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走遍世界寻国宝
》
售價:HK$
140.8

《
时刻人文·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
》
售價:HK$
107.8

《
血与火的50年:昙花一现的西晋
》
售價:HK$
107.8

《
权力尚简:《老子》的权力政治学解读
》
售價:HK$
96.8

《
齐民要术(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高中)
》
售價:HK$
63.8

《
海洋明天的样子
》
售價:HK$
75.9

《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
售價:HK$
96.8

《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售價:HK$
47.1
|
內容簡介: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是基于甲戌本的《红楼梦》校勘版本,脂砚斋的评点贯穿全书,揭示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未完成部分的内容。修订九版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校勘和注释,力求还原《红楼梦》的原貌,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阅读体验。甲戌本是《红楼梦》的重要版本之一,因带有脂砚斋的评语而备受学界关注。邓遂夫通过对甲戌本的细致校勘和注释,为读者提供了更接近曹雪芹原意的文本,并深入分析了脂砚斋评语的价值。邓遂夫的校注本不仅还原了甲戌本的原貌,还结合其他版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为红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修订九版)的作者是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评点者为脂砚斋。脂砚斋是《红楼梦》的重要评点者之一,其真实身份至今仍有争议,可能是曹雪芹的亲友或合作者。脂砚斋的评点对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尤其揭示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未完成部分的内容。脂砚斋的评点版本被称为“脂评本”或“脂本”,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资料。常见的脂评本包括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等。
校注是邓遂夫,邓遂夫是中国当代红学家、作家和学者,主要从事《红楼梦》研究及相关文化领域的学术工作。邓遂夫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的主要整理者和校勘者之一。他通过对甲戌本的深入研究,结合脂砚斋的评点,整理出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为红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在红学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尤其是在《红楼梦》版本学、脂砚斋评点的解读以及曹雪芹创作思想的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邓遂夫不仅致力于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红楼梦》的文化普及工作,通过讲座、文章和书籍,向大众传播红学知识,推动《红楼梦》的现代解读与传承。
|
目錄:
|
序周汝昌
走出象牙之塔
——《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导论邓遂夫
《红楼梦》脂评本源流示意图
校勘说明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雨云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附录一:影印甲戌本上可以见到的跋文
刘铨福跋
濮文暹、濮文昶跋
附录二:影印甲戌本上被胡适删去的跋文
胡适跋一
胡适跋二
胡适跋三
俞平伯跋
周汝昌跋
附录三: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胡适
附录四: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胡适
附录五:台湾版甲戌影印本再版重印序跋毛子水
附录六:访周汝昌张者
附录七:红坛登龙术
——从甲戌校本引出的话题邓遂夫
附录八:十年前国内传媒及部分专家和读者
对甲戌校本的评论摘要
附录九:红学家在出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附录十: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感言邓遂夫
初版后记新千年的期盼
二版后记红学的春天与新千年同步降临
二版跋语由今视之,斯言不为甚谬周汝昌
三版后记盗版者,你是不是找错门儿啦
四版后记向我的第二故乡重庆致谢并致歉
五版后记从“然”字的古今释义变迁谈起
六版后记一个神圣时刻的遐思
七版后记终结版,在压力下诞生
八版后记一个特殊的纪念版
九版后记百龄华诞谢师恩
|
內容試閱:
|
走出象牙之塔
——《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导论
邓遂夫
一、脂评本的发现及其价值
回眸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有三项古代文献的重大发现,闪耀着举世瞩目的光芒——敦煌文书、甲骨文、《红楼梦》脂评本。前两项,直接导致了两门世界性显学的诞生;后一项,则促使旧有的红学转变成世界性显学。脂评本的初露头角,本来应该是上海有正书局1911年石印出版的所谓《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即后来所称之戚序本),但由于它的石印底本已屡经嬗变,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目,故未引起学术界普遍注意。真正堪称发现脂评本的里程碑,还是1927年,“新红学派”创始人胡适先生偶然购得的一部残缺不全——仅存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红楼梦》早期稿本的过录本。因其第一回楔子中有一句在通行印本上不曾见过的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遂被称为甲戌本。
时隔五年之后的1932年春天,与胡适同属“新红学派”代表人物的俞平伯先生有一个亲戚叫徐星署,他在北京隆福寺小摊上花了八元钱,又奇迹般地购得一部据说出自城北某旗人之家的传抄本。书名也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却有八大册共七十七回——在一至七十九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①。当时徐先生购得此本并不在意,连自己的亲戚俞平伯也没告诉。仍是在胡适闻讯阅过之后加以评介,才引起世人注意的。因其回目页上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及“庚辰秋月定本”字样,亦被援例称为庚辰本。以其珍贵程度观之,庚辰本和甲戌本堪称双璧。
这两个相继发现的传抄本,当初最令人惊讶之处,还不在于其正文与通行印本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是由于在抄本的字里行间、眉端空白或回前回后,存在着大量用朱墨两色抄写的脂砚斋所作——偶尔也能见到署名畸笏叟、棠村、松斋的“诸公”所作的不同寻常的批语(后来通称脂批或脂评)。从这些批语的内容和语气来看,脂砚斋们不仅对此书作者曹雪芹的情况了若指掌,而且常常直指书中所写的情节是“作者与余实实经过”,“句句都是耳闻目睹者”,甚至细数书中提及的某些往事已经“屈指二十年矣”(批于较晚期的则说是“三十年前事”);而对另一些明显带有虚构或“幻笔”色彩的描写,则常常提醒“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等狡猾之笔在“瞒人”,或谓以“隐语微词”“指东击西”等手法“讳知者”。尤其对书中主人公贾宝玉及其象征物石头,更是直言不讳地指为作者本人的“化身”或曰“自寓”。
这就给当时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考证派”所倡导的“曹雪芹自叙说”提供了有力佐证;自然也给“旧红学索隐派”喧嚣一时的“顺治与董鄂妃恋情说”“纳兰成德家事说”②“康熙朝政治说”等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因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甲戌本、庚辰本的发现——或者说,包括后来各有渊源的己卯本、蒙府本等在内的十二种③早期传抄本(通称脂评本或脂本)的发现,对于“旧红学”的衰落,“新红学”的崛起,乃至当代红学的发展,无疑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脂评本的真正价值并不在此。它应该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有助于《红楼梦》版本的正本清源,为尽可能恢复这一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巨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可以据此追索出原著的大致修改、演变过程。
在脂评本发现之前,一般人都误以为清乾隆年间程伟元、高鹗用木活字摆印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便是此书的原本。脂评本的发现终于让人明白:曹雪芹生前的最后定本其实只有前八十回(现在看来,这里面也还有一点小小的误会:曹雪芹留下的原稿,应该是七十九回本。参见注①),后面的原稿,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早期就“被借阅者迷失”;而且迷失的原稿不论在内容情节还是回目数量上,都与程高本后四十回大相径庭,说明程高本的后四十回只不过是一种较能为读者所接受的续书罢了(一般学者都推测是高鹗所续)。不仅如此,用脂评本去作比较,还可以发现程高本前八十回的许多文字和情节,亦被作了相应的篡改。这些,都是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研究者很容易判断出来的。然而近年有少数学者忽然标新立异地提出所谓“程前脂后说”,认为程高本才是真正的《红楼梦》原著,脂评本反倒是后人“作伪”的产品。此论之荒谬不经,实不值一驳。但这种论调的出现,却从另一角度提醒人们:当前红学界在脂评本版本源流的研究上,实在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填补。
比如,现存十二种脂评本,它们各自的底本渊源和相互之间的流变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它们和程高本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具体的演变过程?这在当前的海内外红学界,可以说还没有理出一个真正的头绪来。以致在最早发现的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已被研究了大半个世纪,较晚发现的苏联列藏本等也至少研究了三十年的今天,竟然还没有一部稍具说服力的全面论述脂评本源流的专著问世④,甚至连一份合乎逻辑的、囊括了现存各脂评本及与之相应的原稿本关系的《脂评本源流示意图》也不曾编制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当代红学的致命弱点,也是脂评本研究中一些见木不见林的误解和偏见长期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第二,脂评本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它所保存的大量脂批上。这是脂评本带给《红楼梦》读者和研究者最大的福音,也是当前脂评本研究的首要课题之一。
过去谁都赞叹《红楼梦》是一部“奇书”,谁都觉得这部巨著气象恢宏,意境深远,奥妙无穷,却很少有人充分认识到:可以通过对脂批的深入研究,较为准确地揭示这部“奇书”的诸多奥秘——包括作者真相、创作过程、素材来源、时代背景、表现手法,以及透过这些手法所传达的思想艺术内涵,等等。尤其最后两项,即通过脂批去揭示此书的独特表现手法和潜在的思想艺术内涵,我以为是脂评本研究的重中之重。
有人曾简单化地将脂批与明清小说评点派的文字相提并论,甚至觉得它并不比后者高明。这是很不恰当的。事实上,脂批所具有的种种特性,不仅使它大大地超越了明清评点派而独树一帜,就是在整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恐怕也算得上一个特例。
首先,脂批是和现在公认的这部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巨著相伴而生的。所谓“相伴而生”,我是指从曹雪芹生前十余年,即从甲戌定本之前的一两次修订稿开始,便形成了一种几乎是固定的运作程式——作者每修订一次书稿,脂砚斋立即作一次“阅评”,畸笏叟也紧接着誊抄一次新的定本。一部伟大巨著的诞生,竟采取了创作与评论(或曰解说)同步进行的独特方式,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委实闻所未闻。更重要的是,在那小说不登大雅之堂的封建时代,脂批从一开始便认定《红楼梦》是一部“打破历来小说窠臼”的“千古未有之奇书”,“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这一经得起长期历史检验的总体评价,以及慧眼独具的评论视角与方法,都是那些在作品已经产生影响之后再去作“事后诸葛亮”式评点的明清评点派所永难望其项背的。
其次,从现存脂评本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曹雪芹自甲戌以降的历次修订稿,书名都清一色地写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若按第一回楔子所列书名演变顺序推测,在甲戌定本之前,或许还曾有过《脂砚斋评红楼梦》和《脂砚斋重评金陵十二钗》这两次带脂批的定本⑤)。这大概可以说明,自脂批产生伊始,作者便一直坚持在书名中将脂砚斋的“评”和他的小说相并列,从而凸显出脂批与《红楼梦》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特点。这从脂批在解读《红楼梦》诸多谜题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上,亦可相应地得到证明。此外,作者坚持使用这样的书名,分明表达了他希望脂批与《红楼梦》不独“相伴而生”还应“共存永葆”的心愿。脂批与《红楼梦》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特性,也是其他任何小说评点所不具备的。
再者,脂砚斋在批语中公然以作者的亲属兼助手的“知情者”面目现身说法,这在过去的文学批评尤其小说评点中亦属罕见。须知,并不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适宜采用这种容易产生“王婆卖瓜”之嫌的方式去评说的,可是对于《红楼梦》这部充满了难解之谜的“奇书”来说,却唯有采用这种独特方式,才最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与思索。相信每一位认真阅读过甲戌本和庚辰本的读者,定能对此有所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