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75.9 ![]()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65.8 ![]()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是一本具有教学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的书。语文老师可以从中汲取《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丰富营养,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1.课程设计 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想模型,包括通读指导、总体梳理、专题研讨、主旨探究与融合运用等五个环节。 2.思辨读写 在通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践行思辨读写,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课例呈现 汇集21个优秀课例,其中19个为本书专门开发,每个课例聚焦不同的阅读重点,师生互动、环节清晰,具有教学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4.专家点评 每个课例后都有专家点评,进一步展开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术讨论,引发读者多维 度的认识和理解。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根据《红楼梦》难读、难懂和难教的问题,从文本解读、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三个方面回答。作者广泛研究了红学研究的成果,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转化与优化,注重通识性与共识性的内容,注重教学的实效。全书无论在文本解读还是教学设计上,充分渗透理性思辨的精神,既有实用性,也有很强的教学与学术引领性。本书汇集了二十多个《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秀课例,大部分设计者都是《红楼梦》阅读教学的名师专家,也有几位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并请知名红学专家或语文名师作点评。可以说,这是一本“红楼教学大观”。 |
| 關於作者: |
| 余党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以思辨读写与公共说理的倡导与探索而知名。著有《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祛魅与袪蔽》《说理与思辨》等;主编“中学生思辨读本”“小学生思辨读本”“世界文学名著思辨阅读”等丛书。 |
| 目錄: |
|
前言
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教, 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 余党绪 001 总论 无可挽救的颓败, 无处安放的青春/余党绪 005 死活读不下去,该怎么办 小说内容多,重点是什么 学习任务重,教学怎么办 高考或涉及,怎样考才合适 课例 抓好五个环节, 践行思辨读写 041 通读指导 043 课例1 荒唐言与辛酸泪:十二周通读《红楼梦》/都晓梅 李杭媛 047 点评 浅谈《红楼梦》的两种教法/李煜晖 056 课例2 甄贾玉石警世情:《红楼梦》开篇导读/龙尧 064 点评 选点透视与整体观照/易晓 熊梅 073 课例3 续前缘寻愁觅恨:宝黛初会的爱情寓言/王兆芳 075 点评 建构具体的个性化审美经验/郑桂华 085 总体梳理 087 课例4 同气连枝本自荣:贾宝玉社会关系之梳理/王振宁 090 点评 趣味性、探索性与过程性/李祝喜 102 课例5 无为有处有还无:宝玉挨打中的草蛇灰线/蒋红云 104 点评 草蛇灰线识因果/俞晓红 117 课例6 三春过后诸芳尽:抄检大观园中的“三春”/朱华华 119 点评 巧设问题,带领学生亲历阅读/王林 134 课例7 井深尺水也兴波:如何看“金钏儿之死”/朱华华 137 点评 让思辨自然而有效地绽放 / 吴晓军 150 课例8 一方素帕与君知:手帕中的情/庄宽 154 点评 教学的结构化、情境化、可见性与开放性/王岱 168 专题研讨 170 课例9 谁人解得宝玉情:宝玉的“情不情”/张安群 173 点评 从阅读感受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方法意识/张心科 185 课例10 谩言红袖啼痕重:林黛玉的“小性儿” /黄梅 188 点评 真实的学习与真实的问题/蒋红森 198 课例11 万苦不怨绛珠泪:绛珠还泪的隐喻/张安群 201 点评 独到·精致·圆融/汲安庆 213 课例12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形象的意义/夏红梅 217 点评 理性的光芒,思辨的力量/段增勇 232 课例13 淡极始知花更艳:读宝钗/李烜 235 点评 围绕“包孕性片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邓彤 245 课例14 怀金悼玉遣愚衷:钗黛比较/张悦 吴欣歆 249 点评 聚焦关键问题,引发多维思辨/董明实 261 课例15 顶梁柱与掘墓人:说凤姐/张晓毓 264 点评 整本书阅读需要有效的“导”/何郁 275 课例16 花下刺与刺上花:探春辨/赵韵如 278 点评 思辨让我们走向思想的高度/潘庆玉 291 课例17 平生遭际实堪伤:叹香菱/董志 294 点评 从香菱入手分析红楼人物,有其特殊意义/詹丹 304 课例18 走正道而陷歧途:失败者贾政/张华峰 307 点评 紧扣课标精神,做好文本梳理/吴泓 320 课例19 善恶两歧性中天:王夫人论/梁秀清 322 点评 怎样的预设才能带来有效的生成/葛福安 333 主旨探究 336 课例20 花落人亡两不知:青春的毁灭/谢澹 338 点评 题好文一半/吴欣歆 349 融合运用 352 课例21 续梦红楼解风情:续写创作课/马臻 355 点评 续写创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连中国 374 后记 让阅读真实发生, 让学习真实发生/余党绪376 |
| 內容試閱: |
|
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教,
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 余党绪 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教,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这是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整本书阅读”源于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说法。鉴于当时的教学现状,叶老建议中学语文教科书“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可见,与“整本书”相对的,是我们熟悉的“单篇”或“书本的一章一节”。“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教学概念,隐含着许多教育与教学的考虑,不宜望文生义。总的说来,整本书更强调阅读与理解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教学也应在“整”字上多做文章;而对篇章或片段教学的经验移植,也应该着眼于文本的总体性把握。 《红楼梦》是讨论整本书阅读的典型范本。近几年,随着《红楼梦》教学的大面积铺开,阅读教学的许多痼疾都在《红楼梦》的教学中暴露了出来,比如重整体感受而轻分析论证,重多元解读而轻评估权衡。而整本书阅读的许多偏差与失误,在《红楼梦》的教学中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刺眼,比如缺少价值考量,教学的站位低;缺少思辨意识,思考深度不够等。根据我的观察,在《红楼梦》教学中,我觉得有三个问题是每个教学者都必须追问的: 第一个问题,当“全盘占有”与“毕其功于一役”不再可能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在篇章教学中,尤其在反复的应试训练中,我们已经习惯了敲骨吸髓式的阅读。任何一篇课文都要吃干抹净,小到一个标点,大到艺术价值,所有的营养都要全盘占有。如果说在篇章教学中,这种做法还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那么,在《红楼梦》这种宏大文本的教学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只会让自己难堪。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承认《红楼梦》的阅读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需要读者多次闯入同一个文本,那么,高中的这一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究竟应该在读者的阅读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温儒敏老师的观点值得我们听取:中小学阶段的经典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我们所有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都是为了给学生打开《红楼梦》这扇窗,都是为了铺好走向经典的路;而《红楼梦》的风景,经典的魅力,就让他们自己用一生的时光去领略、去享受吧。 第二个问题,当明确的结论和唯一的答案变得非常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给学生一些非常明确的结论或答案,而态度往往也是斩钉截铁的。但显然,在《红楼梦》的教学中,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红楼梦》的谜团实在太多了。那么,在文本的开放性和教学的确定性之间,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众所周知,教学是以必要的确定性为前提与保障的。如果给学生的都是所谓的“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没有一个相对确定、稳定的“最哈姆雷特”(赖瑞云语),教学的意义将会变得游移不定与暧昧不明。显然,在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中,着意于多元的生发而轻视结论的推导,与寻求垄断性的结论而无视多元开放的做法,都是值得警惕的。如何在文本的开放性和教学的确定性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这大概只有在《红楼梦》的教学中才会成为棘手的问题。在迷宫似的文本与迷宫似的红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梳理出那些通识性的与共识性的内容,以此为根据来决定我们的教学内容。 第三个问题,或许更为尖锐,它直接关涉《红楼梦》的阅读价值。在整本书阅读中,师生们投入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考虑到当前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红楼梦》的阅读价值不得不慎重考虑。倘若学生从《红楼梦》中得到的,跟他们从篇章阅读中得到的相差无几,那么,从效能的角度看,我们有理由质疑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追问,《红楼梦》不可替代的价值究竟有哪些?它的个性魅力究竟在哪里?从理论上讲,只有读出它的“个性”来,才算没浪费师生的时光与精力。 教育是一项带有理想色彩的事业。在当下教学环境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也要有点理想主义的情怀。整本书阅读尚处在试水阶段,重要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点点滴滴地探索,老老实实地总结。现在听得最多的声音是:学生不读书,我有什么办法?不读书确实是个致命的问题,但更致命的是,很多老师习惯了号召者与管理者的角色,而忘记了我们先应该是一个读书教练。如果我们深谙读书之道,又引导得当,教练得法,学生有没有可能被我们引进经典的花园?我觉得,很多学生对《红楼梦》不感兴趣,恐怕是因为他们在走进文本之前,就被各种道听途说的声音吓坏了。这种敬畏感乃至恐惧感可能会将他们永远隔离在《红楼梦》的门外。相反,若能激发学生片刻的兴趣和勇气,哪怕让学生踏进一只脚,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同;若能静下心来读上一两个小时,读上五六回,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欲罢不能的感受。因为《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几乎是难以抗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日,需要积累,需要坚韧的探索与改进。坦率地说,阅读教育做了那么多年,尚且还在蹒跚学步,摇摇晃晃,刚刚进入教学实践的整本书阅读,怎么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教,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