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327.8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140.8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107.8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99.0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主要介绍口腔免疫学领域,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免疫学及口腔免疫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编写而成。编写内容循序渐进,分别为口腔免疫学基础知识,口腔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疾病的免疫机制及特点,病毒免疫和基因工程抗体,口腔主要免疫系统和特点,口腔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黏膜免疫和免疫调节,免疫检查点和免疫治疗等前沿内容。编写内容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容丰富全面、重点突出、参考性强。本书各章内容既前后贯通,也独立成章,体现理论结合实际、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编写理念。为配合《口腔临床免疫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配套编写并出版了《口腔临床免疫学实验技术》,集免疫学理论、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为一体。 |  
         
          | 關於作者: |   
          | 陈万涛,医学博士、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是上海市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免疫教研室主任、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肿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系行政副主任。 |  
         
          | 目錄: |   
          | 第一章 口腔临床免疫学概论 / 1 第一节 免疫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1
 一、 免疫与免疫学 /1
 二、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应答类型 /2
 三、 免疫系统的功能 /2
 第二节 口腔临床免疫学概述 /3
 一、 口腔免疫 /3
 二、 口腔免疫的特点 /3
 三、 内容设置 /3
 第二章 抗原 /5
 第一节 抗原的定义和分类 /5
 一、 抗原的定义及性质 /5
 二、 抗原的分类 /6
 第二节 抗原表位、表位分析和免疫原性 /7
 一、 抗原的两大特性 /7
 二、 抗原表位及其分析测定 /8
 三、 免疫原性 /9
 第三节 佐剂、丝裂原和超抗原 /10
 一、 免疫佐剂 /10
 二、 丝裂原 / 11
 三、 超抗原 / 11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 1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 /13
 一、 四肽链结构 /13
 二、 其他成分 /14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特点 /14
 一、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15
 二、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15
 第四章 补体系统 / 17
 第一节 概述 /17
 一、 补体的定义 /17
 二、 补体的命名 /17
 三、 补体的理化性状 /17
 四、 补体系统的分类 /17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和基因调控 /18
 一、 补体的激活途径 /18
 二、 补体的调控 /19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9
 一、 细胞毒作用 /19
 二、 调理作用 /20
 三、 引起炎症反应 /20
 四、 清除免疫复合物 /20
 五、 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 /20
 六、 参与免疫效应细胞的增殖分化 /20
 七、 清除凋亡细胞 /20
 第四节 补体受体和生物功能 /20
 一、 C1q受体 /21
 二、 Ⅰ型补体受体 /21
 三、 Ⅱ型补体受体 /21
 四、 Ⅲ型补体受体 /21
 五、 Ⅳ型补体受体 /21
 六、 Ⅴ型补体受体 /22
 第五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 /22
 一、 补体系统缺陷导致的疾病 /22
 二、 补体系统与口腔疾病 /23
 第五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结构 /25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25
 一、 胸腺 /25
 二、 骨髓 /26
 第二节 周围免疫器官 /28
 一、 脾脏 /28
 二、 淋巴结 /29
 三、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0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和归巢 /31
 一、 淋巴细胞再循环 /31
 二、 淋巴细胞归巢 /32
 第六章 免疫细胞 /33
 第一节 概述 /33
 第二节 T细胞 /33
 一、 T细胞表面分子 /34
 二、 T细胞发育与转化 /34
 三、 T细胞亚群及功能 /35
 第三节 B细胞 /37
 一、 概述 /37
 二、 B细胞的分化成熟 /37
 三、 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38
 四、 B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38
 第四节 固有免疫细胞 /39
 第七章 T细胞和B细胞表面分子 / 41
 第一节 T细胞表面分子和功能 /41
 一、 TCR-CD3复合物 /41
 二、 CD4和CD8分子 /42
 三、 共刺激分子 /42
 四、 丝裂原受体和其他表面分子 /43
 第二节 B细胞表面分子和功能 /44
 一、 BCR- Igα/Igβ复合物 /44
 二、 B细胞共受体 /44
 三、 共刺激分子 /44
 四、 丝裂原受体和其他表面分子 /45
 第三节 T细胞和B细胞受体重排 /45
 一、 B细胞受体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46
 二、 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47
 第八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49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特性和分类 /49
 一、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49
 二、 细胞因子的分类 /49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51
 一、 参与免疫调节 /52
 二、 抗感染 /52
 三、 刺激骨髓造血 /53
 四、 其他功能 /53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53
 一、 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54
 二、 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4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疾病 /56
 第九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59
 第一节 概述 /59
 第二节 人类HLA复合体结构和功能 /59
 一、 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 /59
 二、 HLA复合体基因分型 /60
 三、 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及功能特点 /62
 四、 HLA分子的主要功能 /63
 第三节 HLA与医学 /63
 一、 HLA与器官移植 /63
 二、 HLA抗原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63
 三、 HLA与疾病的关联 /63
 四、 HLA与法医学 /64
 第十章 抗原的加工和呈递 /65
 第一节 抗原呈递细胞 /65
 一、 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65
 二、 非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66
 三、 靶细胞 /66
 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与呈递 /66
 一、 内体 - 溶酶体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径) /67
 二、 MHC Ⅰ类分子途径 /68
 三、 非经典抗原加工呈递途径(交叉呈递) /69
 四、 脂类抗原的CD1分子呈递途径 /70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T细胞活化与细胞免疫应答 /71
 一、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71
 二、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73
 三、 效应T细胞的免疫应答 /75
 第三节 B细胞活化与体液免疫应答 /78
 一、 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 /78
 二、 B细胞对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 /80
 三、 体液免疫应答 /81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83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定义和分类 /83
 一、 按免疫耐受形成的特点分类 /83
 二、 按免疫耐受发生的部位分类 /84
 三、 其他分类 /84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影响因素 /84
 一、 抗原因素 /84
 二、 机体因素 /85
 第三节 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 /85
 一、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85
 二、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86
 三、 免疫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88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及应答 / 91
 第一节 概述 /91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91
 一、 吞噬细胞 /91
 二、 树突状细胞 /93
 三、 自然杀伤细胞 /96
 四、 自然杀伤T细胞 /97
 五、 γδT细胞 /98
 六、 非特异性免疫B细胞 /99
 七、 固有淋巴样细胞 /99
 八、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00
 第三节 固有免疫分子 /100
 一、 补体 /101
 二、 溶菌酶 /101
 三、 防御素 /101
 四、 细胞因子 /101
 五、 胞内杀菌物质 /101
 六、 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02
 七、 NOD样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08
 八、 视黄酸诱导基因样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09
 第四节 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影响 / 110
 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 / 113
 第一节 免疫分子与免疫调节 / 113
 一、 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的调控 / 113
 二、 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 / 114
 三、 独特型 - 抗独特型网络的分子平衡调节机制 / 117
 第二节 免疫细胞与免疫调节 / 118
 一、 CD4 调节性T细胞 / 118
 二、 CD8 调节性T细胞 / 119
 三、 其他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 119
 四、 Th1和Th2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抑制性调节 /120
 五、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121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 /122
 一、 神经内分泌 - 免疫调节网络的物质基础 /122
 二、 神经内分泌 - 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122
 第四节 干细胞与免疫调节 /123
 一、 干细胞与免疫 /123
 二、 干细胞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124
 三、 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 /124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 /125
 一、 HLA基因多态性影响免疫应答水平 /125
 二、 非MHC基因影响免疫应答 /125
 第十五章 抗感染免疫 / 127
 第一节 抗细菌免疫 /128
 一、 抗胞外菌免疫 /128
 二、 抗胞内菌免疫 /129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130
 一、 固有免疫作用 /130
 二、 适应性免疫作用 /131
 第三节 抗真菌免疫 /132
 一、 固有免疫作用 /132
 二、 适应性免疫作用 /132
 第四节 抗寄生虫免疫 /133
 一、 固有免疫作用 /133
 二、 适应性免疫作用 /134
 第十六章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 / 135
 第一节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135
 一、 肿瘤微环境中DC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35
 二、 DC抗肿瘤的主要机制 /135
 第二节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 /136
 一、 DC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分类 /137
 二、 DC回输的流程、免疫途径和剂量的选择 /138
 三、 DC临床试验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138
 第十七章 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 141
 第一节 T细胞应答相关NF-κB信号转导通路 /141
 一、 NF-κB的组成和活化 /141
 二、 NF-κB和免疫应答 /142
 第二节 免疫细胞分化、成熟信号通路 /143
 一、 Notch信号通路 /143
 二、 Wnt信号通路 /145
 三、 Hedgehog信号通路 /147
 四、 Hippo/YAP信号通路 /148
 五、 MAPK信号通路 /150
 第三节 免疫细胞死亡信号通路 /151
 一、 死亡受体和配体 /151
 二、 Caspase信号通路及其他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 /151
 三、 Fas/FasL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 /152
 四、 TNF-α在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53
 五、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153
 第十八章 调节性T细胞/ 155
 第一节 概述 /155
 一、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 /155
 二、 CD4 CD25 Treg细胞的分化发育 /157
 第二节 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59
 一、 调节性T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159
 二、 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161
 第三节 调节性T细胞与疾病 /164
 一、 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病 /164
 二、 调节性T细胞与肿瘤 /165
 三、 调节性T细胞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165
 四、 调节性T细胞与器官移植 /165
 五、 调节性T细胞与口腔疾病 /166
 第十九章 外泌体和肿瘤免疫微环境 / 169
 第一节 外泌体的定义和生物学特征 /169
 一、 外泌体的定义和分子特征 /169
 二、 外泌体的生物发生过程 /169
 三、 外泌体的分子组成 /170
 四、 外泌体与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170
 五、 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 /171
 六、 细胞外囊泡不同亚群的基本特征 /171
 第二节 外泌体在肿瘤免疫环境中的作用 /172
 一、 肿瘤微环境 /172
 二、 外泌体对免疫细胞的双重调控作用 /173
 第三节 外泌体介导的免疫抑制机制 /174
 一、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向免疫细胞传递耐受信号 /175
 二、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抑制免疫细胞增殖 /175
 三、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诱导活化CD8 效应T细胞凋亡 /175
 四、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175
 五、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干扰单核细胞分化 /176
 六、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诱导髓样前体细胞向髓系抑制性细胞分化 /176
 七、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驱动Treg的分化和增殖 /176
 第四节 外泌体在癌症诊疗中的用途 /176
 一、 作为化疗药物及生物活性分子的运输载体 /176
 二、 作为调控肿瘤免疫的介导者 /177
 三、 作为液体活检的分子标志物 /177
 四、 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直接靶点 /177
 五、 作为干扰肿瘤免疫治疗的负性调控者 /178
 第五节 未来展望 /178
 一、 多泡体分选的分子机制探索 /178
 二、 外泌体DNA的来源及功能探索 /178
 三、 免疫捕获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方法探索 /179
 四、 基于外泌体疗法的挑战 /179
 第二十章 细胞外囊泡与口腔免疫相关疾病 / 181
 第一节 细胞外囊泡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181
 一、 细胞外囊泡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82
 二、 细胞外囊泡在口腔鳞癌和唾液腺癌中的作用 /183
 三、 细胞外囊泡在其他口腔疾病中的作用 /184
 第二节 细胞外囊泡作为口腔疾病诊断标记物 /184
 一、 细胞外囊泡作为牙周炎的诊断标记物 /184
 二、 细胞外囊泡作为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断标记物 /185
 三、 细胞外囊泡作为口腔癌的诊断标记物 /185
 |  
         
          | 內容試閱: |   
          | 新版《口腔临床免疫学》是在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版本基础上,由来自全国著名口腔医学院校的中青年学者共同编写而成。 新版继承上一版的优点,紧密结合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免疫学、口腔免疫学基础、临床研究最新成果和进展。全书共37章。第一章至第二十章内容先后介绍了抗原、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系统,并按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顺序,简要介绍了免疫系统的构成、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产生的正常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清除抗原异物的生理过程及其保护机制,同时介绍了机体异常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耐受等病理过程、抗原的加工和呈递、调节性T细胞及免疫学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固有免疫研究的新进展。此外,还增加了外泌体和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囊泡与口腔免疫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六章主要介绍了口腔颌面头颈部免疫组织、器官及其特点、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口腔黏膜病、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等口腔学科常见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方面的临床实践和应用。此外,还重点介绍了近年免疫治疗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免疫检查点及基于抗免疫检查点的肿瘤治疗,恶性肿瘤个性化免疫细胞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新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等。最后一章介绍了邱蔚六院士团队对中医药治疗口腔癌作用机制的创新性探索。
 本书各章内容既前后贯通,也独立成章,体现理论结合实际、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编写理念。为配合《口腔临床免疫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配套编写并出版了《口腔临床免疫学实验技术》,集免疫学理论、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于一体。
 本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教授作序,并由郭伟教授和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郭传瑸教授担任主审。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张志愿院士、张陈平教授等许多前辈和专家为本书编写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从而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谨代表全体编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编写和出版的前辈、领导和同仁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肯定存在诸多错误和纰漏,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批评和指正。
 陈万涛
 2024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