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 內容簡介: |   
          | 近年出土的古文献数量惊人,这些古文献以竹简木牍为主,兼之以铜器铭文、帛书、封泥等,其中法律史资料所占比重不小。这为法律史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古代法制如此直观地贴近数千年后的现代人,法制形式的存废、律系脉络的梳理开始被重新审视。因此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相当有价值。本论文集收入的论文跨度较广,甲骨、金文、楚简、秦汉简、晋律都有涉及,对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重大论题多有反映。 |  
         
          | 目錄: |   
          | 学术前沿 秦简奔警律及相关问题陈 伟
 决事比、廷行事、比行事徐世虹
 岳麓秦简“治者杂受印”小考南玉泉
 读岳麓秦简律令文献札记四则王博凯
 从《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看秦诏令关系王牧云
 秦至汉初特殊身份者审判程序研究管笑雪
 五一广场简《延平元年守史勤言调署伍长人名数书》复原
 ——兼论东汉临湘的伍长与地方司法马 力
 魏晋南北朝的不敬罪\\[日\\]水间大辅
 从桂林石刻“元祐党籍”碑看宋代党争案件处罚方式
 黄山杉
 甲、金、简牍法制史料汇纂通考专题
 殷墟甲骨文法制史料辑证(一)周 博
 散氏盘铭文集释黄 海
 岳麓简秦律令释读(三)华东政法大学出土法律文献研读班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补释王 沛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四一—八五)》释译(二)
 姚 远
 会议综述
 出土法律文献研究的新动态
 ——第十届“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
 纪要
 林琦婧
 |  
         
          | 內容試閱: |   
          | 丛书总序 
 中国古代法制源远流长,成文的礼制典章不胜枚举,文书档案汗牛充栋,仅以《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为例,前者为14卷本,后者洋洋十大册--珍稀的尚且如此,普通的则何以观!再说我国古代的法制形式,律、令、格、式之外,还有章程、故事、事类、判牍等,林林总总,纷繁杂陈。如此庞大繁杂的法制体系是如何形成的?要解答这个问题,尤其要说清楚我国上古时期,乃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演进过程,诚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目前我们可见的传世法律文献主要集中在唐代以后,唐代之前,特别是汉魏之前保存有法制资料的古书相当鲜见。过去曾有学者根据传世古籍的记载,整理出《法经》到《大清律》的律系表,看似线索清晰,沿革明确,但是该律系表的前半部分存在诸多令人迷惑的地方。古书中片言只语的记载,往往真伪错杂,彼此矛盾,先辈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力图理清法制本源,然而苦于没有更多史料的支撑而踟蹰不前,陈陈相因。近二三十年间,沧桑巨变,这种局促的状况才突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源自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
 近年出土的古文献数量惊人,这些古文献以竹简木牍为主,兼之以铜器铭文、帛书、封泥等,其中法律史资料所占比重不小,诸如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面世,使我们首次见识了秦汉律令的原始模样;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中关于古代法律思想的论述,更令人耳目一新。类似的重要文献资料,至今仍然在接连不断地出现,其报道常见于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其释文、图版大多相继以皇皇巨著的形式出版发行。打开网络,与出土文献研究相关的网站也不在少数,其规模之大,热情之高,学者之众,以“沸腾”二字来形容并不为过。其间,古代法制的研读首当其冲,古代法制如此直观地贴近数千年后的现代人,法制形式的存废、律系脉络的梳理开始被重新审视。
 面对卷帙浩繁的新材料,以法史为主的研究却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很多新资料尚未纳入法史学者的视野。例如,包山楚简公布已经有25年了,其中司法简占绝大部分。可以说,研究战国法制无法绕过这些资料,把握秦汉主流法制传统也少不了这些史料比对。可惜相关探讨至今冷寂过甚,深入研究更不待言。法律史教本中很多常见的基本问题实际上尚未解决。解读传世文献率尔操觚,难及实质的新八股文风依旧存在。回想一百多年前,敦煌遗书遭盗劫而零落国外,国弱受人欺,自家书都无处觅。对此,陈寅恪曾痛叹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而今,出土法律文献俱在,却束之高阁,漠然置之;当今所见结合出土文献研究的法史论著,出于日本学者之手的不少。尽管说学术无国界,但到那时我们去日本(或他国)讨教,正应着了前辈学者的含谶诗句:“群赴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为了扎实出土文献与法制史的研究,并创建彼此交流心得的平台,本所编纂了这套“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丛书”。这套丛书既包括学者的专著,也包括本所所集的主题研讨论文。期待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出土法律文献研究尽到绵薄之力。也欢迎学界同人支持和参与。我们的邮箱是:hzgujisuo@163.com。
 人讲现实,人也讲精神。“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在这个世界留下我们的痕迹,否则我们凭什么在这里。”苹果之主乔布斯的话自然深刻。
 祈学术之树常青!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2011年10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