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 保险代理人职业精进之道(新时代·管理新思维) 》 售價:HK$ 86.9 ![]()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上海这个城市有着太多的“小资”、太多的时尚、太多的过客、太多的浮华、太多的“成功学”想象,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和消化“巨富长”区域的空间意义,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本原的上海,一个去掉“成功学”外衣、安安静静属于自己的上海。这个地方天生就是关于生活的。生活是细腻的场景,不是事件化的历史沉积。上海人偏爱“巨富长”,或许是因为此处传递着某种建筑学意义上节制的“尺度感”和文化意义上的“品位气场”,两者结合,弥漫出不可否认但绝非受限的“小资”情调。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由资深建筑人士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所描述的城市空间考据,揭示了上海城市在历史变迁之中的朴实一面。相对于租界曾经的繁荣和虚荣,“巨富长”细腻的城市街区朴素地留存至今,令每个探访者感到触动。这里仿佛是与新世纪“掉队”的区域,任何上海大张旗鼓的开发运动均与此无关,但这里又是最受国际化社群欢迎的区域,任何一个“上海玩家”都乐意选择此地漫步,甚至居住。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将让业界真正认识到这个区域的重要性,其收录的图片均由作者曹嘉明以及建筑摄影家田方方自摄,是一种“去掉妆底”的朴实写照。 |
| 關於作者: |
|
曹嘉明: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实践》 杂志主编、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创会主席,一位对当代中国建筑(尤其是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建筑文化、学术事件、城市研究有着重要推动力的建筑活动家。
田方方:2016年开始以自由摄影师身份活跃在建筑摄影领域,记录和见证着中国当下建筑师最活跃的实验场,其作品被国内外建筑专业杂志和媒体广泛报道和使用。 艾侠: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理事、上海伴步文化创始人,作为学术评论和行业观察专家,为不同机构统筹出版过20本专著、发表过近百篇专业论文。 |
| 內容試閱: |
|
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西方殖民者开始沿黄浦江西岸建设西侨居住地。到19世纪末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和通商口岸。20世纪初由于港口贸易的发展,资本大量地流入,人口也急剧地膨胀,城市化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这一阶段上海租界也经过了几次扩展:1899年公共租界西扩延伸到静安寺,向东延伸到杨树浦路底,总面积约22.3平方公里;1914年法租界扩展西界延伸到今天的华山路,南界延伸到肇家浜路,面积约10.1平方公里,两租界总面积达32.4平方公里。而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区的总面积仅有40多平方公里,租界面积竟占市区全部面积的2/3左右。此时,上海行政市域面积达到527平方公里,人口约270万。正因此,上海也成为东方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扩充,租界的房地产也迅速发展,上海也成了中国最早实现住宅商品化的城市之一。“巨富长”地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巨富长”,指的是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常熟路这个 约1.2平方公里的地块。这里是静安区最南部的一个区域,长乐路以南即是徐汇区。这个地块历史上曾是上海的“法租界”,在优越的环境中,具有高品质居住条件、兼容着中西方生活方式的大批花园洋房、联排别墅,吸引着当时社会上的中高阶层人士。 这里有着从上海石库门联排演化而来的早期新式里弄,也有着英式大坡顶建筑住宅,充满地中海风貌和现代神韵的花园洋房等丰富多彩的建筑群。长乐路北向和巨鹿路基本上是花园住宅与新式里弄分布,而富民路和常熟路沿街公寓洋房与里弄排列而就,建筑与道路尺度适宜,郁郁葱葱的梧桐与洋房相得益彰。“巨富长”内部里弄四通八达,相互交织,形态上是典型的上海新式里弄,西式洋房和传统建筑并存,在繁茂的绿化丛中那星星点点的褚红瓦屋顶和曲径通幽的弄堂里,还隐藏着尘封了一个世纪以来历史人文的诸多故事。 我出生在长乐路南华新邮(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长乐路旧时有多个旧路名,如蒲石路等。我们的院子围墙沿着长乐路路边人行道,斜对面就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曾经是“上海服装第一街”的马路市场华亭路。那时的华亭路,比长乐路还要安静,两边的洋房一直延伸到淮海中路。我11岁时,学骑自行车就是在华亭路上学会的。小时候也没有觉得什么特别,就是感到这个地段特别幽静,出门就是长乐路,没有汽车。最吸引人的就是马路两边的梧桐树,春季长在枝干上抽出的嫩叶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夏季宽大的绿叶形成的绿荫华盖遮住了街面,秋季一片金灿灿映衬着蓝天,冬季斑驳的树皮和露出的白色枝干美得像一幅画。每当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地面上都仿佛是跳跃着的星光,空气好像是透明的,充满温馨而甜蜜的感觉。 从南华新邮朝北走就穿到了常熟路113弄——原来的善钟里,朝西走可以走到常熟路。朝东走又可以穿到长乐新村、裕华新村、富民新邮至富民路。整个地块内部的主里弄和支里弄条条相扣,路路相通,建筑风格各异,空间变化极其有趣。里弄是人们的生活空间,是左邻右舍的交互空间,更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特别是到了周日(礼拜天),串街走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收旧货的,有磨刀磨剪子的,补锅补盆的,有卖小吃的,甚至还有牵着一匹马卖马奶的……形成了一道浓浓的生活景象。 今天,街道和里弄的肌理基本上没有改变,房屋还是那些房屋,但是里面居住的人已经变化了,除了原来的孩童成了今天的长者,更多的是外来的新主人。不少房子缺少修缮,透出一股怀旧的悲情。曾几何时,这里沿街开了许多时尚的小店和酒吧咖啡馆,时髦的装饰与时代共情,俨然成了一个热门的时尚打卡地,一个弥漫着“小资”情调和怀旧色彩的区域,成了仰慕和体验上海品味生活的世俗之地。 作为出生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的笔者,“归来仍是少年”,往日岁月在生命中的烙印依然清晰……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