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经典常谈 诗文常谈

書城自編碼: 30460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朱自清著 张黎明导读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01557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92/272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线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編輯推薦:
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
朱自清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
一直以为朱先生散文是写得*棒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买了先生的《经典常谈》,读先生的这部学术性著作,我是有心理准备的,觉得肯定要费些心机去读的,没想到今日一读,犹如又回到先生的散文中荡漾了,真的令人心旷神怡。豆瓣网友resee
內容簡介:
《经典常谈》以通俗流畅、深入浅出的文字,提纲挈领地解读了诸子百家汉赋
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楚辞》《说文解字》等国学典籍,客观持平,博采众长,见解精辟。是一本普及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佳作。前九篇以介绍经典典籍为主,即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从《周易》《尚书》到《史记》《汉书》都是大著作,以一部书为切入点,见微知著,也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后四篇以源流始末为重点,传统文化发展的轨迹与脉络清晰可见。
《诗文常谈》汇集了朱自清先生探讨文学的论说文章、诗歌的批评和鉴赏,篇幅都不长,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诗文鉴赏观点,很多篇章都已成为学术经典。教给我们如何鉴赏诗文,如何领略诗文中的美,从诗文的形式到内容,都教给我们鉴赏的方法,特别适合喜欢中国诗文的朋友阅读。
张黎明博士带着我们一起读《经典常谈 诗文常谈》,了解作为学术大师的朱自清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梳理《经典常谈 诗文常谈》的亮点与价值,帮助我们迅速把握国学精髓和欣赏诗文的方法。
關於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散文、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诗集《踪迹》等,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张黎明,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师从著名文献学家李剑国先生。现为天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出版《古文观止译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教育部、天津市、天津大学等资助项目共7项,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目錄
《经典常谈》《诗文常谈》导读001
序028
《说文解字》第一031
《周易》第二039
《尚书》第三046
《诗经》第四054
三礼第五061
《春秋》三传第六066
四书第七072
《战国策》第八078
《史记》《汉书》第九083
诸子第十096
辞赋第十一107
诗第十二115
文第十三127
什么是文学148
古文学的欣赏152
文学的标准和尺度158
了解与欣赏165
怎样学习国文171
禅家的语言176
鲁迅《药》指导大概181
论雅俗共赏208
论百读不厌215
鲁迅先生的杂感222
论逼真与如画228
论书生的酸气239
论严肃248
论通俗化252
低级趣味256
论诵读259
论诗学门径265
《古诗十九首释》前言271
诗与话275
歌谣里的重叠281
解 诗285
诗与感觉289
诗与哲理296
诗与幽默300
真 诗308
朗读与诗317
诗的形式325
诗 韵331
诗多义举例338
诗的语言358
论以文为诗367
再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376
王安石《明妃曲》380
內容試閱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是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出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略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有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的,那是为了节省读者的注意力;一般的读物和考据的著作不同,是无需乎那样严格的。末了,编撰者得谢谢杨振声先生,他鼓励编撰者写下这些篇常谈。还得谢谢雷海宗先生允许引用他还没有正式印行的《中国通史选读》讲义,陈梦家先生允许引用他的《中国文字学》稿本。还得谢谢董庶先生,他给我抄了全份清稿,让排印时不致有太多的错字。
朱自清
三十一年二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学术文章不容易写得吸引人,却很容易就面目可憎了。如何避免面目可憎,实在是需要些功夫的,朱自清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郑振铎在《哭佩弦》中说:他的文章,也是那么的不蔓不枝,恰到好处,增加不了一句,也删节不掉一句。这是既包括散文,也包括学术文章的。李长之《杂忆佩弦先生》中更加强调了学术文章:他那《经典常谈》一部非常可称道的书,用着最亲切的语言,报导着最新的专门成绩。这种恰到好处和亲切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的。
朱自清学术语言的恰到好处首先体现在从读者角度来考虑语言表达风格,比较《经典常谈》和《诗文常谈》,《经典常谈》要更加通俗、流畅,用语轻松活泼,甚至是幽默的,如《〈诗经〉第四》里有这样的句子: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和毛氏一鼻孔出气。这样的活泼泼、拉家常式的表达在《经典常谈》里俯拾即是,这是因为《经典常谈》是写给年轻人的入门书,轻松、活泼的语言能消除经典与年轻人间的距离。学术语言的恰到好处还在于严谨,朱自清的性格具有周全、谨慎的一面,文章写得不快,往往字斟句酌,纵然有一字不妥,都会重新改过,这一点朱自清的许多友人都提到过,如叶圣陶说:他作文,作诗,编书极为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非自以为心安的意见绝不乱写。不惮烦劳地翻检有关材料。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一个字的不妥,宁肯特写一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叶圣陶《朱佩弦先生》)郑振铎也说:他写文章时,也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写。写得很慢,改了又改,绝不肯草率地拿出去发表。(郑振铎《哭佩弦》)所以,朱自清的学术文章在用词、用字时是很谨严的,这样才能达到恰到好处,如学术文章里免不了要解释一些概念,很多人往往是越解释越深奥,或者越缥缈,不知所云,朱自清却能用最直白、最简省的语言做到恰到好处,如:
他们(禅宗)用语录,也还是为了求真与化俗,还是为了争取群众。所谓求真的真,一面是如实和直接的意思在另一面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功效,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论雅俗共赏》)
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论逼真与如画》)
这两段话都是关于真的,朱自清根据不同语境给予了不一样的解释,用语很简洁,也很浅白,意思却非常准确,能让人抓住真的多层次性。解释概念时恰到好处,描述文学现象时也是如此,如《歌谣里的重叠》里的开篇:歌谣以重叠为生命,脚韵只是重叠的一种方式。从史的发展上看,歌谣原只要重叠,这重叠并不一定是脚韵;那就是说,歌谣并不一定要用韵。韵大概是后起的,是重叠的简化。现在的歌谣有又用韵又用别种重叠的,更可见出重叠的重要来。重叠为了强调,也为了记忆。这一小段文字无任何拖沓,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短短一段话把几个重要的意思都说清楚了:重叠对歌谣非常重要;用韵与歌谣、用韵与重叠的关系;重叠在歌谣中的作用。这段话真是做到了言简意赅,减少不得,增加也没必要,是恰到好处了。在朱自清的文章中,我们还会发现表达不确定意思的状语用得比较多,还是以《论雅俗共赏》为例,如大概不会似乎大概是可以说据说可以多多少少可是不大(靠得住)等等用语出现的次数都比较多,其他篇章也莫不如是,这是朱自清的谨慎处。
朱自清学术语言的亲切应该是每一个读他文章的人都会强烈感受到的,纯熟的白话语体和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使这些文章好读、易懂,语言上没有隔阂,文章和读者间就感觉亲切了。如《诗文常谈》中的第一篇《什么是文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光是要引述他人的观点,估计就可以写好几张纸,但朱自清却是从普通人的认识入手的:什么是文学?大家愿意知道,大家愿意回答,答案很多,却都不能成为定论比方我们说文学是抒情的,但是像宋代说理的诗,十八世纪英国说理的诗,似乎也不得不算是文学。又如我们说文学是文学,跟别的文章不一样,然而就像在中国的传统里,经史子集都可以算是文学。经史子集堆积得那么多,文士们都钻在里面生活,我们不得不认这些为文学。当然,集部的文学性也许更大些。现在除经史子集外,我们又认为元明以来的小说戏剧是文学。首先,这里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读者交流的态度,不管是反驳的观点还是反驳时用到的例证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经作者一提,大约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了然感,就会有兴趣读下去一探究竟。就语言的亲切来说,《经典常谈》更为突出,这一点已经被许多学者分析过了,本文不再赘述,只选取一二例证稍加说明,如《〈说文解字〉第一》开篇先谈文字的产生,话语非常生动: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
这是解释天雨栗,鬼夜哭,朱自清把这句话变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描述性的语句将情景展现出来,很有画面感。在《经典常谈》中我们还常看到以今讲古的方式,如《〈周易〉第二》:在人家的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原来《周易》就在我们身边,在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立刻有了直观的感受。《三礼第五》的开头也是如此: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荀子只称这些为礼的三本,大概是到了后世才宗教化了的。再如《〈诗经〉第四》:春秋时通行赋诗,在外交的宴会里,各国使臣往往得点一篇诗或几篇诗叫乐工唱。这很像现在的请客点戏,不同处是所点的诗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一句请客点戏就让人明白多了,虽说来了客人就点戏,但点戏确是不能随便的,老人家的寿宴不会等同于喜结连理的婚宴,这就类似春秋赋诗时不同的政治目的,赋诗言志的风气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从语言角度来说,朱自清可谓真正做到了亲切,这与其散文风格一脉相承。当然,这种亲切是不容易的,不是在学问上有深厚功底,不是语言运用上的行家里手,恐怕不太容易做到亲切的。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朱自清的时代虽已远去,但朱自清的文章却在无声中见证了光阴,能历经光阴淬炼的文章是值得细读、多读的,正如文学批评者余冠英所说:他的性格笃厚,品格高洁处,相处愈久发现愈多,正如他的文章,也需要细读、多读、久读才能发现那些常言常语中的至情至理,才能发现那些矜慎中的创造性,稳健中的进步性,才能发现那些精练中的生动,平淡中的绚烂。(余冠英《悲忆佩弦师》)这也是朱自清的文章一再被推荐的原因。文章万千,值得细读、多读的并不多,朱自清的就是其中之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