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HK$
64.9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HK$
141.9

《
遇见 高云
》
售價:HK$
85.8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HK$
140.8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HK$
83.6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集萃
》
售價:HK$
239.8
|
編輯推薦: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作为一部融合历史深度与人文温度的随笔集,其价值体现在多维度历史视角的整合、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的平衡、微观史学与宏观叙事的结合三大方面。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集,也不是简单的通俗历史小说,而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通过生动叙事展现历史深层脉动的“读史札记”。
|
內容簡介: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是一部融合历史深度与人文温度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编,从宫廷秘闻到市井生活,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生动展现了清代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面貌。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冯尔康以学者的严谨与史家的笔法,带领读者穿越清代的宫廷和社会,揭秘清代的生活百态,于政治文化深层脉动中洞察历史的兴衰沉浮与人间的烟火景象。史家如此书写,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叙事,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史诗。
|
關於作者: |
冯尔康,1934年生于江苏仪征。南开大学荣誉教授、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2003年退休。曾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清史和中国社会史暨史料学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著作有《雍正传》《清史史料学》《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等,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
目錄:
|
第一编 清代政事花絮
002 / 年青的顺治皇帝与老年传教士汤若望的密切关系
018 / 康熙帝与南怀仁是“密友”?
036 / 康雍间殿试策问之题目与时政
——兼述康雍二帝的性格、政治方针
051 / 雍正帝与朝臣同乐的重阳节赋诗会
056 / 雍正帝恣意辱骂满族臣工的主子脾气
059 / 雍正帝大讲“祥瑞”
——政治需要的大败笔
068 / 雍正帝密用僧人参政与崇佛
077 / 雍正帝利用道士与融合儒佛道三教于一炉
082 / 雍正间涉外事务官员肆无忌惮地贪赃,粤海关监督尤甚
088 / 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眼中的乾隆皇帝
——东方君主的威严、富有及奢华
099 / 乾隆帝与传教士王致诚“合作”绘画肖像
——兼论君主思想专制遏制臣民科技艺术创造力
113 / 王致诚笔下乾隆间圆明园买卖街
125 / 康雍乾三帝接受俄葡英三国使节国书的礼仪与细节变动
141 / 康雍乾三帝筵宴俄葡英使节的多种方式
151 / 清朝皇帝“上国”观念的厚往薄来
——以接待马戛尔尼使团的开支为例
160 / 清朝涉外国事就是爱新觉罗皇室家事
——体现君主专制社会的特质
172 / 清朝英睿君主严重昧于世界发展潮流
183 / 英国使节、西洋传教士评论清朝君主集权的高效率与
吏治败坏
190 / 英国使节评议清朝政府的故步自封
第二编 从传统文化到筹办近代教育
204 / 康熙和允祉父子主持编纂《御制律历渊源》
208 / 雍正帝论天主教的正道与“异端”
211 / 乾隆时期扬州人引领时尚
——生活消费与教育文化
225 / 清前期扬州徽商主导的诗文会
231 / 清代江南人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末富观”显露端倪
235 / 吴汝纶的问诊西医及为建立西医学校的努力
252 / 严修贵州学政任上开办官书局传播实学与科学知识
259 / 严修改建贵阳学古书院为具有“中西学堂”性质的书院
并亲自执掌数学课教鞭
273 / 严修撰拟请开设经济特科奏折
——以《严修日记(1894—1898)》资料为限
278 / 严修致力于西学知识的学习
第三编 清代人的谋生与社会风貌
290 / 雍正间北京民间日常生活状态
303 / 雍正间地方民间日常生活实态点滴谈
308 / 乾嘉之际人口流动的趋向
——闯关东、走西口的征兆与湖广填四川的延续
317 / 乾嘉间流动人口不稳定的职业和灾难频发的生活
330 / 乾嘉之际形形色色小业主的经营状况
352 / 小业主的经营特点与社会地位
365 / 清代前期江南商品生产中的农民男女
379 / 清代前期江南棉织业的包买商、包头与踹匠
384 /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弁 言
呈现这个读史随笔的小册子给尊敬的读者,有什么想法要交流的呢?我是研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又钟情于社会生活史,写作就离不开本行,于是想到三点:第一,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笼罩中国两千多年,民众被帝王崇拜、家国一体的观念控制,虽然生活困窘,却自得其乐;第二,清代后期知识精英开始放眼世界,探求与传播近现代文化教育,谱写历史新篇章;第三,呈现清代民众形形色色的职业生涯及多灾多难的生活状态。这三点想法,在书中就用三个部分表达出来:第一编,清代政事花絮;第二编,从传统文化到筹办近代教育;第三编,清代人的谋生与社会风貌。
本书内容涵盖清代人物、事件,关乎帝王将相,更关乎“贩夫走卒”、芸芸众生。写作状况可区分为几种情形:一些篇章是近年草写的,没有披露过,如《王致诚笔下乾隆间圆明园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买卖街》《乾隆帝与传教士王致诚“合作”绘画肖像》等;有一些是从发表过的论文中摘选的,其中有两种状况,一是简单的节选,另一是进行加工,赋予些许新意。我有几本读书笔记,如 2021 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古人日常生活与社会风俗》《清代社会日常生活》。前一本书的主题先后有湖南出版社的《古人社会生活琐谈》、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古人生活剪影》、中华书局的《去古人的庭院散步》,连同中国工人出版社的本子,共四本,唯有第一本是原装的读史札记,其后的本子就有从论文节选的篇目了,本书也有这种情形。那么,我为什么总爱从论文中摘选呢?原因是论文基本上是给同行看的,是小众读物,而我致力于社会史研究,力求使历史知识为大众接受,也就是 让历史知识成为大众文化,所以一再将论文改写为读史札记。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凡是在一本随笔读物中出现过的文字,就不再选进另一本随笔;不仅如此,我的文集用过的,除有特别必要,也不汇入。
本书写了众多历史人物,叙述人物应当有情节有个性,令文字有可读性。笔者也力求如此,但笔力不尽如人意,难免愧对读者。
下面我将在编写本书中的处置难点交代出来,敬请读者谅宥。
文章归入哪个部分:有的文章既可以编入第一编,也可以编入第二编,如《清朝皇帝“上国”观念的厚往薄来——以接待马戛尔尼使团的开支为例》《清朝英睿君主严重昧于世界发展潮流》《英国使节评议清朝政府的故步自封》等篇。
我的随笔著述大多有多幅配图,而今有所缺略(有的篇目甚少),不无遗憾!何以如此?出于精力和心态。三年新冠疫情间耳闻目睹人间灾难,心不能安,就难于勉力而为了。心态,在后疫情时代或许会好起来,留待以后弥补吧。
冯尔康
2023 年 7 月 8 日初笔,10 月 23 日续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