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老年

書城自編碼: 41251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孟玉秋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98360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584/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面包+每日三明治(2册)
《 面包+每日三明治(2册) 》

售價:HK$ 143.0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售價:HK$ 54.8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售價:HK$ 65.8
遗失的文明: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 遗失的文明: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

售價:HK$ 217.8
缠论精解:轻松读懂缠论(图解版)
《 缠论精解:轻松读懂缠论(图解版) 》

售價:HK$ 54.8
光绪帝传
《 光绪帝传 》

售價:HK$ 54.8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
《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 》

售價:HK$ 46.2
萨提亚冥想:大师带你聆听自己     萨提亚 身心灵 冥想 成长
《 萨提亚冥想:大师带你聆听自己 萨提亚 身心灵 冥想 成长 》

售價:HK$ 64.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98.0
《第二性(纪念版)(精装)》
+

HK$ 85.8
《清算已毕:波伏瓦自传(女性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
+

HK$ 66.7
《模糊性的道德(波伏瓦作品系列)》
+

HK$ 56.4
《独白(波伏瓦作品系列)》
+

HK$ 112.7
《岁月的力量》
+

HK$ 78.2
《激情与思索:西蒙娜·德·波伏瓦回忆录研究》
編輯推薦:
1.波伏瓦继《第二性》后最重要的社会观察和研究著作
当代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一生中写过两部重量级的研究论著:《第二性》和《老年》。
《老年》被誉为波伏瓦的“隐藏版”经典,它研究现代社会中边缘化的群体,勾勒出老年人的身心困境,并鼓舞读者起身改变自己的未来。 
2.颠覆社会认知,冲击既有观念
《老年》从两个层面分析了该问题:一是外部社会的集体漠视,二是从内在出发的个人认同危机,揭穿了在文明进步的表象之下,现代社会至今视而不见的结构性缺陷。
波伏瓦宣称要“打破沉默的阴谋”,她坚信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老年的意义,就会推动根本性的变革。 
3.丰富全面的表格数据,多角度的养老制度对比
《老年》引用大量例证、数据和统计报表,让论证过程变得清晰可视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材料列举使结论更有理有据,严谨缜密,触目惊心,使人信服。
4.在探讨老年人的处境时引入了性别维度
波伏瓦在老年研究中不仅引入了阶级维度、代际维度,还罕见地增加了性别维度,特别关注到了女性的处境,揭示出老年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和不平等,避免将老年人视为同质化群体,指出老年女性面临的独特困境。
內容簡介:
《老年》是波伏瓦写于1970年的理论著作,书中援引大量实例,分析了老年在远古、原始和现代社会里,引发的政治、社会、哲学、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外部角度描述了数千年来社会及其公民如何看待衰老,家庭成员如何对待长者,并分析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观点如何影响了我们的心理和当下的社会。第二部分从内部角度出发,评叙了年长者的生活,展现了一幅完整的画卷,从而打破既有迷思,抨击社会对老年人的忽视和边缘化,并呼吁读者做出改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触碰社会禁忌话题,打破 沉默的共谋
对于社会来说,老年就像是一个让人羞耻的秘密,谈论它是不体面的。
资产阶级散布的神话和陈词滥调,将老年人塑造为他者。
社会成功地阻止我们在年老的人,身上看到我们的同类。
關於作者:
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孟玉秋 译
Simone de Beauvoir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目錄
绪论 . . . . . . . .1

引言 . . . . . . . .11

第一部外部视角 . . . . . . . .19
第一章老年与生物学 . . . . . . . .21
第二章民族学论据 . . . . . . . .41
第三章历史社会中的老年 . . . . . . . .91
第四章当今社会中的老年 . . . . . . . .227

第二部在世之人 . . . . . . . .287
第五章发现与承担:切身体验 . . . . . . . .291
第六章时间、活动、历史 . . . . . . . .368
第七章老年与日常生活 . . . . . . . .453
第八章老年实例 . . . . . . . .510
结论 . . . . . . . .545

附录 . . . . . . . .551
百岁老人 . . . . . . . .553
谁来照顾老年人? . . . . . . . .555
国家老年劳动者的境况 . . . . . . . .564
老年人性生活的统计数据 . . . . . . . .580
內容試閱
当佛陀还是王子乔答摩?悉达多的时候,被其父囚禁于华丽的宫中,他好几次逃出去,乘车在周遭巡游。第一次出去,他碰到一个羸弱之人,口中无牙,满脸皱纹,头发全白,佝偻着背,拄着一根拐杖,口中含糊,浑身颤抖。王子非常吃惊。车夫告诉他,这是一个老人。王子惊呼道:“脆弱无知的人啊,太不幸了!年轻所特有的傲慢使他们眼中看不到老年!赶紧回去吧。游戏和欢乐有什么用?我的身躯也免不了他日成为衰老的所在。”
佛陀之所以能在一个老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是因为他为拯救苍生而来到世间,要承担起人类的所有状况。这一点上他与常人不同,后者回避不悦的景象,尤其是老年。在美洲,人们几乎不用“死亡”一词,代之以“消失了的亲爱之人”,也几乎从来不谈到高龄。老年在今天的也是一个禁忌话题。我在《事物的力量》的末尾因谈到这一禁忌掀起了轩然大波。承认我自己即将进入老年,仿佛就等于说它瞄准了所有女人,甚至已经控制了很多。不管是出于好意还是愤怒,非常多的人,尤其老年人,向我宣称“老年人”是不存在的。有些人只是不如其他人年轻,仅此而已。对于社会来说,老年就像是一个让人羞耻的秘密,谈论它是不体面的。关于女人、孩子、少年的种种情状存在大量的文献,可是关于老年,除了专业作品之外很少有提及。曾经有一个漫画家不得不重画了一整个系列,因为他设计的人物中有一对祖父母。“把老年人物去掉。”编辑对他说。当我说自己正在写一本关于老年的书,对方往往惊呼:“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您又不老!……多么悲伤的主题……”
这恰恰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所在:打破这种沉默。马尔库塞曾经说,消费社会用一种所谓幸福意识取代了不幸意识,并且压抑任何负罪感。我们应打破这表面的平和。在对待老年人方面,社会不仅有过错,而且罪行累累。发达和充足的神话掩盖之下,社会对老年人如对贱民一般。人口的12%为65岁以上的老人,比例为世界最高。他们陷入贫穷、孤独、残疾和绝望。在美国,老年人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将这种野蛮与其所宣扬的人道主义进行调和,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手段是不把他们当人对待。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听到老人的声音,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们发出的是人的声音。我要强迫我的读者听到这种声音。我将描绘强加于他们的境况,描绘他们如何生存。我要说出他们头脑中和他们心灵中在发生什么,尽管已经被资产阶级文化的谎言、神话和陈词滥调所扭曲。
社会对于老年人的态度极具两面性。总的来说社会并不将老年看作一个独立的年龄阶段。青春期的危机在少年和成年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虽然有些任意,但其时间跨度较窄:18岁到21岁之间,年轻人便被纳入社会之中了。所谓的“成人礼”往往伴随着这种接纳。然而,老年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并不明确,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从来没有某种仪式性的东西,标志着一个人进入了老年。从政治上来说,一个人终生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民法不会对30岁和40岁的人做任何区分。法官们认为,除了某些病理性的情况,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负完全刑事责任。总检察官莫尔内对贝当提出公诉时强调,司法不会考虑年龄因素。老年人并不被作为一个群体区别对待,而且他们也不乐意被区别对待。儿童和少年有专门属于他们的书籍、刊物、演出、电视和广播。老年人则没有。所有这些他们都只能共享和较年轻的成人一样的内容。然而,涉及经济地位的时候,他们似乎属于一个奇怪的种类。仿佛他们没有其他人一样的需求和感情,只要给他们一点微不足道的施舍,便不亏欠他们了。经济学家和法学家鼓吹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当他们哀叹所谓的非就业者对就业者造成的负担时,好像就业者不会有一天也变成非就业者。事实上,负担起养老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将来。在这一点上,工会主义者是清醒的,谈判时总是将退休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
由于不构成经济力量,老年人无法宣示自己的权利。剥削者关心的是分化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团结,使得后者的利益无人维护。资产阶级散布的神话和陈词滥调将老年人塑造为他者。普鲁斯特曾说:“生活让少年的时光无限地延长,然后变成老人。”老人身上延续着之前同样的优点和缺点。然而世俗的观点对此予以否认。当老年人表现出和年轻人一样的欲望、感情和要求时,人们惊讶无比。老年人的爱情和嫉妒是丑恶或可笑的,性欲令人厌恶,暴力为人不齿。似乎他们应该成为所有美德的典范。人们尤其认为老年人应该淡定。人们断言老年人具备这一品德,并且应该对他们的不幸淡然处之。社会舆论强加给老年人的形象是一个满头白发、笼罩在光环里的圣人,经验丰富,令人尊敬,超脱于七情六欲之上。如果他们偏离了这样的形象,那么他们就堕落于其下。与前一种形象相对的是疯癫的老者,心智狂乱,被子女耻笑。总之,他们因美德或罪恶而处于人类之外。于是人们便可毫无顾忌地拒绝给予他们起码的生活必需。
人们将这种排斥进行到如此极端的地步,以至于伤及自身。我们拒绝在老人身上看到的,正是将来的自己。普鲁斯特曾经睿智地说:“在所有的现实中,(老年)在我们心里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保持时间可能是最久的。”人都是要死的,所以死亡的概念不陌生。很多人会成为老人,却很少有人想到老年。按理说老年是最该被预料到的,事实上却是最出其不意的。当被问到未来的时候,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子,对生活的畅想往往止于60岁。有一些人说:“我不会活到那么老的,肯定在那之前就死了”;有的甚至说:“那之前我会自杀”。成年人表现得好像永远不会变老一样。一个工作的人面临退休往往目瞪口呆,可是日期明明早就定好了,他是知道的,原本应该有所准备。事实就是直到最后一刻,退休对他来说还是陌生的,除非在非常政治化的情况下才有所不同。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其实从这一天渐渐临近开始,人们还是宁愿老去而不是死亡。但是之前远观的时候,我们最清醒地考虑的是死亡。它随时可能降临,在任何年龄都威胁着我们。我们有时和它擦肩而过,常常对它心怀恐惧。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变老的。年轻或壮年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像佛陀那样想到未来的老年。在我们眼中它距离我们如此遥远,远到不真实,远到似乎永远不会发生。死人算不得什么。我们可能感到一种形而上的眩晕,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又让我们安心,并不构成什么问题。“我将不复存在。”消失使我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身份。20岁、40岁时对老年的想象,是将自己想成另一个人。任何变化都包含令人恐惧的东西。小时候,想到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大人,我感到震惊,甚至焦虑。不过一般情况下,在年幼的时候,成人身份的优势会稍稍慰藉对长大的疑虑。而老年却是一种失宠。哪怕是保养得很好的人,老年带来的身体的衰弱也是显而易见的。人是年龄带来变化最显著的物种。动物也会变弱,但其外在形态并无太大改变。人类则不同。面对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如果我们在岁月之镜中想象她多年之后的形象,我们将看到她的母亲,这使我们心头一紧。据列维斯特劳斯说,南比夸拉族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年轻”和“俊美”是同一个词,“年老”和“丑陋”也是同一个词。面对老年人展示的我们自己将来的影像,我们难以置信。有个声音在说,这一切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真发生的时候也轮不到我们。在降临到我们身上之前,老年是一件只关乎别人的事情。如此,我们也就能够明白,社会是如何成功阻止我们在年老的人身上看到我们的同类。
让我们不要再欺骗自己了。这关乎我们无可逃遁的未来生活的意义。如果我们不去理会我们将要成为谁,那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我们现在是谁。这位老先生,这位老妇人,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我们自己。要完全承担起我们作为人的状况,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所以,我们不能满不在乎地接受生命最后阶段的不幸,而是应该感到与我们自己利益攸关。它深刻地揭露了我们所处的剥削制度。不能自食其力的老年人代表着负担。然而,如果一个集体有着某种平等观念,比如村落或者原始部落,成年人哪怕不情愿,心里也明白自己将来的状况就是身边老人当前的状况。《格林童话》的普遍意义,即在于每一个村庄都存在其描绘的情形。一个农民让自己的父亲远远地在角落的饲料槽里吃饭。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在摆弄木板。孩子说:“等你老了给你用的。”祖父立刻被请回了家庭餐桌。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一个集体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总是会进行各种妥协。有时,由于条件过于匮乏,某些原始部落的成员不得不杀死年老的父母,哪怕他们自己将来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在不那么极端的情况下,远见和孝顺使得人们不那么自私。在资本主义社会,长期性不再起作用。拥有特权的人决定着大众的命运,他们不担心特权被分享。至于人道主义精神,被捧得很高,却不见诸行动。经济建立在利润之上。整个文明都从属于利润。人们对人力的兴趣仅仅在于后者能够带来利润,用完就扔。“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机器寿命短暂。人也不必服务太长时间。55岁以上的都该报废。”这是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剑桥大学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的言论。
“报废”一词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意思。人们说退休意味着自由和闲暇时光。有诗人赞叹“港口的美景”。多么无耻的谎言。社会强加给绝大部分老人一种悲惨的生活,以至于“老”和“穷”在人们看来是一回事。反之,绝大部分穷人都是老年人。对于退休的人来说,闲暇时光并不会带来什么新的可能。当他终于摆脱了之前的限制,却又被剥夺了利用所谓“自由”的手段。他不得不在孤独和苦闷中自生自灭,如废弃物一般。在一个人最后15年或20年对其不管不问,是我们文明的失败。如果我们把老年人当人看,考虑到他们过去的体面生活,而不是把他们看作行尸走肉的话,现实会让我们窒息。我们的体系是摧残人的。为了揭露这个体系,应将丑闻公之于众。触动一个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关注最不幸的那部分人的命运。当年为了破除种姓制度,甘地致力于为贱民鸣不平。为了摧毁封建家庭,新中国解放了妇女。要求老年人依然保持人的地位将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果仅仅是进行有限的改革而不去撼动体系的话,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劳动者的剥削,社会的原子化,文化仅为官僚精英所享有,造成了老年人所遭受的不人道对待。这表明一切都要重来,从头开始。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被精心掩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打破沉默。我要求我的读者给我帮助。

【精彩书摘】
迄今为止,我讨论的“老年”一词,仿佛对应一个被精确定义的事实。实际上,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老年并不那么容易界定。这是一个生物学现象。年老的人的机体呈现出某些特性。老年带来心理上的后果,某些行为被认为是典型的老年行为。像所有的人类境况一样,老年也有其存在上的维度:它改变了个人与时间的关系,因此也就改变了与世界和与个体自身历史的关系。另一方面,人从来不是生活在一个自然状态下的。老年和其他年龄阶段一样,身份是人在其中作为一分子的社会所加诸人的。不同视角之下互相依存的紧密关系使事情变得复杂。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不能抽象地把生理数据和心理状况分开考虑,二者其实相互影响。我们将会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老年时期尤其紧密,属于典型的心身医学范畴。所谓人的精神世界只能在其生存状况中才能被完全理解,生存状况会让身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反之亦然,身体衰颓的程度影响着其与时间的关系。
总之,社会在给老年人分配角色和位置的时候是考虑到他们的个性特征的,那就是他们的羸弱,还有他们的经验,同时个人也受制于社会的实际态度和意识形态。所以,仅仅从分析的角度来看老年的各个方面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在对其他人作出反应,并且被他人所影响。只有在这种不停歇的循环过程中,我们才能把握老年的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对老年的研究应该全面而彻底。我的主要目标在于阐明我们社会中老年人的命运。读者可能会惊讶,为什么我会用很大的篇幅去描绘老年人在原始部落中的状况,以及在人类历史上其他时期的状况。如果说老年作为生理命运是贯穿于历史的,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命运随着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反过来说,老年的意义或无意义对其所处的社会发出质问,因为老年揭示出的是之前生活的意义或无意义。为了更好地评判我们的社会,我们需要与之前不同时空中的社会形态所给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这样的一种对比,能让我们发现哪些是老年本身不可避免的状况,我们能够以什么样的代价来减少这些困难,以及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社会对他们负有何种责任。
任何生存的处境都可以从外部性以及内部性来考察。前者是他人眼中的形象,后者是从承担并超越它的主体出发。对于他人来说,老年人是需要认知的对象,对于自身来说则是亲历的生存经验。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从外部视角考察生物学、人类学、历史学以及当代社会学对老年的研究。在第二部分,我着力描绘老年人如何内化自己与身体、与时间、与他人的关系。我所做的两项工作并不能使我们定义老年。我们反而会看到它的多种面目难以化约。从历史直到今天,阶级斗争决定了一个人老年的境遇。年老的奴隶和年老的领主有着天壤之别。领着微薄养老金的工人和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完全没有可比性。老年个人境遇的不同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健康、家庭等。但是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产生了两大老年人群体,一个人数极为庞大,另一个则非常小众。任何掩盖这一分野、企图笼统谈论所有老年人的说法都应该受到驳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