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亨特(Lynn Hunt),获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欧洲现代史欧根·韦伯(Eugen Weber)讲席教授。著有、编有若干著作,包括最近的《发明人权》(Inventing Human Rights, 2007)和《度量时间,制作历史》(Measuring Time, Making History, 2008)。其与他人合写的有关18世纪早期欧洲之宗教宽容的著作在印刷中。
托马斯· R. 马丁(Thomas R. Martin),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圣十字学院古典学杰里迈亚·奥康纳(Jeremiah O’Connor)讲席教授。著有《古典希腊的主权与硬币》(Sovereignty and Coinage in Classical Greece, 1985)、《古代希腊》(Ancient Greece, 1996, 2000)。“珀修斯:古代希腊互动文献与研究”(Perseus: Interactive Sources and Studies on Ancient Greece)网站(网址:www.perseus.tufts.edu)的创始人之一。当前除了对约瑟夫斯(Josephus)《犹太战史》(Jewish War)文本的探索外,他还研究伯里克利身为古代雅典政治领袖的职业生涯。
芭芭拉· H. 罗森宛恩(Barbara H. Rosenwein),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芝加哥罗耀拉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编有若干著作,包括《中世纪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 2001, 2004, 2009)和《中世纪早期的情感团体》(Emotional Communities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2006)。目前从事西方情感通史的研究。
邦尼· G. 史密斯(Bonnie G. Smith),获罗切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罗格斯大学理事会历史学教授。著有、编有若干著作,包括《有闲阶级的女士》(Ladies of the Leisure Class, 1981)、《历史学的性别:男性、女性与史学实践》(The Gender of History: Men, Women and Historical Practice, 1998)以及《牛津百科全书:世界历史上的女性》(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Women in World History, 2007)。目前从事17世纪以来欧洲文化、社会之全球化的研究。
屈伯文,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教于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西方近代军事史研究。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史学(上海)》《都市文化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译有《西方文明的统一》《跟着圣经去考古》等著作。
陈恒,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西方城市史。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马工程重点教材《外国史学史》首席专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教yu部高等学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编委。著译《世界史与当代中国》《历史是什么》等;《辞海》《大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第三版)》撰稿人、分科主编。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读书》等刊物发文多篇。主编《世界历史评论》《新史学》《都市文化研究》等集刊,“光启文库”“历史学研究入门丛书”“三联经典人文书库”等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