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首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学者们围绕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记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对策研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交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对策。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为主题,从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建筑与规划学的视角,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跨学科、多角度的剖析和探讨,并借鉴国外传统村落保护的经验,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启示。主要内容分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记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对策研究三个方面。
|
關於作者: |
王思明,1961年11月出生,湖南株洲人,农学博士,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农史》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农业史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因学术方面的成就,先后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农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会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
內容試閱:
|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序关于《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有上万年农业发展的历史,但对农业历史进行有组织的整理和研究时间却不长,大致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金陵大学建立农业图书研究部,启动中国古代农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程。同年,中国农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万国鼎(189 71963)先生从金陵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发表了第一篇农史学术论文《中国蚕业史》。1924年,万国鼎先生就任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亲自主持《先农集成》等农业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1932年,金陵大学改农业图书研究部为金陵大学农经系农业历史组,农史工作从单纯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向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拓展,万国鼎先生亲自主讲中国农业史和中国田制史等课程,农业历史的研究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195 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和支持下,农业部批准建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万国鼎先生被任命为主任。在万先生的带领下,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的研究工作发展迅速,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公认、享誉国际的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200 1年,南京农业大学在对相关学科力量进一步整合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继了自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创建以来的学术资源和学术传统,这就是研究院将1920年作为院庆起点的重要原因。80余年风雨征程,80春秋耕耘不辍,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在几代学人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以农业历史文化为优势的文科研究机构。研究院目前拥有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专门史、社会学、经济法学、旅游管理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除此之外,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还编辑出版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会刊《中国农史》;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开展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的研究工作,建成了中国农业遗产信息平台和中华农业文明网;承担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形成了农业历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收集和传播展示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万国鼎先生毕生倡导和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在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有着整理和编辑学术著作的优良传统。早在金陵大学时期,农业历史研究组就搜集和整理了《先农集成》4 56册。1 9561959年,在万国鼎先生的组织领导下,遗产室派专人分赴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100多个文史单位,收集了1 500多万字的资料,整理成《中国农史资料续编》15 7册,共计4 000多万字。20世纪60年代初,又组织人力,从全国各有关单位收藏的8 000多部地方志中摘抄了3 600多万字的农史资料,分辑成《地方志综合资料》《地方志分类资料》及《地方志物产》共689册。在这些宝贵资料的基础上,遗产室陆续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稻、麦、粮食作物、棉、麻、豆类、油料作物、柑橘等八大专辑,《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等,中国有上万年农业发展的历史,但对农业历史进行有组织的整理和研究时间却不长,大致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金陵大学建立农业图书研究部,启动中国古代农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程。同年,中国农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万国鼎(189 71963)先生从金陵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发表了第一篇农史学术论文《中国蚕业史》。1924年,万国鼎先生就任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亲自主持《先农集成》等农业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1932年,金陵大学改农业图书研究部为金陵大学农经系农业历史组,农史工作从单纯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向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拓展,万国鼎先生亲自主讲中国农业史和中国田制史等课程,农业历史的研究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195 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和支持下,农业部批准建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万国鼎先生被任命为主任。在万先生的带领下,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的研究工作发展迅速,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公认、享誉国际的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200 1年,南京农业大学在对相关学科力量进一步整合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继了自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创建以来的学术资源和学术传统,这就是研究院将1920年作为院庆起点的重要原因。80余年风雨征程,80春秋耕耘不辍,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在几代学人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以农业历史文化为优势的文科研究机构。研究院目前拥有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专门史、社会学、经济法学、旅游管理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除此之外,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还编辑出版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会刊《中国农史》;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开展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的研究工作,建成了中国农业遗产信息平台和中华农业文明网;承担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形成了农业历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收集和传播展示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万国鼎先生毕生倡导和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在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有着整理和编辑学术著作的优良传统。早在金陵大学时期,农业历史研究组就搜集和整理了《先农集成》4 56册。1 9561959年,在万国鼎先生的组织领导下,遗产室派专人分赴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100多个文史单位,收集了1 500多万字的资料,整理成《中国农史资料续编》15 7册,共计4 000多万字。20世纪60年代初,又组织人力,从全国各有关单位收藏的8 000多部地方志中摘抄了3 600多万字的农史资料,分辑成《地方志综合资料》《地方志分类资料》及《地方志物产》共689册。在这些宝贵资料的基础上,遗产室陆续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稻、麦、粮食作物、棉、麻、豆类、油料作物、柑橘等八大专辑,《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等,撰写了《中国农学史》等重要学术著作,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受到国内外农史学人的广泛赞誉。为了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加强农史专门人才的培养,2005年85周年院庆之际,研究院启动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文库》推出的第一本书即《万国鼎文集》,以缅怀中国农史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万国鼎先生的丰功伟绩。《文库》主要以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科学研究工作为依托,以学术专著为主,也包括部分经过整理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料。《文库》启动初期,主要著述将集中在三个方面,形成三个系列,即《中国近现代农业史丛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和《中国作物史研究丛书》。这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研究院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我们希望研究院同仁的工作对前辈的工作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希望他们更多地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不是就历史而谈历史,就技术而言技术。万国鼎先生就倡导我们,做学术研究时要将学理之研究、现实之调查、历史之探讨结合起来。研究农业历史,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内部,要关注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农业发展与经济变迁的关系、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农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为今天中国农业与农村的健康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王思明2007年11月18日
|
|