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97.9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151.8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76.8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 編輯推薦: |   
          | 人类创造出国家,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让国家逐渐接近那个既不过于弱势又不过于强势的“恰当的点”或者说“中”,使其有助于自身的生存与繁荣。这样的国家显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渐成长出来的。从全球来看,这样的国家首先出现在16世纪以后的西方世界并向世界其他地区显现出未来的景象,今天的我们称之为“现代国家”。在财政视野中,现代国家有三种面相: (1)“税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源于向大众的财产与收入征税,国家直接表现为由民众养活;
 (2)“生产国家”——财政承担起干预经济运行、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3)“福利国家”——财政资金大量用于民众福利的保障,用国家的力量保障每一个个体的生命。
 本书重点探讨财政尤其是财政思想对于西方现代国家成长的影响,用支配逻辑/驯化逻辑分析西方走向现代国家的历程。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财政学者刘守刚“走向现代国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要认识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就需要审视率先完成国家转型的西方世界。从财政上看,西方国家先后呈现出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个制度面相。本书致力于描述西方国家财政面相的形成过程,并着重探讨财政思想对形成这些制度面相的影响。 |  
         
          | 關於作者: |   
          |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财政中国三千年》《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联合)主编 “财政政治学译丛”“财政政治学文丛”“中国近现代财政学名作新编丛书”和“财政政治学视界论丛”(待出)等。 |  
         
          | 目錄: |   
          | 导论 从他者理解中国 1 一、从财政看西方如何成为现代国家 / 1
 二、现代国家中的财政工具 / 5
 三、现代国家的财政面相 / 6
 四、本书的结构安排 / 11
 第一章 特殊的西欧,率先的转型 12
 一、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下的主体性权利及其保障 / 14
 二、第三等级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初兴 / 22
 三、生存竞争环境中西欧国家机器的成长 / 30
 四、总结 / 38
 成为税收国家
 第二章 谈出来的税收国家42
 一、领主制时期财政收入事实上是“私人收入” / 44
 二、等级君主制时期经由谈判开始诞生公共收入 / 48
 三、从临时性税收向永久性税收的发展与谈判道路的分化 / 51
 四、绝对君主制时期税收大幅增长并成为国家构建的工具 / 54
 五、代议民主制与税收国家制度的同时成型:以英国为例 / 60
 六、总结 / 63
 第三章 英国学习荷兰,世界学习英国65
 一、用国家财政建设来应对荷兰共和国的生存危机 / 67
 二、以消费税为主建设税收制度以奠定荷兰健康的财政基础 / 71
 三、建设荷兰有效的公债制度以广开财源 / 77
 四、英国税收的常规化与税务机构的官僚化 / 80
 五、中央银行在英国的创建与公债的正规化 / 84
 六、英国预算制度的成长 / 89
 七、从国家成长看荷兰、英国的财政革命 / 91
 八、总结 / 99
 第四章 征税为了人民101
 一、征税理由的中世纪论证:必要与同意 / 102
 二、作为压倒性论证方式社会契约论的兴起 / 116
 三、霍布斯在征税正当性问题上的论证 / 121
 四、洛克对现代国家及其征税权正当性论证的初步完成 / 127
 五、总结 / 131
 第五章 一切还需经过人民134
 一、从“为民”征税到“由民”征税:卢梭面对的时代问题 / 135
 二、卢梭从公意来解决由民征税问题 / 138
 三、从代议制实现公意:现代民主制构建与征税正当性表达 / 146
 四、税收国家的民主建构:托克维尔的论证 / 152
 五、总结 / 158
 第六章 税收公平是主观感觉 160
 一、什么是税收公平或税负平等 / 161
 二、税制结构转型与税负平等追求 / 166
 三、寻找公平所得税制的税率特征:比例所得税还是累进
 所得税?  / 176
 四、探索公平所得税制的税负分配标准:从客观到主观 / 178
 五、确立公平税基的计算技术:财产、增值、才能 / 182
 六、从民主制度实现税收公平 / 187
 七、总结 / 189
 第七章 比较黄宗羲和洛克,看中西大分流 191
 一、以黄宗羲与洛克之比较作为理解中西方财政思想基础的
 理由 / 192
 二、黄宗羲与洛克在财政思想上的相似之处 / 194
 三、黄宗羲与洛克财政思想之不同 / 202
 四、总结 / 210
 第八章 现代国家是税收国家 213
 一、税收国家必然要提供公共服务:西欧的经验 / 214
 二、税收国家必然要有严格的预算程序:西欧的经验 / 218
 三、税收作为现代国家主体财政收入的政治意义 / 224
 四、公债在税收国家中的意义 / 233
 五、总结 / 241
 成为生产国家
 第九章 落后的德国要赶超 244
 一、官房学派为国家生存竞争而努力 / 246
 二、德意志官房学派对国家角色的定位 / 248
 三、通过经营国有资产来发展经济且增加国家收入 / 254
 四、基于官房主义而形成的德语财政学之国家生产性传统 / 258
 五、19世纪德国国家生产性与德语财政学的黄金时代 / 264
 六、德国生产国家在20世纪的发展 / 275
 七、结论 / 276
 第十章 已发展国家遇到新问题278
 一、英国税收理论的转折与财政生产性问题的提出 / 279
 二、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以奥地利、意大利、瑞典学者为主 / 286
 三、经济干预思想在20世纪的繁荣与弱生产国家理论基础的
 扩大 / 292
 四、弱生产国家的实践 / 301
 五、总结 / 306
 第十一章 财产的正义性能得到证明吗 308
 一、财产正义观念的交锋史 / 309
 二、洛克奠定私人财产权的现代理论基础 / 320
 三、19世纪思想界质疑私人财产权的高潮 / 331
 四、总结 / 341
 第十二章 现代国家的生产性有其限度342
 一、从经济后果角度对生产国家的质疑 / 343
 二、从非经济后果的角度反思生产国家的扩张 / 359
 三、现代生产国家与私人财产权 / 362
 四、总结 / 365
 成为福利国家
 第十三章 福利国家是宿命吗 368
 一、从财政看福利国家的成长 / 370
 二、福利项目的内容与福利国家模式 / 376
 三、福利国家成长的原因与动力 / 381
 四、总结 / 388
 第十四章 拯救穷人是恩惠还是责任389
 一、英国的福利国家建设 / 390
 二、英国福利国家成长的思想起点:拯救穷人 / 395
 三、从济贫出发而兴起的英国新自由主义思想 / 401
 四、指导英国福利国家建设的新自由主义之发展 / 411
 五、英国福利国家思想的成熟 / 418
 六、福利国家形成中的济贫因素 / 422
 七、总结 / 426
 第十五章 福利国家与服务资本并不矛盾 427
 一、美国的福利国家实践 / 429
 二、福利国家思想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 / 436
 三、美国福利国家成长的关键转折:进步主义运动 / 441
 四、美国福利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美国新自由主义 / 449
 五、福利国家形成中的服务资本因素 / 461
 六、总结 / 465
 第十六章 福利国家成为劳动解放的手段 467
 一、瑞典的福利国家实践 / 469
 二、瑞典福利国家成长的历史基础 / 476
 三、瑞典福利国家思想的形成 / 484
 四、二战后瑞典福利国家思想的成熟 / 492
 五、福利国家形成中的劳动解放因素 / 499
 六、总结 / 505
 第十七章 大分裂,大辩论507
 一、左派为福利国家辩护之一:社会民主主义的辩护 / 508
 二、左派为福利国家辩护之二:罗尔斯、森等人的论证 / 515
 三、右派对福利国家的否定与批评之一:从财政危机与经济后果
 出发 / 523
 四、右派对福利国家的否定与批评之二:从规范理论出发 / 526
 五、福利国家的转型探索:第三条道路?  / 535
 六、总结 / 539
 结束语
 第十八章 好国家是驯化出来的 542
 一、财政问题引导西方国家的制度建设与驯化过程 / 543
 二、财政思想在社会驯化国家过程中的价值体现 / 549
 三、西方国家经由财政制度而成长的逻辑过程 / 557
 四、财政动因与现代国家的进一步成长 / 561
 五、对中国有何借鉴?  / 566
 六、总结 / 572
 参考文献 573
 后记 584
 |  
         
          | 內容試閱: |   
          | 守刚教授的“走向现代国家三部曲”之收官作《国家的财政面相》即将出版,在此我致以祝贺。 在迄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努力改革传统制度、转向新的国家类型。如何认识已有的国家发展进程?如何继续走好下一步的道路?刘守刚尝试着用“走向现代国家三部曲”来回答: 《财政中国三千年》致力于“从财政看中国”,用财政之眼回望三千年中华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和现在正经历的转型;《打开现代: 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致力于“从经典看中国”,从财政政治的视角借助于阐发古今中外13本经典著作来透视中国的国家转型活动;现在这第三部《国家的财政面相》,试图从“他者看中国”,即从财政视角透视率先完成国家转型的西方国家,然后借助于西方的镜鉴,反观我们自己。对这样的三部曲安排,我表示赞成与欣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国家形态首先出现于西方,中国走向现代的进程也始终处于这一格局之中,既曾遭受过西方入侵的压力,也得到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资源的激发以及工业化成就的感召。在今天思考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现代国家建设之际,考察并借鉴西方现代国家进程中财政制度的建设经验,是学术界的应有行为和必经之路。
 按照守刚教授的说法,西方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曾经遭遇过各种安全、经济、社会问题,最后将大多问题转化为有待解决的财政问题,然后尝试着运用财政收支与管理手段来化解,由此形成了西方现代财政制度与财政思想。他认为,在西方现代国家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有三大类财政制度比较重要: 第一类是围绕税收的筹集与使用而产生的收入程序、支出规则与预算制度,即税收国家制度,主要为履行国家正常运转并发挥保护职能而设计产生;第二类是围绕用财政工具接管生产活动或干预经济运行而产生的制度,即生产国家制度,它突破税收国家中对国家职能的设定,承担起发展的职能;第三类是围绕着保障每一个个体的幸福而产生的制度,即福利国家制度,它突破了税收国家与生产国家的职能设定,关注每一个个体,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福利,履行保障的职能。这三类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陆续诞生,并随之构成西方现代国家制度的不同“面相”。国家不同的财政面相,代表的是不同的财政制度建设,应对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由时代问题转化而来的财政问题,并在国家制度发展上呈现出一种不断演进的状态,进而在财政思想上体现为民主理想、正义观念、自由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在这本书的展开过程中,守刚教授比较自觉地遵循比较历史分析的方法路径,着眼于宏大问题、立足于案例研究、关注在时间中的制度变化等。在历史展开过程中,他以典型国家中的事件和典型学者的思想来说明历史的变化。在研究时,他对大量文献特别是思想家的著作进行深度的阅读与理解,从中整理出有益于思考中国问题的财政思想与制度史料。在书中,他提出的一系列概念理论与分析框架,比如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为民征税/由民征税、征税合法性/税负公平性、弱生产国家/强生产国家、福利国家成长的三条路径等,都是颇有启发性的。在这本书中,守刚教授从财政视角探讨国家制度发展,也对以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建设财政学科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在继续走向现代国家的过程中,中国当然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但坚持道路自信并不意味着盲目排外,更不意味着不需要向他者学习。我想,开放包容、勇于学习永远是学者的良好品质,也是一个国家成为现代国家的必然路径。
 再次衷心祝贺守刚教授的“走向现代国家三部曲”顺利和完满地收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财政类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财政理论与中国税制研究专家
 刘小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