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 保险代理人职业精进之道(新时代·管理新思维) 》 售價:HK$ 86.9 ![]()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118.8 |
| 編輯推薦: |
|
一次关于普鲁斯特的“头脑风暴”,一场游走于《追忆似水年华》页缘内外的愉快历险。
★一次关于普鲁斯特的“头脑风暴”,一场游走于《追忆似水年华》页缘内外的愉快历险—— 从小玛德莱娜到高帮皮鞋,从里茨饭店的冰淇淋到柏格森的失眠,数百个关键词解锁普鲁斯特的创作人生 ★普鲁斯特“十级学者”、法国文化界著名父子档让-保罗?昂托旺、拉斐尔?昂托旺联袂演绎 ★拒绝猎奇秘辛与牵强索隐,于微妙细节处透视《追忆似水年华》全貌—— “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但有了私人词典指津,你也可以读懂并享受《追忆似水年华》 ★拨开云雾,铺陈明朗清晰的普鲁斯特本色—— 晦涩不该是《追忆似水年华》的底色,普鲁斯特也有澄澈欢腾的一面 ★深入浅出,笔触灵动,杂取旁收,剖解法国文化的脉络肌理—— 讲述20世纪法国文艺界的交往细节,阐释柏格森、萨特、德勒兹和普鲁斯特之间的影响与互文 |
| 內容簡介: |
|
《普鲁斯特私人词典》是六点私人词典系列中的一部,由法国作家让-保罗昂托旺与其子拉斐尔昂托旺合写而成。本书采用不拘一格的私人词典形式,以首字母为顺序,盘点了与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有关联的概念、人物、物件和地点等等关键词。作者在讲述普鲁斯特的生平往事、与当时法国文艺界的交往细节的同时,也用灵动的文笔阐释了普鲁斯特作品细节,围绕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头脑风暴,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展现了普鲁斯特生活和写作的全貌。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一位真正的普鲁斯特迷一生至少应该读四遍《追忆似水年华》。*次凭借直觉进行片段式阅读;第二次进行扎实严格的学习;等到经历了爱情之苦,再第三次感受小说中各个片段的深度与安慰之力;*后则是人至暮年、褪去虚荣与得失心后,进行*后一次决定性的阅读。在本书中,昂托旺父子俩就采用了多种方式解读普鲁斯特的创作,他们畅快异议,时而互相佐证,时而彼此辩驳,在阅读这些熟悉的字句时也翻新和改造着普鲁斯特。 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但有了私人词典指津,你也可以读懂并享受《追忆似水年华》。 |
| 關於作者: |
|
让-保罗昂托旺(Jean-Paul Enthoven),法国记者、出版人。主要作品包括《农神的孩子》,《晨曦》,《情感的假设》等。
拉斐尔昂托旺(Raphal Enthoven),哲学教授,让-保罗昂托旺之子。著有:《孩子的游戏:哲学》,《疯癫》,《巴特》等。 译者简介: 张苗,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国新索邦大学-巴黎三大,现为青岛大学法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杨淑岚,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师,从事塞内加尔国别研究。译著《古希腊神话与悲剧卷二》。 刘欢,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生。 |
| 目錄: |
|
前言 1
A 临终(Agonie) 1 阿尔弗雷德阿格斯蒂内利(Agostinelli[Alfred]) 4 阿格里真托亲王(Agrigente[Prince d'']) 7 阿尔贝蒂娜(Albertine) 8 精神蛋白尿病(Albuminementale) 9 土耳其大使夫人(Ambassadrice de Turquie) 11 爱(Amour) 13 改变字母原有位置所构成的词(Anagrammes) 15 安德蕾(Andre) 17 天使与飞机(Anges et aroplanes) 19 英国(Angleterre) 21 夏吕斯的反犹太主义(Antismitisme[de Charlus]) 23 支持重审德雷福斯案的反犹太主义(Antismitisme[dreyfusard]) 24 玻璃鱼缸(Aquarium) 26 阿尔卡德路(11号)(Arcade[11, rue de l'']) 28 真正的艺术(Art vritable) 30 芦笋(Asperge) 31 芦笋(2)(Asperge[bis]) 32 哮喘(Asthme) 33 星相学(Astrologie) 36 山楂树(花)(Aubpine) 37 交错而通(Aupassage) 39 自我描述(Autoportrait) 41 未来的影子(Avenir[Double de l'']) 42 B 睡前之吻(Baiser[du soir]) 43 黎巴嫩巴尔贝克(Balbec au Liban) 45 罗兰巴特(Barthes[Roland]) 46 绝对地,彻头彻尾(Bel et bien) 48 亨利柏格森(Bergson[Henri]) 50 埃马纽埃尔贝勒(Berl[Emmanuel]) 51 动物图集(Bestiaire) 53 动物图集(2)(Bestiaire[bis]) 54 雅克埃米尔布朗什(Blanche[Jacques mile]) 55 洗衣女工(Blanchisseuse) 57 蓝与黑(Bleu et noir) 58 阿尔贝布洛克(Bloch[Albert]) 60 假慈悲(Bon sentiments) 63 善良(Bont) 65 安德烈布勒东(Breton[Andr]) 65 C 粪便(Caca) 68 礼物(Cadeau) 71 康布尔梅(侯爵夫人)(Cambremer[Marquise de]) 73 暗房(Camera oscura) 74 加缪(与失乐园)(Camus[et les paradis perdus]) 76 笔记本(Carnets) 80 卡特来兰(Catleya) 81 塞莱斯特阿尔巴雷(Cleste[Albaret]) 84 艺术的独行者们(Clibataires de l''art) 87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Cline[Louis-Ferdinand]) 88 法国总工会(CGT) 90 414房间(Chambre 414) 91 念珠(Chapelet) 93 (刻意指定的)仁慈(Charit[bien ordonne]) 94 (苏格拉底派的)夏吕斯(Charlus[socratique]) 96 克洛伊(Chlo) 96 引用(Citations) 97 陈词滥调(Clich) 98 不可测的突然转向(Clinamen) 99 可卡因(Cocane) 100 轻佻的女人(Cocotte) 101 让科克托(Cocteau[Jean]) 102 君士坦丁堡的(Constantinopolitain) 107 (已逝时光中的)同代人(Contemporains[du temps perdu]) 109 截然相反(Contraire) 111 交谈(Conversation) 112 布律诺科卡特里克斯(Coquatrix[Bruno]) 113 (与菲利普索莱尔斯之间的)神奇的思想相通(Correspondence nigmatique[avec Philippe Sollers]) 114 (历史和文学)课(Cours[d''histoire et de littrature]) 115 表示厌恶的反对派(CQFD[Ceux qui franchement dtestent]) 116 对死亡的恐惧(Crainte de la mort) 119 羊角面包(Croissants) 120 新式料理(Cuisine nouvelle) 121 D 曼陀罗(Datura) 122 失望(Dception) 123 (对抗)失势(Dchance[Contre la]) 125 去结晶(Dcristallisation) 126 题辞(Ddicaces) 127 似曾相识(Dj-vu) 128 吉尔德勒兹(Deleuze[Gilles]) 129 否认(Dnis) 133 最后的相片(Dernire photo) 136 勒内笛卡尔(Descartes[Ren]) 136 欲望(和占有)(Dsir[etpossession]) 140 (小说家的)义务(Devoir[duromancier]) 141 小鬼(空竹)(Diabolo) 141 附身恶灵(Dibbouk) 143 上帝(Dieu) 144 (没有女宾的)晚餐(Dner[sans dames]) 144 (斯万和叙述者的)十个共同点(Dixpointscommuns[entre Swann et le Narrateur]) 145 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Dostoevski[Fiodor]) 149 (阿尔贝蒂娜反犹主义思想的)典型运用(Dubonusage[de l''antismitisme d''Albertine]) 151 决斗(Duel) 152 从一案到另一案(D''une affaire l''autre...) 154 E 高跷(和友谊)(chasses[e tamiti]) 155 出版商(关于雅克里维埃)(diteur[ propos de Jacques Rivire]) 157 (普鲁斯特作品的)擦除者(Effaceur[de Proust]) 160 利己主义(gosmes) 161 电(lectricit) 163 她(它)恰似我的生活( Elle ressemblait ma vie) 164 埃尔斯蒂尔(或上帝的七天)(Elstir[ou les sept jours de Dieu]) 166 孩子(Enfants) 170 葬礼(Enterrement) 172 以斯帖(Esther) 174 词源(tymologie) 176 圣餐(Eucharistie) 177 奥伊伦堡诉讼案(Eulenbourg[L''affaire]) 179 F (叙述者的)妄自尊大(Fatuit[du Narrateur]) 181 妄自尊大(2)(Fatuit[bis]) 182 普鲁斯特式拜物教(Ftichismeproustien) 182 警察登记卡(Fiche de police) 184 终(Fin) 185 福楼拜(居斯塔夫)(Flaubert[Gustave]) 186 花(Fleur) 188 花儿们(Fleurs) 191 福什维尔(伯爵)(Forcheville[Comte de]) 192 福尔蒂尼(马瑞阿诺)(Fortuny[Mariano]) 193 弟弟(Frre) 194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Sigmund]) 197 G 快乐的知识(Gai Savoir) 200 法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料网址(Gallica.bnf.fr) 202 所有格(Gnitif) 202 社会性别(Genre) 203 纪德(之梦)(Gide[Le Rve de]) 205 吉尔贝特(Gilberte) 207 (里茨酒店的)冰淇淋(Glaces[du Ritz]) 208 荣耀(Gloire) 209 (娜塔莉克利福德巴尼眼中的)蛾摩拉(Gomorrhe[sous le regard de Natalie Clifford Barney]) 210 龚古尔(Goncourt) 212 品位和颜色(Gots et couleurs) 214 沙粒(Grainsdesable) 216 大饭店(Grand Htel) 217 格里马尔迪(尼古拉的注释)(Grimaldi[Notes de Nicolas]) 218 粗话(Gros mots) 220 引号(Guillemets) 221 H 雷纳尔多哈恩(Hahn[Reynaldo]) 222 犹太人的自我仇视(Haine juive de soi) 224 独例词(Hapax) 226 (先定的)和谐(Harmonie[prtablie]) 226 赫拉克利特(Hraclite) 228 (本书一位作者对他的朋友安东尼洛蕾的)致敬(Hommage[de l''un des deux auteurs de ce livre son ami Anthony Rowley]) 229 同性恋(Homosexualit) 230 I 语言习惯(Idiolecte) 233 妄想(Illusion) 234 卑鄙(Immonde) 236 永垂不朽(Immortel) 236 隐匿身份(Incognito) 238 (叙述者的)无辜(Innocence[du Narrateur]) 240 昆虫(Insecte) 241 (柏格森的)失眠(Insomnie[avec Bergson]) 242 前一刻(Instant d''avant) 244 间歇(Intermittent) 246 性倒错(Inversion) 247 隐形者和匿名女(Invisible et Innomme) 248 J 嫉妒(九条定理)(Jalousie[neuf thormes]) 251 我与他(Je et Il) 255 西瓦罗派(Jivaro[L''cole]) 255 脸颊(Joues) 257 笛子演奏者(Joueurs de flte) 258 记者(Journalistes) 259 詹姆斯乔伊斯(Joyce[James]) 260 犹太身份(Judasme) 266 最终的审判(Jugement dernier) 270 K 卡巴拉(Kabbale) 272 和服(Kimono) 274 一类(和我)(Kind[One of my]) 275 菲利普科尔布(Kolb[Philip]) 276 功夫(Kung-Fu) 277 |
| 內容試閱: |
|
如果说在著名的《驳圣伯夫》(Contre Sainte-Beuve)的论战中,普鲁斯特认为我们应该评判作者的作品本身,而不要去关注作者的生活,那么,我们可以出于善意地抱怨一下:他反而成为了他曾竭力指责的这种批评方式的典型牺牲品。可以说,作为秘密挖掘者的共犯,圣伯夫也以此在其离世后成功地报复了普鲁斯特,而这一报复的实现也正得益于普鲁斯特学。普鲁斯特学自成一派,众多博学者或富于侦探精神的学者都像追捕的猎犬一般,每天都致力于侦察普鲁斯特的生活秘密,因为在他们看来,《追忆似水年华》(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的七部就是普鲁斯特自己的华丽屏罩。
自此以后,从高校到沙龙,只要提到普鲁斯特学,就意味着要从所有的角度去探查可怜的马塞尔(Marcel)的欢乐与时日 。无论在哪里,大家总要论及他的毛皮大衣、他的熏蒸疗法、他的书信、朋友、哮喘和野心。无论在哪里,大家总是力图精确地解析他在绘画、性向、音乐、饮食、花卉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喜好。众多评论家、社交界人士、中世纪研究者、建筑专家、犹太教法典研究者、神话学家、语言符号学家、风俗史学家、纹章学家和波西米亚水晶玻璃器皿史学家纷纷驻扎在这部如此宏大的著作能够迎接容纳各种不同的营帐周围。但面对各领域学者们的众说纷纭,我们仍要记得,其实这部作品自始至终只渴望做它自己而已,它只希望能够在不断流逝的似水年华中做以回击。最终,让娜普鲁斯特(Jeanne Proust) 口中的小狼崽(普鲁斯特)任凭大家以可疑的奉承姿态将其撕成碎块。从东京到普林斯顿,他的忠实崇拜者遍及世界各地,并纷纷疯狂盲目地追逐着他,这向我们证明了:对于一个天才作家而言,无论他如何谨慎,死亡也不能还他平静。因此,尽管作品本身是低调谦逊的,但它终将会成为备受赞美的、被竞相追捧和追逐的猎物,这种状况不无尴尬,但同时也满足了一种原始的欲望。 若以这种好奇心去考虑的话,那普鲁斯特本人就此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很确定的一点是,他的虚荣心(他必然或多或少都会有)肯定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是,我们也会想象:他或许会扑哧一笑,用戴着手套的手遮住他的深层自我,像挥动扇子一样挥动着他的社会自我,或者面对这些貌似虔诚的崇拜者们想如实地直接地去了解他所上演的疯狂戏码,他会眯起如清漆般色泽的眼睛。 然而,毕竟没有人知道要如何恰当地提及普鲁斯特,如何爱戴他,如何倾听他。透过他不可思议的博见卓识,某些与他同时代的人所看到的只有那些整编出的关于他的个人自传或者在看门人房间编写的(巴雷斯,Barrs)关于他的一千零一夜;另外一些更加明智的人则立刻推测这部作品对小说写作具有革新意义。那马塞尔本人会更偏好于哪种理解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也算是预设好的一个借口吧,因为本书的两位作者所言或与权威观点有相左之处,或其立场有过于简单和轻率之嫌。面对成百上千种出于习惯和热情而进行的关于普鲁斯特的研究,他们会有心虚和不安,其中杰出的研究又时常会激发出如雨后春笋般的新评论,他们也倍感压力。在他们看来,对普鲁斯特仪式的研究最常见的缺点之一就在于:弱化了普鲁斯特本来清晰详尽、机智幽默的表现方式,而是变成了晦涩而空洞的形式。这就意味着,在该书中不会有(如果有的话纯属玩笑)奇特的荒诞之言,而在某些进行相关研究的团体,这种情况极为盛行。普鲁斯特是明朗清晰的,将其变得晦涩实属不当的致敬方式。以过分晦涩的解析将其变得悲伤,也与他试图营造的狂喜欢腾感背道而驰。 况且,对于一位真正的普鲁斯特迷而言,他一生至少应该读四遍《追忆似水年华》。首先,在青年时期,他只是凭直觉去感受作品所揭示的真实,此时,可进行片段式阅读。之后,如果文学成为了他的专业,那他就要去进行扎实严格的学习研究。此后,等他经历了第一次爱情之苦,他就会发现小说中各片段的深度和安慰之力,如斯万先生(Swann)的嫉妒、夏吕斯男爵(Charlus)的衰败,以及阿尔贝蒂娜的周期(le cycle d''Albertine)。此外,他也会发现最初的那两次阅读根本就没有这种深刻体会。而最后的第四次阅读,也是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阅读,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人来说,这也将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次阅读,因为人至暮年,已经褪去了面对虚荣和诱惑的得失心。 该书的两位作者虽然年龄不同,但他们都处于倒数第二个阅读阶段。一想到会与他们爱戴的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再次相遇,他们会觉得欣喜不已或许就在明天,或许是一会儿之后,又或许会更晚一些。无论如何,他们已深知《追忆似水年华》一书在每次相聚时都会自我转换、焕然一新。而且,当他们在读着熟悉的字句时,也是在不断地阅读一本随时翻新的书,它会根据阅读者流动的思维而不断被改造。这种特性可谓是卓越的独一无二的,并赋予了作品持久的纯真性,这反过来也让我们在每次的阅读之战中,总感觉自己是第一个获胜者。 而关于究竟是驳圣伯夫还是赞同圣伯夫,亦或是像此后被说成的彻底反驳圣伯夫,两位作者对此有不同的感想。其中一位(对此持一般的普遍观点)认为,无论如何普鲁斯特的生平还是切实有力地阐释了他的这部作品;而另一位(更加公正,或者说更加现代派)则坚持认为:相反地,普鲁斯特的生平不能缩减为见证其生平的那些曲折情节或片段,普鲁斯特身上最有价值的还是他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很明显,当《追忆似水年华》与普鲁斯特的生平不相符时,后者不可能是错的。他们每个人都自动承担着从另外一个人的观点中找差错的任务,尽管所幸的是再小的成熟观点也从不排斥与之相反的观点。事实上,他们两位都没有忽略的一点是:对普鲁斯特生平的想象与对其作品的文本想象一样,都是徒劳的。这位伟大的作家很喜欢用这样的创作方式来消遣:同时在管风琴的两个键上来回切换。因此,想要更好地了解他,就不能强制性地只择其一,那样必然有失偏颇。 此外,该书的两位作者还是父子关系。他们共同或独自地徜徉在这部令他们敬仰不已的著作中,其间,他们时而相互支持,时而相互辩驳,这个过程自是相当有趣的。总之,该词典或有偏颇、不完整、洋洋洒洒,或严肃或讽刺,亦饱含着对普鲁斯特的仰慕之情,因此,它自然会在两位作者畅快异议的屏障之下得到庇护。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