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327.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是独步丹麦当代诗坛的诗人,被公认为欧洲及全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曾获1980年获丹麦文学院奖,1990年获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瑞典文学院北欧奖,2000年获得北欧最高文学奖北欧理事会文学奖,2014年成为丹麦文学院院士。 
 ★本书是亨里克?诺德布兰德目前在中文世界的唯一诗选集。
 
 ★本书共收录亨里克?诺德布兰德1972年到2007年出版的19种诗集近200首代表作,收录诗歌全面,基本覆盖了诺德布兰德一生的重要创作。
 
 ★诺德布兰德有着浓郁的中国情缘,“很多年前,于我而言,到访中国就像个梦。没想到,今天梦想成真,”诺德布兰德在获得“金玉兰”奖后这样说,“那些曾经淡忘的汉字,如今在它们的故乡中国,紧紧簇拥在我身旁。这种喜悦,无以言表。”2018年,诺德布兰德摘得第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国际诗歌奖。
 
 ★该书由著名诗人、翻译家柳向阳先生多年精心打磨、反复审核修订,广西人民出版社“大雅”人文品牌之“大雅诗丛”倾情推出。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20世纪丹麦最重要的诗人、北欧最高文学奖北欧理事会文学奖等奖项获得者亨里克?诺德布兰德的中文诗选。全书收录其1972年到2007年的近200首代表作,基本覆盖了诗人一生的重要创作。这些诗,“穿越于陌生而激动人心的风景”,带给人无尽的安慰。 |  
         
          | 關於作者: |   
          | ◎作者简介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丹麦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2000年以诗集《梦桥》获北欧最高文学奖北欧理事会文学奖,2014年成为丹麦文学院院士。其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出版,被公认为是当代欧洲及全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译者简介
 
 柳向阳,河南上蔡人,诗人,诗歌译者,译有杰克?吉尔伯特诗集《拒绝天堂》《诗全集》,露易丝?格丽克诗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加里?斯奈德诗集《砌石与寒山诗》《山巅之险》,W. S. 默温诗集《清晨之前的月亮》等。
 |  
         
          | 目錄: |   
          | 丛书信息 
 【大雅诗丛】
 
 《精灵》(完整版)
 [美]西尔维娅?普拉斯/著 陈黎 张芬龄/译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
 [俄罗斯]曼德尔施塔姆/著 黄灿然/译
 
 《白鹭》
 [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著 程一身/译
 
 《坛子轶事》
 [美]华菜士?史蒂文斯/著 陈东飚/译
 
 《峽谷与路标——爱德华?托马斯诗全集》
 [英]菲利普?爱德华?托马斯/著 楊泽芳/译
 
 《莱斯博斯的玫瑰——亨里克?诺德布兰德诗选》
 [丹麦]亨里克?诺德布兰德/著 柳向阳/译
 
 《正当如此——斯塔福德诗选》
 [美]威廉?斯塔福德/著 杜鹏/译
 
 《未来之城——赫列勃尼科夫诗选》
 [俄罗斯]赫列勃尼科夫/著 凌越 梁嘉莹/译
 《赞颂》 雷武铃/著
 
 《生活隐隐的震动颠簸》 席亚兵/著
 
 《和一个声音的对话》 楊铁军/著
 
 《花台》 謝笠知/著
 
 《时光之踵》 王志军/著
 
 《哪吒的另一重生活》 周瓒/著
 
 《洞中一日》 姜涛/著
 
 《看电影及其他》 张曙光/著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王强/著
 
 《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 臧棣/著
 
 ◎目录
 
 周围(1972)
 离开与抵达(1974)
 乌贼颂及其他情诗(1975)
 冰河时期(1977)
 上帝之家(1977)
 鬼魂游戏(1979)
 防御门下的风(1980)
 84诗(1984)
 小提琴制作者的城市(1985)
 十一月,手的颤抖(1986)
 陵墓下(1987)
 水位仪(1989)
 遗忘之地(1991)
 尘土的重量(1992)
 天堂门口的蠕虫(1995)
 梦桥(1998)
 离岸风(2001)
 叶海龙(2004)
 访问时间(2007)
 附录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诗集列表
 译后记 如果我们能用“回家”这个词
 |  
         
          | 內容試閱: |   
          | 译后记 如果我们能用“回家”这个词 
 作为当代丹麦诗人,亨里克?诺德布兰德“已被公认为他的祖国的真正杰出诗人之一,不仅是他的时代,而且是整个20世纪”。但吊诡的是,他从 1960 年代离开丹麦,四十年里大多住在土耳其、希腊等地中海国家,在诗歌写作中更是有意识地拒绝丹麦元素。早在1992年,丹麦文艺理论家吐尔本?勃劳斯特罗姆在首届中丹文学研讨会上介绍丹麦抒情诗时专门介绍了亨里克?诺德布兰德:“在我看来,正是这个不愿意作为丹麦人的诗人体现了 丹麦人的特殊性格,他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一个失意的情人,难以接近但不冷漠。”其他评论者也注意到他难以接近、离群索居的一面:“他是一个隐士作家,通常会避开读诗会和访谈,居住在地中海地区。” 无论如何,这个当代丹麦诗歌的杰出代表都是一位另类的丹麦诗人。
 …………
 1966年,二十一岁的诺德布兰德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艺术天分。他的一位英译者汤姆?萨特利转述了丹麦批评家托马斯?布列兹托夫的解释,当时丹麦诗人对隐喻极为重视,但也日益刻板,而诺德布兰德出手不凡,给隐喻赋予丰富的内涵,并以诗集里的两行诗为例进行解析:“风把我的衣服从敞开的窗口刮走/我来不及看清谁穿上了它。”首先,这两行诗初看只是诗人奇怪的感知——自己像一只刚脱壳的昆虫,正在回望 自己的外壳——但这两行诗还在仿写隐喻,因为它们把不同的两个“我”,即作为述说人的“我”和被述说的“我”,联系在一起。
 诺德布兰德以处女诗集受到关注,转年即获得丹麦艺术委员会的一笔资助,与女友一起去了希腊,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婚姻 (1970年离婚),也开始了他漫长的自我放逐。此后数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地中海国家,主要是土耳其、希腊,还有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塞浦路斯……显然,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地区,可以让他摆脱与丹麦冬天相关的童年梦魇,而地中海地区的文化对他更是充满吸引力:“离这儿不远就是希罗多德的出生地,再过去三百公里多一点儿,苏格拉底在那儿形成了一种反映了这种风景的观点:这儿是光,那儿是影,没有模糊地带,没有非理性恶魔的孕育地。”诺德布兰德这段话清晰地表明了他对希腊文明的向往。
 与此对应的是他对丹麦的抵触,正如他多年来以对丹麦的批评闻名。他说:“我对丹麦不舒服。我真想哄自己说我喜欢它。哥本哈根……像一座监狱。”当然还有成长环境导致的精神方面的原因,如他所说:“我一直感到无家可归,但只有在一个你没有家的地方,这种感觉才更让人满足,这里有某种逻辑。”多年后,他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对丹麦的远离,说自己不曾是任何一个团体的成员:“文学背景会轻易导致近亲繁殖。很幸运我老早就长期远离丹麦,这种状态让我成为那个背景的局外人,非常适合我。”此后数十年里,他漂泊异国,辗转不定,情路坎坷,离群索居……命运似乎有意成就他的诗人生涯。
 …………
 爱情题材在诺德布兰德的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牛津当代文学指南》中提到“他的爱情诗避免浪漫的陈词滥调”,并引用了他的诗句为证:“如今我可以不再用你/作我情诗中的玫瑰:/你太巨大,太美丽/而且太多,太多你自己。”这里引用 《双体船》 一诗,出自 1995 年出版的诗集 《天堂门口的蠕虫》,是他最重要的一首爱情诗,也是处理死亡主题的杰作:
 双体船
 你指着远处海面上的某物——
 那么远,在机场旁边
 地峡的前面。一艘双体船!
 你说。但我评论说,
 考虑到距离,太大了
 不可能是的。
 在每一个红灯前,我们停下来,
 遥望那个奇形怪状的东西。
 后来,傍晚时,在城里
 再看不到它的地方,
 我们还一直在谈论它:
 你不愿轻易放弃你的双体船。
 我们的谈话都是这样,琐碎
 像许多谈话一样。然而
 当我在飞机上,能清晰地看到
 那不是你认为的东西,
 我感觉,在离别的痛苦中
 有一丝得意:你和你的双体船!
 我一有机会就给你打了电话,
 却忘了告诉你
 那肯定不是一艘双体船。
 “没关系,”
 我后来跟自己说,
 “我随时可以告诉她。”
 下一次我准备了一张便条纸:
 双体船就列在清单的开头。
 你没有接电话,我后来才知道,
 几个小时前你已离世。
 昨天我又飞过水上那个黑乎乎的东西。
 我希望飞机坠落,但它没有。
 你和你的双体船!
 如诗中所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他的爱情悲剧。按评论家布列兹托夫的说法,爱侣的突然过世对他的人生有极大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诗学,他将“不在场”引入诗歌,与“在场”并置。这首诗“第一次将‘不在场’从美学和哲学范畴变成了存在范畴”。换个说法,诺德布兰德的爱情诗,更多时候写的是爱人的不在场。和在场与不在场、得与失、实与虚的并置相关联的,是一种虚无的玄学,如那首 《螺丝》(诗集 《陵墓下》) 所写,当“我”终于把一切装配完毕,却发现妻子已经离去,孩子都已长大,“于是我把一切打碎,让一切重新开始”。
 诺德布兰德的处女诗集即以隐喻出新为评论家注目,此后持续淬炼诗艺。比如,他的早期爱情诗中多次使用“玫瑰”为喻,在诗集 《缩影》(1967) 中,有一首 《你像这样一朵玫瑰》,以玫瑰喻情人,但诗集《七个沉睡者》(1969) 中的《野玫瑰》一诗却写道“细雨中的野玫瑰/并不表达什么/也无法表达什么”,否定了通常赋予玫瑰的“表达”功能。进一步,诗集 《乌贼颂及其他情诗》(1975) 中 《如今我可以不再用你》 一诗前两节写道:“如今我可以不再用你/作我情诗中的玫瑰:/你太巨大,太美丽/而且太多,太多你自己。”诗人干脆放弃了过于传统的“玫瑰”,转而以河流作喻,“如今我真的可以只看着你/像一个人看着一条河/找到了它自己的河床/欣喜于它的每一个动作”。此外,诺德布兰德还有“我宁愿卖掉我的祖国/为它最美丽的玫瑰”(《姿态》) 这样的诗句。其实,在他此后的诗歌中,“玫瑰”仍反复出现,但其意义不复当初的单一。由不断变化的“玫瑰”不难看出诺德布兰德在诗歌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当然,他的所有“玫瑰”诗作中,最著名的还是那首《莱斯博斯的玫瑰》。
 此外,诺德布兰德还借助于空间、时间的艺术,使用矛盾修辞法,如诗集《十一月,手的颤抖》第二十八首所写:“你,我爱的人,/确信我爱另一个人。/这一次我如此热切地爱你/因为我已经爱上了另一个人。”此之相关的,怪诞、讽刺、幽默,也不时见于诺德布兰德的诗中,诗集 《离岸风》《我们丹麦人》 堪为代表。体裁方面,俳句、十四行诗也频频出现,他有一首 《爱情十四行诗》(见于诗集《叶海龙》) 不无幽默地写成了十五行。梦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空间,早在1976年出版的诗集《玻璃》 中,他就写道:“捕获拜占庭,是一个做梦人的任务。”《微笑》《卡萨布兰卡》等在早期诗中颇有代表性,后期诗集《梦桥》甚至成了梦主题的专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