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140.8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195.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97.9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140.8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53.9
 
 
 | 
         
          | 編輯推薦: |   
          | 《联邦论》是美国政治理论的经典著作,亦是研究美国宪法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它在如下四个方面奠定了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一是解释了建立联邦政府的诸多裨益,清晰而有力地论证了联邦制的巨大优势;二是指出了《联邦条例》在组建、运行政府方面的缺陷;三是分析了新宪法在实现联邦制与宪法制上的巨大作用;四是阐明并揭示了自由政府的裨益和可能引发的危险。 |  
         
          | 內容簡介: |   
          | 《联邦论》是一部为美国新宪法全面辩护的著作,它分析了宪法和建立联邦政府所依据的原则,阐明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国家机关的权力分配上,《联邦论》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本书认为需要建立中央相对集权的强大的联邦政府,以保证政治上的统一,实现国内安定,促进经济繁荣,但也不过多地侵犯各州和个人的权利。一般认为,它是对一直沿用到今天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联邦政府所依据的原则的精解说明。 |  
         
          | 關於作者: |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开国元勋之一,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 导读注释者:王峥,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发表学术论文8篇;专著一部;参编教材/词典3部;主持科研项目4项;教学获奖2次、学术获奖2次。
 |  
         
          | 目錄: |   
          | 导 读 — 001 —
 Note on Text
 — 001 —
 Contents of the Federalist
 — 003 —
 No. 1: Hamilton
 — 021 —
 No. 2: Jay
 — 028 —
 No. 3: Jay
 — 035 —
 No. 4: Jay
 — 041 —
 No. 5: Jay
 — 047 —
 No. 6: Hamilton
 — 052 —
 No. 7: Hamilton
 — 061 —
 No. 8: Hamilton
 — 070 —
 No. 9: Hamilton
 — 078 —
 No. 10: Madison
 — 085 —
 No. 11: Hamilton
 — 096 —
 No. 12: Hamilton
 — 105 —
 No. 13: Hamilton
 — 113 —
 No. 14: Madison
 — 117 —
 No. 15: Hamilton
 — 124 —
 No. 16: Hamilton
 — 135 —
 No. 17: Hamilton
 — 142 —
 No. 18: Madison (with Hamilton)
 — 148 —
 No. 19: Madison (with Hamilton)
 — 156 —
 No. 20: Madison (with Hamilton)
 — 163 —
 No. 21: Hamilton
 — 169 —
 No. 22: Hamilton
 — 176 —
 No. 23: Hamilton
 — 188 —
 No. 24: Hamilton
 — 194 —
 No. 25: Hamilton
 — 201 —
 No. 26: Hamilton
 — 208 —
 No. 27: Hamilton
 — 216 —
 No. 28: Hamilton
 — 221 —
 No. 29: Hamilton
 — 226 —
 No. 30: Hamilton
 — 234 —
 No. 31: Hamilton
 — 241 —
 No. 32: Hamilton
 — 247 —
 No. 33: Hamilton
 — 252 —
 No. 34: Hamilton
 — 258 —
 No. 35: Hamilton
 — 265 —
 No. 36: Hamilton
 — 272 —
 No. 37: Madison
 — 281 —
 No. 38: Madison
 — 290 —
 No. 39: Madison
 — 300 —
 No. 40: Madison
 — 308 —
 No. 41: Madison
 — 318 —
 No. 42: Madison
 — 330 —
 No. 43: Madison
 — 339 —
 No. 44: Madison
 — 350 —
 No. 45: Madison
 — 359 —
 No. 46: Madison
 — 366 —
 No. 47: Madison
 — 374 —
 No. 48: Madison
 — 383 —
 No. 49: Madison
 — 390 —
 No. 50: Madison
 — 396 —
 No. 51: Madison
 — 400 —
 No. 52: Madison
 — 406 —
 No. 53: Madison
 — 412 —
 No. 54: Madison
 — 419 —
 No. 55: Madison
 — 425 —
 No. 56: Madison
 — 431 —
 No. 57: Madison
 — 436 —
 No. 58: Madison
 — 443 —
 No. 59: Hamilton
 — 450 —
 No. 60: Hamilton
 — 456 —
 No. 61: Hamilton
 — 463 —
 No. 62: Probably Madison
 — 468 —
 No. 63: Probably Madison
 — 475 —
 No. 64: Jay
 — 484 —
 No. 65: Hamilton
 — 491 —
 No. 66: Hamilton
 — 497 —
 No. 67: Hamilton
 — 504 —
 No. 68: Hamilton
 — 510 —
 No. 69: Hamilton
 — 515 —
 No. 70: Hamilton
 — 524 —
 No. 71: Hamilton
 — 534 —
 No. 72: Hamilton
 — 539 —
 No. 73: Hamilton
 — 546 —
 No. 74: Hamilton
 — 553 —
 No. 75: Hamilton
 — 557 —
 No. 76: Hamilton
 — 563 —
 No. 77: Hamilton
 — 569 —
 No. 78: Hamilton
 — 575 —
 No. 79: Hamilton
 — 584 —
 No. 80: Hamilton
 — 588 —
 No. 81: Hamilton
 — 596 —
 No. 82: Hamilton
 — 608 —
 No. 83: Hamilton
 — 613 —
 No. 84: Hamilton
 — 630 —
 No. 85: Hamilton
 — 643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llated
 with The Federalist Papers)
 — 651 —
 术语汇编与简释
 — 677 —
 |  
         
          | 內容試閱: |   
          | 书之成为经典,乃人类在不同时代的思想、智慧与学术的结晶,优秀文化之积淀,具有不随时代变易的永恒价值。有道是读书须读经典,这是智者的共识。 对于中外经典著作中的思想表述,仅读外文书的中译本或文言著作的白话释文是不够的,尤其是当误译、误释发生的时候,读者容易被误导,或望文生义,或以讹传讹,使原有的文化差异变成更深的文化隔阂。因此,在“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的选目中,大部分作品为英文原著;原作是其他语种的经典,则选用相对可靠的英文译本;至于中国古代经典,则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呈现,旨在向西方阐释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其中,精选的中国经典是整个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一部分的经典,才真正体现出“世界性”。
 以原典和英文方式出版,是为了使读者通过研读,准确理解以英文表达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力求避免舛误,进而通过批判和接受,化为智慧力量。这有利于思想的传播,裨益于新思想的产生,同时亦可提高英语修养。
 经典名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以下几点意义值得一再重申。
 (一) 学术经典提供思想源泉
 两千六百年来的世界学术经典凝聚了人类思想的精华,世世代代的优秀思想家以他们独特的见识和智慧,留给后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从老子、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天才辈出,思想闪光,精彩纷呈。思想界的大师、名家们在人类思想史传统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启发后人开拓新的思想领域,探究生命的本质,直抵人性的深层。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各个学科领域的理论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价值论等维度不断深化。后人继承前人的思想,借经典的滋养保持思想活力,丰富和发展前人的观点,使之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思想洪流,从而改变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力量大于一切。
 (二) 学术经典传承精神力量
 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人类精神,传承的人类守望的共同价值原则和社会理想,在每一个具体领域里都有诸多丰富的表述,它们从整体上构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精神力量。研习和传承人类两千六百多年来的优秀思想,并将它化作求新求变的灵感,是人类文明的要义所在。仅有技术进步,还不足以表明人类的文明程度。
 若无优秀的思想底蕴,人类存在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基本理念和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基本理念分别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具有普遍价值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系统。值得注意的是:(1) 这两大道德系统应该是一个互补、互鉴的整体,两者都不可偏废,因为人类的思想是个多元整体。任何一个民族,缺少其中之一,在精神上都可能是不完整的;(2) 这些基本理念都不是抽象概念,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并且必须由实践来考察,否则就很难体现其价值。
 精神传承必然是一种自觉的过程,它靠习得,不靠遗传,因此我们需要研读经典。
 (三) 学术经典构成文化积淀
 “文化”包含三大部分:(1) 思想与精神现象;(2) 制度与习俗;(3) 有形的事物。学术经典是对思想与精神现象的归纳和提炼,对制度与习俗的探究和设计,对有形事物的形而上思考和描述。
 每一个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中都会提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面人的困惑,思考人类社会的疑难,在新思想和新知识中展现人类的智慧。当这些思想成果积淀下来,就构成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不只是制度或器物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凝结在其背后的精神与思想。
 每一个学科的学术本身都要面对一些形而上的(超越性的、纯理论性的)文化问题。在很多人看来,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表述都是很枯燥的,但是热爱真理并且对思想情有独钟的人会从学术经典的理论中发现无限生动的天地,从而产生获得真理的快乐,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文化。
 大量阅读经典名著是一种学习、积累文化的根本方法,深度阅读和深刻记忆能使文化积淀在人的身上,并且代代相传。假如这一过程中断了,人世间只剩下花天酒地、歌舞升平,文化也就湮灭了。
 (四) 学术经典推动社会进步
 毫无疑问,凡属学术经典,都必须含有新的学术成果——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或者新探索。这样的原创性学术成果越多,人类的思想就越深邃,视野越开阔,理论更全面、完美,方法更先进、有效,社会的进步才能获得新的动力和保障。
 人文主义推翻神学,理性主义旨在纠正人的偏激,启蒙精神主张打破思想束缚,多元主义反抗绝对理念。各种新思想层出不穷,带来了学术的进步,启发并推动了更大的社会变革。这些原创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成为经典,在任何一种文明中都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当我们研读完一部学术经典,分析和归纳其原创的思想观点时,可以很清晰地理解和感悟它在同时代的环境里对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有着何种意义,以及它对当下有哪些启迪。
 相比技术的发展,思想并不浮显在社会的表层,它呈现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渗透于人的心智,在人的灵魂中闪光。每当社会需要时,它能让我们看到无形的巨大力量。
 温故而知新。今日世界纷乱依旧,但时代已不再朦胧。人类思想史上的各种主张,在实践中都已呈现清晰的面貌。当我们重新梳理各种思想和理论时,自然不会再返回到“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的幼稚阶段。二十一世纪人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优秀思想传统的支撑,并通过批判继承,不断推陈出新,滋衍出磅礴之推力。
 我们所选的这些学术经典,成书于不同的时代,代表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主张。有些著作带有时代烙印,有其局限性或片面性;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从另一个方面显示出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各门学科建立、各种主张提出之后,都曾经在历代思想的实验场上经受碰撞和检验,被接受或者被批判。我们的学者需要研读这些书,而青年学生们的思想成长更需要读这些书。当然,批评与分析是最有效和最有益的阅读方法。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能够真正做到“开卷有益”,使我们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都成长为有思想、有理想、有品位的人。
 上海时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
 2018 年10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