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字文化:公共空间、平台与算法
》
售價:HK$
108.9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85.8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4.8

《
消费是什么 : 关于消费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一本书告诉你为什么买买买之后也有巨大空虚感)
》
售價:HK$
64.9

《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套装共4册)
》
售價:HK$
347.6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HK$
140.8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HK$
75.9

《
分解工作法:聪明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
售價:HK$
65.8
|
內容簡介: |
产业政策是一个被西方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学家们长期忽视的重大经济学课题。而这个课题,也可以说是自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以来一直被整个政治经济学忽视的一个核心问题(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除外)。这个问题之所以核心,是因为工业化是社会大协作的产物,而不仅仅是个体间市场竞争的产物。只有通过正确的产业政策才能够大大降低社会协作成本,使得一个国家能够实现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向社会化大分工的工业国的转型。因此也只有通过对产业政策的研究才能够揭示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起源和工业化成功的终极秘密。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取得奇迹式的发展,从一个81%的人口依赖农业为生,转变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能够有这样靓丽的成绩,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抵制了新自由主义的思潮,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运用产业政策,根据各地的条件和现实,发挥比较优势,因势利导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并且绝大多数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
|
關於作者: |
李晓鹏,中兴大城首席经济学家,城市经济学博士,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Research Fellow)、麦肯锡公司城市研究员、华夏幸福产业规划总监。主要著作有《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研究》《城市战略家》等。
张国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现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城市规划与投融资。
中兴大城是一家专业化的产业研究与咨询机构,主要从事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产业方面的咨询服务。
|
目錄:
|
前言
总论 中国产业政策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争议
一、什么是产业政策?
二、大同和丽江:消灭产业政策的“公路悖论”
三、义乌和蠡县:产业政策效用的一个对比
四、经济资源的细分配置问题
五、家庭作坊击垮了飞利浦灯饰公司
六、“双11”繁荣背后的中国产业政策
七、产业政策为什么有效?
八、中国产业政策的运作机制
九、竞争性的中国地方产业政策与中国经济的四维竞争机制
上篇:中国产业政策的地方实践
第一章 村级产业政策
一、 最小的产业政策单元——村集体的产业政策
二、 华西村
三、 永联村
四、 西王村
小结
第二章 乡镇产业政策
一、 “中国锁城”小榄镇
二、 “灯饰之都”古镇镇
三、 “服装名城”虎门镇
第三章 县级产业政策:义乌的五轮产业转型
一、 对“义乌奇迹”的三大误解
二、 义乌历史上的五次战略选择
三、 义乌产业政策的启示
第四章 市级产业政策:以苏州为例
一、 “无工不富与工业立市”的苏州传统
二、 “园区亲商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
三、 主导产业优化提升——陈德铭任上的“台风眼”
四、 金融危机与政府的“转型牌”
五、 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
六、 苏州产业政策:不断转型提升的接力棒
第五章 市级产业政策:以深圳为例
一、 初创的辉煌
二、 从“深圳抛弃论”到四个“难以为继”
三、 树立明确航标——创新战略
四、 创新战略:各项工作体现、服务、促进自主创新
五、 以创新为先导的自主创新战略
六、 以大胆的制度创新找回“特区”魄力
第六章 省级行政区产业政策:以湖北为例
一、 体制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1979~1991年)
二、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1992~2001年)
三、 金融危机前的产业政策(2002-2007年)
四、 金融危机至今的产业政策(2008~至今)
小结 139
中篇:中国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与行业实践
第七章 中央层面产业政策发展历程
一、 1978-1985年:国民经济调整和产业均衡发展阶段
二、 1986-1998年:以直接干预为主的产业政策成型期
三、 1998-2008年:从直接干预向间接干预过度
四、 2009-2016年:从间接干预向引导发展转型
小结:
第八章 中国的产业政策的行业实践
一、 中国钢铁产业政策
二、 中国电信产业政策
三、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
第九章 综合性产业政策实践:以文化产业为例
一、 国家层面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 省市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
三、 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层面——以天津为例
下篇:中国产业政策的理论框架
第十章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 产业结构理论
二、 产业布局理论
三、 产业与区域开发理论
四、 产业发展理论
五、 地方政府竞争与产业政策实施的相关理论
第十一章产业政策工具
一、 财政政策工具
二、 金融政策工具
三、 土地政策工具
四、 公共服务政策工具
五、 人才政策工具
六、 产业政策工具与特色小镇: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
七、 产业政策工具与高新科技园区:厦门软件园
第十二章 产业服务平台
一、 公共服务平台的理论探讨
二、 发达国家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三、 我国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状况
四、 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产业空间载体
一、 产业空间载体的类别划分
二、 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三、 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
四、 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
五、 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六、 产业园区的政策体系
附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政策
第十四章 日本的产业政策
一、 二战前日本产业政策
二、 二战后产业政策
第十五章 美国的产业政策
一、 战前产业政策
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产业政策
三、 战后产业政策
第十六章 欧盟的产业政策
一、 欧盟产业政策发展三阶段
二、 欧盟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欧盟产业政策案例研究——汽车产业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