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129.8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96.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96.8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46.2
 
 
 | 
         
          | 編輯推薦: |   
          | 现在的饭碗,随时都可能保不住,年纪再大,就没办法靠出卖体力赚钱了。正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雇,才觉得当下的努力很痛苦。在日本,有近273万的人在工作中漂流,成为中年自由职业者,他们靠着极低的薪水艰难地生活着,前途渺茫!在这一危机不断扩大之前,我们能拯救中年自由职业者吗? |  
         
          | 內容簡介: |   
          | 被日本社会拋下的273万人,经历就业冰河期,成为中年自由职业者。他们只因为找不到一份稳定的正式工作,被迫放弃恋爱、婚姻、生育、人际关系、房产,不断失去一切的人生,看不见梦想和希望……本书以采访的形式对中年自由职业者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  
         
          | 關於作者: |   
          | 小林美希,1975年出生于茨城,劳动经济记者。神户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先后成为株式新闻社、每日新闻社《Economist》的编辑部记者,2007年辞职成为自由记者。主要著作有《纪实·托儿的崩坏》、《纪实·看护的实质》、《纪实·托儿的格差》(均为岩波新书出版)、《希望丈夫死去的妻子们》(朝日新书)等。 |  
         
          | 目錄: |   
          | 序章 被国家抛弃的一代 
 无法逃离的非正式雇佣命运
 当下,应届生就业进入卖方市场
 被忽视的中年劳动问题
 对就业冰河期一代放任不管的后果
 如此下去,低保制度将会崩溃
 笔者的亲身经历
 无力的日本壮年一代
 本书构成
 
 第一章 中年自由职业者的现实
 1 一位中年男性的绝望——三十八岁的健司
 “稳定的工作”在哪里
 曾几何时,自由职业者赚得更多
 “稳定”遥不可及
 唯一一次正式职员经历
 2 经济恢复渐行渐远
 被“三重工作”追赶的日日夜夜——四十三岁的信也
 因抑郁症而走入非正式雇佣的循环——四十四岁的武志
 从正式职员转成非正式职员的理由
 “周末还能休息,您可真了不起”——三十三岁的幸平
 决断的店长和言听计从的员工
 现实太过残酷
 3 只有正式职员才能结婚吗
 没有稳定工作的中年人——四十五岁的恭介
 加入相亲大军也是奢望——四十三岁的拓也
 依然憧憬渺茫的未来
 4 “遵纪守法”下诞生的非正式雇佣
 非正式雇佣的单亲妈妈——四十岁的由夏
 百害而无一利的“三年之约”
 2004年就早已成定数
 5 农业中的黑心职场
 没得吃、没得休息、没有希望——四十二岁的祜树
 不受《劳动标准法》管辖的世界——四十三岁的康弘
 6 “非正式公务员”的忧愁
 虽然我在家乡工作——三十七岁的健一
 护工的辛苦
 没有尽头的非正式雇佣
 
 第二章 阻碍女性发展的社会
 1 职场的生育难
 二胎是一种奢侈——四十一岁的正志
 丈夫和父母也指望不上的无力感——三十八岁的智美
 日本的困境:“一胎过后生育难”
 2 被封闭的正式职员之路
 跳槽的最大阻碍——三十九岁的博美
 学童保育制度离不开非正式职员的功劳——真澄
 非正式职员和正式职员之间的待遇差别
 被忽视的中年女性就业问题
 依靠政策进行整改是远远不够的
 3 “妊娠期解聘”的冲击
 生育期职权骚扰越发频繁——三十三岁的彩花
 “真羡慕孕妇啊”
 回归了职场也无立足之地
 “怀孕解雇”横行——三十九岁的阳子
 “请育儿假就走人吧”——三十八岁的清美
 4 护理、护工和非正式公务员
 “都二胎了,流产也没什么吧”——三十五岁的理惠
 做护工的孕妇,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流产
 公务员世界的巨变——四十岁的弘子
 5 “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昵”
 从“孕期解聘”到儿童虐待——四十一岁的多惠
 分娩育儿期遭遇到的两次解雇
 终于有一天,她无法忍受动了手
 “我差点将孩子虐待致死”
 无法理解生育的企业是没有价值的企业
 
 第三章 什么是良好的雇佣方式
 1 怎样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匹配——以富山县为例
 工作愉悦的宜居城市
 建立优良中小企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就职女孩加油站”的一课
 避免重演中年自由职业者的悲剧
 2 称心如意的定制型雇佣——以小野摄影为例
 工作模式有无限种可能
 避免生育离职的机制
 积极起用中年劳动力
 上游企业的发展路线
 小野摄影的聘用策略
 就业宣讲会上的一课
 “我是不会从这家公司辞职的”
 3 社长的任务是“慧眼识珠”——以Noble Home公司为例
 “公司只有培育人才才能取得成功”
 Noble Home公司的招聘策略
 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离职率
 百分之百的育儿假休假率
 4 “制造业x女性”的最前线
 年功序列让企业更强大——以AVEX公司为例
 “不要说一切为了公司”
 在生产一线打拼的女性们——以协和工业公司为例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5 让每一位员工都大显身手
 “我们的目标是平均薪金达到行业第一”——以Handsman
 公司为例
 打造让员工活跃的舞台
 社长的人格魅力所孕育的企业文化
 提高员工的成就感——以Wondertable公司为例
 终章我们能够成功拯救中年自由职业者吗
 企业经营者眼中的中年自由职业者问题
 政治家眼中的中年自由职业者问题
 促进正式职员化的方法
 依靠舍弃人而达成的经济是脆弱的
 
 尾声
 |  
         
          | 內容試閱: |   
          | 无法逃离的非正式雇佣命运 成为正式职员的路似乎遥不可及。
 在日本,35 岁至54 岁的非正式职员大概有273 万人,他们又被称为“中年自由职业者”。在这一年龄层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人是非正式职员。这一数字还没包括已婚女性。另外,有414 万的35 岁至54 岁的女性也是非正式职员,但由于她们属于被扶养一方,并没有被纳入“就业统计”的数据中。也就是说,潜在的中年自由职业者似乎更多。
 在中年自由职业者的大军里,我采访到了松本拓也,他叙述了自己常年作为非正式雇佣劳动者的心境。
 “如今我已经43 岁了,我对于当下社会不再抱有幻想。只要想到今后我仍然还是非正式职员,就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孤身一人,没有寄托。”
 拓也经历了无数次非正式雇佣,雇主几乎都是黑心企业。他曾在30 多岁的时候就职于某大型销售公司,月薪30 万日元且不久就成为副店长。但是,每月100 多个小时的
 强制加班要求,迫使他不得不选择了辞职。
 之后,他开始在餐饮店工作,依靠打工,每月可入账13万日元。不久后,他向餐饮店提出了改善劳动待遇的请求,却遭到了解聘。失去工作的他一边依靠生活保障补助勉强维持生活,一边参加了职业培训。
 他没有放弃,继续寻找工作,终于寻得一份全职工作,即成为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在东京经营的高端超市的营业员,就这样,他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由于当下零售行业人手不足,薪酬略有上升,拓也的时薪也达到了1260 日元。因为店铺通常营业到很晚,于是他主动要求在薪酬补贴较高的时间段上班。这样,每个月的加班费他就可以拿到8 万日元;扣除社会保险等费用,每月到手的薪酬大约能维持在23万日元。
 即便如此,每当契约到期时,他都会担心用人单位是否会续约。公司“终止派遣”了许多负责收银的派遣职员,员工们也只能忍气吞声。用人单位可轻易裁掉非正式职员,一想到这种不确定性,他总是担惊受怕。
 “随着年纪的增大,找工作只会越来越难。我想今后无论再怎么努力,恐怕也很难成为正式职员了。现有的存款也只是杯水车薪。今后,我该如何是好呢?”
 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摆脱非正式雇佣,他们身上折射出了隐藏于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被忽视的中年劳动问题
 在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境中,我们忽视了一群重要的人,即在就业冰河期走向社会的一群人,如今我们称他们为“中年自由职业者”。
 大众对于这一词语的关注源于2015 年。根据三菱日联银行调查资源处研究员尾畠未辉的估算,中年自由职业者逐年增加,至2015 年增长为273 万人。
 当然,与正式职员相比,这些人的积蓄较少,社会保险的加入率较低。再过若干年,他们将靠养老保险维持生活,但大多数人的养老金每月还不足7 万日元。如此一来,他们的生活就会越发拮据,后只能依赖生活保障补助。但日本的财政能力恐怕无法负担这一巨额的低保补贴金,届时甚至会造成低保补助制度的崩溃。
 另外,我们应当思考,中年自由职业者为何会成为如此庞大的群体?
 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一目了然的。在日本,应届生求职之时没能成为正式职员的,只能作为非正式职员进入社会。根据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所公布的有关壮年非正式雇佣劳动者工作生活的相关报告(2015 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位25 岁的男性非正式职员,5 年后,也就是30 岁时成为正式职员的概率为41.7%;10 年后,也就是35 岁时成为正式职员的概率为49.1%,换句话说,半数的人止步于此。倘若是一位30 岁的男性非正式职员,35 岁时成为正式职员的概率就只有28.0%。
 毕业时遭遇就业冰河期的一代人,如今已经迈入中年(35 岁至54 岁),我们称之为“就业冰河期一代”“迷惘一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没有获得正式职位,继续着生活的艰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