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图解团队管理 》 售價:HK$ 86.9 ![]() 《 学术写作的50个刻意练习:告别低质低效,实现高质高产(第三版) 》 售價:HK$ 86.9 ![]() 《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品全5册(全球通史+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 售價:HK$ 378.4 ![]() 《 对财富说是: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92.5 ![]() 《 礼尚往来中国式社交艺术 为人处世社交沟通艺术技巧方法回话的技术职场应酬大全书 》 售價:HK$ 64.9 ![]() 《 【喷绘刷边版】竹久梦二:画与诗 》 售價:HK$ 63.8 ![]() 《 古代中国内陆新版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 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汗青堂丛书083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戎装史话》
带你走进军服文化的神秘世界,探寻凝聚军心与文化自信的密码。 本书是一部关于军队服饰文化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军队服饰在凝聚军心、提升战斗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传承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重大意义。 《戎装诗词》 穿越千年的军事文学盛宴,探寻家国情怀与人性的光辉与暗影! |
| 目錄: |
|
《戎装史话》
政治篇 戎装之令文齐武 一、人民军队 戎装为民……001 二、胡地中山 吾必有之……004 三、权威岂够 战袍来凑……013 信仰篇 戎装之载一抱素 一、戎装骏马 照我山川……018 二、钢少气多 力挽狂澜……032 三、一军旗鼓 径向天涯……035 四、勋章闪耀 万年荣耀……046 审美篇 戎装之美益求美 一、帅得让你想参军……072 二、五彩斑斓甲胄亮……076 三、武装亦能领风骚……086 符号篇 戎装之井井有法 一、定身份 别地位……097 二、明级别 为标识……104 三、做沟通 传信号……113 礼仪篇 戎装之礼乐刑政 一、从跪拜到平视……122 二、从脱帽到举手……134 三、从他律到自律……138 技术篇 戎装之巧夺天工 一、系统配套……144 二、人服协同………157 三、工艺进化……162 经济篇 戎装之持筹握算 一、开支…177 二、筹措……181 三、管理……191 《戎装诗词》 目 录 序 | 寻觅诗魂中的戎装情 第一篇 | 壮志家国 五律·张冠道中 …………003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 004 无 衣 ………007 至广陵于马上作 ………009 咏史八首·其一 ……011 在军登城楼 ……014 战城南 ……016 从军行七首·其二 …… 018 从军行 ……018 胡无人 ………019 出自蓟北门行 ……020 老将行 ……021 度破讷沙二首 ……022 从军有苦乐行 ……… 023 上黄堆烽 ……… 023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 024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025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 西征 ……026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 027 从军行 ……… 029 雁门太守行 …… 030 马诗·其十六 …… 031 疏 雨 ……… 031 内宴奉诏作 …… 032 喜迁莺 …… 033 阳关曲·军中 …… 034 祭常山回小猎 …… 034 池州翠微亭 …… 035 秋兴·其一 …… 036 秋兴夜饮 ……… 037 书 愤 ……… 037 纵 笔 ……… 038 村舍杂书 …… 038 岁暮感怀 …… 038 蜀州大阅 …… 039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 有感 ……039 浣溪沙·江村道中 ……04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 ……041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 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 041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 042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 043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044 送毛伯温 ………045 酬朱监纪四辅 ……… 046 诗 ………047 诗 ………049 杂曲歌辞·破阵乐 ……049 送赵大夫护边 ……… 050 重经昭陵 ……… 051 始建射侯 ………051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 052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 053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 ……053 自萧关望临洮 ……… 054 送越将归会稽………055 退 居 ………… 056 艺 堂 ………… 056 送李先辈从知塞上 …… 057 并州王谏议 ………057 麾扇渡 ………… 058 见 寄 ……… 059 答苏子美见寄 ……… 059 赠太尉郑文肃公挽词 ……… 060 和仲巽荆州大雪 …… 061 叔父给事挽词·其六 …… 062 无咎兄赠子方寺丞见约出院奉谒复用原韵上呈 ………063 何 意 ………065 寄资深承事行营 二首·其二 ……065 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师二首 …………066 赠捉杀官马谨 …………067 癸已圣节二首 ……… 068 初度谩成 ………… 068 送余制干赴四明 ……… 069 谒显应观崔真君 ……… 070 调 兵 …………070 偶 成 …………071 忆秦娥 …………071 句 …………072 诗一首 …………073 望海潮·从军舟中作 ………074 前出军五首·其一 ……074 前出军五首·其五 ……… 075 后出军五首·其一 ……… 075 后出军五首·其四 …… 076 吕诚夫进士金环诗后为萨达 道同年赠 …………076 和项公韵 …………077 立春后 ………078 挽国戚廖廷玺都阃·其二 ……… 079 圣上西巡歌 …………079 出 塞 …………080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一·代文帝 081 曾中丞平都蛮凯歌八首 ·其四 ………082 和三槐老师玉关人老诗 ·其二 …………082 仗剑行 ………… 083 江城子·生日书怀 …… 084 大江东去·寄题家芷云参军龙庆戎装策马图 ………085 浪淘沙 ………… 085 舰上作 ………… 086 闻 警 …………… 087 自四安返杭易车而舟对雪感赋 ………087 哀苗山 ……… 088 鹧鸪天 …… 089 第二篇 | 精兵强将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094 木兰诗 / 木兰辞 …… 094 从军行 ……… 096 塞下曲 ……… 096 横吹曲辞·入塞曲 ……… 097 朝天子·邸万户席上二首 ……… 098 甘泉赋 (节选) ………… 099 少年行三首 ……… 100 田侍郎归镇 ………… 101 戏颜郎中猎 ……… 102 入塞曲·其一 ……… 103 老 将 ………… 103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 104 奉和袭美寄滑州李副使 员外………… 105 渔家傲 ………… 106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 ……… 107 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 …………107 满江红·贺王帅宣子平湖南寇 ………108 被旨许浦阅舟归 ……… 109 赠刘改之 ………… 110 嘉泰开乐日殿岩泾原郭季端邀游凤山自来美堂 ……111 西江月·丁巳长沙大阅 ………… 111 赋老将 ………… 112 孟少保戎装相赞 ………… 113 送南安镇抚赵南山捧表西省 …… 113 用王深造韵观射寄呈吴门吴侍郎 …………… 114 赠战将 ……… 115 赠河南卫毕将军歌 ……… 116 木兰辞 ………… 117 武馀清乐卷 ……… 118 送陈指挥出海 …… 118 佥宪莆阳李公自海南征黎过白沙 ………119 管将军懋光以诖误失官其少也尝手擒舶酋麻叶壮而赠之 ……… 120 韶阳战绩诗为闫将军赋 ·其二 …………………121 秦总兵良玉 ………………………………… 121 北庭都护行为武勇公奎将军作 ……………………122 平安山吊吴制军 ……………………… 124 老将行 ………………………………………… 124 减字木兰花·题孙蘋桥画木兰从军图 ……… 125 七律·茂陵怀霍去病 ……………… 126 第三篇 | 驰骋疆场 出塞曲 ………… 131 九歌·国殇 ………………………………… 132 周宗庙歌十二首·其六 ·皇夏 ………………134 饮马长城窟行 …………… 135 代扶风主人答 …………… 136 黄家洞 …………… 137 甘州遍·秋风紧 ……………………… 137 出塞词 …………… 138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139 柘枝词·其一 …………………………… 140 纪辽东二首 ………………………………… 140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 ……… 141 早春边城怀归 …………………………… 143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 144 部落曲 ………………………………………… 144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 145 出 塞 ………………………………………… 145 关山曲·其一 …………………………… 146 乞假归题候馆 …………………………… 146 将过单于 …………………………………… 147 自萧关望临洮 …………………………… 147 咏史诗·孟津 …………………………… 148 横吹曲辞·入塞曲 …………………… 148 塞下曲 ………………………………………… 149 沙场夜 ………………………………………… 149 圣主平戎歌 ………………………………… 150 次韵和并州钱大夫夕次丰州道中见寄 ……………152 送周密学知真定府 …………………… 152 昨 日 ………………………………………… 152 再和子育·其四 ……………………… 153 次吕居仁九日群集韵 ……………… 154 塞 上 …………… 154 欢喜口号 ………… 155 陈宣干至晐 …………… 155 翠玉楼观雪 ……………… 156 九日感事三首·其二 ……………… 157 归朝欢 读画斋丛书本元草堂诗馀卷上 ……157 王将军席上赋旧战袍 ……………… 158 敦煌曲 …………159 送金谕德扈从北征 ………… 160 临安军前 …………161 从军行 …………161 塞下曲 …………162 塞上曲 ……………162 赠九江陈兵宪·其十二 ………… 163 赠辽东李长君都司 ……………… 163 龛山凯歌 ………………… 164 赋得战袍红 ……………… 164 频 年 ………………… 165 见边庭人谈壬子三月事有述 …………………166 送万伯脩中丞经略朝鲜二十四韵 ……………167 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其十一 ……………168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其一 ·边风 ……… 169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其三 ·边尘 ………… 169 送金谕德扈从征虏 …………………… 170 车骑将军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一品夫人杨母严太君寿 ……… 170 城上乌 ………………171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三 ……172 秋日杂诗 …………………………………… 172 东征纪事·其十五 …………………… 173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 归觐滑州 ………173 第四篇| 戎装在身观军装十咏·铠 ……………180 观军装十咏·胄 …… 180 观军装十咏·袍 ……… 180 和春深·其四 ………… 181 题上皇观 ……… 182 伯夷诗 ……………… 182 龙山补亡 ……………… 183 王诜都尉宝绘堂词 ……… 183 侠少行 ……………… 185 太和道中雪作因与诸友下马索酒快饮率尔成诗 …… 186 明堂观礼杂咏十三首 ·车贺宿太庙 …………………186 题浯溪中兴颂二首·其一 ……… 187 维扬即事 ………… 187 水仙子·乐闲 ………… 188 御街行 …………… 188 宴犒将士,酒酣,命健儿舞剑为乐,浙省平章泣下不禁,感事有赋 ……………… 189 战 袍 ……………… 189 征马嘶送归有光 ……… 190 题戎装丽人图 ……… 190 新凉曲 ……………… 191 浣溪沙 ……………… 191 第五篇| 军中情谊 赠张宪副之赣州边备 ……… 196 却东西门行 ………… 198 从军行·其二 ………… 199 酒泉子 …………… 201 代边将有怀 …………… 202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 …………… 202 定西番 ……………… 203 塞下三首 ……………… 20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04 无题·洞庭落楚天高 ……………… 206 赠苏味道 ……………… 206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 ………207 饯裴行军赴朝命 ………… 207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208 送贾谟赴共城营田 ……… 209 见别离者因赠之 ……… 209 送元帅书记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 ……=…209 送司马待制守河中 …=… 210 送杨秘丞赴戎南倅 ……… 211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 ……211 送张东全副戎之京 ……… 212 袍中诗 ……………… 212 捣衣篇 ……………… 213 子夜吴歌·冬歌 ………… 214 从军别家 …………… 215 离夜·其一 ……… 215 春 闺 …………… 216 古捣练子·剪征袍 …………………… 216 塞上曲 ……………217 第六篇| 忧国恤民 长安即事·其二 ……… 221 蒿里行 …………224 北齐二首 ……… 224 塞 下 …………… 225 箜篌引 …………… 226 猎 骑 ……… 227 兵 …………… 227 古战场 ………… 228 汉中行 ………… 229 赠谭青原侍御 ……… 230 送钟淑濂给谏阅视上谷 ………… 231 第七篇| 悲悯伤怀 悲愤诗 ……………… 237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 …………………… 238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239 莫愁曲 …………… 239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240 出真州 ………… 241 上裴晋公 ……… 241 忆王孙 ……… 243 次 韵 ……… 244 杨郡王挽词 ………… 244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一 ……… 245 征妇怨 ……………… 245 逢病军人 ………… 246 贺新郎·冬夜不寐写怀用稼轩同父倡和韵 ………246 智度师二首·其二 ……… 247 第八篇| 偃武息戈 太平诗 ……………… 252 送孙尧夫赴举 ……… 253 刘伯寿秘校……… 253 高宗皇帝挽祠 ……… 255 参考文献 ……256 |
| 內容試閱: |
|
《戎装史话》
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戎装作为服装家族独特一员,既是一支军队凝心智、聚战力的重要载体,更是各国家各民族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必然符合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a 自1929年第一套红军军装诞生,我军军服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剑指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军军服发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必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新审视和新思考。 本书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围绕政治、信仰、审美、符号、礼仪、技术和经济等七个方面,采撷中外名人言论, 梳理军服文化脉络,希望对军服发展有所裨益。 《戎装诗词》 寻觅诗魂中的戎装情 如果说我们的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这座宝库里一颗灿烂的明珠,那么这些诗词歌赋就是这辽阔海洋里永远奔腾不息的、耀眼的浪花。在这些灿烂的明珠和耀眼的浪花里,唐诗宋词以其辉煌的艺术、灿烂的硕果,让世人传诵千年不衰。唐诗宋词的发展与繁荣,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激发了生产关系的活跃。这一过程,正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编年史的。”伴随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的激化,为诗人、艺术家、思想家的创作、发展提升了动力、丰富了内容、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如唐宋时期,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呈上升势头,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文化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又推进了当时小而多的国家由混乱趋向统一,为诗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 进行了不少社会改革,推行科举制度,使社会有了较公平的选人制度,打破了贵族、统治者对仕途的垄断。诗人们在这种大环境下以严肃、悲悯的心态关注并客观地反映百姓的命运。在描述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情时, 也无情地揭露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和给百姓带来的悲惨境遇。他们在刻画英雄气概和壮士豪杰时,也深入人心的儿女情长、将士的悲凉慷慨和缠绵婉转之情。所有这些,都助推作品里凝结了对正义的追求、对邪恶的鞭挞、对国家的热爱、对戍边卫国将士的崇敬,使得诗词歌赋不断提升品质,即人们常说的诗词歌赋中的魂,蕴含了一种被人们认同的价值观。有了对社会的责任、良好的道德和引导人们奋力向上的东西,即诗词歌赋里的灵魂。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社会对诗词歌赋的需要、孕育了诗词歌赋的繁荣,使人们在不断思考、挖掘诗词歌赋中那些高尚、感人、有灵魂的东西——那个时代里熠熠生辉的人物和惊天动地的伟业。不过鲜有人在这些诗词歌赋中去寻觅、思考不太引人关注却同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这就是笔者要在本书中所要思考、求索的:百姓为什么崇尚戎装?戎装与将士、与军队、与国家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此,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有所认识,但缺少深刻的思考和系统的论述。实际上,戎装,从狭义上说,就是军人的服装;一个人,戎装在身,就有了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一种 使命。 在笔者看来,民众百姓崇尚戎装的本质即“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这是千百年来百姓对国家的期盼、对戎装的崇敬、对自己的祈福。 关于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结论。简单地说,戎装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时代缩影。透过这个缩影,分析戎装的质地、颜色、款式、功能等,不仅可以品出这个时代的审美,也可以读出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状况。这为我们编写本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这个思路和方法便是:循着这个缩影,寻觅戎装、军人这些我们很熟悉的人和物落笔便由此展开。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戎装,帝王重视、人民崇尚。对此,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做了最有力的诠释。《礼记·中庸》中说“一戎衣而有天下。”明朝诗人管讷诗:“少小从行伍,千金办武装。”(管讷:《少小从行伍·其二》)北宋的名将、诗人曹翰诗:“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曹翰:《内宴奉诏作》)。 戎装,以苦为荣壮逸情。对此,毛泽东在《五律·张冠道中》中描写道“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唐代诗人李益在《从军有苦乐行》中说“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戎装,磨砺忠勇加血性。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 葛亮在《兵要》中论述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有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有晚唐诗人马戴的“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戎装,忧国恤民有情怀。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在《蒿里行》中咏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唐朝诗人秦韬玉抒发道:“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秦韬玉:《塞下》)唐代诗人韩偓:“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戎装,官贬年高志不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诗里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秋兴·其一》中写道:“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辛弃疾也有豪言壮语:“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戎装,血与火中育英雄。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在诗中写道:“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唐代军旅诗人岑参有“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名句等。 笔者所关切的是民众为什么崇尚戎装,以及戎装与军人、戎装与军队、戎装与国家建设的关系问题。 本书在引用诗词时,严格遵循权威版本,并刻意保留了诗句中具有特定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原形汉字,旨在全面展现诗句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如果读者看了本书能有所启发,那将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