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及其废墟:希腊的古代、考古学与民族想象
》
售價:HK$
85.8

《
社会学科学导论
》
售價:HK$
327.8

《
家庭养生 食疗方+推拿+用药
》
售價:HK$
63.8

《
伯恩斯情绪疗法(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140.8

《
时刻人文·拜别唐山:在马来半岛异域重生(以东南亚华人为中心,探寻南洋华人跨越殖民与乡土的文化涅槃)
》
售價:HK$
74.8

《
大学问·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1860—1912(以异域之眼回望天津之发展脉络,讲述侨居在天津的丹麦人和当地民众的真实生活故事。)
》
售價:HK$
86.9

《
危机、改革与崩溃 : 元明清七百年的金融秩序
》
售價:HK$
85.8

《
三国演义汇评汇校本(精)(全3册)
》
售價:HK$
877.8
|
編輯推薦: |
西方当代前沿、权威的艺术史丛书
中文版由美术史家易英主编
世界顶*学者集体智慧的宝库,填补国内相关主题读物之空白
每册超百幅精美图片,引领中国读者深入理解西方艺术
对于众多急于改变“碎片化”地了解西方设计史的热心读者来说, 《20世纪的设计》中译本的出版是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广阔和更具现代感的解读西方设计史的视角;当然同时也留下更多关于设计史观和写作方法的思考。
——许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正如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割裂一样,设计的历史同样不能割裂。民族的文化是设计走向未来的坐标,前人的智慧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会给我们当今的设计带来深刻的思考与无尽的启示。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之所在。
——孙建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书将日常生活中的设计摆在显著位置上,探究其背后的商业、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为设计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张夫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本书是1990年代兴起的新设计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突破了佩夫斯纳以来传统设计史写作的英雄史观与编年体模式,着重从物质文化、大众消费、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变迁等专题研究的角度,
|
內容簡介: |
20世纪*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者的“法兰克福厨房”,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1960年代末俯首皆是的充气椅子——要想理解我们的文化,这些设计比被狭隘定义的经典更能说明问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重新审视了欧陆、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入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这部设计史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乔纳森·M. 伍德姆,布莱顿大学设计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设计史研究。著有《20世纪的装饰:1900—1990年的装饰艺术》等,任《设计史杂志》(牛津大学出版社)和《设计问题》(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编委。
译者简介
周博,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从事现代设计史、当代艺术与设计思潮的研究。
沈莹,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从事西方美术史的研究。
|
目錄:
|
中文版序
导言
章 走向20世纪
工艺美术运动的问题遗产
1914年前的零售业
艺术与手工艺,设计与工业:1914年前德国的论争
彼德 贝伦斯与联合通用电气
欧洲其他地方进步的设计倾向
第二章 设计和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和设计史
现代主义:博物馆、档案室、艺术和设计仓库
现代主义:道德和政治维度
现代主义设计:一个使用中的定义
现代运动设计: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包豪斯(1919—1933):魏玛、德绍、柏林
包豪斯:在阐释和历史定位上的一些问题
1920年代德国现代设计的大气候
法兰克福厨房:一个服务于20世纪生活的设计方案
“住宅”展:魏森霍夫住宅展,斯图加特,1927年
法国现代主义:勒 柯布西耶和现代艺术家联盟
法西斯意大利的现代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派
英国和现代主义
东欧的发展
第三章 商业、消费主义和设计
美国:设计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消费
美国工业设计职业的增长
美国工业设计:神话的创造
作为消费刺激物的大众传媒
对工业文化的当代批评
欧洲设计的影响
巴黎,1925年:奢侈、精美、商业
巴黎,1925年和美国
趣味的广泛模式:历史的多样性
英国的商业和消费主义
其他地方的商业展示:英国和法国
第四章 设计和民族认同
巴黎,1925年和1937年:传统、本国设计和民族认同
设计中的英国认同:怀旧和农村风情
德国:1930年代设计中民族认同的两张面孔
意大利:设计和法西斯主义
寻找民族认同:两次大战间的美国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与富足
战后美国:技术与消费
英国:实用与超越
从“英国能做”到“英国节”
意大利:战后的理想
1950年代的意大利风格
连接美国
德国:重建与经济奇迹
日常生活中的消费
战后日本设计:神话与陈规
美国占领及其影响
日本企业的内部设计
第六章 跨国企业与全球产品
企业个性:发明与认同
企业项目与形象创造
评价的问题
对企业权力及其影响的批评
早期企业形象现象:历史概观
1945年之后的设计与跨国企业
博物馆与展览在促进全球设计文化中担当的角色
现代主义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企业与文化遗产
“新国际风格”
第七章 设计促进、职业与管理
设计职业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
设计职业:1945年之后的新机会
政府对设计促进的积极倡导
职业设计组织
设计的理性方法: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1968年
诠释乌尔姆设计学院
设计方法
人机工学与人体测量学:设计师的数据
第八章 从波普到后现代主义:改变的价值观
理论与批评的重新定位
英国的波普文化
文化多元主义与大众媒体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
意大利前卫:创造性面对工业化的资本主义
从阿奇米亚工作室到孟菲斯小组
后现代主义方案中手工艺的角色
后现代主义:宽泛的图景
波普、朋克与后现代主义:尾声
第九章 怀旧、遗产与设计
美国遗产的几个方面与殖民地风格的复兴
怀旧与传统的发明
英国1945年后的设计与往昔
遗产工业
第十章 设计与社会责任
美国:设计与消费者组织
英国:1940年代到1960年代早期的设计与消费者
战后初期,消费者意识和设计的其他进展
对工业化和消费主义的批判
1950年代美国的消费主义、设计与批评观点
消费者的声音在美国渐获认可
英国1960年代以来的设计与消费者
设计界的反应
类似的关注与设计观点
绿色设计
注释
插图一览表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索引
译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