十多种,翻译有《英语诗歌选》《摩尔弗兰德斯》《吉姆爷》等。 ?本书收入梁遇春生前逝后所有成编的作品,初版重排,布面精装,是一个宜读、宜赏、宜藏的版本。
 |  
         
          | 目錄: |   
          | 总序 春醪集
 序
 讲演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醉中梦话一
 还我头来及其他
 人死观
 查理斯兰姆评传
 文学与人生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文艺杂话
 醉中梦话二
 谈流浪汉
 春朝一刻值千金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泪与笑
 序一
 序二
 序三
 泪与笑
 天真与经验
 途中
 论智识贩卖所的伙计
 观火
 破晓
 救火夫
 她走了
 苦笑
 坟
 猫狗
 这么一回事
 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毋忘草
 黑暗
 一个心力克的微笑
 善言
 Kissing the Fire吻火
 第二度的青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雨
 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
 跋
 附录
 最近逝世的梁遇春
 |  
         
          | 內容試閱: |   
          |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正在北大一院图书馆里,很无聊地翻阅《洛阳伽蓝记》,偶然看到底下这一段: 刘白堕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劫贼,饮之即醉,皆被擒获。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
 我读了这几句话,想出许多感慨来。我觉得我们年轻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是正当我们梦得有趣时候,命运之神同刺史的部下一样匆匆地把我们带上衰老同坟墓之途。这的确是很可惋惜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又想世界既然是如是安排好了,我们还是陶醉在人生里,幻出些红霞般的好梦罢,何苦睁着眼睛,垂头叹气地过日子呢?所以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意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惭愧得很。我没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醉中只是说几句梦话。这本集子就是我这四年来醉梦的生涯所留下惟一的影子。我知道这十几篇东西是还没有成熟的作品,不过有些同醉的人们看着或者会为之莞尔,我最大的希望也只是如此。
 再过几十年,当酒醒帘幕低垂,擦着惺忪睡眼时节,我的心境又会变成怎么样子,我想只有上帝知道罢。我现在是不想知道的。我面前还有大半杯未喝进去的春醪。
 
 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午夜于真茹。
 
 
 讲演
 
 你是来找我同去听讲演吗?
 不错,去不去?
 吓!我不是个智识欲极旺的青年,这么大风就是无风,我也不愿意去的。我想你也不一定是非听不可,尽可在我这儿谈一会。我虽然不是什么名人,然而我的嘴却是还在。刚才我正在想着讲演的意义,你来了,我无妨把我所胡思乱想的讲给你听。讲得自然不对,不过我们在这里买点东西吃,喝喝茶,比去在那人丛里钻个空位总好点吧。
 来客看见主人今天这么带劲地谈着,同往常那副冷淡待人的态度大不相同,心中就想在这里解闷也不错,不觉就把皮帽围巾都解去了。那房主人正忙着叫听差买栗子花生,泡茶。打发清楚后,他又继续着说:
 近来我很爱胡思乱想,但是越想越不明白一切事情的道理。真合着那位坐在望平街高塔中,做《平等阁笔记》的主笔所谓世界中不只无奇不有,实在是无有不奇。Carlyle这老头子在Saitor Resartus中自然的超自然主义Natural Supernaturalism一章里头,讲自然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解的神秘,所以这老头子就觉得对于宇宙中一切物事都糊涂了。我现在也有点觉得什么事情我都不知道。比如你是知道我怕上课的,自然不会爱听讲演。然而你经过好几次失败之后,一点也不失望,还是常来找我去听讲演,这就是一个Haeckel的《宇宙之谜》所没有载的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哦!现在又要上课了,我想起来真有点害怕。吓!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从前我们最高学府是没有点名的,我们很可以自由地在家里躺在床上,或者坐在炉边念书。自从那位数学教授来当注册部主任以后,我们就非天天上班不行。一个文学士是坐硬板凳坐了三千多个钟头换来的。就是打瞌睡,坐着睡那么久,也不是件容易事了。怕三千多个钟头坐得不够,还要跑去三院大礼堂,师大风雨操场去坐,这真是天下第一奇事了。所以讲演有人去听这事,我抓着头发想了好久,总不明白。若说到民国讲演史那是更有趣了。自从杜威先生来华以后,讲演这件事同新思潮同时流行起来。杜先生曾到敝处过,那时我还在中学读书,也曾亲耳听过,亲眼看过。印象现在已模糊了,大概只记得他说一大阵什么自治,砖头,打球,后来我们校长以君子不重则不威一句话来发挥杜先生的意思。那时翻译是我们那里一个教会学堂叫做格致小学的英文先生,我们那时一面听讲,一面看那洁白的桌布,校长的新马褂,教育厅长的脸孔,杜先生的衣服我不知道当时杜先生知道不知道How we think。跟着罗素来了,恍惚有人说他讲的数理哲学不大好懂。罗素去了,杜里舒又来。中国近来,文化进步得真快,讲演得真热闹,杜里舒博士在中国讲演,有十册演讲录。中间有在法政专门学校讲的细胞构造,在体育师范讲的历史哲学,在某女子中学讲的新心理学总而言之普照十方,凡我青年,无不蒙庇。所以中国人民近来常识才有这么发达。太戈尔来京时,我也到真光去听。他的声音是狠美妙。可惜我们至少我个人都只了解他的音乐,而对于他的意义倒有点模糊了。
 自杜先生来华后,我们国内名人的讲演也不少。我有一个同学他差不多是没有一回没去听的,所以我送他一个听讲博士的绰号,他的智识欲真同火焰山一样的热烈。他当没有讲演听的时候只好打呵欠,他这样下去,还怕不博学得同哥德,斯忒林堡一样。据他说近来很多团体因为学校太迟开课发起好几个讲演会,他自然都去听了。他听有中国工会问题,一个新实在论的人生观,中外戏剧的比较,中国宪法问题,二十世纪初叶的教育我问他他们讲的什么,他说我听得太多也记不清了,我家里有一本簿子上面贴有一切在副刊记的讲演辞,你一看就明白了。他怕人家记得不对,每回要亲身去听,又恐怕自己听不清楚,又把人家记的收集来,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模仿的,不过我很替他们担心。讲演者费了半月工夫,迟睡早起,茶饭无心,预备好一篇演稿来讲。我们坐洋车赶去听,只恐太迟了,老是催车夫走快,车夫固然是汗流浃背,我们也心如小鹿乱撞。好,到了,又要往人群里东瞧西看,找位子,招呼朋友,忙了一阵,才鸦雀无声地听讲了。听的时候又要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工会,宪法,人生观,戏剧,教育的智识整理好来吸收这新意思。讲完了,人又波涛浪涌地挤出来。若使在这当儿,把所听的也挤出来,那就糟糕了。
 我总有一种偏见:以为这种Public-lecture-mania是一种Yankee-disease。他们同我们是很要好的,所以我们不知不觉就染了他们的习惯。他们是一种开会,听讲,说笑话的民族。加拿大文学家Stepken Leacock在他的My Discovery of England里曾说过美国学生把教授的讲演看得非常重要,而英国牛津大学学生就不把lecture当作一回事,他又称赞牛津大学学生程度之好。真的我也总怀一种怪意思,因为怕挨骂所以从来不告人,今日无妨同你一讲。请你别告诉人。我想真要得智识,求点学问,不只那东鳞西爪吉光片羽的讲演不济事,就是上堂听讲也无大意思。教授尽可把要讲的印出来,也免得我们天天冒风雪上堂。真真要读书只好在床上,炉旁,烟雾中,酒瓶边,这才能领略出味道来。所以历来真文豪都是爱逃学的。至于Swift的厌课程,Gibbon在自传里骂教授,那又是绅士们所不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