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华传统文化

書城自編碼: 40883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作者: 张耀武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8165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售價:HK$ 74.8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HK$ 98.8
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艺术与社会译丛)
《 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艺术与社会译丛) 》

售價:HK$ 61.6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HK$ 273.9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大国谍影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制造消费者
《 制造消费者 》

售價:HK$ 49.5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4
《汇川PLC编程与应用教程》
+

HK$ 62.1
《形体训练》
+

HK$ 48.3
《消防燃烧学 第2版 和丽秋》
+

HK$ 53.9
《人工智能应用(高等职业教育通识类课程教材)》
+

HK$ 90.9
《EPLAN电气设计基础与应用 第2版 闫聪聪 闫少雄 赵健》
+

HK$ 64.9
《深度学习》
編輯推薦:
本教材系统讲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历史进程,通过本书的阅读与学习,读者不仅能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知识,还可以明白这些文化变化的推演进程,掌握从古至今关于中国文字、节日习俗、历朝历代统治形式等的具体内容和演变过程。书稿层次清楚、语言通顺、讲解详致,书稿整体质量较好。本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为立足点,按照主编统筹规划、团队协作编写模式创作。通过学习本教材,可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內容簡介:
本书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为立足点,按照主编统筹规划、团队协作编写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教育传承等12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并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易懂,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教师讲授相关课程的辅助性用书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学习参考用书。
關於作者:
张耀武,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三级教授,宜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课程思政专委会副主任)、 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景区与休闲专委会委员, 职业教育基本专家库专家,全国职业院校手工制茶大赛裁判、全国茶艺竞赛裁判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慧文旅专委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教育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宜昌市政协文化文史智库专家、宜昌市政协协商议政专家。长期从事旅游文化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目錄
第一讲经济社会/
一、 经济形态/
二、 社会关系/
三、 政治制度/
四、 法律体系/
第二讲发展历程/
一、 孕育期/
二、 奠基期/
三、 繁荣期/
四、 总结期/
第三讲教育传承/
一、 官学及私学/
二、 科举制度/
三、 书院讲学/
四、 教育思想/
第四讲科学技术/
一、 天文历算/
二、 农工技术/
三、 医学养生/
四、 发明创造/
第五讲建筑工程/
一、 宫殿/
二、 民居/
三、 园林/
四、 桥梁/
第六讲古代文学/
一、 神话/
二、 诗词/
三、 散文/
四、 小说/
第七讲传统艺术/
一、 书法/
二、 绘画/
三、 雕塑/
四、 戏曲/
第八讲民俗礼仪/
一、 岁时节日/
二、 人生礼仪/
三、 民族风情/
四、 服饰礼俗/
第九讲饮食文化/
一、 食文化/
二、 酒文化/
三、 茶文化/
四、 饮食理念/
第十讲主流思想/
一、 原始儒家/
二、 制度儒家/
三、 性理之学/
四、 现代新儒学/
第十一讲基本精神/
一、 以人为本/
二、 天人合一/
三、 和而不同/
四、 刚健自强/
第十二讲融合创新/
一、 民族融合/
二、 中外交流/
三、 近代蜕变/
四、 转型创新/
內容試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如果将其丢弃,就割断了我们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而成的,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源,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制定出“十四五”期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线图。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指明了永葆中华文化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实用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根据党和国家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共有12讲内容,分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教育传承、科学技术、建筑工程、古代文学、传统艺术、民俗礼仪、饮食文化、主流思想、基本精神、融合创新。为便于师生教学,在体例上设置了内容提要、关键词、阅读导入、经典诵读、思考研讨、参考文献等栏目。本书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知识性、可读性。同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该书还同步配套开发了同名在线开放课程,其数字资源较为丰富。我们期待本书能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并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本书由 职业教育基本专家库专家、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课程思政专委会副主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景区与休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慧文旅专委会副秘书长张耀武教授担任主编,统筹组织协调、设计体例结构、编定内容大纲、指导具体写作和全面统稿审稿。参与编写的人员有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王娇、王赟、王艺博、艾维维、刘艳、刘琪、许丹、牟浩、范博文、钟爱平、曹金平、景振华,以及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刘玉会。其中,王赟、王艺博、曹金平担任副主编,协助主编开展书稿的收集整理及初审等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借鉴了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大量论著、教材和文献资料,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


编者
2024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