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乱世流离三百年:两晋南北朝十二讲(3版)两晋南北朝历史入门读物,东晋仍为皇权政治时代 》 售價:HK$ 107.8 ![]() 《 二战图文史:战争历程完整实录 》 售價:HK$ 239.8 ![]() 《 中世纪生活图鉴(保命tips:别被蜗牛追杀,更别惹会爆炸的猫!) 》 售價:HK$ 96.8 ![]() 《 草原帝国 》 售價:HK$ 140.8 ![]() 《 战争日记 硝烟中的生命诗笺 战争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记录一战凡尔登战役 》 售價:HK$ 86.9 ![]() 《 赢家法则 : 股市交易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 《 新加坡科学之路 从1965年至今 科学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29.8 ![]() 《 1922至1923年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来电辑释 全3册 》 售價:HK$ 657.8 |
| 編輯推薦: |
|
车城融合,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集群发展;创新应用,提升智慧城市精准治理与出行服务效能
智慧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必要的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在多个应用场景上实现互补,二者协同发展,成为当下的趋势 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创新的指南,更是一本启迪未来城市智慧化转型的蓝图,以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技术展现,探讨了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可能 本书既具有专业深度,又具有一定的科普性,非常值得产业界与学术界的读者朋友们参考分享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在分析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 深入探讨二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并给出经典案例。本书共分为5 章。第1 章为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概述, 第2 章介绍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第3 章介绍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之路, 第4 章介绍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建设内容, 第5 章介绍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案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以提供给相关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参考, 也可以供汽车行业、交通行业、信息通信行业、电子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众多行业人士参考阅读。同时, 本书还可以供资本金融从业者参考。本书适合在校本科和研究生使用, 也适合相关学历的从业者使用。本书也可供相关信息技术、金融类培训班使用。 |
| 關於作者: |
| 吴冬升,东南大学博士,现任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智能网联事业部总经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兴)副主任。在加入高新兴之前,曾担任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职务。对5G、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有深刻洞察,担任5G产业技术联盟车联网专委会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自动驾驶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广州车路协同产业创新联盟理事、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理事、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互联网协会5G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车联网产业联盟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物联网协会专委会委员、深圳市人工智能协会专委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第一届车联网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微波通信技术应用行业协会5G智能网联技术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终身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广东工业大学校外兼任硕士生导师、黄河交通学院客座教授。获得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小谷围)智慧公路主题赛二等奖;2021年中国(小谷围)“互联网 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之穗康生活杯“湾区智慧联程美好生活”主题赛一等奖。作为主编出版《5G与车联网技术》、《从云端到边缘:边缘计算的产业链与行业应用》书籍,参与《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等书籍的编写,并发表20余篇车联网和智慧交通学术论文。 |
| 目錄: |
|
第1 章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概述
1.1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概述/ 001 1.1.1 技术发展概述/ 002 1.1.2 场景发展概述/ 007 1.1.3 运营发展概述/ 011 1.1.4 其他发展概述/ 015 1 .2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标准/ 020 1.2.1 标准总体进展/ 021 1.2.2 标准应用进展/ 025 1.2.3 标准发展趋势/ 026 1 .3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各城市建设进展/ 031 1.3.1 北京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31 1.3.2 上海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32 1.3.3 广州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34 1.3.4 武汉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35 1.3.5 长沙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37 1.3.6 无锡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38 1.3.7 重庆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0 1.3.8 深圳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1 1.3.9 厦门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1 1.3.10 南京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2 1.3.11 济南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3 1.3.12 成都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4 1.3.13 合肥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4 1.3.14 沧州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5 1.3.15 芜湖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6 1.3.16 淄博市“ 双智” 试点建设进展/ 046 参考文献/ 047 第2 章 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2.1 智慧城市概述/ 050 2.1.1 智慧城市发展背景/ 050 2.1.2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051 2.1.3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053 2.1.4 智慧城市重点技术/ 057 2.2 新城建概述/ 066 2.2.1 新城建发展背景/ 066 2.2.2 新城建发展现状/ 071 2.2.3 新城建内涵和政策/ 074 2.2.4 新城建建设内容/ 076 2.3 智慧政务/ 079 2.3.1 智慧政务发展阶段/ 079 2.3.2 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082 2.3.3 智慧政务应用场景/ 085 2.4 智慧园区/ 089 2.4.1 智慧园区发展阶段/ 090 2.4.2 智慧园区相关政策/ 091 2.4.3 智慧园区标准体系/ 093 2.4.4 智慧园区建设内容/ 094 2.4.5 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099 2.5 智慧社区/ 101 2.5.1 智慧社区发展阶段/ 102 2.5.2 智慧社区相关政策/ 103 2.5.3 智慧社区标准体系/ 105 2.5.4 智慧社区建设内容/ 108 2.5.5 智慧社区发展方向/ 114 2.6 智慧交通/ 116 2.6.1 交通大脑/ 116 2.6.2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 125 2.6.3 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129 2.6.4 智慧高速公路大脑/ 134 2.6.5 智慧交通发展趋势/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3 章 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之路 3 .1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142 3.1.1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阶段/ 143 3.1.2 智能网联汽车域控/ 144 3.1.3 座舱和智驾芯片/ 148 3.1.4 车载以太网/ 152 3.1.5 操作系统/ 155 3 .2 智能座舱/ 158 3.2.1 智能座舱发展阶段/ 159 3.2.2 智能座舱系统架构/ 161 3.2.3 智能座舱功能/ 162 3.2.4 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172 3 .3 智能驾驶/ 173 3.3.1 智能驾驶发展阶段/ 174 3.3.2 自动驾驶关键技术/ 177 3.3.3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187 3.3.4 自动驾驶发展趋势/ 193 3.4 智能网联/ 194 3.4.1 智能网联发展阶段/ 194 3.4.2 智能网联关键技术/ 205 3.4.3 智能网联应用场景/ 211 3.4.4 智能网联应用实践/ 222 3.4.5 智能网联发展趋势/ 225 参考文献/ 227 第4 章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建设内容 4.1 智能道路概述/ 229 4.1.1 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支持级别/ 229 4.1.2 智能网联道路系统分级/ 231 4.1.3 道路智慧化分级/ 233 4.1.4 智能网联道路分级/ 234 4.2 智能道路设施/ 235 4.2.1 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 237 4.2.2 车联网基础设施参考技术指南/ 238 4.2.3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建设指南 / 238 4.2.4 车联网路侧设施设置指南/ 239 4.2.5 车联网先导区路侧协同设施设备建设指南/ 240 4.2.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智能网联设施技术规范/ 240 4.2.7 粤港澳大湾区公路智能网联设施技术规范/ 241 4.2.8 智慧道路建设技术指南/ 242 4.2.9 智慧公路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建设及应用技术指南/ 243 4.2.10 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 244 4.2.11 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 244 4.2.12 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245 4.3 新型能源基础设施/ 248 4.3.1 能源互联网概述/ 248 4.3.2 能源互联网发展重点/ 249 4.3.3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 257 4.4 地理位置网/ 258 4.4.1 地理位置网概述/ 258 4.4.2 高精度地图/ 260 4.4.3 高精度定位/ 265 4.5 现代信息通信网/ 269 4.5.1 5G 和6G 网络/ 269 4.5.2 C.V2X 网络/ 273 4.5.3 物联网/ 277 4.6 车城网平台/ 287 4.6.1 车城网平台概述/ 287 4.6.2 车城网平台相关政策/ 288 4.6.3 车城网平台整体架构/ 288 4.6.4 车城网平台接入层/ 290 4.6.5 车城网平台支撑层/ 292 4.6.6 车城网平台应用与展示层/ 294 4.6.7 车城网平台标准与安全规范管理体系/ 302 参考文献/ 303 第5 章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案例 5.1 智能网联公交/ 305 5.1.1 智能网联公交概述/ 306 5.1.2 智能网联公交建设内容/ 312 5.1.3 智能网联公交发展趋势/ 316 5.2 电动自行车管理/ 318 5.2.1 电动自行车管理概述/ 319 5.2.2 电动自行车管理建设内容/ 323 5.2.3 电动自行车管理发展趋势/ 326 5.3 重点车辆监管/ 328 5.3.1 重点车辆监管概述/ 328 5.3.2 重点车辆监管建设内容/ 330 5.3.3 重点车辆监管发展趋势/ 335 5.4 非现场执法治超管理/ 336 5.4.1 非现场执法治超管理概述/ 336 5.4.2 非现场执法治超管理建设内容/ 338 5.4.3 非现场执法治超管理发展趋势/ 342 5.5 停车管理/ 343 5.5.1 智慧停车概述/ 344 5.5.2 智慧停车建设内容/ 347 5.5.3 智慧停车发展趋势/ 353 5.6 城市智能巡检系统/ 354 5.6.1 城市智能巡检概述/ 355 5.6.2 城市智能巡检建设内容/ 357 5.6.3 城市智能巡检发展趋势/ 361 参考文献/ 361 |
| 內容試閱: |
|
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致力于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形态和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继新能源汽车后,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制高点, 产业潜力巨大。智能网联汽车浪潮已来,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二者之间协同发展, 成为必然趋势。智慧城市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之一, 而智能网联汽车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切入点之一。经过这几年各方的持续推进和探索,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融合发展, 在全国各地做了大量技术验证和示范应用。车联网是实现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的最主要建设内容。 本书在分析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和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发展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带来的车联网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地理位置网、现代信息通信网、车城网平台建设和发展情况。并且介绍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的相关案例。 本书第1 章探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场景、运营融合发展,以及相关的标准进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并且详细介绍了16 个“双智试点城市” 建设内容。 本书第2 章介绍智慧城市与新城建整体发展情况, 进一步探讨与“善政”相关的智慧政务、与“兴业” 相关的智慧园区、与“惠民” 相关的智慧社区, 以及与“善政” “兴业” “惠民” 均相关的智慧交通发展情况。 本书第3 章在介绍智能网联汽车域控、芯片、车载以太网和操作系统基础上, 详细介绍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 本书第4 章探讨车联网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地理位置网、现代信息通信网、车城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本书第5 章具体介绍智能网联公交、电动自行车管理、重点车辆监管、非现场执法治超管理、停车管理、城市智能巡检的建设内容和发展趋势。 本书由吴冬升、李大成担任主编, 王旭、古永承、张峰担任副主编, 参与编写的还有王传奇、李凤娜、开山、陈朝晖、饶玲娜、刘斌、黄样胜、廖作裕、夏宁馨、包颖、邝文华、郑廷钊、倪泓鑫、曾少旭, 编者均在汽车、交通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其中, 吴冬升、李大成、王旭、古永承、张峰负责全书整体审核校对, 吴冬升、曾少旭撰写第1 章, 张峰、开山、李凤娜、陈朝晖、黄样胜、李大成撰写第2 章, 王旭、古永承、廖作裕、夏宁馨、饶玲娜、郑廷钊、倪泓鑫撰写第3 章, 吴冬升、王旭、古永承、开山、陈朝晖、邝文华、李大成撰写第4 章, 包颖、李大成、王传奇、李凤娜、黄样胜、刘斌撰写第5 章。 期待本书能对汽车行业、交通行业、信息通信行业、电子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从业者有所裨益, 并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绵薄之力。囿于作者水平和编写时间的限制, 本书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 恳请广大读者谅解。 吴冬升 李大成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