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牛眼投资:低风险赚取绝对回报的超级选股王道

書城自編碼: 23970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金融/投資/理財证券/股票
作者: 〔美〕约翰.莫尔丁[John Mauldin] 著,谭浩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68058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4-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74/14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 》

售價:HK$ 110.4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售價:HK$ 90.9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售價:HK$ 216.2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售價:HK$ 78.2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售價:HK$ 67.9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售價:HK$ 90.9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售價:HK$ 124.2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售價:HK$ 10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0.7
《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原书第2版)(精装)(畅销》
+

HK$ 110.6
《股市法则(第4版)——熊市赚钱、牛市暴富的50条准则》
+

HK$ 119.3
《《牛眼投资法》(世界级投资专家莫尔丁的经典著作,命中牛眼股,》
編輯推薦:
世界顶级投资大师教你一击即胜,命中超级牛眼股!
亚马逊金融投资类图书畅销榜
华尔街超级选股大师约翰·莫尔丁经典力作
如果你持有一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就相当于你买进了一头能在未来若干年持续获利的现金牛!
內容簡介:
打破传统投资思维束缚
顺势而为,轻松命中超级牛眼股
为何说当主要市场指数高出市盈率23 个点时,多数投资者在未来10 年都不会获得收益?微软、思科、英特尔这些大盘科技股未来10年依旧会表现良好的依据又是什么?
中小型投资者会比巴菲特更容易选到牛眼股的原因何在?由精挑的10 只牛眼股组成的投资组合为何能让你投资稳赚?
当国内的基金经理人均亏上亿时,你是否还能在基金投资上看到曙光?当房价动辄上万,你认为被经济捆绑的楼市还有投资空间吗?
世界顶级投资大师莫尔丁在本书中揭穿投资市场谎言,告诫广大投资者,深入挖掘市场价值就像击中一个移动的目标,要想投资获利就必须了解市场未来走向而不是背离市场趋势。投资应该是命中获利一倍以上的超级牛眼股,而不是平庸地跟随大盘,盲目"买入并持有"。
同时,作者纵览全球市场大势与产业盛衰,为你阐述了未来10年的市场走势,并告诉投资者如何挑出最具潜力的"二线牛眼股",引导投资者聚焦绝对超值回报,在波动的市场中赚取最丰厚的利润。
關於作者:
享誉盛名的投资顾问
牛眼投资领路人
约翰·莫尔丁不仅是知名的金融专家,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还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网络评论家。著名投资专家莫尔丁在对冲基金方面建树颇多。他著有《12位世界最佳投资人策略揭密》《尾声》等作品。
莫尔丁还是千禧波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和千禧波证券公司的注册代理人。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经济和投资机会观察家,拥有上百万忠实的追随者。
目錄
权威推荐 1
推荐序 用"牛眼"做好价值投资 1
高端访谈 牛眼投资,重在价值 1
第 1 章 我们身处熊市的天堂,还是牛市的地狱? 1
瞄准牛眼,扣动扳机! 4
神奇的股市数字17.6 5
突破周期怪圈困局 7
长波理论真的能解释一切? 13
寻找创新周期,抓住下一个暴富点 15
第 2 章 股市交战法则 调整预期,适应新形势 19
马科维茨并不能预测股票的未来收益 22
买入并持有--忽悠你买股票的策略 26
为何分散化投资也无法抵御风险? 28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掩饰下的第三个"陷阱" 29
起伏不定的市盈率导致投资者不理性? 30
美联储成了最后的救世主 32
股市中的情感:"稳定涡流"or"愤怒的公牛"? 33
牛市不再,市场却活过来 35
第 3 章 信仰 PK 历史 全球牛市轨迹跟踪 39
长期熊市,别留恋股市 43
熊市中一半的时间仍然有利可图 46
人口发展将重塑世界格局 46
养老金的死亡漩涡 48
人口发展趋势决定投资风向? 51
第 4 章 趋势跟踪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55
价值投资大师格兰瑟姆的泡沫论 57
疑似合理期望VS非理性繁荣 59
循规蹈矩还是跟着格兰瑟姆去地狱? 62
牛熊对决:西格尔对阵格兰瑟姆 63
市场终究会回归合理的趋势 65
投资指数真的可以战胜大盘? 68
道琼斯上的大派位与被忽视的绝望 73
第 5 章 疯狂的投资者 不想赔钱就要进行风险分析 79
追捧热门股的逻辑 82
分析师是在传"福音"还是在设"陷阱"? 84
随机致富的傻瓜并不到处都是 86
麦当劳里的咖啡真的很烫? 87
投资软件决定不了投资风格 88
技术分析只是掩饰投资者非理性的幌子 91
如何在利基市场获得"阿尔法回报" 92
成为佼佼者中最顶尖的1% 95
第 6 章 与熊共舞 用"牛眼"来透视熊市 101
牛眼投资的基本面属性 104
有效市场假说不一定有效 105
明知故犯的主场偏好 109
对某只股票过分熟悉带来的不合理自信 110
投资者过度反应的证据 112
股价逆转背后的根源 115
第 7 章 牛眼投资的精髓 找准牛眼股,明确股票价值 119
用"格雷厄姆数值"玩转价值投资 122
用牛眼发掘潜力股 124
中小投资者被忽视的优势 126
精挑10只牛眼股票 129
牛眼股票投资的基本法则 131
基金是否也适合价值投资? 133
与巴菲特同甘共苦 134
远离交易,坐等获利? 135
第 8 章 投资债券 进了避风港还是陷入恶性循环? 139
债券与利率之间的算术题 142
债券投资获利法则 143
第 9 章 用牛眼来精挑"潜力股" 147
选择"保险型"黄金还是"投资型"黄金? 150
用"牛眼"来选黄金股 154
投资商品期货的艺术 156
游走于各类资产的狩猎者--全球宏观基金 158
业绩表现平稳的基金更受欢迎 159
深度剖析房地产的投资价值 161
创业时机的识别与选择 163
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164
第10 章 顺势而为 做投资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169
边看风景边赚钱 172
走入镜中的世界 173
內容試閱
第6章
与熊共舞
用"牛眼"来透视熊市
在长期熊市中,如何通过牛眼投资法进行估值分析,并选中最具潜力的价值股? 通过有效市场假说我们真的能得出距离下一轮牛市还有10 年?个人偏好会对投资产生怎样的致命影响,对某只股票的过分熟悉为何更容易招致惨败?
为何苹果和通用的股票在保持良好业绩的同时却为投资者埋下了失利的风险?为何说股价发生根本逆转的原因是投资者的心理?用牛眼来透视长期熊市,你准备好了没?
做一个熊市专家或许容易,但作为一个专为他人理财的专业投资人士,看好市场显然有钱可赚。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我所预期的21 世纪头10 年里,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所出现的长期熊市。但现在我要说,你应该去投资股市。可是,如果你的后背上从未留下过熊爪的抓痕,又如何能做到"与熊共舞"呢?
这个答案或许并不简单,但一定是明确的:当你在与熊共舞时,必须占据主导地位!你可以利用这轮熊市周期来积累财富,而不是让它吞噬你的资产。
在本书接下来的几章里,你不会读到任何具体的选股技巧。我将告诉你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能帮助你找到那些能够让你的财富不断增值的股票。我还会就如何预计买入股票的时机进行论述。与你的经纪人所说的正好相反,买入的最佳时机并不总是在当下。顺势而为,根据市场的未来趋势才是判断买入卖出时机的明智选择。
牛眼投资的基本面属性
我们来看看几条在长期熊市中直接投资股票的法则。
首先,当我告诉你我们正身处一个漫长的熊市中时,我的判断依据是那些大公司股票的市场均价。在这轮熊市周期里,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指标性公司市盈率估值的缓慢下降。
这里的两个关键词是"估值"与"平均"。当平均市盈率为15 倍时,多数股票的市盈率是20 倍,另外还有一些公司的市盈率为10 倍。随着平均市盈率指标的走低,出于某种原因,一些股票的市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当平均市盈率达到12 时,将会出现5 倍、6 倍或7 倍市盈率的股票!这时才体现了股票的真实价值。
很多投资顾问和基金经理都希望你能永远呆在股市里。他们叫你购买指数基金或宽基指数型共同基金。他们所说的多元化投资就是让你购买利基股票基金。如果你坚持持有足够长的时间,也许是20 年或30 年,你一定会获得不错的收益。不幸的是,在长期熊市中,这绝对是一桩亏本买卖。
《牛眼投资》不是教你投资股市,而是教你投资特定的股票和投资策略。别把股票等同于股票市场,应该把市场想成是由许多股票所组成的。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这就好比位于纽约的一间意大利餐厅,这家餐厅的菜单上有一百多道菜。你肯定不会把菜单上的所有菜都点一遍,然后只选取几样来吃。恰恰相反,你只会根据自己的口味点几道特定的菜肴来品尝。
其次,以价值而不是价格作为判断长期熊市的依据,你就能知道何时应该重新入场--当股价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时候。因此,即使我们认为整个股市还存在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我们依然还会找到一些方法,把资金投入那些已经跌到底部,真正反映出其真实价值的股票。
另外,两种基本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发现那些价值型股票。你可以购买那些直接产生收益的股票,也可以购买具有增长潜力的股票,这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新颖之处在于我们定义收益和增长潜力的方法。
有效市场假说不一定有效
在目前的牛市反弹期,我的读者一直在问我:"你在想什么?要是股价就这么一路上涨,你凭什么断定你所谓长期熊市的观点是正确的?现在难道你不应该拱手认输,大方认错,然后宣布新一轮牛市已经到来了吗?"
我毫不怀疑接下来几年里,人们还会反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在之前的章节里曾经说过,在长期的熊市中,股市也有一半的年份是上涨的,通常涨幅在20% 或更多。频繁的反弹行情正是熊市的典型特征。当我们在思考那些重要但又有些晦涩的学术问题时,就是在回答此类问题。
布奇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我主编的新闻通讯的读者。我们俩从位于阿灵顿棒球场右翼外场的办公室阳台上观看得克萨斯州骑警队(Texas Ranger)的比赛。我把那儿当做办公室已经有15 个年头了。有力的投球、漂亮的防守、6 个全垒打那个晚上这只球队的表现就像世界冠军一样。唉!只是一场比赛构不成一种趋势,也代表不了一个赛季的表现。正如你随后将会看到的,对主场球队的偏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类比,让我们明白了一些有关市场趋势的问题。
"市场将会走向何处?在年底前市场还会继续走高吗?"布奇问道。与学术研究相比,他对这个问题感兴趣。2003 年,布奇被12 月到期的LEAPS(Long-Term Equity Anticipation Securities,长期普通股期权合约)认沽期权弄得焦头烂额,后来他再次陷入了类似的经历。
对于他的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我对12 月市场的情况一无所知。"此刻我可以给出几个可能出现的结局,但近期的趋势并不能成为你进行投资的依据。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看基本面。作为7 个孩子的父亲,我了解一些与他们的相处之道。我明白不能低估青少年非理性行事的潜力。原因很简单,一个孩子从昨天的错误中得到教训,这并不意味着他明天就不会再次犯错,也许他下次犯的错误更加让人惊愕。当朋友们问我"你的孩子们还好吧?"这样的问题时,更多的是一种虔诚的希望,而不是我自信满满的回答"他们还不错"。
在将一只股票高得离谱的价格与其令人惊叹的价值区分开来时,投资者遵从着各种各样的判断标准。历史证明,高市盈率会回归均值并进一步走低。2003 年我写下了以下的话,那时很多人都认为我过于悲观了:
从股市历史来看,市盈率从未出现过1999 年或2003 年底那样的波动,而10 年后,整个股市中投资者的收益都超过任何一只货币基金的情况也前所未见。绝对没有。
实际上,回头看看过去的10 年(这段话写于2012 年初),标普指数上涨了大约10%,明显低于货币市场10 年的总收益。但那些涌入股市的投资者都指望这次市场会有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表现。如我所料,股市估值(市盈率)确实降下来了,接下来10 年的收益也很可能不会很高,但至少是一个正值。从我写下《牛眼投资》初稿时算起,距离下一轮长期牛市还有10 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疯狂的定义就是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投资者们不断将股价推向令人艳羡的高处并暗自期望这次结果会不一样,但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让我们来看看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应该对此负责的并不是数学知识和经济学预见,而是人类的心理。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股票价格正确,同时也几乎能即时反映所有信息和预期,因此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寻找赢家和最佳入场时机的信号上。
股市大概是这样运作的。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和分析师不知疲倦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因为股价这么高,这么多人都在收集和处理信息,任何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传递的意义都不会被忽略。既然投资者都是基于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买卖股票,而且交易行为发生得很快,那么任何时刻有关一只股票的所有信息都是正确反映该股票当前价格的,前后误差不过几秒而已。
有效市场理论是一种徒劳的说教。研究基本面的历史数据并不能增加投资收益,因为有机会针对这些数据做出反应的潜在买家和卖家早已经知道这些数据了。研究技术指标数据也无助于投资收益的增加,因为如果股价存在某种显而易见模式的话,投资者就会根据这种模式做出反应,并在他们进行股票买卖时消除这种模式的影响。
因此,那些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者告诉我们,股价不可能被长时间地高估或低估,以便让投资者找出那些价格异常的股票并从中获利。攫取投资收益的唯一方法就是买入并持有大盘股票组合。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该理论的创立者。但一些理论经济学家认为该理论根本违背现实。
我们这些学术背景更少一些的人只需知道的是,有效市场理论是一种愚蠢的看待经济现象的方法,这就像我们要动用物理定律来证明大黄蜂不会飞一样。这说明只要一个学者,甚至是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一个命题提出数学上的"证明",我们就有可能愚蠢地从表面上接受该命题的合理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理论根本经不起检验。对于作为投资者的你而言,这一点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各种营销手段都会利用有效市场理论来证明你应该以某种方式来投资,例如长线持有股票或共同基金。
你怎么能反对一个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理论呢?他们会跟你说:"相信我吧,至少要相信那些诺贝尔奖天才们。"应该指出的是,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确实值得你信任,但也有少数理论虽然听上去不错,但却缺乏现实基础,不适合用于现实世界中的投资。这些理论很受那些向你兜售投资产品的人欢迎,但你根本不应该购买这样的投资产品。因为这些投资最终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明知故犯的主场偏好
当说到钱的问题时,为什么我们会有各式各样的表现?这正是行为金融学试图搞清楚的问题。是的,鉴于两名心理学家为该领域做出的贡献,他们被授予了诺贝尔奖。我们将要看看与他们的研究相关的几个案例,以此说明为何投资者会做出一些看似非理性的事情。
马丁格尔资产管理公司(Martingale Asset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阿诺德·伍德(Arnold Wood)曾在达拉斯面向一群金融分析师发表演讲,当时我也在场。他重点提到了两项有趣的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拿出一副扑克牌并抽出其中一张。每位观众支付1 美元,如果这张牌被再次抽中,就能获得100 美元的奖励。请记住,从统计学上看,每张牌的派彩金额为100 美元的154,即1.92 美元。按照这样的赔率,赌城拉斯维加斯很快就会破产,如下注金额为52 美元,赔付金额为100 美元。
当问这些观众是否愿意将这个可能会赢得100 美元的机会卖掉时,大约80% 的人都说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愿意出售这个机会,但平均售价要达到1.86 美元。如果你能以这个价格售出,这将是一笔合理的交易,虽然这个价格比原来的价格要便宜几美分。现在有趣的事情出现了。在实验的下一个阶段,每个参与者要亲自从这副牌中抽出一张来,并再次获得一个赢取100 美元的机会。中奖的几率没有发生变化,但此时由于参与者亲手摸到了这张牌,因此对其产生了个人依恋。在抽了纸牌的人中,仅有60% 的人愿意出售这个机会,且他们希望平均售价在6 美元以上。
更加有趣的是,当我们在MBA 商学院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他们给出的平均售价超过了9 美元!
"我知道这张牌。我研究过。我对这张牌赋予了个人情感。因此它应该值更多钱。"投资者就是这样想的。当然,其实这张纸牌的价值与你没有触摸它之前是一样的,但"拥有"这张牌的心理让投资者赋予了它更多价值。在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时,请别忘了这一点。
对某只股票过分熟悉带来的不合理自信
你是不是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发生?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和金融市场》杂志(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FinancialMarket)(www.psychologyandmarkets.org)上的几篇研究文章。马克尔·科尔卡(Michael Kilka)和马丁·韦伯(Martin Weber)在一项名为《国际股票回报预期的本土偏好》(Home Bias inInternational Stock Return Expectations)的研究中将德国和美国的投资者进行了对比。每组投资者都认为本国的市场和股票更有潜力。同时他们还预测本国股票的未来回报会高于国外股票的回报。仅仅因为对某只股票更加熟悉,就认为这只股票比他们所不熟悉的股票上涨的概率更大。理性地说,如果你对这只股票知之甚少,又凭什么作出如此论断呢?
只有那些小散户才会这么想吗?那可未必。研究同样发现专业机构投资者同样具有这种本土偏好。针对这两个小组的测试表明,相比那些"国外"的股票和不太了解的股票,被试者对他们所熟悉的股票持有更加乐观的态度。
科尔卡和韦伯还引用了其他研究来支持这一观点。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斯(Chip Heath)和已故行为经济学理论之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杂志(th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上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偏好与信念:不确定环境下选择的模糊性》(Preference and Belief: Ambiguity in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们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当人们自认为对正在被评判的事情十分有把握时,他们更倾向于把赌注押在自己做出的判断上,而不是一个具有同等可能性的偶然事件上。反之,他们就会更倾向于将赌注押在偶然事件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把赌注押在本地马身上的胜算要比同一批马在外地参加比赛时的胜算要大。同时还解释了为什么博彩公司知道我的邻居会赌达拉斯牛仔队赢,而不是西雅图海鹰队赢。我们每天读报纸、做研究,对"我方"队伍越来越了解。正因为我们对他们更为熟悉,因此判断他们获胜的概率更大。当然,就算你不是达拉斯人,也有可能陷入这种非理性的情况。这种情况全世界都有。
对一只股票十分熟悉,这不会导致你对它的轻视,反而会让你更加自信。更糟糕的是,下面的研究表明,如果时间充足,这种对股票的熟悉还会导致一种不合理的自信。 古代先贤说得好:"骄傲在败坏以先"。过分自信的结果就是股市投资的亏损。
投资者过度反应的证据
市场估值跌落到一定的低值,从而带来一轮新牛市,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久呢?为什么不是这个过程一旦开始,我们就能马上看到市场估值的低点呢?
投资者往往对他们所青睐股票的利好消息反应过度,对利空消息反应不足;而对于不看好的股票,投资者的反应就正好相反。过去的看法似乎能影响未来的表现。要改变这种看法是需要花时间的。
大卫·德雷曼(David Dreman)是投资分析领域的奇才之一,他和埃里克·拉夫金(Eric Lufkin)共同进行的一项名为《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基于心理学的证据》(Investor Overreaction:Evidence that Its Basis Is Psychological)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该研究证明投资者的看法比基本面更加重要。
他们首先对10 年内的所有股票进行了考察。然后将这些股票按照业绩好坏分成5 组,每组视为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第一个投资组合中包含了业绩表现最好的那20% 的股票;最后一个投资组合由业绩表现最糟糕的20% 的股票组成。
需要记住的是,不管"业绩出色"的股票还是"业绩糟糕"的股票,指的都是在这5 个投资组合形成之前的10 年中的表现。在这个10 年周期结束后,这5 个投资组合的价格马上就发生了改变,而且变化非常大。前10 年中业绩最好的投资组合在接下来的5 年里一直没有跑赢大盘,而过去10 年中业绩最差的投资组合却比大盘的表现还好。
我要指出的是,德雷曼和拉夫金并未引用的其他研究还证明,很多投资者的真实体验与这些静态的投资组合非常相似,其相似程度远远超出我们最初的想象。这是因为投资者更倾向于追求价格表现。实际上,一只股票或基金的价格越高,其价格波动就越快,从而会吸引更多的新投资者加入进来。
多年来,一家名为Dalbar 的公司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投资者行为量化分析",很多人都读过并认同其中的内容。Dalbar 公司的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者的收益其实不可能超过共同基金的收益,因为他们追逐的都是最热门的基金,如果某只基金的收益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期,投资者就会出现高买低卖的行为。这里的关键词是"预期",这个词在后文中还会出现。
另外一些研究证明,投资者倾向于追逐当前最热的股票,同时避开那些价格表现滞后的股票。因此,把股票按照业绩好坏分成5 个投资组合就如实反映了真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发生"追逐热门股票"的事情?德雷曼和拉夫金的解释是因为投资者过于自信的认为头10 年的基本面趋势会一直反复出现。因此股价会呈现出某种表面的"最好"和"最坏"的前景。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测很可能与股票最近的表现差别不大。例如,对看好的股票作出基本面向好的预测,而对不看好的股票作出基本面恶化的预测。这种预测行为会导致被看好的股票价格的高估,而让不被看好的股票的价格远远低于其真实价格。用过去的业绩推断未来的走势以及对自己能够准确预测股市未来的能力的高度自信是金融领域常犯的错误之一。
怪不得要让苹果公司永远保持50% 的年增长率,或者让通用公司的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5% 是不可能的。那句经常被投资者忽视的老话我们说过多次--"过去的表现并不能反映未来的收益"。但这并不是说苹果和通用不是伟大的公司。他们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公司。但这类公司的股价最终会变得过于高。一家公司持续保持良好的业绩,这为投资者埋下了投资失利的风险,因为持续不等于永恒。我们再回头看看那5 个投资组合。在创建这5 个投资组合的前10 年里,表现良好的股票到底比业绩不佳的股票好多少呢?业绩最好的投资组合超出了市场平均收益的187%。而业绩最差的投资组合则落后于市场79%。两者相差达266% !
不过在接下来的5 年里,就价格而言,热门股票的股价低于大盘均价26%。在这个5 年周期内,前10 年表现最差的股票收益高出市场平均收益的33%。
发生了什么事情?市场趋势停滞不前了吗?还是之前那些表现不佳的投资经理联手行动起来,使得那些差股的基本面开始向好并超过了明星股?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听起来还有些古怪。虽然股票的表现发生了改变,但这些公司本身并没有变化,至少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德雷曼和拉夫金发现"股票的回报率发生逆转并不等于其基本面也发生了逆转。也就是说,当那些受人青睐的股票开始落后于大盘时,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基本面也开始了明显恶化。相反有时候这些热门股的基本面实际上是在改善的,在这两个周期里,表现最差的股票基本面均低于大盘和表现最佳的股票。"
有时候,表现最差的股票实际上还会进一步走低。即使从第11 年到15 年这段时间里,那些失宠的股票,即前10 年里表现不佳的股票,其相对表现有所改善,但他们的现金流增长率却从14.6% 减少到6.6%。虽然热门股票,即前10 年表现良好的股票,其现金流增长率下跌了6 个百分点,但依然比失宠股票的现金流增长率高出2.5 倍。仔细阅读德雷曼和拉夫金的下列观察结论:
因此,虽然收益情况(股价)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价值型股票的表现在前10 年里不如大盘,而在整个评估周期内好于成长型股票,但基本面并非如此。几乎就任何一组研究对象,即进行评估的部分而言,在投资组合建立之前和之后,成长型股票的基本面都要好于价值型股票。然而,价格走势确实发生了惊人逆转。如果不是基本面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逆转呢?
德雷曼和拉夫金在另一篇论文中对此进行了论述,该论文认为"即便一个很小的意外盈利都可令收益持续几年好转。"他们还证明消极的意外消息不仅会在该消息出现的当年导致热门股表现不佳,而且在接下来至少4 年里都会如此;而积极的意外惊喜则会导致失宠股票在当年以及随后至少4 年里的表现明显好转。他们将这种现象归结于意外消息出现后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改变。
那么过度反应是什么?是指意外消息出现后,相对于基本面而言,引起股价的过度高估或低估,还是对意外消息的即时反应?另一些研究表明,当出现令人失望的收益时,市场分析师并不能快速做出反应,以致无法及时调整收益预期。即便在9 个月之后,分析师的预期还是过高的。
股价逆转背后的根源
随后,德雷曼和拉夫金谈到了他们所分析内容的实质。他们认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只是同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股价达到新高的若干年前,过度反应就出现了。我们对某个给定的条件或趋势越熟悉,这个过度反应期就会持续得越久;而当这个趋势开始掉头向下时,就会出现更加剧烈的调整。
基本面并不是股价逆转的原因,也不是风险导致股价逆转,因为大量研究表明价值型股票,即低市盈率的股票风险更小。德雷曼和拉夫金写道:"我们的结论是,股价发生重大逆转的根源是人们的心理,或者说得更加具体点,是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心理。"
不过他们还指出,当调整出现时,投资者又很容易出现反应不足的心理。虽然我们不喜欢意外消息,但我们乐于将其想象成一次性的事件。我们认为一切很快就会恢复正常。我们不会相应地调低对所持成长型股票的预期,这就为另一个意外消息和更多反应行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很显然,等待这些问题自行解决需要数年的时间。正如德雷曼和拉夫金在他们的研究总结中提到的那样,"最初的调整是剧烈的,我们甚至怀疑这是一种暴力性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并不会完全让股价回到真正水平。这个剧烈调整期过后,随着投资者(接下来5 年)反应不足的心态的持续,股价会缓慢的向真实水平回归。"
这一系列研究清楚的表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被高估的投资组合回归真实水平或正常趋势。我暗自思索,这是否适用于一切被高估的市场呢?难道这不正好解释了熊市为何会持续那么久吗?能够渐渐改变大多数投资者预期的并不是某只可以影响这个股市股票的意外盈利,而是一系列的事件和衰退。
因此,我认为在过去10 年的前一半时间里,我们都处于一个长期熊市的开始阶段,直到2012 年初,我们已经度过了这轮熊市23 的时间。这个周期的时间很长,平均约为17 年。
第7 章
牛眼投资的精髓
找准牛眼股,明确股票价值
在长期熊市中怎样利用"格兰厄姆数值"进行价值投资?牛眼投资法为何更青睐那些低价股票?
中小型投资者会比巴菲特更容易选到牛眼股的原因是什么?
精挑10 只牛眼股的投资组合为何会让你投资稳赚?格雷厄姆认为股市长期来看更像是一台"称重机"的理由又是什么?
任何一种股票都不具有优于其他股票的永恒属性,也不可能天生就吸引投资者,而最终股票的价格都会回归到价值上。
之所以我们会拿钱来购买股票或债券等其他投资产品,是为了(期望)获得投资产品升值所带来的正回报,从而增加我们的财富。但现在我们只谈股票。不论我们要承担股权风险还是能得到稳定的股息红利,投资回报才是真正吸引我们的东西。本章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的公式,其重要性不亚于E=MC2(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译者注):
R = Dy + G + ΔPE
你从一项股权投资中获得的回报(R)等于持有该股权期间的股息收益(Dy)、股息增长(G)以及就市盈率而言任何估值变化之和。该等式表明,投资者之所以选择投资股市(与贸易和投机完全不同),其原因如下:
◆ 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是为了获得股息
◆ 为了该公司的估值增长
◆ 同时为了以上两个原因
本章首先关注的是投资股票以期望股票升值,然后就投资股市以获得股息收入进行探讨。之后我要谈谈那个能预言未来的水晶球,这通常都是一件铤而走险的事情,同时讲讲如何把握入场的时机。最后,虽然前面两部分说的都是投资问题,但在最后一部分我要说一下交易问题。
用"格雷厄姆数值"玩转价值投资
每一个坚持价值投资的经理和投资者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等式,但所有这些等式都源自于《证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这本经典的投资学著作,该书写于1934 年,由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戴维·多德(David Dodd)合著。
这本书相当晦涩难懂,因此我推荐大家先从格雷厄姆的另一本书开始读起,这本书的书名为《聪明的投资者》(Intelligent Investor)。
考虑到有些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其中的术语,请允许我简单地谈谈"价值"这个概念。首先来看看一个名为"格雷厄姆数值"(Graham''s Number)的统计学术语,指的是流动资产减去包括优先股在内的所有负债。这个术语可以告诉你一家公司真实的清算价值。
假如一家公司的总市值(总股本乘以每股价格)低于格雷厄姆数值,那么该公司在破产或进行清算时的价值要高于市场愿意为其股票支付的价格。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但通常的原因是该公司股票未受到多数投资者的青睐。丹·菲利斯(Dan Ferris)在其《极值》(Extreme Value)一书中指出:
德保罗大学的约瑟夫·乌(Joseph Vu)希望知道能够利用格雷厄姆数值来发现那些赚钱的投资产品。乌教授在其研究中假设,当一只股票回落到格雷厄姆数值以下时就应该买入,然后2 年后卖出。乌教授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可能会比沃伦·巴菲特还富有。你可能还记得巴菲特的年复合收益率为22%,而乌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低于格雷厄姆数值买进股票,持有2 年后卖出,这样做就能实现24% 以上的年均回报率。
我们还要花一些篇幅来看看其他的研究,这些研究将帮助我们改变一直以来的看法,即认为价值导向型投资的收益要高于投资成长型公司的收益。这样的例子在大量的投资学研究文献中数不胜数。
于是我们不禁要挠挠脑袋,齐声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几乎就是在回避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泡沫呢?"为什么在某些时期,如长期牛市我们看到的是巨幅增长,而紧跟着出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走势,如长期熊市?为什么人们不断地投资那些从合理的历史标准来看远远高出其价值的股票?
以下是一些次要的原因:
因为卖给投资者的都是被高估的股票。但这个答案还不能完全让人满意。没有人能强迫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进行愚蠢的投资。
一些投资者不知道还有更好的股票。但在让投资者看到所有的证据和书面资料后,将投资回报不佳归咎于投资者的无知似乎很牵强。
股票能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周期性繁荣和萧条。但股价的波动性比经济的波动性要大得多,其波动的极端值区间也更大。
在我看来,这些表面的原因还不足以回答以上问题。追涨杀跌的投资方式盛行于古今中外的股市。是什么让人类如此行事呢?
无数的研究指出,买进具有深度价值的股票并坚持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这才是在长期熊市中唯一有效的策略。
用牛眼发掘潜力股
牛眼投资的理论精髓非常简单。关注你的投资产品所在市场的未来趋势,而不是过去的历史走势。保持沉着、稳定和自信的心态。买入那些被低估,可能是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并等待其他人发现该股票的价值,这是能帮你获得实质收益的一种方法。而许多投资者之所以没能获得理想收益,是因为他们总是跟风买进那些股价已经被高估的股票。
但是在一个高估值的市场中,我们该怎样发现那些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呢?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一组发掘股票价值的共同基金,然后通过投资实践来发现那些具有价值的股票呢?
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我并不认为这个方法能帮你成为股市的赢家。你投资股市的唯一理由就是这项投资比其他风险更小的产品能获得更多收益。
股市不是"存"钱的地方。在股市中,你投资的是增长。我要告诉你一种寻求增长的方法。这种方法赋予了中小投资者一种大型基金和投资机构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
我们先来看看大型机构投资者存在的问题。假设一名养老基金的投资经理读了本书,并打算购买一些具有强劲基本面和深度价值的股票。该经理所在投资委员会要求他必须将60% 的资金用于购买股票,于是他拿出约10 亿美元的资金,开始寻找价值型股票。
这名基金经理认为能选中100 只股票,他和他的团队就应该"祈祷感恩"了,也就是说他必须在每只股票上投入1 000 万美元。由于他不愿意让持有的股份超过任何公司总股本的1%,这意味着他只能购买那些市值超过10 亿美元的股票。
"噢,等等,"就在浏览数据库时,这名基金经理遗憾地发现,
"市场中市值超过10 亿美元且具有深度价值的股票不够100 只。"根据他所采用的标准,这样的股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只而已。
为了发现价值股,他必须不断降低选股标准,直到他的投资组合更像一只典型的主要由中小型企业股票构成的价值型基金为止。但假设你是一名中小投资者,你完全不必在任何一只股票上投入1 000 万美元。你可以投入更少的钱,却同样能发现那些低价股票的价值。
中小投资者被忽视的优势
作为一名中小投资者,你不会遇到手里拿到钞票却又买不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的问题。
罗伯特·豪根(Robert Haugen)在他的《新金融》(The New Finance)一书中指出,假设你连续30 年每年投入2 000 美元购买年收益率为8% 的投资产品,扣除通胀因素后,你的年购买力约为2698 美元。
但是如果你买入被他称之为具有真实价值的股票,则你的投资组合的价值将增至1839369 美元(扣除通胀因素后的真实价值),而你的年收益也将达到279 216 美元。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别。那为何人们不听从豪根以及我在之前章节中讲到的其他投资大师的建议呢?
因为这样的做法违背了我们的心理。我们的期望是捕到大猎物,然后回家大吃一顿。我们都有从众心理。我们相信趋势还会延续下去,如此等等。但你"内心的斯波克"(Spock,美国科幻连续剧《星际迷航》中的人物。--译者注)一定会不停地告诉你,让你忘掉这些想法,注重股票的价值。也就是说你必须有耐心。你要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买入的股票有信心,它们不仅仅只是你电脑屏幕上的一组数字。
要在长期熊市中投资股市,你必须进行价值投资。如果你打算亲力亲为,还必须做大量的功课。但如果你不打算做那些基础的研究工作,也要找其他人替你做这项工作。用格雷厄姆数值作"过滤器"仅仅只是开始。你可以设定你想要的所有价值参数,特别是使用现有的研究工具,来找出候选的股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你提供少量的候选股票以供进一步研究。诚然,投资好的候选股可以获得比大型共同基金更好的收益,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除此以外,你还必须了解有关该公司的的一切信息。从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年度报告(10-K 报表)和季度报告(10-Q)中获取公司信息。还要阅读有关该公司的其他文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Google 上输入公司名称,看看那些与公司相关的消息。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亲自拜访一下。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公司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吗,比如接二连三的法律诉讼?浏览以前的审计报告。
如果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是一笔划算的买卖,那为什么身处皮奥瑞亚(伊利诺州第二大城市。--译者注)或萨斯喀彻温(加拿大西部省份。--译者注)腹地的你不去争取一个赚钱的机会呢?做尽职调查时一定要冷酷无情。
跟你选中公司的竞争对手聊聊,参加一些行业交易会以便对行业有更多了解。到交易会附近的酒吧坐坐,找该公司的员工和竞争对手进行交流。向真正了解该行业的人士提出下面的问题:"假设我就是沃伦·巴菲特,我想并购这个行业里某家公司的股票。我打算任命你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并给你25% 的股份,你只要保证公司的运营即可。那么你认为我应该买哪家公司?"如果答案不是我之前选中的公司,原因是什么?
去参加公司年会,与管理层见面,你喜欢他们吗?他们是成功人士吗?他们足够专注和有动力吗?你希望让他们来管理你的公司吗?你会雇佣他们吗?如果不是,你为什么要投资他们管理的公司?
简单来说,就假装你打算买下整家公司,假装你自己就是沃伦·巴菲特。当你找到这样的股票时,你就找到了"牛眼"股票。关注他们,然后开始行动吧!掌握主动,继续研究,保持耐心。让"内心的斯波克"帮你集中注意力。
当然,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巴菲特每年最多只会购买几家公司的股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投资组合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股票。你也可以这样做。
实际上,相比巴菲特你是有优势的,他不可能关注那些中小型公司的股票。他有着庞大的资产,因此只能关注更大的交易。这就是财富的压力。
我们再来看看托马斯·J. 斯坦利(Thomas J. Stanley)和威廉·D.丹高(William D. Danko)的经典著作《隔壁的百万富翁:美国富豪的惊天秘密》(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The Surprising Secrets of America''s Wealthy)。绝大部分富豪是通过创立自己的企业而发家的,并不是投资让他们发了大财。
其实,你应该努力寻找合适的合伙人,他们会为了成为百万富翁中的一份子而努力工作,他们乐于带你同行,哪怕道路并不宽敞。
在你寻找价值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在对公司管理层做出评价时,一定要在利益上与他们保持一致。我知道一家投资价值极低的公司,其行为近乎愚蠢,因为它拥有一块非常值钱的土地,而其股价仅相当于那块土地价值的一小部分。但在我这一生中,似乎没见过几个人打算卖土地。他们能赚点小钱就很满足了,不必也没有理由去出售土地。虽然这家公司是具有价值的,但没人愿意买它的股票,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些土地所有者绝不会卖掉自己的土地,而在此之前,其价值是无法释放出来的。
精挑10 只牛眼股票
如果我确实想成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就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几点。但我也知道,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个人无暇顾及到这么多方面。因此,我会去找9 个跟我想法相似的人组成一个俱乐部,我们的目的就是发掘"牛眼"股票。
团队成员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他们年龄各异,经验水平也不一样。他们的职业不限于只是会计师、律师和工程师,也不必都在一个城市或国家。你们可以在网上见面和交流观点。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你们可以考虑每年聚会一次。
团队建立起来后,要求每个成员提出3 条符合团队标准的投资建议。你甚至想使用不同的"过滤器"来提高发现优良股票的概率。格雷厄姆数值显然是其中一个,但它也会限制你的选股类型。让团队成员研究他们所熟悉领域的公司当然是可取的做法。
你肯定希望一名生物学家去研究生物科技公司,而不是让他去调研一家生产能够改善汽车耗油量设备的公司。
在过程中与大家分享你的研究和想法。也许某个团队成员在调研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另一位成员所关注公司生产的设备的相关信息。
当一位团队成员认为自己有了一个关于投资某公司的好想法时,另外两个成员应该花些时间去全面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并尽可能对这个想法提出质疑,之后确定该想法的价值。该想法有实质性内容吗?该成员是否买入了一个好的炒作题材?别忘了每个一流的股票推荐人都能讲出几个炒作题材来。还记得互联网股票吗?想想当时他们都编了些什么好听的故事吧!金融股的情况又如何?直到金融危机来临时结果才见分晓。如果在选股过程结束时,你对自己的决定依然没有信心,那么就不要买进。一次成功投资的基本要求就是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完成选股后,你将拥有10 种多元化的投资思路。10 只低价又具有增长潜力的"牛眼"股票,它们的背后是10 家业绩稳定的企业。这10 只股票具备在4 ~ 5 年价格翻番的潜力。很有可能大多数大型基金的经理们也在关注这些股票,但只要你做好自己的功课,成功不会太久!
我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进行多元化投资最少需要10 只股票。你的年纪越大,距离退休年龄越近,就希望让自己的投资更加分散,同时股票在你的投资组合中所占比例就越小。对于一些更年轻的投资者而言,在止损指令保护下的10 只股票足以构成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可以帮你避免重大的投资损失。但千万不要仅仅为了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而盲目地将一些公司的股票纳入你的选择范围。
实际上,如果你确实发现了一家令人兴奋的新公司,你可以考虑先剔除一家以前选中的公司,然后再将新公司纳入进来。关注10 家公司比关注40 家公司要容易很多。
以下一些提示将有助于你对所选中的公司展开调研:
访问 查阅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的EDGAR 数据库,看看谁提交了13-G 或13-GA 申报文件。这说明有人采用被动投资策略,买入了某家公司5% 以上的股份。当投资者持有某家公司的股份超过10% 时,还需提交另一份备案文件。为什么会有人买入这么多股份?因为投资者认为这家公司有着良好的价值,这就是原因。

如果你在某个小盘股的13-G申报表格上发现彼得·林奇(PeterLynch)、杰夫·维尼克(Jeff Vinik)或朱利安·罗伯逊(JulianRobertson)等著名价值投资者的名字,你会怎么做?当然是马上将该公司列为我要调研的公司名单的首选。当有基金大量购入某家公司股票时,也要引起你的注意。有时你还可以把那些关注价值投资的对冲基金的调研成果利用起来。
牛眼股票投资的基本法则
现在你已经找到了你的"牛眼"股票。还需要记住哪些事项呢?第一条法则:淘汰亏损的股票,继续持有仍在盈利的股票。为你所买进的每一只股票设定止损指令,并将该止损点坚持到底。但不要将止损点定得太高,不要把你的止损点弄得人人皆知。当那些操纵股市的人知道你的目标价位后,会把股价拉低,促使你抛售股票,这样他们就能以低价买入你的股票。
第二条法则:抓住成功机会。为你买入的每只股票设定一个卖出的目标价位,这样就能分阶段地累积收益。在股价上升时,分批抛售股票变现。当你的价值型股票转变成为成长型的股票,你就该随着大势而动,卖掉所有的股票。卖掉盈利的股票所付出的情感和精力并不比卖掉亏损股票时少。在一开始就设定好卖出的目标价位,你就不用投入太多的情感。
要有耐心。对你所做的研究要有信心。别忘了,你所发掘的股票可能其他人还未发现。要让其他人也发现这些股票的价值,需要给他们时间。当然,如果我是你的话,一旦我买入了某只股票,我就会尽快跟他人分享我的研究。
要记住你是在做投资,而不是做交易。除非你坚信因为某些基本面的原因,你持有的股票即将进入剧烈波动期,否则不要做短线的波段操作。
不要"恋上"你的股票。正如投资大师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在《金钱游戏》(The Money Game)中总结的那样:"简单化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股票不会知道你持有了它。你对某一只股票、一组股票或者这一组股票所代表的金钱的感觉,无论好坏,都不会得到这只股票或这一组股票的任何回应。
多元化,多元化,还是多元化。我父亲经常对我说:"孩子,别马钱都押在一装赌句上"(原文为"betheth not thy whole wad on one wager",应译为"别把全部的钱都押在一桩赌注上"。--译者注)。虽然发音有问题,却是一条很好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你投入的钱高过能承受的亏损。不管你做了多仔细的功课,也不管有多么诱人的题材,还是会经常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即使是在漫长的熊市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是在逆流而上。
在熊市跌到底部时,几乎每一只股票都符合你制定的"买入"标准。甚至包括那些市值最大的股票在内,到处都是具有价值的股票。这时候你可以双拳出击,再次买入一些指数型基金。
基金是否也适合价值投资?
是否存在一些共同基金适合进行价值投资呢?答案是肯定的。缩小你的搜寻范围,只关注那些规模在2 亿美元,最好是1 亿美元以下的基金,这类基金的经理会随时关注一些小盘股的情况。观察一下这类基金经理选择的股票,然后自己对这些公司进行一番研究。该基金确实是价值驱动型的吗,或者只是在玩一种价值游戏的同时追随着某些动量模型?
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是否充满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公司的名字?我们可以将基金的业绩与基准股指的表现进行比较,同时将其与那些声称坚持类似投资策略的其他基金的表现进行比较。基准股指并不总是标普500 指数。一定要确保你进行比较的是同类型的基金。
想想在衰退期里,该基金的投资组合会是什么表现。如果你喜欢一个投资经理和他的投资风格,但不太赞同他的入场时机,那么先记住他,当我们身处下一轮衰退,他的投资组合表现下滑时,再来考虑购买他管理的基金。
买入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业绩不佳之时,而不是在他的业绩处于上升的阶段。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股市回报的问题。
与巴菲特同甘共苦
我的手边总放着几本书和论文。其中一篇是沃伦·巴菲特于2001 年12 月10 日发表在《财富》杂志上的文章。巴菲特在该文中重提了早年的投资生涯。我每年至少会读一次这篇文章。订阅了《财富》杂志的读者,也可以访问 查阅历史期刊。
1978 年,巴菲特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道琼斯指数在过去的6年里下跌了20%,账面价值增加了40%,股票收益为账面价值的13%。道琼斯指数在1979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账面价值以下。
记住,这时距离《商业周刊》在其封面上宣告"证券之死"还有3 年。之后巴菲特又在2001 年写道:
但我认为,未来的情况并不难看出来。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了我们理由:"虽然股市短期内扮演着投票机的角色,但从长期来看股市更像一台称重机。"投票的时候,恐惧和贪婪的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不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股票的优越性并不是必然的。只有在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体现出股票的优势。
最后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在本章后面的篇幅中,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将会更加清晰。"只有在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体现出股票的优势"。关键问题是找出那些能发挥股票优势的条件来。远离交易,坐等获利?
本节的内容简单明确,尤其是在考虑到当前偏低的资本利得税和股息税税率的情况下。一只股息收益率为6% 的股票,你能得到的税后股息为5%,这样算来,即使股价和股息率均未上涨,每过14 年,你的投资组合的价值就大约会翻一番。虽然这还不算振奋人心的表现,但5% 的复合收益率也能保证你的投资组合稳定增长,同时也够维持你的退休生活了。
更值得期待的是,一只股票的股息率也有上涨的倾向,这样一来,股价也很有可能会上涨。而最好的情况是,某只股票的股息率不错,而且还在不断上涨,同时这还是一个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你为什么购买价值型股票?正如他们说的那样,时机就是一切。就像巴菲特所说,买得太早就会遭殃。
我在前文中曾指出,进入衰退期后,整个大盘往往会下跌40% 以上,高分红的价值型股票的跌幅将会小于大盘,但还是会下跌。因此,假如你正在考虑买入那些会分红的股票,就有两种处理方法。你可以问问从现在起到下一轮衰退到来之前这段时间,你所获得的股息是否会高于股价下跌所造成的损失?又或者你还可以问问自己,你是否有足够的的耐心,愿意承受股价的震荡,直到你获利后才卖掉。
在此我要给你提个醒,我认为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衰退之后,这一轮熊市才会达到真正的底部。在下一次衰退期间,会出现一些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即便是现在,对于耐心的投资者而言,也是存在一些投资机会的。有些人进入股市只是通过频繁交易来投机。确实有人善于此道,但这样的人并不多。
我们还是来聊点现实的吧。我花了大量时间来评估基金经理,有些人手里掌握着许多小规模的独立账户,有些人管理着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我还有幸见过一些更优秀的基金经理和操盘手。他们拥有海量的资源:员工、研究团队、软件(他们通常自己编写软件)、经验、成堆的委托合同和大量的信息,还有天生的直觉。你会买一些软件交易系统,用它们来打败这些家伙吗?我知道有一位基金经理买过一套软件交易系统,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搞清那些股市新手们在干些什么,从而针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交易。听着有些难受吧?但愿如此。本书1% 的读者,也就是那些真正投资股市的人是不会因为我的几句责骂而垂头丧气的。因为他们身体里流淌着股市的血液。他们对此十分清楚,无论我说什么,都不可能使他们离开股票交易室。他们会学习专业知识,实现良好的业绩。他们会越来越了解股市的运行规律,就像在自己后院一样行走自如。但另外那99% 的人只能说是在冒险,充当他们的炮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