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編輯推薦: |
《专利权的边界--权利要求的文义解释与保护范围的政策调整》详尽地探讨了专利权保护范围问题。作者陈文煊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注重技术层面的分析,注重逻辑论证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注重规则的建构和梳理。其次,适用法律除了要有技术性思维,还要注意导人价值和政策,防止简单机械地适用。作者不满足于对具体规则的探讨,在注重实证方面研究的同时,也有司法哲学、司法政策层面的深入思考,注重揭示制度背后的价值、理念、原理和运行规律,在将实践升华为理论、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使得本书的探讨具有了高度和层次。
|
內容簡介: |
专利权边界的确定是世界上所有施行专利制度的法域所共同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是所有技术开发、技术交易、专利纠纷案件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专利权的边界--权利要求的文义解释与保护范围的政策调整》作者陈文煊从民法基础理论和政策方面进行论证,揭示了制度背后的价值、理念、原理和运行规律,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读者对象: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人员,尤其是专利领域的从业者,如专利代理人、申请人、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法官、审查员。
|
關於作者: |
陈文煊,1982年4月生,籍贯广东梅州,生于广东汕头。200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5年保送本院攻读民商法硕士学位。2007年硕士毕业后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工作。201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民商法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第二庭审判长。主审和参审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千件,作为执笔人参与“专利创造性比较研究”“网络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等调研课题10余项,参与《知识产权审判分类案件综述》《知识产权名案评析》等专著的编写工作,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知识产权》《中国版权》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
目錄:
|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讨论范围的限定
0.3 词语的释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0.4 问题的属性
0.5 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专利权
0.6 体系化的宏观思维尤其重要
第1章 权利边界确定的理论基础
1.1 权利边界模糊性的成因
1.1.1 客体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
1.1.2 语言的模糊性
1.1.3 语言的滞后性
1.1.4 “骨架原理”
1.1.5 撰写者的模糊化偏好
1.1.6 理解的偏差
1.2 权利边界的信息传递与信息成本
1.2.1 权利信息成本理论
1.2.2 专利权的信息成本
1.2.3 听众族群与信息成本
1.2.4 语义、语境与信息成本
1.2.5 降低信息总成本的方式——信息成本的内部化
1.2.6 在专利权的划界中降低信息总成本
1.3 权利边界确定的历史嬗变及其启示——由说明书为中心到权利要求为中心
1.3.1 英、德、美、日的发展历程
1.3.2 启示
1.3.3 贡献主义还是文本主义——对“中心限定”和“周边限定”的另一种解读
1.4 确定权利边界的特别事实判断前提及其制度影响
1.4.1 权利创设的单边性——非均衡论
1.4.2 允许适当概括
1.4.3 语言文字撰写的非完美性和不可预见性
1.4.4 专利丛林时代的到来
1.5 专利权的生命周期与不同阶段的划界任务
1.6 “严格分离主义”——中国的特殊矛盾
1.6.1 “严格分离主义”的历史脉络
1.6.2 “严格分离主义”的缓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7 不同程序中的划界标准是否应当统一
第2章 专利权的逻辑边界——以权利要求解释为中心
2.1 哲学解释学——权利要求解释的方法论
2.1.1 哲学解释学与文本主义
2.1.2 语境依赖与语言含义的精确化
2.1.3 解释的出发原点——对话的“合作原则”
2.1.4 技术背景的“前见”
2.2 统一前见——解释主体
2.3 确定前见——解释资料
2.3.1 权利要求的语境范围
2.3.2 内部证据
2.3.3 外部证据
2.3.4 内部证据优先原则及其修正
2.3.5 两种理论的争论
2.4 锁定前见——解释时机和解释时点
2.4.1 解释时机
2.4.2 解释时点——“前见恒定”规则
2.5 统一解释结论——解释方法
2.5.1 特别定义解释
2.5.2 普通含义解释
2.5.3 合发明目的解释
2.5.4 避免将说明书中的特征读入权利要求——避免保护范围的下位化
2.5.5 为避免权利无效提供弹性
2.5.6 “影子技术特征”的解释
2.5.7 避免保护范围的上位化
2.5.8 逻辑解释方法
2.6 与解释有关的其他问题
2.6.1 澄清性解释、限缩性解释及扩张性解释
2.6.2 澄清性解释在不同程序中的限定作用
2.6.3 解释不能
2.7 权利要求解释是法律解释问题还是事实认定问题
第3章 权利边界的政策调整
3.1 弹性边界与公共政策
3.1.1 保护专利的目的是政策性的还是伦理性的
3.1.2 政策的钟摆式变动
3.1.3 全球经济与地方发展、发达国家利益与发展中国家经验的冲突与兼容
3.1.4 中国的现实政策土壤
3.1.5 专利泡沫与外观主义思维
3.1.6 为什么保护范围的扩张主义受到冷遇
3.1.7 区分技术领域的政策考量
3.2 扩张与限缩的稳定器——“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3.2.1 “多余指定”原则的沉浮变迁
3.2.2 “变劣省略侵权”的争论
3.3 保护范围的扩张——等同原则
3.3.1 法理基础
3.3.2 比较法上的分析
3.3.3 对等同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3.3.4 对实质等同的形式限制
3.3.5 等同原则适用宽度的体系效应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3.4 保护范围的限缩
3.4.1 开放式与封闭式权利要求之争
3.4.2 在先创新与在后创新保护范围的复杂变动关系
3.4.3 专利权有效原则
3.4.4 逆向等同原则
3.4.5 理性人的选择——功能性特征的采用及其限制
代结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权利划界系统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