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张襄甫老中医继承先贤大家的理论精华,并不拘泥于古人的一方一药,而是用自己的辨证思路发扬了中医的诊疗思路,开创新方,治疗危难重症,屡起沉疴,字里行间总能体会到,名老中医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临床的神奇化裁思路。这些都是本书的闪光点。临床中医工作者阅读,自会从老中医的智慧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临床思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
|
內容簡介: |
张襄甫为清末最后一届秀才。早年在南方经商时就酷爱中医,闲暇时研读医著,并不耻下问,向当地医家请教学习。中年还乡,以行医为生,擅长内妇科疑难杂症, 1956年被平遥县政府授予三大名老中医称号。其后人将一生学术临床经验整理总结,有效地指导后人如何做医生,如何读经典,如何诊病用方,有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张人杰,多年从事中医临床,擅长呼吸、消化、风湿疾病和外感性疾病以及甲状腺、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退休前曾任平遥人民医院副院长、平遥县卫生局业务副局长等职。2012年度被评为平遥县十大名老中医之一。退休后继续力所能及为当地百姓服务,依旧努力耕耘、钻研岐黄之术。已经发表论著有的《脏病虚证浅识》《论上下升降在中医辨证中的地位》《火之新识》《玉屏风散临床应用舉隅》《中医药治疗肺痿肺胀体会》等。
|
目錄:
|
目录
第一篇 学术思想………….001
第二篇 临床经验 ………009
第一章 外感时令病……… 013
第一节 诊治思路………014
第二节 临床常见病证经验方法介绍………017
第二章 肺气系统………049
第一节 咳嗽………051
第二节 喘证………056
第三节 哮病………062
第四节 肺痨………066
第五节.肺痈………074
第六节 肺痿………076
第七节 努伤………077
第八节.痰饮………079
第九节 痰浊………084
第三章 肝胆系统………089
第一节 胁痛………094
第二节 头痛 眩晕………096
第三节 中风………105
第四节 血燥内风………110
第五节郁证………111
第四章 脾胃消化系统………115
第一节 脘腹痛………120
第二节 呕吐………123
第三节 呃逆………127
第四节 吞酸嘈杂………129
第五节 痞满………132
第六节 胀满………135
第七节臌胀………137
第八节 泄泻………143
第九节 痢疾………150
第五章 心肾水火两系统………154
第一节 活血化瘀浅识………160
第二节 血证………166
第三节 水肿………171
第四节 淋证………179
第五节 疝气………184
第六节 消渴………186
第七节 腰痛………189
第三篇 家传验方验案………193
第一章 验方十六则(录自《验方数则》)………195
第二章 实验录二十则(录自《家传实验录》)………201
第三章 杂俎二十则(录自《 杂俎》)………208
第四 篇 临证体悟………215
第一章 张人杰重读《伤寒论》心得体会………217
第一节 六经浅识………218
第二节 太阳病诊治补要………228
第三节 清热泻腑 甘寒养胃 救治阳明………231
第四节 通降胆胃 疏利三焦 和解少阳………234
第五节 回阳救逆治少阴 育阴清热辨生死………241
第六节 厥阴病浅解………246
第七节 烦躁的辨析………252
第八节 《伤寒论》关于舌苔的辨证………260
第二章 杏林见闻实录………263
|
內容試閱:
|
二、学术见解和主张
(一)中西汇通扬长避短,中医的出路在于创新发展
祖父生活于民国年代,亲身经历了民国政府欲废除中医愚蠢之举和由此引发的中西医论战。他推崇中西汇通学派,对唐容川、张锡纯甚为膺服,对他们的著作爱不释手,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将张锡纯自制方剂编组歌诀为《张氏处方学》传授于后学。他认为中医的出路在于中西结合,汲取采纳现代医学,不应满足中医古朴抽象的理论和治法,应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使之不断创新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号召中医学习西医,祖父不顾七旬多病之体,自带桌凳,每晚带上毛笔墨盒笔记本到县医院认真听讲、记笔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时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平遥籍大夫安治业经常抽空来家中和祖父交谈医理,询问中医理论和治疗经验,祖父不仅倾心交流,还虚心请教西医知识,成为忘年知交。
(二)无门户之见,融寒温于一体
祖父治学无门户之见,他认为《伤寒论》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典籍,不应视为外感性疾病或寒性疾病专著,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关键在于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仲师严格精细的辨证方法和灵活巧妙的组方用药规律。温病学是诸多医家领会《内经》《伤寒论》的精神实质,结合临床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新的学科。温病学源于伤寒论,补充发展了伤寒论,高于伤寒论温病学的形成,不仅完善了中医外感类疾病的证治,丰富了辨证论治内容,而且对中医各科开创新的局面起到推进作用,如甘寒养胃、咸寒增液、柔肝息风、介属潜阳、涤痰开窍、芳香化湿、通阳渗湿,都广泛运用于诸科。祖父在临床中,常用外寒内饮小青龙、外寒兼热大青龙、肺热闭郁麻杏石甘、阳明热灼用白虎汤、邪阻少阳小柴胡、阳虚水泛真武汤诸方,只要审证准确放胆施用,而桂枝汤加减诸方,无论外感内伤还是妇儿科都是常用之方。治疗时令诸病和胃肠诸病,常结合雷少逸诸方,或自制或裁减,轻清小剂价廉效捷,每获奇效。
(三)精血阴液易亡,诸脏阳气勿伐
民国时期长期军阀混战,鸦片烟土荼毒,梅毒瘟疫肆虐。肺痨一病甚于今时癌症,十分猖獗,令人闻痨色变,祖父治疗此病尊崇顾氏滋肾阴润肺金、杀痨虫慎调摄诸法,二地、二冬、薏仁、百合、川贝、梨、藕等必不可少,顾护脾气而贯穿始终,用资生丸、白术散屡建奇功。
祖父治喘嗽、肺胀、痰饮、水肿等阳气虚弱水饮停蓄诸证,则遵陈修园之法,以仲景温药和之为宗旨,温阳化湿,苓桂术甘、真武、肾气、六君、理中诸方为基础,姜、细、味、桂、附、沉、砂诸药必不可少。他膺服张景岳所倡“阳气为人身之大宝和阴阳互根”之妙论,培育元阳为生生之本,屡挽垂危。
(四)治外感如将,驱邪务净,治内伤如相,调养宜缓
祖父治外感类疾病,主张速战速决,治随症变驱邪务净,久则耗气伤津。首辨寒热属性以定辛温辛凉,次辨虚实以定标本主次,再审有无伏邪兼挟。伏邪者,毒、热、秽、浊,藏匿缠绵,病必深沉,早做清剿,勿使助虐;兼挟者,痰、瘀、气、食,治必兼顾,务在确切。
内伤杂病非朝夕所成,故治之如相,沉稳静调,无为而治。消六腑之滞塞,调脏气之亢弱,疏络脉之瘀滞,使气血畅流不息。
诸病皆当以脾胃为先,得谷者昌,绝谷者亡。调理脾胃以健运为宗旨,欲使脾胃健运,必先调气,温、清、消、导、疏、利、培、补,先后主次,循序渐进。俾脾气旺壮,气机通畅,升降自如,卫充营润,津液敷布,诸脏安泰。
(五)四诊心得
方书言脉,罗列二十八脉,学者为之茫然无绪。祖父诊病独遵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以八脉为纲,分统二十八脉,对比、形象、易于领会掌握。临证善于抓住特出的症象而定证,如咳嗽一症,听咳声之清、浊、畅、滞,辨寒、热、燥、湿;气喘一症,听气息观面色可定虚实。老一代中医在四诊方面,人人确有独到精妙之处,而又难以言表,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细心揣摩。
(六)遣方用药,平淡神奇
祖父临证喜用成方,巧妙加减,遵照服法,平淡神奇。如陈氏加味四物用于调经,顾氏逍遥、归脾加减,广治妇科诸证;内科用温胆、平胃,血证用犀角地黄、黄土。怪病多痰,张锡纯诸理痰方、调冲方也;怪病多瘀,王氏诸逐瘀方,每建奇功。
对某些专长之药,审证准确,放胆重施,如温病重证,石膏之用每剂200克,腹痛之用芍甘汤,白芍至少50克,甚至100克;降逆之用半夏、赭石,滋阴之用熟地,固脱之用山萸、五味子,皆专用力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