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127.4 ![]()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75.9 ![]()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74.8 ![]()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 匹配 》 售價:HK$ 86.9 ![]()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75.9 ![]()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只有在立体空间里理解了拳理,才能掌握前辈的拳法,进而练出功夫。
作者通过网络授课 实地培训的形式,帮助上万名学员,相信你也能通过: 在◆三维空间, 建立◆立体思维, 从而◆连通古今拳理、拳法, 把功夫练上身。 本书附赠近100分钟教学视频,一书一码一人,扫码观看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从三角形、圆形、点、中轴线、圆柱体、三轴等基础几何学角度出发,以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阐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等内家拳的桩法、练法、实战原理。这些原理解析和训练方法易懂、易学、易练,既让读者一目了然,又使人耳目一新。 |
| 關於作者: |
| 庞超,内家拳研究者、传播者,致力于传承中华武术,通过网络教学和实地培训的方式,累计帮助上万名学员,线下教学足迹遍布国内数十城市。 |
| 目錄: |
|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角度,科学研究武术
一、武术的对与错,您知道吗? 二、影响武术成才率的变量 三、我出功夫的契机与几何的关系 四、古代授艺的科学:直线、三角的几何概念 五、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与联系 六、现代人虚无缥缈的门派归属感 七、武术爱好者与武侠爱好者 八、武术养生与技击的悖论 九、如何选择正确的老师:明师、庸师与刁师 十、学拳与资金投入 第二章 内家拳练习中的基础几何原理 一、太极拳与形意拳的区别与联系 二、松肩活胯与圆柱体 三、中轴线的概念 四、用受力检验腰胯功夫 五、人体中的点 六、点的同向运动与反向运动 七、外三合:点相反锁死的概念 八、发力与三角形的过渡 九、不动与身法 十、抻筋拔骨,松与紧 第三章 内家拳拳理与几何学概念 一、方圆相生,三角形与圆形 二、丹田与圆柱体 三、三盘分家与绞动模型 四、错误的立身中正与直线 五、双重:中心与重心的关系 六、如何正确发力? 七、太极拳与圆劲无用 八、人体的立圆与平圆 九、人体的 x、y、z 三轴 十、由坐标系引申出的发力的三个过程 十一、关于练功的层次与学习的方式 十二、网课到底好不好? 第四章 形意拳部分原理及解析 一、什么是三体式?三体式为何能沟通天、地、人三才? 二、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础 三、浑圆桩、三体式与五行拳的关系 四、与其他门派训练的差异 五、站桩的训练时间 六、站桩与五行拳的关系 七、三体式的实战作用 八、用意不用力:左右拔根与垂线原理 九、上下拔根,重心撬动的原理 十、两种错误的三体式 十一、三体式与一身具五弓 十二、三体式桩法,充斥空间 十三、心意拳、戴家拳、形意拳、大成拳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五章 五行拳粗讲 / 185 一、钻拳,不发力的发力训练 / 187 二、钻拳的守中用中:三角形的变化 / 189 三、钻拳的束展与直角 / 191 四、由钻拳打开修行之门 / 194 五、劈拳与脊柱 / 196 六、劈拳?劈掌?鹰捉?/ 199 第六章 太极拳的训练流程及原理 / 201 一、太极拳的训练流程 / 203 二、太极拳的缠丝与圆柱体 / 209 三、太极拳的天平系统与砝码 / 212 四、裆走下弧 / 215 五、太极如摸鱼 / 217 六、如何做到我顺人背?/ 219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武术是一门日渐没落的学问。不仅仅是武术,戏曲等传统文化也都面临发展的困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庞大、严密的理论体系,理应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随着对内家拳研究的深入,我越发体会到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就技术而言,内家拳与西方竞技、现代搏击不同。西方竞技和现代搏击是“做加法”,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通过练力量、提高速度和强度,让人变得更强;而内家拳追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立足于人体先天的体能,通过站桩、行拳建立整体结构,减少力量消耗,通过“做减法”提高人的运动能力。 中西方的思维完全不同。如果将中西方一减一加的思维进行衔接,中西共用,就会产生独特的优势,就能有效提高国人的运动成绩。 笔者将自己练习内家拳的体悟、多年的教学摸索进行整合,写成了本书,力图通过几何结构、力学原理,把自己理解的内家拳的原理、技术方向、训练流程展示出来,并配合书中的内容拍摄了近 100 分钟的解释视频,希望抛砖引玉,与武术爱好者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如果大家都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按照目前的趋势,武术可能会持续地没落下去。笔者不才,将自己对武术的浅薄认知分享给读者,班门弄斧,万望众位方家海涵,多提宝贵意见。 希望大家一起为武术的发展尽一份力。 中轴线是我们在练拳过程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但大部分人对它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它就是从鼻尖到肚脐这条线,实际上它是躯干这个“圆柱体” 的中心线。 诚然,人体的重要器官都经过这条中轴线,但是如果我们以圆柱体理论来看的话,假如我们圆柱体的中心线(即人体中轴线)是黄色直线,来自外界的力为红色箭头,则从任何角度而来的指向圆柱体中心线的力量都会让圆柱体不稳。 因为就圆柱体来说,从俯视角度,有360 个方向能够指向圆柱体中心线,威胁圆柱体的重心。这还只是考虑二维俯视的效果, 如果考虑到三维空间,则会有更多的角度可以威胁圆柱体重心。因此,内家拳的守中用中,并不是守住鼻尖到肚脐这条中线。推手的时候,哪怕我们用笨力气硬顶,对手都很难通过向我们鼻尖方向发力而威胁我们的重心,因为正常人都会拨开对手的手臂。而如果对手越过我们的手臂,从其他角度向我们的圆柱体中心线发力,却很少有人感知得到。 当对手的力量指向我们圆柱体的中心线时,如果我们没有转动圆柱体的基本功,对手继续施加力量,就会让我们站立不稳。 大家可以用圆柱体的水杯做实验,用手指从各个方向轻轻推它, 模仿躯干圆柱体受力后的不稳定状态,只要来力指向中心线,水杯很容易就会倒。 如何具备中轴线这个意识呢? 首先通过正确的定步基本功,如我们教学体系中的钻拳、活肩胯,做到中轴线固定不动,然后转动身体,从意识上修行转动中轴线化解力量的能力。 如果没有中轴线意识,上来就进行动步的训练,便掌握不住这个本领, 更不会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存在。 而如果省略了定步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一年级的学生,跳过了二年级直接学习三年级的课程,能学习好才怪了。 一旦对手向我们的中轴线发力,我们的躯干圆柱体立刻旋转变化,把对手的力量引向外侧。如此一来,对手不仅威胁不到我们,而且中门大开,我们迈步上前就可以把他撞击出去。 这种通过自身旋转把对手力量引偏,进而撞击对手的方法,就是太极拳中所谓的“引进落空”、形意拳中所谓的“守中用中”。 这个“中”,就是中轴线。 汉字“中”的字形,非常明显地说明了“中”的意义。一个方框,中间一条线。尚云祥一脉的传人徐浩峰先生在其著作中说,找“中”叫从头做人。在找这个“中”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的中轴线不会动,一动中轴线就歪斜, 姿势很容易变形。 聊到这里,很多朋友会反驳:我平时注意腰胯的旋转了,但是一样做不到你所说的中轴线稳定,一搭手就被动。 相信我,这只是你以为你的腰胯旋转了。旋转的法度不对,一样守不住自己的中轴线。 在练习过程中,假如你有以下两种情况, 就很难守住自己的中轴线。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