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140.8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195.8
 
 
 | 
         
          | 編輯推薦: |   
          | 叶德辉是近代文献学家,著述丰富,此为其重要书史著作《书林清话》的笺证,引证大量文献。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包括《书林清话》和《余话》。《清话》共十卷,分126小节,以“官刻”“私刻”“坊刻”为三大脉络,分不同的朝代展开叙述。卷一专作刻板缘起及其名称概念的考证,卷三、卷六专述宋代刻书,卷四金元刻书,卷五、卷七明代刻书,卷九清代刻书,活字、套印、绘图本、类书丛书等则归并于卷八。布局合理,系統连贯,各成章节,有始有终。《笺证》之后附录五项,包括长泽规矩也《书林清话纠谬并补遗》等文献以及编制《〈书林清话〉各卷所涉书目题跋来源表》等,以便研究者利用。 |  
         
          | 關於作者: |   
          | 任莉莉,河南卫辉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古典文献学、版本目录学。 著有《七录辑证》等。古籍整理有《近思录集朱》《国朝近思录》《学术辨》《朱子晚年定论评述》等。在《文献》《中华文史论丛》《历史文献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
 |  
         
          | 目錄: |   
          | 出版說明……………………………………………………………………………1 序……………………………………………………………………………………1
 前 言………………………………………………………………………………1
 《書林清話》敘……………………………………………………………………34
 《書林清話》序……………………………………………………………………35
 《<書林清話>箋證》卷一…………………………………………………………36
 總論刻書之益………………………………………………………………………36
 古今藏書家紀版本…………………………………………………………………40
 書之稱冊……………………………………………………………………………43
 書之稱卷……………………………………………………………………………46
 書之稱本……………………………………………………………………………46
 書之稱葉……………………………………………………………………………48
 書之稱部……………………………………………………………………………49
 書之稱函……………………………………………………………………………49
 書有刻版之始………………………………………………………………………50
 刻版盛於五代………………………………………………………………………52
 唐天祐刻書之僞……………………………………………………………………54
 刀刻原於金石………………………………………………………………………54
 版本之名稱…………………………………………………………………………55
 版片之名稱…………………………………………………………………………56
 刊刻之名義…………………………………………………………………………57
 《<書林清話>箋證》卷二…………………………………………………………65
 書節鈔本之始………………………………………………………………………65
 巾箱本之始…………………………………………………………………………65
 書肆之緣起…………………………………………………………………………68
 刻書有圈點之始……………………………………………………………………69
 刻書分宋元體字之始………………………………………………………………71
 翻板有例禁始於宋人………………………………………………………………74
 宋建安余氏刻書……………………………………………………………………79
 南宋臨安陳氏刻書之一……………………………………………………………89
 南宋臨安陳氏刻書之二……………………………………………………………95
 宋陳起父子刻書之不同……………………………………………………………96
 《<書林清話>箋證》卷三…………………………………………………………108
 宋司庫州軍郡府縣書院刻書………………………………………………………108
 宋州府縣刻書………………………………………………………………………167
 宋私宅家塾刻書……………………………………………………………………172
 宋坊刻書之盛………………………………………………………………………191
 《<書林清話>箋證》卷四…………………………………………………………205
 金時平水刻書之盛…………………………………………………………………205
 元監署各路儒學書院醫院刻書……………………………………………………210
 元私宅家塾刻書……………………………………………………………………242
 元時書坊刻書之盛…………………………………………………………………264
 元建安葉氏刻書……………………………………………………………………291
 廣勤堂刻萬寶詩山…………………………………………………………………295
 《<書林清話>箋證》卷五…………………………………………………………297
 明時諸藩府刻書之盛………………………………………………………………297
 明人刻書之精品……………………………………………………………………312
 明人私刻坊刻書……………………………………………………………………334
 《<書林清話>箋證》卷六…………………………………………………………384
 宋監本書許人自印幷定價出售……………………………………………………384
 兩宋補修監本書……………………………………………………………………386
 宋刻經注疏分合之別………………………………………………………………386
 宋蜀刻七史…………………………………………………………………………388
 宋監重刻醫書………………………………………………………………………388
 宋刻纂圖互註經子…………………………………………………………………389
 宋刻書之牌記………………………………………………………………………399
 宋刻本一人手書……………………………………………………………………402
 宋刻書著名之寶……………………………………………………………………403
 宋刻書字句不盡同古本……………………………………………………………404
 宋刻書多訛舛………………………………………………………………………404
 宋刻書行字之疏密…………………………………………………………………406
 宋刻書紙墨之佳……………………………………………………………………407
 宋造紙印書之人……………………………………………………………………409
 宋印書用椒紙………………………………………………………………………410
 宋人鈔書印書之紙…………………………………………………………………410
 宋元刻本歷朝之貴賤………………………………………………………………412
 《<書林清話>箋證》卷七…………………………………………………………425
 元刻書之勝於宋本…………………………………………………………………425
 元刻書多用趙松雪體字……………………………………………………………426
 元刻書多名手寫……………………………………………………………………428
 元時官刻書由下陳請………………………………………………………………430
 元時刻書之工價……………………………………………………………………431
 明時官刻書只准翻刻不准另刻……………………………………………………432
 明時書帕本之謬……………………………………………………………………433
 明人不知刻書………………………………………………………………………433
 明南監罰款修板之謬………………………………………………………………434
 明人刻書改換名目之謬……………………………………………………………434
 明人刻書添改脫誤…………………………………………………………………436
 明許宗魯刻書用說文體字…………………………………………………………436
 明刻書用古體字之陋………………………………………………………………437
 明時刻書工價之廉…………………………………………………………………437
 明人刻書載寫書生姓名……………………………………………………………438
 明人裝釘書之式……………………………………………………………………440
 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一……………………………………………………………440
 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二……………………………………………………………441
 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三……………………………………………………………444
 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四……………………………………………………………445
 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五……………………………………………………………445
 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六……………………………………………………………446
 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七……………………………………………………………446
 明毛晉刻六十家詞以後繼刻者……………………………………………………447
 《<書林清話>箋證》卷八…………………………………………………………448
 宋以來活字版………………………………………………………………………448
 明錫山華氏活字版…………………………………………………………………456
 明華堅之世家………………………………………………………………………463
 明安國之世家………………………………………………………………………464
 日本朝鮮活字版……………………………………………………………………465
 顏色套印書始於明季盛於清道咸以後……………………………………………469
 唐宋人類書刻本……………………………………………………………………470
 繪圖書籍不始於宋人………………………………………………………………472
 輯刻古書不始於王應麟……………………………………………………………473
 叢書之刻始於宋人…………………………………………………………………474
 似叢書非叢書似總集非總集之書…………………………………………………475
 宋元明官書許士子借讀……………………………………………………………475
 宋元明印書用公牘紙背及各項舊紙………………………………………………479
 明以來刻本之希見…………………………………………………………………484
 《<書林清話>箋證》卷九…………………………………………………………486
 内府刊欽定諸書……………………………………………………………………486
 四庫發館校書之貼式………………………………………………………………492
 武英殿聚珍版之遺漏………………………………………………………………493
 無錫秦刻九經之精善………………………………………………………………493
 納蘭成德刻通志堂經解之一………………………………………………………494
 納蘭成德刻通志堂經解之二………………………………………………………494
 納蘭成德刻通志堂經解之三………………………………………………………495
 國朝刻書多名手寫錄亦有自書者…………………………………………………495
 國朝不仿宋刻經史之缺典…………………………………………………………496
 國朝阮元刻十三經注疏本之優劣…………………………………………………496
 經解單行本之不易得………………………………………………………………498
 洪亮吉論藏書有數等………………………………………………………………498
 乾嘉人刻叢書之優劣………………………………………………………………499
 刻鄉先哲之書………………………………………………………………………500
 古今刻書人地之變遷………………………………………………………………500
 吳門書坊之盛衰……………………………………………………………………501
 都門書肆之今昔……………………………………………………………………503
 《<書林清話>箋證》卷十…………………………………………………………507
 天禄琳琅宋元刻本之僞……………………………………………………………507
 坊估宋元刻之作僞…………………………………………………………………508
 宋元刻僞本始於前明………………………………………………………………509
 張廷濟蜀銅書笵不可據……………………………………………………………510
 日本宋刻書不可據…………………………………………………………………511
 近人藏書侈宋刻之陋………………………………………………………………511
 宋元祐禁蘇黄集板…………………………………………………………………512
 宋朱子劾唐仲友刻書公案…………………………………………………………512
 明王刻史記之逸聞…………………………………………………………………514
 朱竹垞刻書之逸聞…………………………………………………………………514
 明以來之鈔本………………………………………………………………………515
 古人鈔書用舊紙……………………………………………………………………548
 鈔書工價之廉………………………………………………………………………549
 女子鈔書……………………………………………………………………………550
 藏書家印記之語……………………………………………………………………552
 藏書偏好宋元刻之癖………………………………………………………………554
 《書林清話》跋……………………………………………………………………557
 《書林餘話》………………………………………………………………………
 附錄一 李洣《書林清話》校補…………………………………………………
 附錄二 長澤規矩也《書林清話糾謬并補遺》…………………………………
 附錄三 《書林清話》所涉書目題跋簡全稱對照表………………………………
 附錄四 《書林清話》各卷所涉書目題跋引用次數表……………………………
 附錄五 《書林清話》各卷涉及書目題跋來源表…………………………………
 參考文獻……………………………………………………………………………
 致 謝………………………………………………………………………………
 |  
         
          | 內容試閱: |   
          | 研究湖湘文化,不能不提到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那就是清末民初的葉德輝。葉氏字奐彬(一作煥彬),號直山,一號郋園,生於1864年,卒於1927年,湖南湘潭縣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授吏部主事,與張元濟、李希聖爲同年,不久辭歸。此後的三四十年間,湖南一直是他研經治學、參政議政的舞臺。[ 參見《清代傳記叢刊·名人類》所收湯志鈞編《戊戌變法人物傳稿》,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273-275頁;《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所收閔爾昌纂錄《碑補集補》427-429頁、蔡冠洛編纂《清代七百名人傳》第3冊, 502-503頁;《清代傳記叢刊·儒林類》所收許崇熙《郋園先生墓誌銘》509-511頁、失名《葉郋園事略》513-517頁。]其先世爲江蘇吳江人,至其祖父葉世業,纔於道光末年因避兵亂移居湖南,故葉德輝亦自稱吳人,且曾主持修纂過《吳中葉氏族譜》。又自言其姓出於楚之葉公,世家南陽,自宋南渡,方遷越遷吳。[ 见《校輯<鬻子>序》,《郋園先生全書》。]葉德輝政治思想上竭力維護封建帝制,反對維新變法,仇視辛亥革命,編撰《覺迷要錄》,爲袁世凱復辟帝制效勞。由於他始終逆革命潮流而上,最終爲大革命所鎮壓。長期以來,有關葉氏的研究,還是相對薄弱的,在一些方面甚至還是空白。改革開放以來,國内學術界開始重視對葉氏的研究,探索范围不断拓展,涉及内容也更加深入。基本形成共識的是:葉德輝作爲藏書家、刻書家和版本目錄學家的地位及其著述之富、成就之大均值得充分肯定。 一、葉德輝之學與《書林清話》
 葉氏一生致力於古書的收藏和校勘,在經學、史學、文字學、版本目錄學、校勘學諸方面俱有很深的功力。他的弟子劉肇隅說:
 吾師著作等身,于經學、小學、乙部、百家之書,無不淹貫宏通,發前人未發之蘊。而於目錄版本之學寢饋數十寒暑,儲藏既富,聞見尤多,故於各書,一目了然,偶然隨筆所書,動中窾竅。[ 見《郋園讀書志》序。]
 他著書、刻書及校書多達一百餘種,内容涵蓋經、史、子、集四部。經部的著述有《六書古微》《同聲假借字考》《說文讀若字考》《說文讀同字考》《說文籀文考證》等;《周禮鄭注改字考》《儀禮鄭注改字考》《禮記鄭注改字考》等;《天文本單經論語校勘記》《月令章句》《孟子章句》等。史部的著述有《漢律疏證》《古今夏時表》《郋園書寓目記》《郋園書畫題跋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版本考》,編輯《趙忠定奏疏》等。子部的著述有《明辨錄》《遊藝卮言》《古泉雜詠》《郋園論學書札》,校輯《鬻子》《傅子》《淮南鴻烈閒詁》等。集部的著述有《古泉雜詠》《觀畫百詠》《消夏百一詩》《郋園詩文集》《郋園山居文錄》《郋園北游文存》等。他在古籍整理方面的貢獻卓著,單憑這一系列書名,就可以看出葉氏的博學多能了。
 其所刊刻亦已近百:包括《觀古堂彙刻書》《觀古堂所刊書》《三家詩補遺》《爾雅圖贊》《山海經圖贊》《爾雅補注》《說文段注校三種》《徐星伯說文段注札記》《龔定菴說文段注札記》《桂未谷說文段注鈔》《華陽陶隱居内傳》《華陽陶隱居集》《沈下賢文集》《金陵百詠》《嘉禾百詠》《曝書亭刪餘詞》《曝書亭手稿》《嚴冬有詩集》《凝雨集》《古今書刻》《南雍志經籍考》《萬卷堂書目》《絳雲樓書目補遺》《靜惕堂書目》《竹菴盫傳鈔書目》《結一廬書目》《巖下放言》《唐女郎魚玄機詩》《雙梅景闇叢書》《麗廔叢書》等,實際上無愧於大出版家之名。
 當然,在葉氏的著述中精粹固存,但糟粕之作亦在所不免,如《翼教叢編》《覺迷要錄》等即是。
 在葉德輝廣泛涉獵的學術領域,唯以版本目錄學所取得的成就爲多爲重,其著述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版本考》《隋書經籍志考證》《藏書十約》《觀古堂藏書目》《書林清話》《郋園讀書志》等,均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其中尤以《書林清話》影響最大。本書即以此爲專題來作研究。
 其侄葉啟發說他“不樂仕進,日以搜訪舊書、刻書爲事,勤於考據之學”。[ 見《郋園讀書志·跋》。]他自己则说:“版本之學,爲考據之先河,一字千金,何可鮮視?昔賢嘗以一字聚訟紛紜,故予每得一書,必廣求眾本,考其異同,蓋不如是不足以言考據也。”[ 葉啟發《郋園讀書志》跋。]“平日遇宋、元、明刻舊本,多手自勘定,題跋精詳。”[ 葉啟悼《觀古堂藏書目》跋。]其版本學之精正由此日積月累而成。繆荃孫在《書林清話》序中對其造詣予以高度評價:“煥彬於書籍鏤刻源流尤能貫串,上溯李唐,下迄今茲,旁求海外舊刻精鈔、藏家名印,何本最先,何本最備,如探諸喉,如指諸掌。此《書林清話》一編,仿君家鞠裳之《語石》編,比俞理初之《米鹽簿》,所以紹往哲之書,開後學之派別,均在此矣。”[ 葉德輝《書林清話》繆序,嶽麓書社,1999年。]當代著名文獻學家張舜徽先生也看重葉德輝的版本學:“惟所撰《書林清話》及《餘話》,稱述藏家故實,廣采名流燕語,揚榷得失,語多精闢。知其一生所長,仍在版本之學。故其所撰《四庫全書總目版本考》《郋園讀書志》諸書,方較他作爲勝……獨其版本之學,中外重之。”[ 張舜徽《清儒學記》,齊魯書社,1991年,365頁。]
 葉德輝開創性地提出了“版本之學”的說法,對後世一系列版本學著作的問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錢基博的《版本通義》、毛春翔的《古書版本常談》、姚伯岳的《中國版本學》、戴南海的《版本學概論》等接踵而起,無不於其書多加徵引,諸書在史料運用方面,沒有超出《書林清話》搜羅範圍的,後出轉精的地方只是體例的重新編排與内容的愈益深化而已,藉以生發的材料很少有葉氏未曾齒及的,這更加證明了《書林清話》一書在中國近代版本學史上導夫先路、沾溉後人的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