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世界戏剧史(第10版) 》 售價:HK$ 327.8 ![]() 《 琴道新论 琴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 》 售價:HK$ 107.8 ![]() 《 从帝国到共和国1299至1938:土耳其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 售價:HK$ 94.6 ![]() 《 儒学、数术与政治 灾异的政治文化史(第二版) 陈侃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重要问题的力作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 》 售價:HK$ 107.8 ![]() 《 百病食疗科学搭配饮食 对症食疗调养 花小钱防大病 家庭常备书 》 售價:HK$ 52.8 ![]() 《 大肠肿瘤的前沿诊疗方法 》 售價:HK$ 140.8 ![]() 《 历史的谜局 》 售價:HK$ 85.8 ![]() 《 广府祠堂装饰艺术之资政大夫祠建筑群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牛津通识读本《海洋生物学》是一部介绍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以自然纪录片般的生动视角,完整地呈现了多种海洋生物丰富多彩的生活史,以及珊瑚礁、潮间带、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精妙运作模式。作者姆拉德诺夫凭借40余年的科研与科普经验,在简短的篇幅内融入大量前沿研究成果及科学数据,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海洋的真实现状,也指出了迫在眉睫的种种生态危机以及相应的解决之道。书中收录多幅科学插图与图表,对文字内容做了恰如其分的补充。 |
| 內容簡介: |
|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蓝色命脉,海洋是气候调节的天然中枢,更是孕育生命奇迹的摇篮。本书通过跨学科的系统性梳理和翔实的信息,构建起一部全景式的海洋科学图鉴。在极地海域与热带珊瑚礁的生物循环中,在红树林与深海热液喷口的能量流动里,读者将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精妙平衡,并搭建起理解海洋生物学的认知框架。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如今地球已然进入人类世,海水酸化、过度捕捞、沿海开发等危机相互叠加,彻底改变了海洋版图。本书为决策者标注了生态红线的警示坐标,也为每个个体守护蔚蓝星球提供了行动指南,从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海洋命运与人类命运深度交织的时代,认识海洋、敬畏海洋、修复海洋,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 |
| 關於作者: |
| 菲利普·V. 姆拉德诺夫(Philip V. Mladenov),新西兰海洋科学家、科普作家,在海洋生物研究、教学和探索方面拥有40多年的专业经验,目前任职于新西兰环境保护部。他与政府机构、大型企业合作,建立对气候变化、环境退化和资源过度开发的认识与战略反应,发表过90余篇学术论文及大量的科普文章和咨询报告。 |
| 目錄: |
|
致谢
英文缩写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海洋环境 第二章 海洋生物过程 第三章 近海生命 第四章 极地海洋生物学 第五章 热带海洋生命 第六章 深海生物学 第七章 潮间带生命 第八章 来自海洋的食物 第九章 海洋的未来 索引 英文原文 |
| 內容試閱: |
|
本书作者菲利普· V. 姆拉德诺夫是出生于加拿大的新西兰海洋科学家,他在海洋保护与恢复、海洋无脊椎动物、珊瑚礁生态学、海水养殖和渔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并对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农业等科技领域的话题怀有浓厚兴趣。由这样一位视野开阔的研究者来撰写关于海洋生物学的通识读物,自然再合适不过。
姆拉德诺夫在有限的篇幅中巧妙地融入大量信息,对海洋环境与海洋中的生命活动进行了精要的介绍,详细而生动地解释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从近岸摇曳的海藻床到极地冰封的生物群落,从深海热液喷口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到珊瑚礁区的生命绿洲,作者以化繁为简的科普表达串联起海洋生命的壮美图卷。尤为发人深省的是他对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反思——温室效应引发的海水酸化、过度捕捞导致的种群崩溃、微塑料污染形成的生态陷阱,这些危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蓝色星球之上;而作者在笔锋回转处,又为读者勾勒出智能监测、基因保育等前沿领域的希望曙光。 本书深入浅出的内容、生动流畅的文笔、图文并茂的排版,使广大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海洋生物学知识,同时享受美妙的阅读体验。本书对海洋生物学概念与理论的权威解读,以及独特的中英对照形式,则使其成为我国高校海洋生物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理想范本。本书的两位译者均为从事海洋生物科研与教学10余年的青年学者,他们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英文功底,确保了译文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读者穿梭于字里行间,不仅能系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知识谱系,更将深切体悟到,守护这片蔚蓝,实则是守护人类文明的未来。 珊瑚对水温极为敏感,稍微超出夏季正常温度上限一点即可引起压力。温度压力下的珊瑚会发生“白化”,即珊瑚将体内的虫黄藻逐出。缺少了虫黄藻,珊瑚组织变得透明并显露出下方白色的石灰质骨骼。如果温度压力适中且持续时间短,珊瑚能重新获取虫黄藻并存活下来,不过它们也可能更容易受疾病等其他压力的影响。高温压力下的珊瑚无法快速重新获取充足的虫黄藻,只能无奈死去。 偶发的小规模白化是珊瑚礁区的自然现象。然而,从1980年开始,随着海洋变暖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提升,全球珊瑚白化事件屡见不鲜,强度、频次迅速增加(见图27)。继1980年白化事件后,全球规模的白化还发生在1998年、2010年和2015—2017年。其中最后一次——首次连年发生的事件——也是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破坏范围最大的全球白化事件,波及地球上每一个主要的珊瑚礁区。它对大堡礁的影响堪称毁灭性的,1 600千米长的礁区中有49%的珊瑚死亡。过去,在下一次白化到来前,珊瑚礁尚有喘息之机。然而,海温预测模型结合珊瑚生理学分析显示,至2050年,严重的全球白化事件将以年为单位发生,在部分海域甚至提早至21世纪30年代中期。因此,很不幸,我们正进入白化事件发生频率超过珊瑚恢复能力的时期。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逐渐增加不仅导致海洋变暖(见第一章),也使得海水酸度上升。在短期内,海洋酸化使得珊瑚更难制造它们的碳酸钙骨骼。如此一来,珊瑚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能量用于制造骨骼,这将减缓它们的生长并造成压力,使珊瑚更易受疾病和温度等其他压力的影响。持续的酸化最终将导致珊瑚生长完全停滞,并在未来某一时刻,导致它们的骨骼缓慢溶解。按目前的酸化速度,这将发生在2080年前后,届时大多数珊瑚的骨骼溶解速度将快于自身合成速度。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