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综合风险防范——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

書城自編碼: 176482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環境科學
作者: 吴绍洪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0716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7/3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00.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诸葛亮
《 诸葛亮 》

售價:HK$ 79.4
解密:梦的诞生
《 解密:梦的诞生 》

售價:HK$ 193.2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售價:HK$ 45.9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售價:HK$ 79.4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售價:HK$ 82.8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售價:HK$ 193.2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售價:HK$ 79.4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62.8
《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重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HK$ 91.0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方法技术指南(第一版)》
+

HK$ 1033.5
《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
+

HK$ 622.8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內容簡介: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之一。本书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识别与分类方法,提出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框架,综述了气候变化风险及综合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和途径;并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选择生态系统、粮食保障及气象水文灾害三个方面定量评估了SRES
B2情景下中国近期、中期与远期等不同阶段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水平与时空格局,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时空分布;最后,根据未来情景下中国气候变化风险分布地图,提出了中国气候变化风险防范技术。此外,还在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防范示范。

本书可供灾害科学、风险管理、应急技术、防灾减灾、保险、生态、能源、农业等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等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目錄
总序
第1章绪论——气候变化与风险社会
1.1气候变化
1.2风险社会与综合风险管理
1.3气候变化风险
1.4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表达与防范
第2章气候变化风险识别与分类
2.1气候变化风险识别
2.2气候变化风险分类
第3章气候变化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风险
3.1评估方法与风险等级划分
3.2气候变化下中国生态系统生产功能风险评价
3.3气候变化下中国生态系统碳吸收功能风险评价
3.4气候变化下中国生态系统综合风险评价
第4章气候变化下中国粮食保障风险
4.1气候变化的粮食保障风险分析
4.2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
4.3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粮食保障风险评价
第5章气候变化下中国气象水文灾害风险
5.1数据与方法
5.2高温灾害风险时空格局评估
5.3洪涝灾害风险时空格局评估
5.4干旱灾害风险时空格局评估
5.5气候变化下综合气象水文灾害风险评估
第6章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6.1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6.2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的时空格局
6.3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综合风险防范技术
第7章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与防范
7.1时空综合、横向综合及纵向综合
7.2自然生态系统风险防范技术
7.3粮食保障风险防范技术
7.4气象水文灾害风险防范技术
7.5高风险地区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
7.6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技术
第8章气候变化风险分类与管理案例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8.1研究区概况
8.2广东省气候变化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8.3气候变化风险的风险源及识别
8.4广东省气候变化危险性
8.5广东省气候变化高风险季节防范
8.6珠江三角洲海岸带地区风暴潮风险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第1章 绪论——气候变化与风险社会*
20世纪中期以来,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
日益严重的环境生态破坏,以及由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引起的全球粮食问题、资源危机、灾
害频发等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尖锐地出现在全人类面前。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这种危机是全球性的,不仅仅表现为人口爆
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地球整体功能的失调、紊乱,以及人类赖以生存
的全球环境的变化。国际社会各界对全球问题的关注日益加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由局部
扩展到全球,由眼前扩展到长远,由一般的关注发展为严重的危机感。
科学研究表明,全球环境变化对中国生态、资源、环境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作为
一个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正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
系统变化、水资源短缺、干旱化加剧、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荒漠化加重等结果,将给
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持久和难以逆转的影响。气候变化还会加剧食物、水和能
源危机,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特别是臭氧层耗损、
大气成分的改变还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食物数量和品质下降、流行性疾病传播等,对人
民生活质量乃至民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的趋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
下去,这种变化能否回到原有的平衡或能否有新的平衡?人类如何应对、适应这种变化,
以及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体现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这些都是事关人类未来生存与
发展的大问题,也是气候变化风险研究的核心问题。
气候变化风险问题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外交和环境领域的一个热点和焦
点。随着《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
问题谈判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承担减、限排的潜在压力,在这样一个新的政治
背景下,如何认识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都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气候
变化风险研究。通过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提出防范技术体系,可以为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环境
外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对策,并为中国参与国际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事务奠定基础。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交叉、重叠,其超越了许多传统研
究范畴,常规的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气候变化风险研究
中不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风险社会背景下超越常规的风险管理模式。
本章主要从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当前风险社会的本质来探讨气化变化风险研究的模式以及国
际上的一些进展。
1.1 气候变化
1.1.1 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长时间的气候转换或改变,是以某些或所有
与平均大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风场和降水量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近几十年
来,随着对决定气候及其变率的下垫面过程的认识日益增多和深入,气候的概念大大拓展
并且发生了演化,现在的气候变化研究多倾向于对包括大气圈、水、海洋、湖泊、冰雪、
岩石间表面及生态系统等在内的气候系统变化的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界的外
源强迫,也可能是气候系统固有的内部过程,还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强迫。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中的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随时间的
变化,无论其原因是自然变化还是人类活动的结果(IPCC,2007a);而在《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中,气候变化是指直接或间接归因于改变全球大气成分的人
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是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率之上的(UNFC-
CC,1992)。由于在实际中很难精确区分自然原因引起的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引起的气候
变化,本书倾向于采用IPCC对气候变化的定义。
1.1.2 气候变化及其应对
人类在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基于多方研究的确凿证据表明,
气候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尤其是通过化石燃料
燃烧释放的温室气体。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强降水事件的增加、积雪和海冰缩减、更
加频繁和强烈的热浪等气候系统的变化,给人类和广泛的自然系统带来了重大风险,是人
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长期、严峻的挑战(IPCC,2007b)。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b)指出:1906~2005年的100年里,全球平均地表温度
上升了0.74℃(0.56~0.92℃),最近50年的升温速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两倍。1961
年以来的观测表明,全球海洋已经并且正在吸收增加到气候系统内的80%以上热量,海洋
升温已延伸到至少3000m的深海。升温引发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约0.17m。近
100年来,北极平均温度升高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温度升高速度的两倍。按2006年年底
计,1900年以来,北半球季节冻土最大面积约减少了7%。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认识的深入,决策者的问题已经从“正在发生什么”发展为
“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如何应对”。科学研究已经揭示了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许多内容,越来
越多关于技术和政策的知识可用于限制未来气候变化的幅度,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有了
更细微、更广泛的理解,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各行业和相关方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气候
变化。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从1992年通过的《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再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
图”、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协议》和2010年底的《坎昆协议》。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气候
变化运动中,各个国家阵营、社会团体、公众媒体、企业和个人都纷纷响应,积极参与,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一个涉及科学、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和道义等因素在内
的错综复杂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与应对。早在1994年制订的《中国21世纪
议程》中,中国就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气候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近年
来,气候变化领域的工作也在不断加强,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
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国家方案》,科学技术部还牵头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对气
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
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1.1.3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有关气候变化的纠缠与争议最根本的原因是气候系统十分复杂,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气候资料和代用资料的不确定性、气候模式(包括复杂的全球气
候系统模式和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可预报性、全球气候系统的复杂
性、气候自然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预测和预估的不确定性等(赵宗慈,2009;
IPCC,2007a)。其中,尤以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最为突出,影响也较大。受资料获取和计
算机运行能力限制,气候模式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尚不够精细,因此在局地和区域尺度,
气候模拟和预估的不确定性较高;同时,气候变化包括了气候的自然变化和人类造成的气
候变化,如何在气候模式的预测和预估中同时反映出自然和人类的复杂联合作用,模拟中
如何表示出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也是一大不确
定因素。此外,全球气候系统包含了复杂的和多种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同时
包括了多时间尺度和多空间尺度的机制,在许多方面现在科学家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如
冰盖动力学、云过程和区域气候效应,导致了对全球气候变化速率和幅度的预测及其在局
地和区域尺度的表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许多气候变化风险的精准化预测是不可能完全
实现的,气候变化的许多过程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还处于灰箱,甚至是黑箱状态。
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无疑会降低气候变化问题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性,但我们不能等
到不确定因素减少了,再考虑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第二工作组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风险管理在气候变化应对和决
策中的作用,认为风险管理方法对于进行气候变化风险决策具有诸多优势,如对不确定性的
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政策优化选择评估、多学科研究的综合以及把气候变化问题纳入
更广泛的决策背景之中等。而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气候变化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可以把
气候变化中的各种问题纳入到一个框架或流程中进行系统管理,可以充分考虑到其影响和风
险的方方面面,最大可能地避免疏忽、遗漏以及错误的决策和行动(IPCC,2007a)。
同时,许多国际风险管理组织如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风险分析学会
(SRA)等都将气候变化风险视为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研究领域,气候变化风
险管理研究正在逐步发展起来。
1.2 风险社会与综合风险管理
1.2.1 风险社会
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克·贝克(Ulrich Beck)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风险
社会”的概念(乌尔里克·贝克,2004),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内部及其与外
部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经济、技术、文化和环境领域快速全球化,科学技术发
展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等,现代风险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看似局部或偶发的风险事件,
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作用系统,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作用下,极有可能会导致一些重大社
会灾难发生;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由风险和灾难所导致的恐惧
感和不信任感将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迅速传播到全社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芭芭拉·亚
当等,2005;刘燕华等,2005)。现代风险表现为更大的影响面、更强的系统性、更高的
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风险已经不再是“一次性突发事件”,一个以风险为常态的新型
社会形态正在来临,人类已进入了“世界风险社会”(Beck,1999),到了与“风险共存”
(living with risks)的境地(ISDR,2004;刘燕华等,2006)。
在现代风险社会,风险一旦转化为实际的灾难,它的涉及面和影响程度都将大大高于
传统社会的灾难。近几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的灾难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如欧洲
破坏性的暴风和洪水、加拿大的暴风雪、人类和动物的新发传染病(艾滋病、非典、埃博
拉病毒、禽流感和疯牛病等)、恐怖袭击(“9·11”事件、日本沙林毒气事件)、计算机
病毒、高新技术风险、能源危机和金融动荡等。这些现代风险一般是多维度的社会现象,
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心理和管理等诸多层面(Remy,2003)。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联系更加紧密,往往形成互相诱发的风险链,影响范围更大、机制更复杂。高度的不
确定性和复杂性经常引起公众甚至专家之间的激烈争论,风险评估和决策变得更加困难。
以单一学科的定量科学测量和专家系统为基础的传统风险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已经暴露出来
(De Marchi and Ravetz,2004;赵延东,2004)。“风险社会”的来临,给人类社会传统的
风险管理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代中国社会因全球化和巨大的社会变迁也正在进入“风险社会”。中国2003年发生
的SARS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爆发事件以及近年来各地频发的导致重大伤亡的灾难看上
去似乎并不相关,但它们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李路
路,2004;郑杭生和洪大用,2004)。而且中国的情况更加复杂,作为一个处于社会转型
期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传统风险与现代风险并存,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
为艰巨。2008年2月美国侨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化解中国经济的“高血压”》的社论,称
1998年的洪灾、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以及2008年初的雪灾均给中国带来了矫正体制弊端
的契机。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爆发之后,许多专家和政府机构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也确实认识到了中国风险危机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对高度不确定性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差、
公众风险沟通不足、制度改革赶不上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不同的政府机构和区域之间缺乏
协调、管理效率低下等(Xue,2005)。同时也吸取了教训,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风
险应急管理机制,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和体制的限制,许多问题尽管已经认识到了,却仅停
留在理念的层次,还未采取实际行动。在应对2008年初大规模的雪灾中,仍然暴露出了
风险应对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灾,死亡
129人、失踪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78亿亩①,房屋倒塌4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1516.5亿元。在惨痛的代价之后,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个矫正的“契机”?本研究认为最根
本的还需要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探究具有可行性的、适合现代风险社会的新型风险管理
体系。
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
凸显期。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投资拉动的高消耗的增长,造
成了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多年累积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农药污染、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并呈现局部改善
与整体恶化并存的趋势。未来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经济将
翻两番,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全球环境变化风险加
剧了我国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国
家的内部分工模式、产业链以及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建立综合全球环
境变化风险防范科技体系、提升国家竞争力是以新的发展观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举
措,关系到我们能否处理好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发展;关系到我们能否成功应对新时期的复杂国际形势,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贸易摩擦和各种
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从国家层面冷静思考、未雨绸缪、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在国家安
全战略上做出科学的判断,选择正确的风险防范技术措施十分必要。
1.2.2 现代综合风险管理
为了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现代风险管理已经超出了单学科、纯学术研究的范
畴,具有跨学科、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为一体的特点(李津,2005)。国
际上风险评估和管理领域在应用相关定量科学结果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涉及“治理”
(governance)的内容(De Marchi and Ravetz,2004),“综合风险治理”(integrated risk
gov-
ernance)正日益成为国际风险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各种跨国的、国际级的综合风险管理机
构,如“风险分析学会”(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SRA)、“国际风险与管理理事会”
(International Risk Governance
Council,IRGC)和“欧洲诚信网络”(trustnet)的建立有力
地推动了风险管理向综合风险治理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能更好地管理现代风险社
会的各种风险问题。
特别是针对现代风险社会新近凸现的系统风险(OECD,2003),专家们强调综合风险
综合风险防范 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
治理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广泛地认识到风险评估不能仅仅以定量科学测量为目标,还应该
综合考虑社会风险认知和放大因素的影响,强调风险管理的社会背景因素(Renn,
2006)。在国际多学科多领域开展的风险研究中,除了强调风险系统的内在机制、风险评
估模型、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在风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外,越来越关注从社会、经济、人文
行为角度对人类自身接受风险的水平开展综合研究(Remy,2003),评估的过程也日益公
开化、透明化和综合化。重点逐渐转向重视与人类经济社会相对应的安全建设研究,把风
险分析与对应风险管理体系相联系,高度重视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系统对各种灾害的脆
弱性响应水平与风险适应能力研究(Umana,2003;Wiedeman,2003;Kleiber,2003)。
这些综合风险治理的理念逐渐在一些风险管理框架中体现出来。目前国际上提出80
多种风险管理框架,其中有许多都在逐渐向综合风险治理的趋势发展,例如,加拿大政府
使用的综合风险管理过程模型(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Canada)和风险研究
所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网络框架(Shortreed et al.,2001)都是融入了风险沟通、利益
相关者参与以及风险社会背景因素的综合风险管理框架。
目前比较成熟的、有代表性的综合风险治理体系是国际风险理事会(IRGC)针对全
球性、系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的风险问题构建的综合风险治理框架(integrated risk gov-
ernance framework)(Renn,2005),其目的在于开发一个综合的、完整的和结构化的方法
来研究风险问题、风险防范程序,可以为形成综合性评估和管理策略提供指导以应对风
险,特别是全球层面上的综合风险——气候变化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框架综合了
科学、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并且包括了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包含两个主要
的创新:涵盖了社会背景的内容以及按照风险相关信息进行的新型分类(Renn,2005)。
框架将综合风险治理划分为三个阶段:预评估、评价和管理。在评价阶段和管理阶段之
间,还包括一个对风险进行描述和评价的扩展阶段——风险可容忍度和可接受度判断。
1.3 气候变化风险
气候变化是当前“风险社会”中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风险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
表明,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避免,预计21世纪,全球仍将表现为
明显的增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可能更加严重(IPCC,2007b)。同
时,气候变化风险也是“风险社会”中最典型的现代风险问题之一。科学家对许多问题的
认识还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和争议性,再加上其全球性和跨代性,使其中许多问题的争议,
已不只是单纯的科学辩论,还掺杂了对环境、社会经济甚至政治问题的价值观的争议,成
为科学家、各国政府、社会各界包括一般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需要超越国界、部门、阶
层、学科和风险领域的各种参与者协调一致的努力。在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大背景下,中
国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面对气候变化已经和即将造成的各种影响和风险,迫切
需要进行系统的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管理。
1.3.1 气候变化风险相关概念的界定
为了更清晰地叙述,有必要对气候变化风险相关的定义进行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