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的历史、食谱与创新
》
售價:HK$
173.8

《
认知行为疗法简易操作指南(原著第二版)
》
售價:HK$
96.8

《
分镜!成为漫画家的第一步
》
售價:HK$
107.8

《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
售價:HK$
107.8

《
现代科学史(学术界和大众市场都难以超越的科学史范本,跨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
售價:HK$
118.8

《
明末清初那些年
》
售價:HK$
63.8

《
亚洲文明(第二辑)
》
售價:HK$
74.8

《
小津安二郎大全
》
售價:HK$
151.8
|
內容簡介: |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以原生性亮叶水青冈林为主体的典型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黑叶猴、红腹锦鸡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内森林郁闭度大,林中阴暗潮湿,大量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为大型真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多种大型真菌生长繁殖的良好生态环境。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生境的差别悬殊,从而造成了大型真菌的多样性。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依据系统生物学和资源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野外考察,采集真菌标本、拍摄照片、物种鉴定、系统分类,研究与阐明了大型真菌的种类形态特征、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并以现代分类系统为依据撰写成本书。
本书记载了368种大型真菌,附有文献引证、生境、分布和350余幅彩色照片。真菌种类按Kirk等(2008)分类系统排列,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生物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目錄:
|
前言
总论 1
1 宽阔水大型真菌研究简史 2
2 宽阔水大型真菌研究方法 2
3 大型真菌与森林植被类型的关系 4
4 宽阔水大型真菌垂直分布 9
5 宽阔水大型真菌资源评价 12
各论——子囊菌 17
各论——担子菌 61
参考文献 304
中文索引 305
英文索引 308
|
內容試閱:
|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0万多种真菌。在真菌的所有类群中,子囊菌门仍然是真菌中种类多,也是需要深入了解的类群,其在已知真菌种类中就占了6万多种,它们除了一些地生或木生的种类外,还有相当数目的植物或动物的寄生真菌或病原真菌;担子菌门则是这群真菌中个体普遍较大,且形态多种多样的一类高等真菌,约3万多种。真菌中有的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而且子实体肉眼可见,双手可摘,称为大型真菌,广义上泛指蘑菇或蕈菌。它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有益的种类,著名的食用菌如香菇、木耳、松乳菇、金针菇等;药用真菌如灵芝、虫草等;食用兼药用价值真菌如银耳、竹荪等;也有一些是致命的剧毒种类,如致命鹅膏、亚稀褶红菇等,还有一些与树木关系密切的菌根真菌和森林病害的病原真菌等,其大多数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境内,总面积26 231hm2,森林覆盖率达80%。保护区的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内,加之地形四周较低、中间树较高,气温低,云雾多,日照少,降雨充沛,森林郁闭度大,林中阴暗潮湿,大量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形成了大型真菌生长繁殖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系统研究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专项经费,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经费的资助下,以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按照“野外调查→生态考察→标本采集→性状分析→文献资料→物种鉴定→多样性研究”的技术路线,本书作者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即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宏观及微观特征相结合,重点调查与一般调查相结合,详细记录不同季节、不同生态类群与植被特征、物种数量等科学数据,后依据文献资料与标本实物,对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进行系统分类学、物种多样性、地理区系成分与种类组成的研究与资源评价,探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与大型真菌间的相互关系。
本书作者赴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新鲜标本、拍摄的彩色照片,以及标本鉴定和真菌进行多样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本书。本书以现代真菌分类系统为依据,详细描述了宽阔水368种大型真菌的宏观和微观特征,除了对其进行形态描述外,还有文献引证、生境、分布和用途介绍,并附有350余幅真菌彩色照片。
本书的研究成果曾先后得到海南大学、科技基础工作专项“西南喀斯特地区特色微生物资源及多样性调查”(项目编号:2014FY120100)、广东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0706176270782)、广州市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607020017)的资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贵州科学院和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等单位的支持;参加与本书相关考察工作的还有杨昌乾、姚小刚、李继祥、钟金霞、文庭池、连宾、邓春英、汪建文、邹方伦、王文芳、杨雪、高明浪、简娅、李晓燕、夏立兰、陈裔琴、张冬山、刘云,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大型真菌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吴兴亮教授提供。
吴兴亮
2021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