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上岸
》
售價:HK$
47.1

《
粮舵: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
》
售價:HK$
85.8

《
不平等的样貌
》
售價:HK$
65.8

《
从零开始做娃衣 娃衣制作指南
》
售價:HK$
87.8

《
读懂中国经济的优势和未来
》
售價:HK$
74.8

《
量子前沿:解密未来技术与产业生态
》
售價:HK$
87.8

《
服务的细节138:像销冠一样卖鞋
》
售價:HK$
54.8

《
硅基半导体应变理论与生长动力学
》
售價:HK$
51.7
|
編輯推薦: |
传主博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军事思想家约翰·博伊德。被奉为军事传记经典,被美国五角大楼与商学院广泛研读,是关于博伊德的代表性传记。作者罗伯特科拉姆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本书是他的代表作。美国军事类畅销书。在美亚(Amazon)上有2609个评论,评分7分(满分为5分)。在Goodreads(美国豆瓣)上有7336位读者打出了4.2的高分。美国亚马逊军事战略史第17名,战略学第22名,军事航空史第21名。作者采访了包括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在内的美国军政要人,从美国空军历史办公室获取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真实复原博伊德的一生,且讲述了博伊德参与设计F-15、F-16战斗机的前因后果,OODA战略思想形成的完整脉络,并且收录有一篇博伊德重要的战略思想文章。本书也得到了商界人士的推荐,是科技界和商业领袖推荐图书,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和管理启示。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学习到博伊德的专注、决心、钻研精神。对于职场人士、政界人士,博伊德反对官僚制,反对贪腐,并且得到了美国军政界高层的赏识,阅读这本书可以学到博伊德的政治智慧和处事之道。
|
內容簡介: |
没有哪位飞行员能像约翰·博伊德那样同时在空战战术、航空工程和军事思想方面取得那样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生前却又像他那样默默无闻。他有“40秒博伊德”之称,这意味着不论他在空战中处于怎样不利的态势,都可以在40秒内反败为胜 ;他提出的能量-机动理论,是设计战斗机和制定空战战术的重要理论依据;他参与设计的 F-15、F-16战斗机,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服役时间最长的两款战斗机 ;他提出的“OODA循环”理论揭示了军事冲突和商业竞争的制胜之道;他倡导的机动作战理论对美军作战思想转变和防务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传记作者罗伯特·科拉姆采访了包括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在内的美国军政要人,以及博伊德的家人、同事和生前好友,从美国空军历史办公室获取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复原了博伊德的生活和奋斗历程,让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这位当代最重要的军事思想家。
这部传记不仅记录了博伊德的生平,也是对美国军队官僚主义最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博伊德生活在一个黑白、对错、善恶分明的世界里,在22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在与军队的官僚体制和主流价值观抗争。他那哈姆雷特式的设问——“做官还是做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军人职业生涯的困境,拷问着每一名军人的良心与操守。
|
關於作者: |
[美] 罗伯特·科拉姆(Robert Coram)美国著名记者、作者,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
他作品产量不高,却很有影响,其作品还发表在《纽约客》《纽约时报》《亚特兰大日报》《亚特兰大宪法报》等报纸杂志。真正让其名声大噪的作品就是《博伊德传》,这本书他耗时三年撰写而成。
杨斌,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副教授,军事学博士,研究方向:美国军事思想。
|
目錄:
|
推荐序
序言:追忆
第一部分 飞行员
第一章 生于忧苦
第二章 运动猛男与长老会教友
第三章 羽翼初丰
第四章 K-13 和“米格走廊”
第五章 大祭司
第六章 高音速教皇约翰
第七章 不懈的战斗
第八章 “40 秒博伊德”与战术手册
第二部分 工程师
第九章 热、熵和突破
第十一章 糖果仙子宣讲福音
第十二章 扯掉机翼并涂成黄色
第十三章 “我从未设计过战斗机”
第十四章 更大—更高—更快—更远
第十五章 拯救 F—15
第十六章 飞翔的女武神
第十七章 “战斗机黑手党”从事“上帝的工作”
第十八章 一只短腿鸟
第十九章 间谍基地
第二十章 看一看 B—1
第二十一章 “简报仅作参考资料”
第二十二章 扣勾回切
第三部分 学者
第二十三章 《毁灭与创造》
第二十四章 OODA 循环
第二十五章 改革
第二十六章 “阴谋巨轮”
第二十七章 博伊德加入海军陆战队
第二十八章 “永远忠诚”
第二十九章 不屈不挠的硬汉
第三十章 他们认为我是个傻瓜
第三十一章 贫民窟上校与国防部长
尾声:熙德将军继续驰骋疆场
附 录
致 谢
来 源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拯救F—15
美国战术空军总是视速度为空战的关键因素,要求 F—X 达到3 马赫最大速度。事实上,空战总是在低于声速的巡航速度上开始,而且几乎从未上过超声速,可是他们不在乎。飞机为达到那个速度而必须作出的权衡与取舍会严重降低近距格斗能力,他们也不在乎。至于航程,过大的航程指标最容易损害飞机性能。
美国空军关于飞机重量的立场,在战术空军司令部主管战斗机需求的那个中校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说:“我一点儿也不在乎飞机有多重。给你们的指标是战术空军确认的有效需求,是我们坚持得到的东西。重量不是我考虑的事情。此外,大家都知道,好的大飞机胜过好的小飞机。”
这恰恰与博伊德根据能量—机动理论得出的结论相反。
1968 年春末,美国空军依然受 F—111 的影响,沉迷于重量大、价格昂贵的可变后掠机翼而不能自拔,迟迟不就一个基本问题作出决策,即 F—X 到底应该采用可变后掠机翼,还是固定机翼。
至此,博伊德在设计方案的几个主要问题上节节败退。美国空军坚持要求飞机最大速度必须在两马赫以上,坚持要求雷达天线直径必须为 36 英寸—这必然使机体比博伊德设想的更大。尽管空军参谋长下了命令,但是 F—X 目前的预估重量已经高达 4.25 万磅(实际上,还不止这个数字),而飞机的性能尽管比上一代飞机有所突破,但仍比之前下降许多。
斯普雷把增加沉重而昂贵设备的做法称作“镀金”。他对某些人相当没有耐心,他们老想着增加很多与击落敌机无关的份量很重的东西—前轮转向系统、登机梯、尾钩等。“如果取消所有这些无杀伤力的垃圾—与击落敌机没有必要关系的所有东西—飞机性能会有出人意料的提高。”
博伊德和斯普雷绝望了,他们决定孤注一掷,做最后一次拯救F—X 的努力。他们要重新设计理想飞机。他们没日没夜地在五角大楼忙碌,构思他们所称的“红鸟”,即 F—X 的 3.3 万磅轻量化版本。博伊德向五角大楼里的空军参谋部作了汇报。1968 年 7 月 18 日,斯普雷致信空军系统司令部的詹姆斯·弗格森上将(General James Ferguson)。这件事后来广为人知,其内容在五角大楼流传。部分青年军官认为,它精辟地分析了美国空军为什么沦落到如今的境
地,他们在敬佩作者的才华之时,也曾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勇气。也有部分人将信件视为臭名昭著的博伊德和斯普雷匪帮的恶毒大爆发。这封被列为“机密”的信表示,美国空军在 F—X 项目上没有执行设计纪律,不愿放弃与击落米格战斗机无关的设备,而只是一味增加重量。斯普雷在信中详细列举了尾钩、前轮转向系统和维护工作梯等设备,指出美国空军急于往 F—X 上镀金,忽视了飞机不断提高的成本。信件后面附上了长达 23 页的为 F—X 减重的技术建议清单。
然后,博伊德和斯普雷向弗格森上将作了汇报。上将是 F—X项目负总责的决策者,他赞同博伊德和斯普雷的所有观点,非常看好他们的“红鸟”方案,认为比 F—X 更优秀。
但是,上将的话锋在这里开始转折了,他说手下的中将们都看上了更大、更重的 F—X 方案,他不能反对这些人的意见。上将试图宽慰博伊德和斯普雷,说 F—X 将是历史上机动性最好的战斗机,为什么一定要使它成为完美的飞机呢?
这一次,更大—更高—更快—更远帮派又胜利了。
美国空军忙着跟博伊德展开内斗,忽略了与美国海军的竞争。博伊德与弗格森见面几周后,海军宣布 F—111 海军型—即 F—111B—不适合登上航空母舰,因此拒绝接收,并通知通用动力公司取消它的 F—111 项目。接着英国取消了这种飞机的订单,这意味着现在只剩下美国空军为 F—111 项目兜底了(美国空军喜欢这种飞机,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仍在采购)。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海军上将们在国会做证,海军不能因为无法接收 F—111B,就停止承担其保家卫国的重要责任。他们宣称,事实上,海军一直在秘密地设计名为 F—14“雄猫”的飞机,如果国会同意把原来给 F—111B的拨款转交给海军,海军将继续推进 F—14 的研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