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普林斯顿历史学研究指南
			》
 售價:HK$ 
			103.8
 
  《 
			即用是体:阳明学深度解读
			》
 售價:HK$ 
			280.8
 
  《 
			山河在:一部鲜活的抗战史(1931—1945)
			》
 售價:HK$ 
			269.0
 
  《 
			《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
			》
 售價:HK$ 
			92.0
 
  《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93.2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115.6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115.6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127.4
 
 
 | 
         
          | 編輯推薦: |   
          | 多位著名宋史学者推荐:长庚大学讲座教授黄宽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包伟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 2.综观全书,有几项优点,值得向读者介绍:
 1)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本书既检讨传统婚姻制度的共性,也突显宋代婚姻的特性。从妇女再嫁问题分析宋代妇女地位及唐宋婚姻观念的变化,进而探讨宋代“议亲贵人物相当”观念形成的背景、现况及影响,问题环环相扣,分析、评论都很简洁扼要,有条不紊。
 2)资料丰富: 本书所利用的史料,除正史外,包含律书、刑统、会要、长编、文集等,尤其大量利用能反映社会实况的笔记小说资料,更是一大特色,如利用《夷坚志》、《太平广记》的事例,比较分析唐宋妇女再嫁情形并与史籍相互验证,顿能反映社会实态,较有说服力。
 3)以实证研究修正前人观点:作者对宋代婚姻与社会的见解均建立在精实的研究基础上,因此能修正前人的观点,且颇多创见。作者则以相当大的篇幅,举实例讨论此一争议性论题,指出宋代不是贞节观念骤升、妇女地位低下的时期,理学不是宋朝官方的哲学和主要统治思想。对族际婚姻的问题,日本学者桑原鹭藏和吕思勉都认为唐宋均不禁止族际通婚,作者则指出唐代固然允许族际通婚,宋代则不僮与前代的唐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从婚姻制度观察唐宋之间的社会变迁,把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妇女问题与宋代的许多社会变革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修正了诸如,以程颐所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作为解释宋代是个强调贞节、妇女地位低落的时代的论证,且颇多创见。作者既检讨传统婚姻制度的共性,也突显宋代婚姻的特性。从妇女再嫁问题分析宋代妇女地位及唐宋婚姻观念的变化,进而探讨宋代“议亲贵人物相当”观念形成的背景、现况及影响,问题环环相扣,分析、评论都很简洁扼要,有条不紊,是认识宋代婚姻与社会的扛鼎力作。 |  
         
          | 關於作者: |   
          |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2008年荣休)。
 |  
         
          | 目錄: |   
          | 初版引言 1 第一章?“人各有耦,色类须同”
 ——传统婚姻制度的等级性
 一 家庭之间的不平等 003
 二 性别之间的不平等 028
 三 家庭内部的不平等 043
 第二章?宁输岁币,绝不和亲
 ——宋代婚姻制度的种种特色
 一 禁止族际婚 061
 二 提倡中表婚 067
 三 反对异辈婚 074
 四 废止收继婚 084
 第三章?“四方不同风”
 ——辽宋夏金时代婚姻礼俗的地域差异
 一 契丹、女真等东北各族 095
 二 党项、吐蕃等西北各族 117
 三 西南、南方诸族 123
 第四章?“务从简易,贫富随宜”
 ——宋代婚嫁礼俗的两种趋向
 一 婚仪较简易 141
 二 婚俗较多样 158
 第五章?“不敬嫁母,则非人类”
 ——宋代妇女的再嫁问题
 一 观念:宋人“不以再嫁为耻” 173
 二 数据:宋代妇女再嫁多 182
 三 法律:原则上允许妇女再嫁 193
 四 舆论:并不笼统谴责妇女改嫁 204
 五 理学:影响究竟有多大 215
 第六章?“英灵之气,钟于妇人”
 ——宋代妇女的地位与贡献
 一 回顾:观点与史料的叠加 225
 二 地位:并非急转直下 228
 三 贡献:不应一概抹杀 238
 第七章?“士庶婚姻,浸成风俗”
 ——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变化
 一“士人对俗人结姻” 261
 二 后妃多半非名门出身 270
 三 宗室联姻不限门阀 284
 第八章?“贫富贵贱,离而为四”
 ——宋代婚姻观念变化的成因
 一 等级结构的演进 299
 二 土地制度的变革 309
 三 防弊之政的施行 315
 四 商人地位的提高 326
 第九章?从“尚阀阅”到“贵人物”
 ——宋代的“榜下择婿”之风
 一 什么叫“贵人物相当” 337
 二 选择进士做女婿的方式 346
 三 榜下择婿的实质 359
 四 榜下择婿的渊源 369
 第十章?“婚嫁失时”与“进士卖婚”
 ——榜下择婿之风的影响
 一 “访婚卜者” 379
 二 “婚嫁失时” 384
 三 进士卖婚 395
 四 从婚姻看社会 402
 第十一章?“天理人欲,几微之间”
 ——宋代的性问题
 一 两个定论待商量 409
 二 禁欲、纵欲与节欲 411
 三 宋代性学是否阻滞不前 418
 四 两宋社会繁荣“娼”盛 423
 五 “梵嫂”“典妻”之类 433
 六 三点管见供参考 442
 初版结语 445
 初版后记 451
 |  
         
          | 內容試閱: |   
          | 宋代原则上允许妇女再嫁 宋代妇女何以再嫁者较多、守“节”者较少,法律原则上允许妇女再嫁是个重要原因。下面先略举四个案例,再略加分析。
 (一)宋仁宗时,参知政事吴育的弟媳是驸马都尉李遵勖的妹妹,她“有六子而寡”,寡后多年未嫁。监察御史唐询为了讨好李遵勖,抓住此事,攻击吴育。他向皇上告御状:“弟妇久寡,不使再嫁。”
 (二)元祐年间,开封有荫人尹绅控告“继母窃亡父家资改嫁”。知府钱勰认为其继母无罪过,谴责尹绅:
 既不能养,使继母改适,又以盗家资为言,不可以训!
 钱勰惩处尹绅:
 特不用荫,杖而羁于旁郡,以励风俗。
 “有荫人”指后妃、官员亲属有资格荫补为官吏的人。“不用荫”即取消其荫补资格。李纲在为钱勰所作墓志铭中,对他如此断案,大加赞许。
 (三)绍兴初年,踞州士兵周祐的妻子向政府报告:“夫死无以自存”,请求居丧“改嫁”,“令行禁止”:“政以猛闻”的知州程昌寓,不止“与之钱,使殓死者”,并且“从其请”,准许她提前于服丧期间另嫁。
 (四)南宋末年,李孝德告发其寡嫂阿区“以一妇人而三易其夫”。身为地方官的胡颖在审理此案时居然替阿区辩护:
 (其夫)既死之后,或嫁或不嫁,惟阿区之所自择。
 并严正斥责李孝德:
 小人不守本分,不务本业,专好论诉。
 胡颖宣布阿区无罪,判处李孝德“杖一百”。
 阻止寡妇“更嫁”成为罪名,控告寡妇“改适”“易夫”受到惩罚。上面四个案例难道只是个别材料,不能以偏概全吗?非也。苏轼诗云: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宋朝政府比较重视法制建设,法律规定比较严密,正如叶适所说: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
 其实,宋代法律并未笼统禁止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以及嫁娶有夫之妇。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易。怎么能说唐代法律准许妇女再嫁,而宋代不许呢?
 诚然,《宋刑统》颁行于宋初,其后“以敕代律”,法令多所改动。如《宋刑统》规定妇女居丧不得更嫁的期限为27个月,到宋哲宗时,将难以维持生活的寡妇居丧期限缩短为100天。但改动的仅仅是某些具体规定,妇女可以再嫁的基本精神在有宋一代始终未曾改变。直到南宋时期,法律仍然同唐代、北宋一样,丈夫随意休妻将受到惩处。淳熙年间,陈傅良知桂阳军时发布榜文:
 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去之者,杖一百,追还。
 这段榜文照抄《唐律疏议》《宋刑统》。丈夫休妻受限制,妻子在一定情况下准许主动离婚改嫁。南宋法律规定:
 已成婚而夫移乡编管,其妻愿离者听。夫出外三年不归,亦听改嫁。
 不仅国法,作为国法补充的家法、族规同样允许“夫亡改适”“寡妇再嫁”。由范仲淹订立,一直推行到南宋时期的《义庄规矩》规定:
 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女子再嫁的待遇优于男子再娶。当时流行的休妻文书,虽属民间文约,但政府承认其法律效力。休妻文书照例写上这类字句:
 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
 情愿退还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
 从上举法律规定不难看出,在宋代不仅寡妇、出妻均可改嫁,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如丈夫“移乡编管”“出外三年不归”,甚至夫妻关系不好、感情破裂,女方可以主动离婚,然后再嫁。因此在宋代的实际社会生活中,女方主动离婚的事情并不少见。如宋仁宗时,龙图阁学士祖无择的妻子徐氏“有姿色”,她嫌丈夫形象不佳,“反目离婚”。宋神宗时,比部员外郎鲁有开“空坐而谈文章”,为其岳母“所憎”,“于是大悔之,遂夺夫人以归”。元祐年间,王齐叟“娶舒氏女”,“常醉酒嫚骂”其岳父,岳父“不能堪,取女归,竟至离绝”,舒氏女“后更适他族”。宣和年间,开封药商骆生多次家暴其妻,妻“不能堪,与之决绝”,后改嫁内酒库吏周钦。宋高宗时,四明曹秀才之妻厉氏另嫁的原因是:
 与夫不相得,仳离而归,乃适(韩)。
 宋孝宗时,向滈的岳父“恶其穷,夺其妻以嫁别人”。向滈无可奈何,空自叹息:
 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
 淳熙年间,相传辛弃疾遭到其岳母,也就是京畿转运使吕正己的妻子的驱逐。吕妻“严毅不可当”,人称吕婆。张端义《贵耳集》载:
 吕婆有女事辛幼安,因以微事触其怒,竟逐之。今稼轩桃叶渡词,因此而作。
 所谓“桃叶渡词”即收入《稼轩词》里的《祝英台近·晚春》,其上阕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后来词学研究者认为此词与辛词的豪放风格不同,评介道:
 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消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