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现代海权论的开山之作,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
售價:HK$
108.9

《
与世界各国并立:世界史中的明治维新(从全球化视角解读区域性变革)
》
售價:HK$
103.8

《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
》
售價:HK$
152.8

《
大学问·生命的尺度:从海德格尔到阿甘本的技术和生命政治
》
售價:HK$
92.0

《
壹卷YeBook 清代宗族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105.0

《
敦煌壁画山水研究(纪念版)
》
售價:HK$
151.0

《
番茄工作法成功励志为人处世经商之道书籍
》
售價:HK$
41.8

《
算法交易:制胜策略与原理(珍藏版)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当“九鼎八簋”变成朋友圈的隐藏菜单,当“列鼎制度”成了身份焦虑的西周版,当祖先的灵魂真的“在云端”监工——这本《西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国贵族的蜕变之旅》把枯燥的考古报告,变成了可以一口气读完的“沉浸式穿越剧本”。
? 吃:原来“食不厌精”是周人的光盘行动,主食比现在还多!
? 穿:一件黑衣红裳就是行走的身份证,颜色不对直接“社死”。
? 住:周天子宫殿群=政务大厅 宗祠 毕业典礼会场的综合体。
? 行:马车限速、走路静音,西周版“文明驾驶”上线。
448页四色全彩,336千字硬核考据,却像刷短视频一样轻松。生僻字直接注音,文物图 场景复原 《诗经》原文,让3000年前的炊烟重新在你眼前升起。
想搞懂#西周人的一天#,想体验#祖先在云端还是黄泉#的灵魂问答?翻开这本书,今晚穿越回周王朝,做一场“礼乐革命”的VIP观众!
哪些人适合读?
历史爱好者:想轻松了解西周贵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细节;
文化旅行者:计划探访陕西周原、洛阳成周等遗址,提前做“沉浸式”功课;
亲子家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孩子讲“古代人的一天”;
国风创作者:写小说、剧本、游戏时,需考据周代礼仪、服饰
|
內容簡介: |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奴隶制社会。从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来看,那时不但形成了完整的宗法等级秩序,而且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已相对高度发达。本书结合考古材料、文献资料从吃、穿、住、行、礼仪、婚恋、丧葬等几个方面对西周时期贵族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描述,图文并茂,引经据典,非常有知识性、可读性,方便读者认识一个全面、立体的周王朝,帮助读者认识一个2500年前的奴隶制世界。
|
關於作者: |
李琳之,本名李琳,1967年生,历史学者。山西大学特聘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兼任北京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炎黄文化论坛组委会副主任。著作16部,获奖若干。主要作品有“史前中国四部曲”:《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晚夏殷商八百年》《何以华夏》;“考古改写中国史三部曲”:《史无记载:考古发现的中国史》《返璞归真:考古纠错的中国史》《传说有据:考古证实的中国史》。
|
目錄:
|
吃
那时的主食比现在还丰富 3
用餐有政治规矩 10
“肉食者”名副其实 16
果蔬拼盘也很丰盛 20
光听听都令人垂涎三尺 27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34
官员不能随便饮酒(一) 40
官员不能随便饮酒(二) 44
席地而坐,手抓而食 49
上堂宴飨礼仪课 54
穿越到西周去吃场宴请(一) 60
穿越到西周去吃场宴请(二) 67
穿越到西周去吃场宴请(三) 74
穿越到西周去吃场宴请(四) 85
穿 89
头上大作文章 91
黑衣红裳是常态 97
品种单一的服装面料 103
琳琅满目的佩饰 110
纺织是女人终生的职业 118
住 127
庶民的里居生活 129
住宅布局名堂多 135
室内日常陈设 145
贫民多住窑洞和半地穴式土屋 152
文王大院长啥样 159
周天子宫殿建筑群 165
行 173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175
周人最爱商系车 180
王公诸侯的豪华仪仗车 186
道路服务和交通管制一样不落 192
走路也有繁苟的规矩 197
礼 203
贵族这一生 205
求子礼、怀子礼和接子礼 212
取名字是件大事 220
姓氏名字各不同(一) 224
姓氏名字各不同(二) 227
20岁举行成人礼 233
50岁举行养老礼(一) 242
50岁举行养老礼(二) 247
婚恋 255
政府出面解决剩男剩女问题 257
谈恋爱别有一番风情 261
同姓不婚 268
一夫一妻多妾 276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87
门当户对 294
婚仪六礼一个不能少 301
婚礼是在晚上举行 306
新媳妇要吃公婆的剩饭 311
贵族的嫁妆太豪气 318
那年月也有倒插门 327
离婚:七出三不去 334
改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340
丧葬 349
蹦跳哀号的丧仪场景(一) 351
蹦跳哀号的丧仪场景(二) 355
蹦跳哀号的丧仪场景(三) 361
盛大的葬礼 368
列鼎制度下的各式随葬品 374
服丧期间的日子不好过 380
最早的“挽歌” 387
其他 393
农具还很原始 395
下地劳动要搭群 400
上趟厕所也能淹死个人 410
“任人唯亲”是正道 414
平躺啃老的诗意生活 420
参考古籍 429
后记 434
|
內容試閱:
|
这部《西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国贵族的蜕变之旅》与即将面世的《西周大历史》构成了我的一个西周姊妹篇系列:前者如显微镜般聚焦西周社会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细节,后者则以广角镜头俯瞰西周王朝的政治风云与历史脉络。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本书没有专设章节细述西周大学与小学学子的日常生活。这部分内容因与王朝制度密切相关,放到了《西周大历史》中。为避免内容重叠,故做了结构性调整。
在史料运用方面,本书坚持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双重结合。文献方面主要依托两大支柱:一是《诗经》,二是“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中半数诗篇直接源自西周,其余虽是春秋作品,但因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习俗基本相同,所以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礼”则需辩证看待:传统附会为周公所作,实际上是战国至汉代儒者的制度重构。《周礼》托古改制,《仪礼》规范仪轨,《礼记》汇辑论说,其中免不了理想化的作伪成分。不过,经王国维、郭沫若等先生考证,其核心礼仪框架仍保存着西周社会的真实基因。本书在征引时已通过文献考证和考古发现(如青铜器铭文、墓葬规制)进行过校验。然百密一疏也是人之常态,故提醒读者仍需保持学术警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和抖音号“琳之说史”,有什么问题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可以互通有无,共同探讨。
相较于“史前中国四部曲”(《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晚夏殷商八百年》《何以华夏》)的严谨学术范式,本书刻意采用随笔式的写作风格:以《诗经》的物候记录为经,以青铜器铭文中的生活片段为纬,让3000年前的那片炊烟重新缭绕于我们眼前。
本书继续得到了山西大学哲学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出版资助。山西大学副校长孙岩教授,哲学社会学院院长尤洋教授、傅星源副教授、齐莎老师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学术支持;研究出版社总编辑丁波先生,编辑孔煜华女士、范存刚先生为本书的策划出版付出了辛劳。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霍迎宏先生以及高建录、石耀辉、王海龙诸先生,为本书的田野调查和写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的大学老师武高寿教授,虽年届八旬高龄,但我每有论著问世,他仍一如既往撰写书评,客观褒贬,让我受益良多。
最后,向所有研究西周历史文化的同行和前辈深鞠一躬——正如青铜器铭文常以“子子孙孙永宝用”作结,这份感激也将永远铭刻于心。
李琳之
2025年6月2日于京城合生·世界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