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內容簡介: |
《遇见》是关于作者龚静人生中诸多的“遇见” 的散文集。作者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际遇,以及作者起起伏伏的感念和心境。书中的文章以记叙的方式,融合时代、环境、氛围和人事,以遇见的人和事呈现了生命不断丰富并走向完成的道路。
|
目錄:
|
遇见(代自序)
住过淮海坊
行色
杂志
针灸室
蒸饺
霞飞
从秋霞圃出发
竹园
林下友仁
和我们一起吃鸡汤面吧
方先生
冯老师
小区里的人
女性共感
后记
补记
|
內容試閱:
|
我们的屋子是淮海坊的最后一排,靠着南昌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茂名南路到襄阳南路的这一段南昌路是露天菜场,凌晨4点,南昌路就开始喧闹了 ——国营肉摊开始斩猪头;个体鸡摊上的鸡叫个不停;大概在卖鸡的开始烧水磨刀时,挑着担子的菜农进了城,抢好自己的地盘。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习惯,早上的脑子里总是嗡嗡嘈杂声,渐渐地就当它是闹钟,醒一醒,接着睡。我总要到9点钟再去菜场买菜,路过三楼亭子间的时候,跟阿娘打个招呼,阿娘早饭吃好收拾舒齐,头茶泡好,先请供着相片的老祖宗吃,然后自己再喝早茶。
我不需要天天上班,所以我就做“买汰烧”,阿娘吃现成。吃饭的时候,就我们两个人,阿娘就说,老早这栋房子都是他们的,是用金条订下来的,佣人要用三个,后来阿爷在交易所做的股票生意坏掉了,只好一间间放出去。交易所的生意顶顶做不得,阿娘装假牙齿的嘴巴一瘪一瘪地说。阿娘不知道这个时候买股票认购证的人后来都成了“某百万”了。
站在晒台上,东面看得见花园饭店、老锦江和新锦江,往西是巴黎春天百货——曾经引领上海尖端时尚的商厦;转个身,越过红瓦屋顶,可见瑞金大厦的楼体,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早期的商务楼之一;如果再向右转,南昌大楼ART DECO风格的立面风姿眼前;淮海坊屋顶上的小烟囱则如一只只鼻子,呼吸着淮海路的空气,当然屋子里的壁炉早已废弃。我喜欢在黄昏的时候到晒台上去活动活动腿脚,其实是为了看弄堂里的夕阳,这时的太阳就好像挂在烟囱上,如封膛的炉火将红砖墙的房子映得暖暖的。好几次,从喧嚣的马路走进弄堂,看到淮海坊的日落,一下子心里就涌出了安静的喜悦。
我对上海市民的认识和经验似乎是从淮海坊开始的。在这之前我住郊区城镇、高校宿舍,虽然也逛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但终究“隔”了一层。但隔的心理也有好处,住在淮海坊就好像是一种体验和观察融合的生活状态。
淮海坊处在茂名南路、南昌路、陕西南路和淮海中路这些上海滩颇有来历的马路的包围中,它属于上海新式里弄建筑,比隔南昌路相望的陕南村低一档,比石库门又高一层。住在以前的“霞飞坊”当然算是 “上只角”了。“老底子此地是法租界。”这是阿娘喜欢说的话,言谈间不要说市郊城镇,就是闸北、杨浦、南市也被她看成是乡下的。淮海坊一个门牌号一幢楼,为三层。以前,住户通常是整楼租住的,现在已非昔时,一幢房子一般得住三家,有的还更多些。
我们这一幢算住的人比较少的,底楼是间公用厨房,但二楼前房间的王阿婆和我们都自己装了煤气,不过王阿婆不愿意就此放弃厨房使用权,她在厨房里拥有的煤气灶仍在老位置上,过年过节的时候她会下楼用上一用,当然大多数日子厨房只有底楼的阮家和二楼亭子间的苏州好婆使用,所以我们这里灶披间的纠纷不多。二楼有间卫生间,原则上是公用的,但底楼和我们三楼在早年就接上了抽水马桶,无形中只有二楼和二楼亭子间用了,这样一来,即使有矛盾也就集中在她们之间。我们住三楼前房间和亭子间,一道小门在三楼楼梯口一拦,就与下面没什么关系了。一开始走楼梯我常常要踏空的,虽然有盏8支光的楼梯灯可以开,我不明白怎么不见书上画着新式里弄宽大的楼梯间,原来这是我们这幢楼的历史问题,底楼阮伯伯结婚的时候,父母高堂,一家人一间约28平方米的房间实在是不够的,于是,经过全楼住户的签字画押,底楼楼梯间就变成阮家外间了。于是,上楼梯时刚碰到扶手,马上就触到了板壁。不过,后来我练出了摸黑走楼梯的本事,身体对一点点光都非常敏感,我的身体和淮海坊握手言欢。
P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