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主编。全书以糖尿病自我管理为核心理念,贯穿糖尿病所有发展时期,手把手教你每个时期应该怎么制订自我管理方案,自己应该怎么协调生活和疾病,给出个性化的调理方案。让您看了就能用,成为自己的健康责任人。 |  
         
          | 內容簡介: |   
          | 《糖尿病自我管理》从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运动、监测、用药等多方面介绍了糖尿病患者日常应该如何养护,并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周做饮食、运动、用药等的生活计划及记录。书中对照着变化情况,分析病情变化的原因,总结控制糖尿病的有利因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调整,使自己的生活朝着对控糖有利的方向发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以早发现、早调理、早康复为核心,改善患者健康管理的依从性的目的,告诉患者如何按照自我管理行动:合理膳食、运动养生、情志调摄、正确用药等,实现不复发、减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健康计划。
 |  
         
          | 關於作者: |   
          | 主编:肖新华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营养学组组长
 肖新华,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糖尿病营养学组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代谢病防治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  
         
          | 目錄: |   
          | 谣言粉碎机 糖尿病会传染
 血糖降下来就可以停药了
 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少吃一顿饭,可以不吃药
 市面上有药物能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做家务可以代替运动
 主食越少,血糖越好
 水果甜味大,不能吃
 油(植物油)不需限制
 吃食物能降血糖
 无糖食品可以多多选择
 吃多了,只要多服降糖药就没事
 
 PART 1
 控糖是一辈子的事儿,不断进步就是成功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得了糖尿病,先别慌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管理糖尿病得靠医生,更得靠自己
 通过多渠道了解糖尿病知识及调理方法
 积极控血糖,不得并发症
 学着自我调节情绪
 把带糖生活当成常态,不抱怨
 主动了解糖尿病自我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需遵循的6大原则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任务内涵
 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5项核心技能
 需要了解的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
 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控糖目标
 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
 不同阶段的血糖控制目标
 将整体目标拆分成阶段性小目标,更易达成
 每天进步一点点,别让血糖失控
 别懒散,每天动一动
 早起量体重
 一点点改变口重的习惯
 每天写控糖日记
 专题有助于自我日常管理的小工具
 
 PART 2
 随糖控制,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糖尿病前期,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或可逆转
 警惕血糖悄悄升高的信号
 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转
 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流程
 调整恐惧、忧虑、沮丧的情绪
 进行有效的饮食、运动干预
 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糖尿病期,血糖稳稳的,并发症远远的
 认可它,接纳它
 降糖药的首选二甲双胍
 胰岛素是降服糖魔的有力武器
 控制高血糖也要避免低血糖
 生活中的运动和日常家务,动起来身体就获益
 并发症期,家庭护理好,血糖控制住
 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五项达标是远离并发症的关键
 避免过度紧张、压力大
 并发高血压
 并发血脂异常
 并发痛风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专题 努力坚持四早原则
 
 PART 3
 自我监测,重点关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我的一周血糖记录
 病情监测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病情监测的重要性
 主要监测哪几项
 如何做好监测和复诊
 如何正确测血糖
 怎样选购血糖仪
 怎样使用血糖仪
 正确采集指尖血
 多时点测血糖
 自我监测重点关注这4个指标
 空腹血糖反映胰岛细胞功能
 餐后2小时血糖帮助发现可能的餐后高血糖
 随机血糖监测血糖状况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检测的金标准
 专题 去医院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PART 4
 吃对主食血糖控好一半
 我的一周饮食记录
 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如何实践
 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10点建议
 平衡膳食,优选低GI食物
 选择低GI和低GL的食物
 高低搭配降GI值
 吃整不吃碎,降GI值
 多吃膳食纤维降GI值
 私人订制饮食计划,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1课计算每日所需热量
 第2课计算一日三餐吃多少
 第3课食物交换份,选择自己 喜欢的食物
 第4课注意特殊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5课根据分配原则,灵活制订食谱
 主食,根据每天所需热量来决定
 主食的量,因人而异
 估算吃了多少主食
 挑选主食应多一点杂粮
 巧烹饪,控制餐后血糖
 增加薯类摄入的方法
 控糖食谱推荐
 蔬菜,每天300~500克
 蔬菜的量请吃够
 吃出一道彩虹
 估算吃了多少蔬菜
 先吃低碳水化合物蔬菜
 高碳水化合物蔬菜可替换主食
 巧烹饪,保持更多蔬菜营养
 低热量、水分足的蔬菜可充饥
 控糖食谱推荐
 畜禽肉,每天40~75克
 畜禽肉,每天吃多少合适
 巧选畜禽肉,合理控血糖
 估算吃了多少畜禽肉
 巧烹饪,减少肉类脂肪
 控糖食谱推荐
 水产类,每天40~75克
 估算吃了多少水产
 优选控糖效果好的水产
 控糖食谱推荐
 蛋类每天40~50克,奶及奶制品每天300克
 蛋奶类,每天吃多少合适
 估算吃了多少蛋类
 估算喝了多少奶
 蛋类怎么吃
 哪种牛奶适合糖尿病患者
 控糖食谱推荐
 水果,如果病情允许,每天200克以内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每天吃多少
 估算吃了多少水果
 怎样吃水果,血糖不飙升
 控糖食谱推荐
 大豆及坚果类,每天25~35克
 豆类跟坚果,每天吃多少合适
 豆制品,餐桌上的蛋白大王
 大豆跟杂豆,一个属肉,一个属粮
 估算吃了多少大豆及坚果
 大豆类食物要交替食用
 坚果可作为外带的零食
 控糖食谱推荐
 油,每天25~30克
 香喷喷的油,一天吃多少
 巧用油控油温、少用油、少油炸
 控糖食谱推荐
 
 PART 5
 每天动一动,血糖轻松控
 一周运动记录表
 适量运动,控糖效果好
 运动注意事项微课堂
 先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运动
 运动计划巧安排
 运动前做好3件事
 运动时携带3样东西
 运动后注意这4件事
 一周运动建议
 有氧运动促进糖代谢
 有氧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次
 慢跑,消耗热量、控血糖
 打羽毛球,帮助减轻胰岛负担
 骑自行车,改善血糖水平
 游泳,改善胰岛素抵抗
 力量训练,锻炼肌肉
 反向卷腹,收紧腹部肌肉
 站立提踵,消除腿部多余脂肪
 侧平举哑铃,锻炼手臂肌肉
 体侧屈哑铃,收紧腹部肌肉
 俯卧撑,降体重、控血糖
 拉伸运动,缓解肌肉疲劳
 上肢拉伸,增加身体消耗
 腰背部拉伸,减少腰背部劳损
 下肢拉伸,改善腿部肌肉和血管状况
 专题 随便动动的热量消耗,吓你一大跳
 
 PART 6
 药用一点,听听医师怎么说
 我的一周用药记录
 口服降糖药,不得不说的事儿
 糖尿病患者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
 常用口服降糖药有哪些类型
 如何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
 不适合口服降糖药的人群有哪些
 降糖药什么时候服用效果最好
 吃完降糖药,血糖太低怎么办
 在家使用口服降糖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常用胰岛素的种类有哪些
 怎样注射胰岛素
 如何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怎样估算胰岛素的初始用量
 如何调整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如何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专题 如何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
 
 PART 7
 特殊人群自我管理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早干预早调养
 树立一个小目标,每天靠近一点点
 患了糖尿病也能正常上学
 平衡好学业、运动和健康
 从容生活,试着参加聚会和旅行
 妊娠期糖尿病控好血糖生个健康宝宝
 孕期血糖控制目标,要心里有数
 必要情况下首选胰岛素治疗,危害没那么大
 产后6~12周,别忘了评估血糖代谢情况
 老年糖尿病适当放宽控制标准
 调整心态,别和年轻人比血糖
 每3个月综合评估一下身体状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该怎样运动
 |  
         
          | 內容試閱: |   
          | 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医疗服务占8%,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可以说,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运动、监测、用药等缺一不可,哪一样没做好,病情都控制不住。在漫长的控糖斗争中,医疗服务的作用很关键,但绝不是全部,自我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推荐糖尿病患者做一个涵盖饮食、运动、用药等的生活计划,并详细记录每天早中晚的饮食、运动、血糖变化、用药品种、剂量,并妥善保管每次看病测的血压、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各种化验和检查的结果。
 这样可以对照变化情况,分析病情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总结控制糖尿病的有利因素,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调整。不断试错、调整,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朝着对控糖有利的方向发展,争取糖尿病前期能逆转,糖尿病患者能平稳血糖,并发症患者能保持高质量的生活。
 希望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从内心深处接纳它,学会自我管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改善或维持基本健康,享受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