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
雪的练习生
》
售價:HK$
74.8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一部ZUI接近严歌苓个人经历的自传性小说
《穗子物语》是严歌苓少女时代的印象派写真。作家的个人体验以隐秘的方式在小说中潜滋暗长,在回溯荒诞历史中寻觅一场青春记忆。
★捕捉和刻画群体疯狂年代中人性的复杂与残酷
背叛、谎言、戕害轮番上演,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终究未能抵过人性的迷失和扭曲,兽性与魔性交织令人咋舌。
★多元化的叙述视角,捡拾散佚在历史中的生活碎片
穗子以多重身份在时空中游移穿梭,复调手法打通了过去与现在,表现了无序混乱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悲欢。
★语言灵动秀气,笔调明丽清新,却不失洞穿人性的深刻
热闹的文字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洞若观火,是对带有历史标记的集体记忆的审视,寄予着对于生命的体察和思考。
|
內容簡介: |
严歌苓以女孩穗子为写作线索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老人鱼》《柳腊姐》《角儿朱依锦》《黑影》《梨花疫》《拖鞋大队》《小顾艳传》《灰舞鞋》《奇才》《耗子》《士兵与狗》。这11个故事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贯穿,连缀起一个少女完整的成长历程,萧穗子始终在场并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坦言这部小说是ZUI接近我个人经历的小说。通过对穗子成长记忆的追忆和回溯,严歌苓还原了无序荒诞年代中小人物跌宕流离的命运和遭际,勾连出人性和历史之间隐秘的连带关系。
|
關於作者: |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
曾获十多项美国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文学奖,并获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ZUIJIA编剧奖、美国影评家协会奖。
代表作有《芳华》《陆犯焉识》《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扶桑》《天浴》《金陵十三钗》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出版。
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画面感,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
目錄:
|
老人鱼
柳腊姐
角儿朱依锦
黑 影
梨花疫
拖鞋大队
小顾艳传
灰舞鞋
奇 才
耗 子
士兵与狗
|
內容試閱:
|
我做过这样的梦:我和童年的自己并存,我在画面外观察画面中童年或少年的自己,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颦一笑;她或者聪慧,或者愚蠢可笑。当童年的我开始犯错误时,我在画面外干着急,想提醒她、纠正她,作为一个过来人,告诉她那样会招致伤害,而我却无法和她沟通、干涉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把一件荒唐事越做越荒唐。
在这个小说集里,我和书中主人公穗子的关系,很像成年的我和童年、少年的我在梦中的关系。看着故事中的穗子执迷不悟地去恋爱,现实里的我明知她的下场不妙,但爱莫能助。看着童年的穗子抛弃老外公,和拖鞋大队的女孩们一块儿背叛耿荻,伤害小顾,面对人心向恶的社会和时代,她和她年幼的伙伴们以恶报恶,以恶报善,成年的我只能旁观。
穗子是不是我的少年版本呢?当然不是。穗子是少年的我的印象派版本。其中的故事并不都是穗子的经历,而是她对那个时代的印象,包括道听途说的故事给她形成的印象。比如《梨花疫》中的男女主角,都真实存在过,但他们的浪漫故事,却是在保姆们、主妇们的闲言碎语中完整起来的。我写这两个人物时,只有对男主角的形象和性格的清晰印象,对他传奇背景的记忆。根据他的性格和背景,我找出这个爱情故事的逻辑,把当年人们猥亵娱乐式的闲话,拼接成穗子的版本。
史学家都不能对历史有绝对发言权,他们呈现给我们的历史,其实是他们版本的历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和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所记述的中国历史,感觉就不同了。再看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你对同样的历史重新认识了一回。史学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文学家。对于《史记》,从我个人立场,我更看重它的文学价值。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有些自传性的作品对我影响颇大,像《荣格传》《弗洛伊德传》、伊萨贝尔阿寅德的《波拉》等。他们的个人成长经历,每一步都折射出国家、民族、科学的行进轨迹。正是他们的个人命运把我和他们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使我对那些遥远的国度有了切肤的感觉。所以,个人的历史从来都不纯粹是个人的,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从来都属于个人。
应该说这部小说是最接近我个人经历的小说。但我拒绝对它的史实性、真实性负责。小说家只需对他作品的文学价值负责。正如世界万般景色,给摄影家一半机会,给画家另一半机会。摄影家无奈之处,是画家得意之处,反过来也一样。从林布兰走向马奈、莫奈、凡高,是必然,人越来越把自己眼里的、印象中的、心灵深处的世界和历史当真了。我只想说,所有的人物,都有一定的原型,所有的故事,难免掺有比重不同的虚构,但印象是真切的,是否客观我毫不在乎,我忠实于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