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12堂小说大师课II:谁在书写我们的时代

書城自編碼: 391422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李敬泽、徐则臣、路内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684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9.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售價:HK$ 172.5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售價:HK$ 148.4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售價:HK$ 147.2
俾斯麦与德意志崛起(牛津大学课堂讲义,带你重新审视俾斯麦与德国近代史!德裔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埃克,用全新的视角,重新为你解读德意志统一的神话!世界历史)
《 俾斯麦与德意志崛起(牛津大学课堂讲义,带你重新审视俾斯麦与德国近代史!德裔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埃克,用全新的视角,重新为你解读德意志统一的神话!世界历史) 》

售價:HK$ 68.8
现代工笔重彩画技法解析
《 现代工笔重彩画技法解析 》

售價:HK$ 102.4
欧洲文明的进程(《欧洲文明十五讲》的延伸与细化,欧洲学创始人陈乐民巨作,深度解析欧洲的发展真相)
《 欧洲文明的进程(《欧洲文明十五讲》的延伸与细化,欧洲学创始人陈乐民巨作,深度解析欧洲的发展真相) 》

售價:HK$ 158.7
法理学十六讲:主题与理论
《 法理学十六讲:主题与理论 》

售價:HK$ 82.8
少年解码侦探团(全6册)旗语密码、字母数字密码、加密暗号密码、多重密码、语言密码!每册解锁一种!沉浸式解码,提升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
《 少年解码侦探团(全6册)旗语密码、字母数字密码、加密暗号密码、多重密码、语言密码!每册解锁一种!沉浸式解码,提升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 》

售價:HK$ 205.6

 

編輯推薦:
透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对当代世界文学的现状与特色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借由作品所探讨的历史和社会议题,进一步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从而“以他者为镜”反观自身的社会处境、文化身份和生存经验。
內容簡介:
集结李敬泽、苗炜、小白、鲁敏、邱华栋、梁鸿、笛安、路内、徐则臣、孔亚雷、高兴等国内知名作家,讲解巴恩斯、麦克尤恩、奈保尔、阿特伍德、奥兹、石黑一雄、村上春树、帕慕克、库切、托卡尔丘克、汉德克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小说家。从作家经历与小说文本入手,带领读者深入小说写作的第一现场,捕捉新世纪诺奖作家的创作生态,梳理跨文化写作背后的集体记忆与认同,聚焦女性、家庭、历史、帝国等21世纪的热点议题,重新审视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及其背后的激情与荒谬、矛盾与挣扎,进而洞悉文学在当代世界之功用,重新理解我们所在的时代。
關於作者:
李敬泽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苗炜 原《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新知》杂志主编
小白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
鲁敏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邱华栋 原《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梁鸿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笛安 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得者
路内 2016年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奖获得者
徐则臣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孔亚雷 小说家、翻译家,译有《幻影书》《光年》等
高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主编
目錄
目 录

第一讲 十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丨李敬泽
第二讲 朱利安·巴恩斯:反讽是一种微妙的思维方式丨苗炜
反讽的审美价值《终结的感觉》与被质疑的记忆作家的条件与心灵的悸动伊恩麦克尤恩:“偷窥艺术”的继承者丨小白英国的国民作家“无辜者”犯下的谋杀案谋杀是让言语成真
第四讲 V. S. 奈保尔:最傲慢的家伙与他最破败的房子丨鲁敏
大师的青年时代以父之名底层情调房子的隐喻
第五讲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丨邱华栋
气象万千的全能型作家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小说是对社会的监护
第六讲 阿摩司·奥兹:以色列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丨梁鸿
宇宙中最神奇的元素母亲与耶路撒冷一旦故事开始
第七讲 石黑一雄:直面历史的荒谬丨笛安
拒绝“移民作家”的标签两大母题:浩劫与劫后余生审视自身存在的历史维度村上春树:成为个体是我们的时代命题丨路内当我们又又又谈论村上春树偶然性与去意义书写孤独的现代人奥尔罕·帕慕克:帝国斜阳的书写者丨徐则臣在两种文明交汇的地方三重面向影响的焦虑M. 库切:不向自己撒谎的怀疑主义者丨孔亚雷对世界发出质疑南非阶段自我阶段澳大利亚阶段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讲述灵魂的存在交响诗丨高兴历史与幻想之间故事背后的普遍意义叙事中的时间哲学彼得汉德克:反抗语言的规训丨李敬泽世界蘑菇大王对语言的警觉与批判直面泥泞的人类困境
內容試閱
十一个世界,一个世界

文丨李敬泽
*本文为《12堂小说大师课II》第一讲

我们的同代人
这一系列的“小说大师课”要谈11位作家,他们是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巴恩斯(Julian Barnes)、奥兹(Amos Oz)、奈保尔(V. S. Naipaul)、麦克尤恩(Ian MacEwan)、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帕慕克(Orhan Pamuk)、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库切(J. M. Coetzee)和汉德克(Peter Handke)。
这个名单和上一本《12堂小说大师课: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相比,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大部分作家尚在人世,村上春树还在每天跑步,麦克尤恩2019年还来过中国。只有奈保尔和奥兹,刚刚在2018年去世了。也就是说,这次所选的都是我们同时代的作家,是我们的同代人,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是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
你也许会说,奥兹如果活着都80岁了,奈保尔如果活着都87岁了,我怎么会和他们是同代人?当然,你可能是“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此时此刻,相差十年甚至五年就足以构成明确的代际区分,这种区分会成为一个人基本的身份标记,让人觉得相隔十年或二十年出生会有重要的差异。但是,鲁迅生于1881年,沈从文生于1902年,他们不仅打过笔墨官司,还吵过架,在我们看来,他们就是同时代的作家。时间会忽略甚至抹去很多东西,让很多差异变得无关紧要。说到底,此时阳光所照的都是同代人。
我们通常认为,同代人之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更能够形成某种认同。我想未必,实际上,真正的分歧、敌意,道不同不相为谋,大概率发生在同代人之间。就作家来说,我们更可能与那些早已升天封神的先辈们相处得很好,你和曹雪芹、鲁迅或托尔斯泰、卡夫卡谈得来,碰到同时代的作家反而话不投机;读李白、杜甫就摇头晃脑,读现在某诗人就照例要生气。这正是那些伟大经典的权威所在,我们自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那些经典的产物,是被它们塑造出来的,对我们来说,这是相对熟悉、舒适和安全的区域。然而,我们可能还是觉得言不尽意或意在言外,还有好奇心和野心,还想让话语跟随我们来到内在和外在的陌生之地,于是,伟大的经典不能终结文学,现在的作家还得继续写下去。而作为同代人,我们和他们的关系远为纠结复杂,我们可能发了昏地爱他们,也可能厌烦他们、鄙视他们或者索性对他们毫无感觉;他们可能引领我们,也可能成为我们争辩的对手。我们和他们的关系正如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动荡不宁、难以言喻。他们宣称,会带着我们去冒险和发现,去把幽暗的地方照亮,去整理和码放我们混沌的经验和生命。他们诱惑和鼓励我们,大胆一点,走得远一点,但我们难免犹豫不决,为什么相信他们,让自己——哪怕在想象中——置身于一片不确定、不舒适、不安全的荒野?

边缘与中心
现在,我就在这荒野中彷徨。如果谈论19世纪文学,有一套现成的、公认的论述。即使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学的“黄金时代”,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等等,也已经形成了相对清晰的文学史秩序。好比梁山泊上起一座忠义堂,一百单八条好汉排了座次,作家们各就各位,秩序井然。但是,现在,本书的11位作家或者尚在人世,或者刚刚驾鹤西去,天堂上还没开会呢,他们都还没被写到文学史里,用一句学术的说法,还没有被历史化。
我只好四面八方地找话说,且说且找。比如眼下就有第一条,这些人中,真正的欧美作家只有两个:巴恩斯、麦克尤恩,都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美国的一个没有,当然,不是说美国没有好作家,也不是说欧洲的好作家都在英国——英国还正在拼命脱欧呢。这其实凸显了近些年来世界文学的一个大趋势,那就是小说的边缘地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重要作家,“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颠覆中心。
现在有必要谈谈小说的历史。世界各重要文明都有自己的小说传统,中国小说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学术界有各种说法,大家的习惯总是越远越有面子,但事物有它的规定性,有它的条件,无穷地追下去,就已经不是那件事了。就好像我们作为生物体都是由元素周期表上的那些元素构成的,但恐怕不能说某个元素就是你。小说的条件之一是虚构,顺此追溯可以追到文字初始、殷商卜辞:起风了、下雨了,这是写实,是非虚构,但若说起风下雨是对虔诚祭祀的奖赏,这种联系就是虚构。但这算不算小说?我觉得还不能算。虚构和想象是小说的必要条件,但不能等同于小说。
现在一般理解的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主要是一个西方产物,是15、16世纪资本主义兴起和扩张后伴随现代性而来的一个事物。现代性的“现代”指的是从15、16世纪开始由欧洲启动的全球性进程,这个进程是政治的、经济的,也是文化的、思想的,涉及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想象,最终从根本上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史学界也在争论,或许在中国,我们并不是等到1840年才被迫接受“现代性”,而是有一个自发的生成过程,王德威编《哈佛中国现代文学史》,一口气把“现代”推到了1544年。如果我们把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视为现代性的先声和表征,而不只是现代性的结果和反映,那么至少南宋时期话本小说就已经成形了。
无论如何,我们没有办法否认,西方在这个全球性进程中攫取了霸权,相应地,欧洲小说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的定义者和领跑者。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这个概念,看上去天下大同、美美与共,实际上还是有个标准。所以,现在谈17、18、19乃至20世纪的文学。主要都是欧洲作家,并且主要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的作家,后来再加上美国。
到了20世纪后半叶,情况慢慢地变了。这个变,从根本上说是世界大势开始变,西方的全球殖民体系瓦解了,原来边缘的、无声的地带渐渐站起来,有了声音。世界原来是一个,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三个。另一方面,西方自身也在变,殖民变成后殖民,现代变成了后现代。文学、小说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大说,它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能不能在这个现代世界里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是讲故事的还是被讲的,这很不一样,这本身就是权力,拿不到就是被动的一方。当然,拿到了这个权力确立了主体性,不意味着就可以控制、碾压别人。所以, 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世界大势的变化,渐渐地,就小说而言,大势也变了,原来的边缘地带由沉默而发出声音,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而且渐渐地被听到,被注意。
本书所讲的作家大多来自现代小说的边缘地带,反映的就是这个趋势。阿特伍德是加拿大作家,看起来也是西方阵营的,但其实,加拿大的文化以美国为中心,阿特伍德发牢骚说:对美国来说,加拿大只是一个在谈论天气时才会想到的地方。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日本在西方体系里也是边缘,脱亚入欧,欲脱不脱,欲入不入,十里一徘徊,焦虑了一百多年。帕慕克是土耳其人,恐怕也是一般中国读者知道的唯一一位土耳其作家。奥兹是以色列作家,库切是南非作家,石黑一雄生在日本,五岁时跟着父母移居英国。奈保尔祖上是印度人,后来到了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那是英国殖民地,独立后成了一个国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奈保尔出生在那里,被殖民政府保送上了牛津。据奈保尔自己说,一开始他写小说,人家见此人又黑又瘦又矮,一看就不是英国人,开言问道:你从哪儿来的?他说:我特立尼达人。对方不吭声了,表情是:特立尼达在哪儿?特立尼达有什么小说?但是再后来就不一样了:奈保尔了不起,你知道他是哪儿人?特立尼达人!

文化与身份政治
从中心到边缘的这一趋势当然会带来小说主题和视野的变化。
比如,文化政治和身份政治成为世界性的文学主题。在西方体系内部,文化政治和身份政治声势浩大,选举中的传统政党面临的大问题是,过去选票跟着饭碗走,现在,饭碗未必完全失效,但不再是决定性因素,移民、女性、同性恋婚姻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议题也足以撕裂选民。在文化上,左派身份政治从学院到社会形成“政治正确”的高压,像哈罗德·布鲁姆这样的保守主义者都要骂他们是“憎恨学派”,正在摧毁西方文化的根基。
这股子革命热情也会反映到欧美文学中,我一点也不怀疑他们的真诚,但是,如果左一部右一部小说总在处理诸如自己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是N种性向之哪一种的痛苦,我真的怀疑他们是不是快疯了。罗马人在澡堂子里临水自照,正在变得精致纤细、自恋偏执。这也是小说大势之变的一个原因。
说回文化政治和身份政治,它们在全球体系的中心与边缘有着很不相同的性质,在前者,外人看来很像是一家子晚餐饭桌上的吵架,而在后者,它可能是真正严重的问题,依然具有小说传统中“世界危机”和“个人危机”的强劲张力。也就是说,在如今的欧美小说中,“个人危机”可能只是夸张的“世界危机”,而在边缘地带,“世界危机”仍然是“个人危机”,反之亦然。
过去四百年来,西方殖民主义体系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装置,就是把世界分为主体和他者,把别人他者化。“他者”就是要让你失去自我意识,自己说不出自己的话。你可能吧啦吧啦一直在说,但是一张嘴说的都是别人的话,都是别人不知不觉灌输给你的话,所以,不仅你在人家眼里是“他者”,你自己也把自己当“他者”。这是一个权力机制,西方在它的内部会指认和生产他者,比如对女性,同时在外部,它以巨大的规模和直到无意识的深度把自己的边缘地带,进而把全世界都他者化了。
于是,到了这个时代的很多边缘地带作家这里,一个古老的问题复活,重新变成一个陌生的问题,那就是我是谁,在我身上、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什么,什么是我的话、我的故事?作家们要在混沌错综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冲突中省思自己的复杂身份,他们要让人们的无意识被赋形,获得意识。比如奈保尔,从早期的《米格尔街》,到后来的“印度三部曲”,他始终纠结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是谁?我是印度人、特立尼达人,还是英国人?他都是,又都不是。从如此混杂暧昧的经验中,他发展出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看这个世界,看那些既分隔又互相联系的国家、土地和人群。帕慕克生长在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横穿这个城市,这边是欧洲,那边是亚洲,作为一个土耳其人,海峡就在他身体里,他的身体和目光中交织着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我是谁?这个问题是要建构和生成一种主体性,是自己把自己从精神上再生下来一次,这当然特别困难,特别痛苦,这是痛苦破碎的现代性历史造成的,小说家们从中获得了讲述的必要性和讲述的动力。
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把它的权力推行到全世界,这个历史进程既把全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起来,又造成了大规模的、超大规模的,主动的和被动的出走、迁徙、流散。什么是“现代性”?如果非用一个词概括,那不外乎是“离家出走”。这是空间的,它几乎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不是现代性造成了流散,而是现代性中就预设着流散,预设了生命的居无定所,预设了远方;这种流散更是时间的,我们的生命里都有了一个未来的向度。“未来”这个词,以我的阅读所及似乎在先秦典籍里没有,佛经里才有,但佛经里的那个“未来”是循环的、复归的,过去、现在、未来,如轮周转。但在现代,“未来”就真的是向着未来的单行道了,无论空间和时间,都意味着冲突、断裂,外在的和内在的困境。
在有些作家中,这种流散、冲突和断裂所构成的困境具有世界和历史的总体性。比如奥兹,作为一名以色列作家,他毕生所写都离不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都要回应犹太民族的命运。比如我们要思考正义,好吧,奥兹就得在以巴之间面对正义,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都不一定是可能的事。比如库切,他是殖民者后代,荷兰人、布尔人,他们在南非建立了殖民地,但是库切发现他在根本上还是个流浪者,无家可归。这种流浪、流散,是一种“越界”,是“越界”的结果也是“越界”的原因,人越出了他的界限,这固然使人的世界得到扩展,但其中也包含着严峻的危险,包含着道德和伦理上的危机。在库切的《耻》中,殖民者就是越界者,而那个主人公大学教授,当他性侵年轻的女学生时,他也越过、侵犯了师生、长幼这些人类生活的界限。问题在于,在现代世界和现代经验中,人很难确知他的界限在哪里。面对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奥兹想来想去,也不认为二者可以亲如兄弟,只能是妥协、划界,然后共处。库切也在另外的层面上思考怎么确定和接受界限,心的界限、生活的界限。在他看来,即使父女之间也有一个界限问题。暴力、侵犯、道德危机常常是在越界中发生的,对个人、家庭、国家和文化来说都是如此。当然,流散不一定是冲突,也可能是差异和比较,由此打开新的世界“风景”。比如石黑一雄,他是英国人,也是日本人,他在自己内部打开了一个空间,从日本看英国,从英国看日本。
文化和身份,为何要加政治?政治就是关系,是人群和人群、人和人之间的权力关系。马克思讲生产关系,是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力,是人类生活的根部。还有一个基本的权力是性别权力。本书的大部分作家也把性别政治作为重要主题。
阿特伍德是加拿大作家,加拿大最初就是殖民地,尽管它有一个几乎不言自明的西方认同,但相对于美国,它处于一个边缘、他者的位置。阿特伍德就在某种意义上回应着这个问题,她的小说常常致力于重构加拿大的历史记忆,她像一个女王,光芒四射,庞大、强悍、飞扬,有时会让我想起阿赫玛托娃。——扯远了,拉回来说。在阿特伍德那里,加拿大的主体性和女性的主体意识,有一种隐秘的同构关系。她反复讲述女性的命运,那些被遗忘、被无视、被彻底他者化的沉默无声的女性如何获得自我意识,如何争取主体的完整性。她的小说里贯彻着残酷的性别斗争,她至今得不了诺贝尔奖是有道理的,她太有冒犯性,我猜瑞典文学院那帮老家伙里有人很讨厌她。她最被中国读者熟知的作品可能是《使女的故事》,改编成了热门的美剧。在这部小说中她虚构了一个国度,一个反面乌托邦,在那里,无所不及的专制暴力,最深刻地落在女性身上。女性是“使女”——有人翻译成“女仆”,“女仆”虽然有被动、役使的意思,但“使女”更鲜明——被使用的女人,女人完全被物化、他者化了,被使用的女人没有自己的故事,就像你的汽车没有自己的故事,而阿特伍德讲的就是这样的女人如何在男权暴力下为自己的故事而战斗。男女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打开了一个对家庭、社会、人类生活具有强大潜能的批判视野。也正是因此,男作家也会关注这一议题,比如在库切那里,加诸于女性的权力和暴力是重要的主题。

在不可能中创造出可能
至此,有三位作家我还一直没有提到,巴恩斯、麦克尤恩和村上春树。
好吧,我马上就要提到了。先说麦克尤恩,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小说家。麦克尤恩的问题是他过于聪明机灵,以至于高雅之士常常不好意思公开表达对他的喜爱。我记得有一位评论家曾经说过:“他的脑袋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值得一访,但要我长住我可不干。那里漆黑一片,弥漫着乙醚的气味,弗洛伊德吊在房梁的钩子上,床脚箱里装满骷髅,蝎子遍地横行,蝙蝠四处乱撞……”这样的地方我也不想长住,而麦克尤恩的本事就在于,他把如此的混乱荒唐写得如此有趣,如此动人。前面讲到,世界小说正在发生边缘向中心的逆袭,英国小说可以说是中心的中心,它有伟大的小说传统,但为什么我们现在感到,它正在失去活力?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太安逸,他们连同他们的世界都在坍缩、内卷,失去了对自己、对世界提出真正重要问题的能力。麦克尤恩和巴恩斯的经历是本书介绍的作家中最平淡的,他们就是聪明的好孩子,除了早年当嬉皮士抽大麻,然后就是乖乖当作家。
但麦克尤恩理应被收录于本书中,在他身上也许看不出一个伟大作家的雄浑和力量,但他要是早生二百年,我断定会和狄更斯不相上下。在他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作家深刻地受制于总体性的历史节律,他做不成狄更斯,也做不成康拉德,他在自己乏味的现代、后现代生活中看到混乱和空虚,然后又极尽机巧地为这混乱和空虚赋予繁复的、巴洛克式的、重口味的戏剧性。但同时,他和那些现代主义作家又很不相同,现代主义作家看到了空虚的深渊,然后跳下去了,而麦克尤恩要在上面架一条独木桥,拴一根绳索,看人们怎么惊险万状、心惊肉跳地混过去。
这就说到了村上春树。我查了一下村上的资料,忽然意识到,村上竟然这么老了,他是1949年生人,年逾古稀了。他后来的很多小说尽力写得像个成人,但是,在我这样的读者的印象里,他好像一直是、必须是那个孤独的青年,这个青年的孤独不需要慰藉,他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生活在某个无名的都市里。如果说,全球化带来的一个效应是像帕慕克、奥兹那样致力于建构家园,那么村上春树就体现着全球化另一个方向的冲动,他竭尽全力不日本,他力图消除地方性,他用全球化的——当然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化的——流行文化元素建构了一个乌托邦。如果说,麦克尤恩写作的是关于空虚和混乱的戏剧,甚至是狗血剧,村上春树创作的则是关于空虚和混乱的诗或者歌谣。
最后,在巴恩斯这里,正好可以结束这一番概述。这11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作家,他们各不相同,如果一个一个读下来,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一个世界,这是来自11个世界的写作。但是,在一个更大的视野里,他们都身处过去几十年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潮流之中。现代主义作家属于“短20世纪”,那是两次大战、革命、非殖民化的世纪,而本书的这些作家主要属于21世纪,属于全球化和后冷战时代,所有这些作家都在开辟和面对新的问题场域,他们要写出新的故事,关于人类、世界,关于他们自己。他们并非空无依傍,我们已经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和这个时代一些重要的思想潮流存在呼应关系,后现代、后殖民、女权主义、文化批评等等。当然,他们确实不是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志在忠实于复杂而具体的人类经验,同时,他们也在探测小说艺术作为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新的极限,他们说:此时此刻,让我们看看小说能做什么。
而巴恩斯,这个英国人,他绝顶聪明——刚刚讲了麦克尤恩就很聪明,昔日帝国的残存能量依然很足。巴恩斯的小说都是元小说,也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关于小说的认识论基础的小说。在这些小说里,比如《福楼拜的鹦鹉》《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我们看到所有的话语都遭到解构,看到意义的艰难,看到叙述是多么不可靠——哪怕是最真诚的叙述,看到真实是多么的变动不居……这一切实际上袒露了所有这些作家的共同语境,也就是说,这些作家是要在巴恩斯结束的地方开始讲述。在巴恩斯看来,一切故事都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只有关于不可能的故事的故事。这就是历尽繁华而败落的昔日豪门袖手看世界,尖刻、冷漠、玩世不恭。好吧,世上的人说,可是我们依然有话要说,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在不可能中创造出可能来。这些作家,他们知道巴恩斯很可能在路的起点或尽头等着他们,他们必须设法证明,他们的世界和巴恩斯的世界不是一个。这让我想起特德·姜的小说《通天塔》,这一个一个的写作者,他们想象和建构自己的通天塔,表现和创造一个一个的世界,最终,在经历种种冒险之后,这复数的世界或许会被那唯一的世界所回收,但命里注定,他们必须反抗这个唯一性。
2019年9月28日草稿
12月24日改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