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简介
原著者:George G. Bear,美国特拉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丰富的学校教育的科研和实践工作经验。研究具体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情绪情感和道德性的发展。已在国际性心理学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现为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学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y,简称 NASP)核心项目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认定委员之一(共有四名认定委员)。
译者简介
黄喜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已主持国际、教育部、省、市级规划课题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及教材六部,在美国、日本及国内的心理学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现为幸福广州心理服务研究与辅导基地副主任,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特聘专家及督导部部长。
前言
在当今时代中,可能没有什么社会问题比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更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了。在文明国家中,人们普遍认为对文化进行补救是非常必要的。大人们不得不相信现在的道德环境是糟糕的,并且非常坚定地认为这些情况应该被纠正Troth,1930。
在介绍课堂纪律的书中,篇首一般都会给读者呈现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在当今的学校中,纪律问题已经出现历史新高,团体犯罪的蔓延速度在增加。如果学校不改善当下的管理模式,这些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如上一段引文所述,这些必须引起重视的现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在每个时代的美国教育者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言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个时代。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期,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优先考虑的部分,而到了20世纪早期到中期,品格教育是最重要的。这两种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发展自律。在本书中,自律表示的是社会和道德责任、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及自主性。这些概念都包含着一个理念,那就是学生应该理解和辨别对与错;认识到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能够考量正义、权利以及他人利益,并以此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时这也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抑制不良行为和表现亲社会行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和讲解安全知识的过程中,强调自律不仅仅能够帮助他们发展公民责任意识,还能够防止许多错误行为的发生。同样,也可以使得教学工作更加轻松。
以往关于自律的教育策略层出不穷,有兴有衰,但变化不一定总是好的。比如说,近些年,教育者从一种教育策略换到另一种,只是为了寻找能够解决当前纪律问题的灵丹妙药。这些与学校纪律相关的常用教育策略是否奏效,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道德教育、品格教育、价值澄清、道德发展、行为改正、自尊建立以及学校纪律管理模型。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教学措施包括零容忍、社会技能训练、社会问题决策、冲突解决、反欺凌程序、积极行为支持、情商以及上面提到的品格教育。
教育者通常在没有对这些策略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几乎不了解过去这些策略是否有效、存在什么问题,也没有对这些策略所指引的方向进行考证的情况下,就开始草率地使用这些教育策略。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策略通常都将教育实践者导向了死胡同。另外,就现在而言,尽管一些理论研究已经确切地表明,有更好的方法去培养自律,创造和维持安全、有序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但错误的教育策略仍然还在被使用。
前言一、本书与其他关于课堂纪律的书籍的不同之处
关于课堂纪律及课堂管理的书通常来说可以分成两类:模型取向和技术取向。第一种类型认为课堂纪律有一个独特的模型,作者提出多种课堂纪律模型,以供读者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个人理念的模型。遗憾的是,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很少对这些模型进行验证支持。但是读者相信作者的这些理论和他们的策略和技术是有效的。
第二种类型的书主要是关于行为管理技术。虽然已经有充分的理论和研究去支持这些技术,但是这些理论和研究的视角显得过于简单化和狭隘。尤其是理论的基本前提:行为是由生活环境、课堂管理和学校环境所决定的,教育者可以改变或者控制学生的行为。另外,这些理论很少涉及其他因素,尤其是认知过程及情绪方面。持有这些观点的作者认为课堂管理的目标是要控制行为以及教育学生如何表现。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有效性教育策略就是要学生服从一些不能变通的规则。无论学生是否懂得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重要性,都会开始重视这些行为而不是为了接受奖励或避免惩罚,从而表现出与价值观一致的行为尤其是没有成人在场的时候。这样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师不用再操心他们的学生。这些行为管理技术在纠正错误行为方面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够与其他必要的策略和技术结合起来去发展自律。
与上述两类书籍不同的是,本书的视角更加平衡及全面。借鉴美国教育历史中最好的纪律管理经验以及目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对于当下关于纪律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否应该是发展自律还是存在争议的。班级教师必须采用一种综合的课堂纪律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包括三个关键部分:①发展自律;②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来预防不良行为;③修正不良行为。其实还有一部分内容也很重要,那就是对持久以及严重不良行为的补救、预防及应对,更适用于学校层面的纪律管理,而不仅仅是课堂纪律管理本身,而且部分学校相对更重视前者,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本书中较少涉及。
本书可以作为学校纪律和班级管理课程的主要教材,或是作为教育心理学、指导方法或儿童及青少年发展课程的参考书籍。相信本书对意欲了解课堂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案例、策略及技术的广大在职教师、管理者、学校心理工作者、学校顾问等教育工作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的前四个章节主要探讨课堂纪律的问题,第一章和第二章探讨了美国教育者两种传统的教育目标:①教育或者发展学生自控力、品质或者自律;②为了营造和维持一个安全、有秩序、积极性高的学习环境,需要纠正不良行为。在学校纪律管理中没有其他问题能比使用纪律来纠正不良行为更能引起关注和争论了,这些争论在第二章中会有阐述,包括尽管使用惩罚有很多限制性,但仍有许多学校使用惩罚。
第三章和第四章探讨了一系列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课堂纪律的其他问题。通过了解课堂纪律的历史,读者可能会惊奇地发现目前使用的课堂纪律的策略和技术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差不多使用了几十年。这两章的首要目的是介绍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关于发展自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流行观点、策略和技术,以此促使读者反思它们的实用性。在学校纪律方面,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是课堂纪律的目标、严厉惩罚的使用、不良行为的原因、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品质教育、价值教育以及师生的合法权利。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品格教育的停滞导致了纪律问题和学校暴力问题的极速增长。而在20世纪的60年代到80年代,针对自律教育及学生行为管理而制定的学校暴力应对新模型的数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这些经典模型在本书中都会提到。第五章探讨了鲁道夫德瑞克斯Rudolph Dreikurs的逻辑因果关系模型model of logical consequences,以及《不用流泪的教室常规》Discipline Without Tears这本书,重点强调不良行为的动机、民主的教学、逻辑因果关系以及鼓励的运用。
第六章介绍威廉格拉斯William Glasser的现实疗法reality therapy以及他对于学校纪律管理的一些新观点,重点关注学生的责任感、不良行为的处理以及班会。第七章的重点在于介绍公认的史上最流行的学校纪律管理模型明确训导法assertive disciplineCanter & Canter,1976,1992,2001。
之所以会介绍这三种模型,原因如下:第一,这三个模型的基本概念已经盛行了将近30年。第二,几乎没有一种关于学校纪律的基本问题、概念或技术是德瑞克斯、格拉斯或者是坎特所没有涉及的。这些问题、概念和技术涉及学生的心理需要、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学生的行为选择和责任感、不良行为的目的、师生关系、班会、社会问题决策、激励、逻辑和自然因果关系、模仿,以及奖励和惩罚的系统运用。第三,这些模型也出现了哲学意义上的对立。格拉斯和德瑞克斯的模型是以学生为本位,强调自律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首要目的,而明确训导法是以教师为本位,强调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和管理。第四,几乎所有由德瑞克斯、格拉斯以及坎特提出的现代学校纪律管理模型都有同样的基本概念和技术,通过介绍这三个经典模型,省去了回顾大多数其他所谓新的学校纪律模型的必要。
本书的下半部分内容集中在最近一些研究和理论中介绍的操作策略和技术。第八章和第九章重点介绍自律的发展,其中第八章提到了社会以及道德问题解决的发展,第九章介绍情绪能力的发展。这些章节提及的理论和研究,支持了社会和道德问题解决在自律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提及了与自律相关的社会和道德问题决策的能力和情绪能力的综合发展策略和技术。
第十章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实证研究的预防行为问题的策略和技术。尽管发展自律和预防不良行为的有效班级管理应该是学校纪律两个不同的方面,但两个方面是否一定存在相关性还存在争议。具体来说就是有效率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发展自律来预防不良行为,也不需要通过好的班级管理来发展自律。这一章节会提到,这两方面是学校纪律管理的两个不同方面,需要不同的策略和技术。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介绍了一系列基于实证研究的纠正不良行为的操作策略以及技术。第十一章重点介绍通过设计策略用恰当的行为来取代不良行为。通常这些技术是足够用于纠正行为的。但是,如第十二章所述,在许多案例中,有必要将取代技术与减少技术相结合,这样自然有更强的惩罚力。
最后一章,即第十三章的主要内容在于两类学生群体:一种是有残疾又称残障的学生,另一种是有长期和严重的行为问题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根据他们需要而开设的个性化教育课程获益。可以肯定的是,本书前面所提到的发展自律、预防及纠正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技术对于这两类学生同样有效,不过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在常规班级中学习。而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强化性、持续性以及综合性的辅导,这些辅导主要是针对具有长期严重问题行为,并导致停学、开除或隔离的学生,而这些辅导不一定能在常规的班级中获得。这一章主要介绍的是辅导服务的需求、针对有学业行为问题个体的学校校规、学校为了防止以及应对校园暴力等危机所需要作出的计划及实施。
三、本书的配套资源
选用本书作为参考书的教师,与本书配套的教师手册可以作为指南。
① 每一章节的幻灯片;
② 课堂讨论的章节小结和问题;
③ 建议小组活动,包括活动工作单;
④ 超过300道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题库;
⑤ 建议的教学大纲;
⑥ 综合性学校纪律管理的需求评定和实施指南建议作为小团体活动指南;
⑦ 学生在复杂情景下及被动应答时所出现的不良行为集锦以PPT或Word形式呈现。
最后的个人注释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努力去呈现一些不同的对立性观点,综合各种不同的理论、实证研究及技术方面。作为一个教授和研究员,我尝试融合关于认知发展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情绪理论和应用行为分析的研究、策略和技术。作为一位担任过学校管理者和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人现在每周有一天在私立学校担任学校心理学家,我经常提醒自己,关于基本策略和技术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充分,策略和技术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当我忘记这重要的一点时,我那在小学五年级任教的妻子便会很快提醒我。同时,我也会被许多听过我讲班级纪律和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师提醒。最后,作为一位研究者、学校心理学家、父亲以及青少年的足球教练,我见过和观察过许多青少年,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几乎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都会时不时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但他们也会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从这一点来看,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应该对学校以及教师给予相应的信任和肯定。
Canter, L 1976. Assertive discipline: A Take Charge Approach for Todays Educator. Santa Monica, CA: Lee Canter and Associates.
Canter, L., & Canter, M. 1992, 2001. Assertive discipline:Positive behavior management for todays classroom. Santa Monica ,CA:Canter and Associates.
Dreikurs, R. 1968.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 A manual for teachers. New York: Harper & Row.
Dreikurs. R, & Cassel, P. 1972.Discipline without tears: What to do with children who misbehave. New York: Hawthorn Books.
Dreikurs, R., Grunwald, B. B., & Pepper, F. C.1982.Maintaining sanity in the classroom : Classroom management techniques.New York :Harper Collins.
Glasser, W.1965.Reality therapy. New York: Harper & Row.
Hall, G. S. 1911.Educational problems Vol.1.New York :D.Appleton.
Troth, P. C.1930.Selected readings in character education. Boston, MA : Beacon Press
感谢
我由衷地感谢对我的手稿提出宝贵意见的评论者,尤其是在我和我妻子开设的课堂纪律课程学习班的老师们。特别感谢Bob Hampel一位在特拉华大学执教的教育历史学家,他审阅关于历史部分的章节,提醒我过去的教育和今天的教育是相关联的。Chuck Hughes 校长和Susan Goglia以及高中校长助理 Sharon Denny也阅读了本书的许多章节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特拉华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Cal Izard审阅了关于情绪的章节。感谢研究生助手Karole Kurtz 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和支持材料。感谢院长Jeanne GeddesKeye以及其他在校师生给我提供了用于本书的各种案例。感谢Allyn and Bacon杂志的编辑Arnie Burvikovs,谢谢他的耐心、指导以及支持。感谢以下这些人对我的手稿的阅读以及宝贵的建议,他们分别是:Randy L.Brown, 爱克拉荷马森克勒尔大学University of Ceentral Oklahoma;Karen Engelsen , 比马社区学院Pima Community College;Monica A. Lambert, 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Gerald D. McGregor JR.,得克萨斯大学泰勒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Tyler;Judie Rhoads, 西俄勒冈大学Western Oregon University;Charlene W. Sox, 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和Sue Ann Thorson,缅因大学法明顿分校University of Maine at Farm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