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丙午年)(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437.8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 內容簡介: |   
          | 清代鸦片走私贸易与禁毒运动,既是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国际禁毒史上的重大事件。针对这一复杂课题,中外史学家发表了许多论著,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然而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值得深入讨论。近三十年来,本书作者积极参与了这一课题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学术探索和争鸣:19世纪以前罂粟和鸦片传入中国年代及其医药价值;1839年禁烟运动中有无弛禁派;战前鸦片输入与银钱比价变化的关系;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在“重治吸食”问题上陷入的法制困境;英国外交官在弛禁鸦片问题上展开的各种外交活动;传教士在华早期禁烟活动;19世纪晚期中、英、印三国围绕鸦片税厘并征展开的外交博弈;清末广东禁烟运动与中英外交官争执问题;清末禁烟运动的成败得失。本书即是这些专题研究的集结,清楚地勾勒了清代鸦片问题渊源和流变,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审视清代禁毒史,观点鲜明,论证精详,逻辑严密。 |  
         
          | 關於作者: |   
          | 王宏斌,1954年生,河南省洛阳人。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中山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2010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研究员。主要从事近代中国禁毒史、清代海防史研究。兼任中国史学会第八届理事、第九届特邀理事。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五项,教育BU人文社科项目两项。专著有:《晚清货币比价研究》《禁毒史鉴》《近代中国价值尺度与鸦片问题》《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鸦片:日本侵华毒品侵略政策五十年(1895—1945)》《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晚清海防地理学发展史》《赫德爵士传》《清代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晚清边防:思想、政策与制度》《清代内外洋划分及其管辖权研究》《中国海域史(总论卷)》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光明日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 |  
         
          | 目錄: |   
          | 绪论 清代禁毒史研究的新视野 一 学术发展概述
 二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三 开拓学术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章 罂粟的传入及其医药价值研究
 一 罂粟种植与鸦片早期传播史
 二 罂粟种植在唐代传人中国
 三 宋辽金元时期的罂粟医药价值
 四 明朝的鸦片输人及其医药价值
 五 鸦片与烟草混合吸食方法的传人及其危害
 六 单纯吸食鸦片法的发明与传播
 结论
 第二章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鸦片进攻
 一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攻关
 二 1799年的鸦片贸易禁令
 三 疯狂的港脚商
 四 虚张声势的禁烟措施
 五 伶仃洋上的鸦片趸船
 六 鸦片走私数量与价值
 七 鸦片走私与白银流向的改变
 结论
 第三章 鸦片战争前夕的禁烟运动
 一 印度鸦片走私者
 二 武装走私日益猖狂
 三 烟毒泛滥全国
 四 鸦片弛禁论的出台
 五 朝廷内外禁烟问题大讨论
 六 道光帝决策禁烟
 七 禁烟运动掀起高潮
 第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毒品弛禁
 一 鼓动战争的鸦片贩子
 二 鸦片走私在战时
 三 英国人抗议鸦片走私
 四 中英外交官关于鸦片的“谅解”
 五 公开的鸦片走私与价值
 第五章 英国外交官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密谋活动
 一 首任驻华公使璞鼎查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劝诱活动(1842-1844)
 二 第二任驻华公使德庇时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劝诱活动(1844-1848)
 三 第四任驻华公使包令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劝诱活动(1854-1857)
 结论
 第六章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禁烟的困境
 一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明禁暗弛”局面的形成
 二 “重治吸食”的困境
 三 关于“重治吸食”条款的质疑
 结论
 第七章 四国六方大博弈:洋药税厘十年外交谈判
 一 洋药税厘并征问题之提出
 二 英国反对鸦片贸易公会的抗议活动(1874-1885)
 三 威妥玛的解释与印度政府撤回反对意见
 四 中英外交官关于征收洋药税厘的第一轮谈判(1879年5月-1880年1月)
 五 中英外交官关于征收洋药税厘的第二轮谈判(1881年5月-11月)
 六 中英外交官关于征收洋药税厘的第三轮谈判(1882年1月)
 七 英印政府鸦片贸易政策之维持与调整(1881-1882年)
 八 中英外交官关于洋药税厘并征的第四轮谈判(1883年3月-1885年7月)
 九 香港总督设难与中葡洋药贸易谈判(1885年8月-1886年)
 附录:外交博弈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冲突
 第八章 土药的生产与禁种
 一 罂粟种植的禁与弛
 二 西方传教士与禁烟
 三 地方性的禁烟活动
 四 “土药”产量与烟毒泛滥程度
 结论
 第九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
 一 清廷的鸦片政策与弥漫全国的烟毒
 二 禁烟运动的起因
 三 禁烟运动的主要经过
 四 上海万国禁烟会
 五 制定《贩卖吗啡及制造施打吗啡针治罪专条》的艰难进程
 六 中英禁烟缩短限期谈判
 结论
 第十章 英国鸦片商、外交官与中国清末禁烟运动
 一 英国鸦片商的请求与其外交官的连番抗议
 二 英国外交官在谈判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结论
 第十一章 清末广东禁烟运动与中英外交风波
 一 “牌照捐”的内部酝酿与争论
 二 “牌照捐”的推行与外交风波的掀起
 三 “加税停捐”的北京外交谈判
 结论
 第十二章 清代禁止鸦片烟毒的教训
 一 禁毒政策与立法精神的演变
 二 禁烟的方法与措施
 三 破坏中国禁烟的三大邪恶势力
 四 沉痛的教训
 征引的中外档案与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