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荷马社会研究(增补版)
》
售價:HK$
165.0

《
万千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咖啡漫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精装】
》
售價:HK$
151.8

《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精装 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62.8

《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
售價:HK$
66.0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HK$
64.9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HK$
107.8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HK$
163.9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HK$
98.8
|
編輯推薦: |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彭勇教授明代宫廷史和女性史研究力作,豆瓣评分8.9,绝版十年增订再版。
◇采用“活的制度史”理路,全景式生动呈现明代宫廷女性史。
皇后、妃嫔、公主、女官、宫女……宫墙内的女性如何生存?皇权如何规训女性?女性又如何与皇权博弈?本书在细致梳理制度兴革轨迹的基础上,辅以个案分析,深度关注制度实际运行中人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挖掘零散史料,扩展史料范围,多角度揭示宫廷女性的真实存在。
明代宫廷女性史史料单一而分散。本书在官修正史、政书之外,搜集私修史书、笔记文集、宫词乃至器物中的珍贵素材,将前人研究薄弱的领域推向深入。
◇作家毛尖,文学评论家张莉,历史学家毛立平、王熹诚挚推荐。
◇高品质装帧设计,高清彩插重现历史现场,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感受知与美合一的阅读体验。
|
內容簡介: |
凡有帝王,必置后宫。在以皇帝为主宰的宫廷里,女性群体是皇权的伴生物,皇权决定了她们的命运。同时,女性群体又影响甚至左右着皇权的运行。后宫制度与帝王之制紧密相连,是皇权运作最直接的映射。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按照皇后、妃嫔、公主、女官和下层宫人的等级秩序,围绕明代宫廷女性制度、女性角色和女性生活等三个方面展开,既分析制度、角色和生活的历时性特征,又尽可能挖掘它们在明朝277年的因循与变化,在制度梳理中穿插个案分析,力图多角度揭示明代宫廷女性的社会存在。
|
關於作者: |
彭勇
河南夏邑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毕业于郑州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学术兼职有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和北京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北京市教学名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明清史、民族史研究。著作有《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明史》《四镇三关志校注》《封疆之制:明代都司卫所管理体制研究》,以及随笔集《大鹏扶风》等。
潘岳
北京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中历史教师。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学位论文《明代女官研究》获评优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目錄:
|
绪言
第一章 明代后妃的选择与册立
第一节 后妃的遴选
一 后妃的来源
二 后妃选择标准和程序
第二节 后妃的册立和婚礼
一 皇后的册立
二 帝后的婚礼
三 妃嫔的册立
第二章 明代妃嫔的等级与晋升
第一节 贵妃与皇贵妃
第二节 妃以下诸嫔御名号
第三节 选侍、淑女非封号
第四节 妃嫔的晋升
第三章 明代的后妃与宫廷政治
第一节 明初两代皇后的典范
第二节 太后对宫廷政治的影响
第三节 后宫倾轧与制度更易
第四节 宠妃僭越与皇嗣、国本之争
一 明中期的万贵妃
二 明后期的郑贵妃
三 后妃干政与皇权专制
第四章 明代公主的政治地位与生活
第一节 公主的封号和数量
第二节 公主的出生和成长
第三节 公主的婚姻及家庭
一 驸马的选择
二 公主的册封
三 公主的婚礼
四 公主的家庭生活
第四节 公主的政治及经济生活
一 公主的政治生活
二 公主的经济生活
第五节 公主的丧礼
第五章 明代女官的采选
第一节 明代“女官”的界定
第二节 明代女官的采选
一 采选的沿革
二 采选的标准
三 采选的程序及影响
第六章 明代女官的宫廷职掌
第一节 女官机构设置及其常规职掌
一 机构设置与员额
二 常规职掌分工
三 女官的“分外”职能
第二节 女官在国家礼仪中的职能
一 女官称谓的差异与变化——以婚礼为例
二 女官职掌的变化——以册立仪为例
三 女官在典礼中的作用——命妇朝贺中宫之仪及亲蚕礼
第七章 明代女官地位的嬗变
第一节 宦官与女官的关系
第二节 皇后对女官的影响
第三节 皇帝对女官的态度
第八章 明代宫女的采选与晋升
第一节 宫女的采选
第二节 宫女的晋升
第三节 特殊的女性服役群体
一 “三婆”:奶婆、医婆、稳婆
二 女轿夫
第九章 明代宫女的赏罚与归宿
第一节 宫女的赏与罚
第二节 女官的归宿
一 出宫归乡
二 卒于宫中
第三节 宫女的归宿
第十章 明代宫廷女性的日常生活
第一节 女性服饰
一 制度规定的服饰
二 日常服饰妆扮
第二节 饮食医药
一 饮食
二 就医
第三节 住与行
第四节 闲暇生活
第五节 对食
参考文献
后记
新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绪 言
明代的宫廷女性包括皇后(太后)、妃嫔、公主、女官、宫女和特殊女性等,在以皇帝为主宰的宫廷里,女性群体是皇权的伴生物。
从社会学角度看,宫廷女性是一类社会群体。明代宫廷中的常住人口,除皇帝一人系男性外,就是大量的“中性人”宦官,以及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在明王朝的权力中心,宫廷女性群体比普通社会女性群体的等级性要强得多,皇权决定了她们的存在和命运。同时,女性群体又有自己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的特质,她们有自己的存在状态和行为方式,并影响甚至左右着皇权的运行。
对明代宫廷女性史的研究,首先,是对宫廷女性群体的构成、来源加以确定,如选后制度、嫔妃的册封与晋升、女官的选拔、宫女的采选,奶妈、医婆和女轿夫等的来源与管理等。其次,是每一类女性在女性群体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即她们在这一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由她们的职能来确定,宫廷女性群体的角色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与皇帝、外臣、宦官等群体的关系更密切。第三,生活状态。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宫廷女性的等级化决定了她们的生活状态,而普通女性的生活状态在宫廷女性生活中同样有深刻体现。基于上述宫廷女性群体的构成、角色定位和生活状态等方面的基本因素,本书的撰写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
一、女性制度。从制度的规定本身,考察有关明代的宫廷女性的群体构成及其相关的规定。包括皇后的选择与册立制度,妃嫔的选择及晋升制度,宫女的采选制度,女官的选择及职掌,最底层宫女的来源及出路等。本部分内容以静态考查为主,意在理清宫廷女性制度的基本规定,并总结宫廷女性制度的发展规律。
二、女性角色。从女性权力(职能)运行的角度,分析不同女性群体在宫廷这一特殊的舞台上所展示的“社会”影响力。包括后妃与皇帝的关系及皇权的运行,后妃的家族关系(外戚),后妃与廷臣的关系,后妃与权阉的关系,下层宫女与宦官的关系,女性群体之间的关系(皇后与宠妃、皇后与皇太后、后妃之间、下层宫女之间)等。本部分研究的方法是代表性事例分析(个案分析),穿插在不同群体的制度属性研究之中,多角度地揭示宫廷女性真实的社会存在,意在说明皇权制度和女性制度的一般性特征及实际运行中的对立与统一。
三、女性生活。女性(社会)生活史是女性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宫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实质是其政治生活的反映。本部分的生活,实则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重点考察宫廷女性的衣、食、住、用、行等,精神(文化)生活则是其文化娱乐生活的展示和内心世界的分析。
以上三部分内容的撰写均以时间为线索,按照皇后、妃嫔、女官和下层宫人的等级秩序来安排章节内容,既分析制度、角色和生活的历时性特征,又尽可能挖掘它们在明朝277年的因循与变化。
近百年来,对明代宫廷女性的研究成果已经涉及了女性群体的若干层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如邱仲麟的《明代遴选后妃及其规制》对有明一代各朝从民间甄选后妃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论及采选程序时指出“其采选过程与选宫人相差不多”,他的《明代宫女的采选与放出》对有文献可考的明代历次宫女的采选与放出进行了极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作者还对明代宫人数量进行大致估算,认为,永乐年间可能人数较多,万历以后最多应在两千人上下。不可回避的是,现有的研究呈现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基本都包括制度建立、机构设置、女官采选、制度影响这几个方面,大都是静态描述,内容比较简单且雷同的文字不少。第二,仅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制度本身或执行中的一些规定进行粗线条的描述,大都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关于后妃与政治层面的论著还比较丰富,又以人物传记、描述文字居多,但诸如机构设置及职掌的详细规定,不少论著是将史料中的记载或全部或部分罗列出来,对制度规定的实施与成效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都严重不足。第三,不论是其中某一方面还是这一制度的发展,研究都不完整,多是对某一阶段的概括,而缺乏连续性,这一制度在整个明代盛衰兴革的轨迹实际上并不明晰。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女性群体牵涉宫闱禁地,除后妃的记载有些材料外,大部分多隐幽不清,相关材料不够充分。以上多数论著中参考和引用的史料多有雷同,且不外乎那么几种,而且这些材料基本详于明前期,后期则比较缺乏。所以挖掘更多的材料,则使研究能够更深入更完整。
在史料方面,记载明代宫廷史的材料是比较丰富的,对宫廷女性的记载颇为分散,但仍然存在深入发掘和扩展的可能。官修正史方面,作为明代史料之源的《明实录》就是以皇帝、皇室和宫廷为中心来编修的,其中有丰富的宫廷史料,它们对宫廷女性制度的创立、历次更定、机构设置、不同时期的采选以及与制度相关的政策规定等皆有记载。实录的内容可与《明集礼》《明会典》《礼部志稿》《明史》等系统记载明代典章制度的典籍对照阅读,大体可理出宫廷制度的属性和沿革。清代官修的《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中辑录了历代宫廷史料,其中《宫闱总部》《宫女部》等部分,包含历代女性制度、纪事、艺文等内容,《续文献通考》中对明代女性制度亦有记载。明清两代私修的史书中,亦对宫廷典制、后妃女官制度、机构设置等方面有所记载,其中也不乏明代后妃的传记,在这些传记中亦可见零散的关于中下层人物及其事迹的内容,如查继佐《罪惟录》、何乔远《名山藏·坤则记》、杨继礼《皇明后纪妃嫔传》、傅维鳞《明书》、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等,都有零散的记载。明清时期的笔记文集也是相关史料的重要来源。一些记述明代北京史地的著作中也会涉及宫廷典制和宫闱内事,不少内容皆是正史未载的。如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史玄《旧京遗事》、沈榜《宛署杂记》、宋起凤《稗说》、吴长元《宸垣识略》。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是前述相关论著中引用较多的一部明人笔记,其中有专门章节言及宫闱之事,并且专设标题,论及女性事迹。《酌中志》和《明宫词》是这些笔记文集中应予以重视的两部。与其他笔记文集不同的是,《酌中志》的作者刘若愚是宫中的一名宦官,经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其著作中详细记述了宫廷种种事迹,包括朝中政事、日常生活、宫中规制、饮食好尚等等,皆是其耳闻目睹,其中不乏对宫中女性人物的记载,宫闱之人记宫闱之事也就更加翔实可信。宫中的传闻轶事为明清的文人们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出现了大量宫词作品。《明宫词》一书收录了明清之人创作的十五种宫词作品,这些宫词的作者有皇室成员,有宫廷女官,有朝中大臣,有著名文士,有一介布衣,他们用诗词记录或描述一代宫廷史,很多皆是正史所不载的珍贵材料。前述的个别论著中已有利用宫词对宫廷女性进行研究,但大量宫词材料尚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利用,这些都是研究明代宫廷史,包括明代宫廷女性史不可或缺的素材。还有一些笔记文集中亦零散分布着有关女官或宫人的材料,在此不一一叙述,详见参考文献。明代帝后主持编纂或撰写的典籍亦有辅助作用,这些典籍中的相关内容能反映出统治者在制定制度时的初衷、态度以及期望,其中也有统治者对宫中生活的描述。相关典籍包括《皇明祖训》、《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仁孝皇后《内训》、《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等。
本书的谋篇布局,主要围绕宫廷女性制度、女性群体和女性生活等三个方面展开,考虑到各方面在内容上的差异,章节在安排上又没有受制于此。由于明代宫廷女性史的若干方面前人已有研究,本书也没有追求各部分的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关注了前人研究不多或很少研究的制度层面,比如女官制度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入探讨,公主部分也尽可能做到全面。而后妃作为宫廷女性最重要的群体,由于前人的研究已有涉及,本书则重在前人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设置了三章,意在将前人的研究推向深入。这就是本书写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