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一部追溯中国度量衡演进脉络的学术经典 领略千年计量风云
 感受历史与科学的完美交融
 |  
         
          | 內容簡介: |   
          | 《中国度量衡史》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译中国学术”系列丛书中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计量学家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的编写大约始于1934年,是中国第一部度量衡通史专著,论述了中国历代度量衡制度的标准及变迁,其最大特点是引用古籍资料齐全,条理清晰。可以说,这本书建立起了中国度量衡史体系,是研究中国度量衡史的参考书籍。 |  
         
          | 關於作者: |   
          | 吴承洛(1892—1955),化学家、计量学家。1910年吴承洛赴上海南洋中学学习,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15年留学美国,1920年返回祖国,曾在复旦大学等学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承洛任职于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参与建立度量衡制度、标准制度、发明专利制度和工业试验制度等方面的工作,为中国的计量、标准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  
         
          | 目錄: |   
          | 目 录 上编 中国历代度量衡
 第一章 总 说 3
 第一节 研究中国度量衡史之途径 3
 第二节 中国度量衡史之时代的区分 7
 
 第二章 中国度量衡制度之标准 11
 第一节 标准之种种 11
 第二节 标准演进之停滞 13
 第三节 黄钟为度量衡之标准 16
 第四节 以黄钟与秬黍考度量衡 24
 第五节 以货币考度量衡 35
 第六节 以圭璧考度 47
 第七节 度量衡寓法于自然物之一般 49
 第三章 中国度量衡单量之变迁 52
 第一节 变迁之增率 52
 第二节 中国尺制之三系 56
 第三节 长度之变迁 58
 第四节 容量之变迁 66
 第五节 重量之变迁 73
 第六节 地亩之变迁 77
 第四章 中国度量衡命名通考 79
 第一节 总名 79
 第二节 器名 83
 第三节 长度之命名 88
 第四节 地积之命名 93
 第五节 容量之命名 98
 第六节 重量之命名 105
 
 第五章 第一时期中国度量衡 111
 第一节 中国上古度量衡制度总考 111
 第二节 五帝时代之度量衡设施 114
 第三节 三代度量衡之设施及废弛 116
 第四节 上古度量衡器之制作 119
 第五节 第一时期度量衡之推证123
 第六章 第二时期中国度量衡 132
 第一节 ?汉书  律历志?之言度量衡 132
 第二节 秦汉度量衡制度总考 137
 第三节 秦代度量衡之变制设施及制作 139
 第四节 汉代度量衡及与周代设施上之比较 143
 第五节 新莽度量衡之变制及其影响 144
 第六节 新莽度量衡标准器之制作及设施 145
 第七节 后汉度量衡 156
 第八节 ?汉志?注解之说明 157
 第九节 第二时期度量衡之推证 161
 第七章 第三时期中国度量衡 169
 第一节 ?隋志?所记诸代尺之考证 169
 第二节 南北朝度量衡制度总论 181
 第三节 三国度量衡 183
 第四节 两晋度量衡 184
 第五节 南朝度量衡 186
 第六节 北朝度量衡 187
 第七节 隋代度量衡 193
 第八节 第三时期度量衡之推证 195
 第八章 第四时期中国度量衡 202
 第一节 唐宋元明度量衡制度总考 202
 第二节 唐代度量衡及其设施 205
 第三节 五代度量衡 211
 第四节 宋代度量衡及其设施 212
 第五节 宋代权衡之改制及颁行 217
 第六节 宋代量之改制 221
 第七节 宋代考校尺度之一般 222
 第八节 元明度量衡及其设施 224
 第九节 第四时期度量衡之推证 228
 第九章 第五时期中国度量衡 233
 第一节 清初官民用器之整理 233
 第二节 清初度量衡制度之初步考订 234
 第三节 清初具体制度之实现 237
 第四节 清初度量衡制度之系统 242
 第五节 清初度量衡之设施 248
 第六节 清代度量衡行政之放弛 252
 第七节 海关权度之发生 254
 第八节 清末度量衡之重订及其设施 257
 第九节 关于第五时期度量衡之推证 264
 下编 中国现代度量衡
 第十章 民间度量衡过去紊乱之一般 269
 第一节 紊乱之原因 269
 第二节 度之紊乱 270
 第三节 量之紊乱 273
 第四节 衡之紊乱 275
 第五节 亩之紊乱 278
 第十一章 甲乙制施行之前后 282
 第一节 采用万国公制之拟议 282
 第二节 甲乙两制并行之拟订 286
 第三节 京师推行权度之试办 288
 第四节 各省试办之经过 290
 第十二章 中国度量衡制度之确定 292
 第一节 度量衡标准之研究 292
 第二节 度量衡标准之审查及制度之订定 299
 第三节 万国公制之历史及定为标准之经过 304
 第四节 由历史演进及民间实况作市用制之观察 307
 第十三章 划一度量衡实施办法之决定 313
 第一节 划一度量衡之推行办法313
 第二节 度量衡法之颁布 316
 第三节 附属法规之订定 321
 第四节 推行委员会及全国度量衡会议之召集 333
 第五节 划一度量衡六年计划 334
 第十四章 划一度量衡行政之经过 339
 第一节 全国度量衡局之设立及其任务 339
 第二节 检定人员之训练 340
 第三节 标准用器之制造及颁发 341
 第四节 各省市度量衡检定机关之设立及工作 342
 第五节 公用度量衡之划一 343
 第六节 全国民用度量衡划一概况 3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